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职称论文>材料浏览

九一八事变和一夕会类有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与九一八事变和一夕会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主题:九一八事变和一夕会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7

九一八事变和一夕会,该文是九一八事变和一夕会类有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和一夕会和事变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九一八事变和一夕会论文参考文献:

九一八事变和一夕会论文参考文献

【内容摘 要】 “ 一夕会”成立于1929年,是日本陆军中的秘密团体,核心人物为永田铁山.1931 年爆发的九一八事变,就是由“一夕会”成员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等关东军和“一夕会”派中坚幕僚紧密勾结,阴谋策划并付诸行动的军事侵略行动.在永田构想中认为新的世界大战不可避免,日本为此必须准备和实施国家总动员,同时为确保占有中国资源,必须确立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特殊权益”.“一夕会”派在对华问题上与若槻内阁及陆军本部中宇垣派存在意见分歧,于是利用关东军占领中国东北的既成事实以及当时世界经济危机造成的国内困境,通过政治施压、陆军人事改革等手段,不断排挤宇垣派,最终实现权力转移完全掌握了陆军实权.迅即在“一夕会”派主导下,陆军制定了旨在侵吞中国东北的《时局处理纲要案》.1932 年3 月1 日,在关东军扶植下“伪满洲国”成立,3 月12 日,日本内阁通过了《满蒙问题处理方针纲要》,12 月25 日,日本退出国联.以九一八事变为开端,日本帝国主义再次挑起侵华战争.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 “一夕会” 关东军 永田构想

【中图分类号】 K313.4/K264.2 【文章编号】 1003-4048(2018)01-0071-78

【文献标识码】 A 【 DOI】 10.16496/j.cnki.rbyj.2018.01.009

【作者简介】 川田稔,日本福祉大学教授、名古屋大学名誉教授.

【译者简介】 张 蔚,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昆明 650091).

一、九一八事变前后

九一八事变,始于1931 年(昭和6 年)9 月关东军炸毁铁路的事件(又称“柳条湖事件”).关东军是日本陆军驻扎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支军队,其主要任务是守备由日本经营的南满铁路及铁路沿线地区.关东军作战参谋石原莞尔、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等人于9 月18 日晚,在奉天(今沈阳)近郊炸毁了南满铁路的小段铁路.并诬称为中国军队所为,还称中国军队袭击了日本守备队,随即关东军出动,第二天便占领了东北南部的主要城市.

九一八事变实际上是由石原、板垣等人策划的阴谋.他们早就计划军事占领整个中国东北,并将之付诸于行动.在的陆军本部①,永田铁山军事课长、冈村宁次补任课长、东条英机编制动员课长、渡久雄欧美课长等人,积极配合石原一伙,以支持关东军的活动.他们隶属于陆军本部的中坚幕僚团体“一夕会”.“一夕会”的会员约有40 名左右,小畑敏四郎、山下奉文、铃木贞一、武藤章、田中新一等都是其成员,这些在之后推动了整个陆军的幕僚们都加入了“一夕会”,石原、板垣也是“一夕会”的成员.

最初,不仅当时的政府(若槻礼次郎民政党内阁),南次郎陆军大臣、金谷范三参谋总长等陆军首脑也都秉持着不让事态发展扩大的方针.但是,“一夕会”的中坚幕僚团体却拒不遵守,继续支持关东军的行动.一般认为,九一八事变是关东军单方面以既成事实绑架陆军本部和内阁,但实际上,是由关东军和陆军本部“一夕会”派幕僚紧密勾结并筹划的有预谋行动.

“一夕会”成立于1929 年(昭和4 年),其核心人物是永田铁山.永田铁山从陆军大学毕业后,以军事调查等目的在欧洲特别是德国陆续生活了大约6 年,此间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此后,永田成为陆军本部少壮派、中坚幕僚集团——“二叶会”“木矅会”“一夕会”等组织的中心人物.他曾就任陆军省整顿局第一任动员课长,九一八事变时又担任军务局军事课长.军事课长是陆军实务中最重要的职位.之后,又历任参谋本部情报部长、陆军省军务局长等陆军中枢的要职,并一度主导了九一八事变之后的陆军.特别是陆军省军务局局长一职乃是陆军中枢之首,因此,永田实际上对整个陆军都享有很强的影响力.由于陆军内部皇道派与统制派之间派系斗争,时任军务局长的永田,于1935 年(昭和10 年)8 月在办公室被刺杀.次年发生“二二六事变”,1937 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与永田有关系的陆军中坚幕僚集团“二叶会”,于1927 年(昭和2 年)前后正式成立,其基础是自大正末期开始的持续地非正式集会.会员以陆军士官学校第16 期生永田铁山、小畑敏四郎、冈村宁次为中心,包括从第15 期至18 期的学员.除了永田等人之外,还有河本大作、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山下奉文等耳闻能详的参谋本部中坚幕僚20 余人.永田、小畑、冈村等人志在打败当时掌握陆军实权的长州派,以及实现面向国家总动员的军制改革,而“二叶会”则继承了这个目标.

“木矅会”效仿“二叶会”,由陆军本部的少壮派于1927 年(昭和2 年)11 月成立,会员约有18 人.中心人物是铃木贞一、石原莞尔、根本博、土桥勇逸等陆军士官学校第21 期至第24 期的学员, 另外第16 期学员永田铁山、冈村宁次,以及第17 期学员东条英机也是其会员.“木矅会”于1928 年(昭和3 年)3 月举行的第五次会议上,做出了备受瞩目的“为了帝国生存,需全面确立对满蒙在政治上之权力”的决定.而这一决定是在“皇姑屯事件”发生三个月前做出的.这样,“全面确立对满蒙在政治上之权力”,即“占领”方针被商定确立.该决定在1928 年12 月6 日第八次会议上,被定为“木矅会”的“最终结论”.这也是陆军本部首次正式提出“满蒙占领方针”.

大多数观点认为,九一八事变是为了解决世界经济危机下(1930 年代初)的日本国内窘境,由石原莞尔等关东军谋划、执行的军事行动.但事实上,早在1929 年末世界经济危机开始的一年半之前,陆军本部的幕僚中就提出了与九一八事变息息相关的“满蒙占领方针”.因此,可以说九一八事变乃是这一企图的核心部分,所谓世界经济危机不过是其他重要因素之一.世界经济危机对于策划了九一八事变的石原等人①来说,无疑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以着手执行订好的计划方针.

另外,永田等人主导的“木矅会”中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像以往那样靠统帅权的独立是无法推动整个国家的,因此陆军应该积极地对政治行使其影响力.也就是说陆军作为一个组织,要通过陆军大臣对内阁行使其影响力,志在把国家朝着军方所希望的方向上推进.1929 年(昭和4 年)5 月,“木矅会”与“二叶会”合并,成立了“一夕会”.这是在田中义一政友会内阁的末期,距离滨口雄幸民政党内阁的成立大约还有一个半月.成员有40 余人,分别是陆军士官学校第14 期至第25 期的学员,除“木矅会”“二叶会”的成员外,武藤章、田中新一等年轻幕僚也加入进来.“一夕会”的主要成员有:永田铁山、小畑敏四郎、冈村宁次、东条英机、河本大作、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山下奉文、铃木贞一、石原莞尔、牟田口廉也、武藤章、田中新一等, 这些人后来都在昭和陆军中名声大振(所有人都毕业于陆军大学).

上文中提到“木矅会”的“满蒙占领方针”等也被纳入“一夕会”.“一夕会”在第一次会议中决定改革陆军人事,以武力解决“满洲”问题,并决定拥立荒木贞夫、真崎甚三郎、林铣十郎三名非长州派将官,率先为掌握陆军本部的重要职位而推进有组织地行动.这一系列举措均由永田铁山、小畑敏四郎、冈村宁次主导,永田是其中的核心人物.而当时田中内阁、滨口内阁的陆军大臣分别由有着长州派背景的白川义则(爱媛县出身)、宇垣一成(冈山县出身)来担任的.特别是宇垣一成,担任了政党政治时期宪政会、民政党系第四代的内阁陆军大臣,在陆军内部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1929 年8 月,冈村被任命为陆军省人事局补任课课长.补任课长在整个陆军的佐官级以下的人事安排上享有相当大的权力.通过冈村就任补任课长一职,“一夕会”不断占据陆军要职.翌年8 月,永田就任陆军省军务局军事课长,军事课长不仅在军政部门,在整个陆军中也是最重要的实权职位.至事变之前1931 年(昭和6 年)8 月为止,其他“一夕会”成员也陆续担任多个职位.在陆军省,松村正员担任招募课长、饭田贞固担任马政课长、村上敬作担任军事课高级课员、铃木贞一担任军事课中国班长等;在参谋本部,东条英机担任动员课长、渡久雄担任欧美课长、武藤章担任作战课兵站班长、根本博担任中国课中国班长等.他们基本掌握了陆军省、参谋本部主要部门的实权职位——课长或班长.1928 年(昭和3 年)10 月石原莞尔作为关东军作战主任参谋、1929 年5 月板垣征四郎作为关东军高级参谋到中国东北赴任.另外,九一八事变一个月前的8 月,“一夕会”拥立的将官荒木贞夫就任陆军本部要职的教育总监部本部长.

这样,在九一八事变前,“一夕会”成员占据了陆军本部及关东军的主要职位.1931 年(昭和6 年)9 月,由关东军的石原、板垣等人策划的阴谋(炸毁铁路)为开端,爆发了九一八事变.在陆军本部,陆军省的永田铁山军事课长、冈村宁次补任课长,参谋本部的东条英机编制动员课长、渡久雄欧美课长(都是“一夕会”成员)等人,与石原等人联合协作,朝着“要使关东军的活动顺利开展”(《冈村宁次日记》)的方向开始行动起来.此时,隶属于陆军本部的铃木贞一军事课中国班长、武藤章作战课兵站班长等“一夕会”成员也采取了同样的动作.

一般认为,九一八事变是关东军独断专行的结果,但实际上,是由关东军的石原、板垣等和占据陆军本部要职的“一夕会”派幕僚协同计划、实行的预谋事件. 

          二、永田铁山的构想

永田铁山早就认为新的世界大战不可避免,并判断日本也会以某种形式而卷入其中.于是他有了如下想法:

下次世界大战预计是一场国家总体战,为了应对新的大战,必须准备和计划国家总动员.要加强支撑国家总体战的经济实力,资源的自给自足便不可缺少.然而,在日本,由于自给自足的资源不足,匮乏的资源只能向邻近中国获取.如果把中国(尤其是“满蒙”、华北、华中)的资源算在内,必要的军需资源就基本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于是,为了确保占有中国资源,完全掌握已成为日本势力范围的“满蒙地区”就具有着桥头堡的重要意义.

1920 年代统辖了陆军的宇垣一成,主张要应对长期的总体战,有必要进行军队的机械化和国家总动员, 在这一点上和永田观点一致(宇垣是加藤高明护宪三派、宪政会内阁、若槻宪政会内阁、浜口民政党内阁的陆军大臣).作为基本战略,其观点是以华盛顿体系为前提,认为应该始终避免与美英之间的冲突.因此,在以对苏作战为主的考虑中,以不涵盖中国本土的形式,进而形成日本、朝鲜、“满蒙”、东西伯利亚等构成的自给自足圈.从资源方面来看,这不可能形成彻底的自给自足体制,于是计划不足的军需物资就从美英等国进口.

在永田看来若是如此在下次世界大战之时,就无法在国防上维持“独立立场”即“自主的立场”.如果以美英进口军需资源为前提,则受其制约,合作关系也只能选择美英一方.如果在合作关系中预先限定选择,就不能确保“国防自主权”,亦不能确保在国防方针上的自主决定,因此从国防角度看,就会失去国策决定的自主独立性.在这一点上永田与宇垣是分歧的,并表达了对后者的反对态度.当然,在与美英的合作问题上,永田并没有采取先验主义式的拒绝态度,以确保在敌对或合作关系上的选择自由.武藤章等统制派幕僚也继承了这种观点.不同于宇垣的与美英合作立场,永田认为不仅是苏联,还要考虑到与美英等国家之间对立的可能性,因此构想建立包括中国中北部地区在内的自给圈.另外,宇垣只是考虑到下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觉得应该事先做好准备,但他并没有像永田那样,认为下次世界大战乃是不可避免之事.

正如以上所述,永田认为下次世界大战将不可避免,所以他主张国家总动员的准备、计划是有必要性的.战争的现实可能性如果已经逼近,就要从国家总动员的角度出发,推进各种军需资源的自给体制.在永田看来, 日本版图内国防资源非常贫乏, 处于“重要国防资源无法自给的悲观境地”.因此,他提出必须确保对本国邻近周边必要资源的占有主张.

作为匮乏资源的供给地,永田首先想到的便是以“满蒙”地区为首的中国大陆资源.他就主要的军需匮乏资源,特别是关于“与中国资源关系密切的”部分开展了讨论、研究.其中提出了包括铁矿石、铁、钢、铅、锡、锌、铝、镁、煤、石油等17 种重要的军需生产原料,并且详细记录了各种资源的军事用途、日本国内生产概况,中国“满蒙”、华北、华中地区可供使用资源的估计产量,以及与各种资源供求相关的“观察”记录等.需指出的是,这17 种资源几乎涵盖了所有重要的军需资源.

对永田而言,中国问题基本上都是出于确保国防资源角度考虑的,所以将“满蒙”、华北、华中地区作为资源供应地加以重视.特别是“满蒙”地区,事实上已是日本的势力范围,不仅攫取了非常多的特殊权益和,作为众多重要资源的供给地,也是通向华北、华中地区的桥头堡,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永田对“满蒙”地区的这一定位,也包含了其背后“木矅会”的“满蒙占有论”观点.

那么,作为确保这些中国资源的方法,究竟有何种具体方案呢?如果中日关系稳定,两国有某种合作或同盟关系的话,在战时得到必要的资源供应也并非不可能.但是,永田认为在当时中国国民政府的“革命外交”和排日态度下,实际上很难实现.因此,永田主张在一般情况下就要制定好方案,以多种办法极尽可能地确保资源供应,同时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也要采取“强行”手段将中国的资源变成“自己(日本)的东西”.即根据情况,通过军事手段等一定的强制措施确保中国资源,形成囊括“满蒙”、华北、华中地区的自给圈.因此,“国防线”的总延长线会比“固有领土乃至(现在的)政治上的势力范围”更广,即比现在的殖民地和势力圈更广的范围,不仅朝鲜和“满蒙”地区,包括华北、华中地区都将成为日本的防御圈.

如上所述,永田铁山构想的基本框架是,为了应对不可避免的下次世界大战,要做好“国家总动员”的准备和计划,持续增强工业生产力,并为此筹备从中国大陆供应缺乏的资源.

至于九一八事变后的发言,永田声称是在“极其残暴地排日侮日”的状况下,面对“暴戾的中国军阀(张学良)的挑衅”,无奈地挥起了“破邪显正的利刃”.他还说“为了确保民族的生存权,以贯彻福利均分的主张,并没有什么可忌惮的”.在永田看来,日俄战争中确立的“满蒙权益”受到欧美各国的压迫和干涉,特别是从原敬内阁开始加入新四国银行团以来,权益无奈被削弱.并且,由于华盛顿会议、伦敦裁军会议等的压迫,国防力相对有所下降.这使中国“变强”,随着国民政府“革命外交”的进展,激化了“排日侮日的行为”,因此,中国对“满洲国”的反抗今后将“越来越激烈”.也就是说,“满蒙权益”关系到日本的“生存权”,在国民政府“革命外交”的排日侮日态度下,今后中国方面的反抗将会更加激烈.为此,永田的态度便是,从确保生存权的角度应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应对.而且,他还认为中国的反日态度,主要源于华盛顿体系的对日打压.永田此后也反复多次表现出了相同的认识,特别是他认为中国革命外交背后是美国对中国的利害关切,尤其是来自美国海军力量的支持.因此,永田对美英协调主导下的华盛顿体系持批判态度.

在永田的眼中,中国国民革命引发了排日侮日运动,张学良领导的奉系军阀同样持反日态度,这无疑将威胁到对日本确保资源自给有着桥头堡意义的“满蒙既得权益”.据此,他判断在战争时期要确保军需资源总体自给的预想,通过正常外交协商的途径将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确保从中国大陆获取资源的具体方案,在方向上显而易见是正确的,对永田来说,九一八事变如此,此后的华北分离运动(华北地区的势力圈化)也是源自于此.

这种政策方向的选择, 与原敬、滨口雄幸等政党政治家的中国政策当然不同,与宇垣一成的想法也不同,这极有可能激化华盛顿体系特别是规定了确保中国领土完整和门户开放的“九国公约”体系下各国关系的紧张.

前文提到“木矅会”的“满蒙占领方针”深受永田构想的强烈影响.九一八事变中关东军的主谋石原莞尔,对占领“满蒙”、确保中国本土资源供给体制的构筑也有着明确计划,这都与永田构想的影响密不可分.[3] 另外,永田对政党政治的批判,对宇垣的批判,亦如前文所述,均可以归结到“在国防上采取与美英协调路线”这一点上.

再者,就国内政治体制问题,永田与政党政治相对抗,从国家总动员论的角度,力主“纯洁公正、具有实力的军部”应积极地介入政治,即主张由军部主导的政治运营.永田说,为了达成“近代国防的目的”, 需要举国一致,必须去除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许多缺陷.为此须要采取“非常措施”,因为仅仅交给那些政治家是不可能实现的.故而,交由“纯洁公正、具有实力的军部”,由其以适当之方法“督促鼓励当政者”,方为目前必不可少之要事.

  三、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一夕会”深受永田构想的影响,其主要成员为了完全掌握“满蒙”,秘密商讨了占领“满蒙”的事宜.为了在势必到来的国家总体战中,确保从中国获得匮乏的资源,其首要目标就是要先获得对“满蒙”的政治支配权.关东军的石原等人①也考虑占领“满蒙”.为此,“一夕会”商定了陆军人事改革、“满蒙问题”的武力解决方案等,由此来实现面向国家总动员的军政改革.陆军人事改革,是指为了改革当时由宇垣派②掌握实权的陆军,“一夕会”要在实际上掌握陆军本部的人事权,进而实现调动整个陆军的目的.因此,他们拥立反宇垣派将官荒木贞夫、真崎甚三郎、林铣十郎等人.

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一夕会”首先着手掌握陆军本部的实权岗位.他们成功地将“一夕会”会员送上了掌握课长以下实际要职的陆军省补任课长的岗位.据此,在九一八事变前的1931 年(昭和6 年)8 月,大部分会员都得以担任重要实权岗位(各课的课长或班长).于是,在陆军本部形成了支持石原等人在中国东北使用武力的态势.

事变刚发生时,若槻内阁以国际和平的协调外交方针,要求陆军首脑(南陆军大臣、金谷参谋总长)不要将事态扩大.所谓国际协调方针,其具体内容就是对当时东亚地区国际秩序(华盛顿体系)的尊重.南、金谷等宇垣派本来就是持尊重内阁的态度,遵从内阁要求,对关东军下达了不要将事态扩大的指示.只是宇垣派陆军本部首脑集团(局长、部长以上)也认为,在当时中日之间的紧张关系中,为了维护“满蒙既得权益”,在某种程度上行使武力乃是不得而为之.因此,事变发生后不久,朝鲜方面军(在朝鲜驻扎的日军)按照关东军的要求,专断地向中国东北地区派遣了部队,事后他们也承认了这一点,但表明此举是因为受到了支持关东军行动的“一夕会”派幕僚的强大压力.

关东军要求朝鲜方面军出兵的原因是为了占领“南满洲”,仅靠关东军兵力不足,关东军在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就占领了“南满洲”的主要城市.

若槻内阁对朝鲜方面军的专断越境行为感到震惊,但由于宇垣派陆军首脑采取了默许的态度,而内阁重视继续维持与陆军首脑的信赖关系,因此最终认可了这一做法.在《明治宪法》体制下,内阁对军队没有指挥命令权,为了控制关东军,与宇垣派陆军首脑的紧密联系便不可或缺.之后,关东军否认中国地方政府(张学良政府),有了建立独立政权的动向.这些都得到了永田等“一夕会”派幕僚的支持,于是受到他们强烈压力的陆军首脑也对此予以许可.最初反对建立新政权的若槻内阁,对朝鲜方面军越境事件一样,最终也默许了陆军首脑的决定.只是,此时的独立新政权与之后的“伪满洲国”有所不同,是以承认中国主权为前提的自治独立政权.因此,若槻内阁认为,独立新政权是华盛顿体系(包括规定确保中国领土完整的《九国公约》)能够勉强容忍的擦边球.

当时,宇垣派陆军本部首脑集团也认为,既然已经开始了军事行动,临时占领“南满洲”,建立亲日的独立自治政权(以中国主权为前提),乃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若槻内阁、宇垣派陆军首脑(南陆军大臣、金谷参谋总长)被关东军和永田等“一夕会”派中坚幕僚牵着走也仅是到此为止.进入11 月后,关东军企图向“满洲”北部(北满)黑龙江省省会齐齐哈尔发动进攻,但担心与苏联发生冲突的陆军本部首脑集团,认为应该阻止这次行动,于是启动了临时参谋总长委任命令(临参委命①).“北满”在“旧沙俄”的势力范围内,中东铁路等仍属苏联的权益.若槻内阁从国际方面考虑,强烈要求南陆军大臣、金谷参谋总长等停止关东军的行动.南陆军大臣、金谷参谋长因此次的“临参委命”,阻止了关东军占领齐齐哈尔的行动.关东军在与马占山军队的交战过程中,曾一度入侵齐齐哈尔,但因陆军本部的命令不得不旋即撤出.陆军本部同样并没有同意关东军对“北满”哈尔滨的出兵请求.关东军在放弃占领齐齐哈尔之后,继而转变方向,想要进攻当时张学良政权所在地的锦州,陆军本部再次通过“临参委命”制止了此次行动.锦州位于与英国权益息息相关的北京- 奉天(今沈阳)间铁路(京奉线)沿线,因此,对于关东军侵占锦州的行动,若槻内阁也强烈要求南、金谷等人进行阻止.

实际上,此时陆军本部首脑集团与“一夕会”派中坚幕僚之间的意见分歧和冲突,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表面化程度.在陆军本部内部,不仅是南、金谷,杉山元陆军次官、二宫波治重参谋次长、小矶国昭军务局局长、建川美次作战部长等也都强烈反对侵占齐齐哈尔、锦州.他们都属于宇垣派,之所以如此乃是出于对苏、对英关系的考虑.陆军首脑集团态度十分强硬,表示即使撤换关东军司令官以下的主要幕僚也在所不惜.面对陆军本部首脑集团的强硬态度,关东军出于无奈只好放弃了对齐齐哈尔和锦州的进攻.但是,永田等“一夕会”派陆军本部幕僚们基本上对关东军的行动依然持支持态度,从开始就一直考虑要在事实上统治包括“北满”在内的整个“满洲”.另外,他们认为张学良政权的覆灭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此也应该允许对锦州的攻击.直至军事占领“南满”和建立新政权,永田等“一夕会”派陆军本部的幕僚们,拉拢了建川、小矶等宇垣派的部分陆军本部上层人物,并最终动摇了南、金谷等人,使事态进一步向前推进.但是,在占领“北满”齐齐哈尔及进攻锦州的问题上,没能动摇陆军首脑集团.而此时,关东军和“一夕会”派陆军本部幕僚,也受到限制难有作为.

另一方面,如前所述,关东军主张建立独立的新政权(在中国主权之下),但之后,他们又转为策划建立日本掌握实权前提下的独立国家(否定中国主权).这原本就是石原等人所考虑的“占领满蒙”的一种变换手段,因此,关东军继续推进已获陆军本部许可的新政权建立工作,同时开始着手建立独立国家(之后的“伪满洲国”)的准备工作.永田等陆军本部的“一夕会”成员对关东军建立独立国家的方针也都予以承认,但南、金谷等陆军本部首脑集团对此并不认可.从这个角度来看,关东军和“一夕会”派陆军本部幕僚,若想进一步推进事态发展,也面临着困难的局面.一般认为,陆军本部和内阁被关东军牵着鼻子走,毫无办法的情况下被迫承认了既成事实,但从上述分析来看,他们还是一度压制了关东军的行动.

四、陆军的权力转移——“一夕会”的掌权

在这种危机形势下,1931 年(昭和6 年)12月11 日,若槻内阁突然因内阁不统一而总辞职.这对于受若槻内阁和南陆军大臣之下宇垣派首脑集团所压制的关东军和“一夕会”派幕僚而言,是一个绝佳的机会.12 月13 日,经元老西园寺等人奏请推荐,成立了犬养毅政友会内阁.“一夕会”拥立三长官①之一的荒木贞夫教育总监部本部长被任命为陆军大臣.这是“一夕会”通过做政友会权威人物小川平吉、森恪等人的政治工作,并向犬养首相强力施压的结果.

荒木就任陆军大臣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荒木就任后,就将皇族的闲院宫载仁亲王任命为参谋总长,同时将台湾方面军司令官真崎甚三郎安置到参谋次长的位置,实际上此后真崎便掌握了参谋总部的实权.真崎也是“一夕会”拥立的三长官之一.1932 年2 月,荒木、真崎任命上冈重厚为军务局长,任命小畑敏四郎为作战课长;4月,永田担任情报部长,山下奉文就任军事课长;小畑在任职仅2 个月后转任运输通信部长,继任作战课长的是铃木率道.他们均为“一夕会”成员.这样,不仅是南、金谷,宇垣派的杉山、二宫、建川、小矶等人均被赶出陆军本部,宇垣派都被排除在陆军本部的要职之外.于是,在陆军中完成了权力的转移,“一夕会”派幕僚和他们所推举的荒木、真崎完全掌握了陆军的实权.

另一方面,荒木就任陆军大臣不久后,在“一夕会”派幕僚的主导下,制定了陆军《时局处理纲要案》,其核心内容是实现将“满蒙(包括北满)”在独立新政权下“逐步诱导为帝国之保护国”.至此在陆军本部,建设“满蒙”独立国家被正式提上了具体的日程.从在中国主权下建立新政权到建立独立国家,是陆军“满蒙”政策的一大变化.以陆军《时局处理纲要案》的“满蒙”政策方针为基础,由陆军省、海军省、外务省相关课长策划制定了三省协定案(陆军方面永田为军事课长).1932 年(昭和7 年)3 月12 日, 犬养内阁由阁议决定了《满蒙问题处理方针纲要》,纲要里,在三省协议案基础上,提出鉴于“满蒙”已成为独立政权统治支配地区之现状,“要引导其逐步地成为具有实质性的一个国家”.这样,独立国家建设方针得到了内阁的正式认可.此前的3月1 日,由东北行政委员会发表了《满洲国建国宣言》,在日本关东军的主导下由前黑龙江省长张景惠担任委员长.

这样,荒木陆军大臣、真崎参谋次长领导下的陆军本部从日本本土及朝鲜向“满洲”增派兵力,关东军在陆军本部的许可下攻击并占领了锦州.接着关东军也以同样的方式攻击和占领了“北满”的中心城市哈尔滨,“北满”要冲齐齐哈尔也沦为被长期占领的态势.至此日军几乎把整个东北的主要城市都纳入到其统治之下.这距离事变开始不过四个半月.

对于关东军的军事行动,中国国民政府向国联提起诉讼,国联理事会决定派遣调查团,1932年(昭和7 年)2 月,李顿调查团来到日本.另外, 美国的国务卿史汀生(胡佛共和党政府),在1 月份就“满洲问题”发表了“不承认宣言”,声明美国政府拒绝承认损害中国领土完整和违反非战公约方式所造成的情势.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关东军鼓动东北行政委员会发表了《满洲国建国宣言》、内阁通过了《满蒙问题处理方针纲要》,以九一八事变为转折点,中国东北的局势进入另一阶段.

上文评论,上文是一篇关于经典九一八事变和一夕会专业范文可作为一夕会和事变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九一八事变和一夕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九一八事变前夕的中村谍案
1931 年6 月25 日,中国东北的军事禁区里,一个身穿棉服、骑着高头大马的日本人, 以及他的三个同伴,被东北边防军屯垦三团扣留了 日本人举止怪异、态度傲慢,更可疑的是, 他自称是来自的农业专家,身.

中村谍案: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一个借口
手表泄密中村一行被秘密处决后的半个月,一切都风平浪静,直到7月中旬 从1984年开始就致力于搜集中村事件历史资料的冯学忠告诉记者,日本方面最早察觉到中村震太郎的行动可能出现异常的,是日本关东军特务机关.

陈立夫和西安事变读陈立夫口述历史
(一)回忆国共谈判,自然会谈起西安事变 陈立夫对夏莲荫女士说“张学良为自卑情结所苦 虽然蒋先生原谅他丢掉了东北,人们仍然称他为‘不抵抗将军’ 他需要显示,他是抗日的.

九一八之夜,如果抵抗了
历史没有“如果” 可对于“九一八”之夜,我们不妨“如果”一下如果抵抗了,会怎样事变当时,日军在东北有正规军1 个师团和6 个独立.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