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种子类有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与种子人生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主题:种子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9

种子人生,本文是有关种子论文范文与种子人生和种子方面论文范文.

种子论文参考文献:

种子论文参考文献 人生的意义论文文学和人生杂志种子科技杂志人生十六七杂志

引 子

一粒小小的种子,在风雪飞扬的寒冬,静静地躺在大地上.它在土掩石压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吸收着土壤中的水分,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春天来了,雨露滋润,微风和日,温度慢慢地提升.它破土而出,迎风摇曳,转眼间,茁壮成长为万倾碧野,延伸到天边.金秋时节,耕耘在天地间的农夫,怀着收获风雨中的喜悦,细细品尝着种子赐给的金色果实.空气中荡漾着迷人的香甜,人们谈笑着、赞美着美好的时光.

这就是种子的价值和力量!

谷乃国之本,民以食为天;种为农之魂,农以种为先.

我国把种业确定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把种业确定为农业的“芯片”、粮食安全的根基.国家领导人站在战略层面,提出“中国人要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里”的决断,无疑是非常有前瞻性的.

一粒小小的种子,掌握着人类的生机.

一粒小小的种子,决定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30多年来,山西绛山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撖晓东,以种子为业,以种子为伴,为绛山种业鼎盛发展、走向全国立下汗马功劳.2002以来,他所经营的山西绛山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已拥有4个优种知识产权,被山西省农业厅授予“山西种业先进单位”;进入全省种业“十强”,成为山西省第一批农业版培育版挂牌企业.他本人先后20余次受到省,市、县表彰奖励,荣获县政协委员、运城市党代表、运城市劳动模范等殊荣.

1980年8月9日中午,11岁的撖晓东兴致勃勃地放学回家.家里没有一个人,冰锅凉灶,邻居告诉他:“你爸病了,你妈送你爸到县医院去了.”他急忙赶到县医院,打听到为爸爸治病的诊疗室,只见到地面上一摊鲜血.一个护士告诉他:“病人拉走了”.小小年纪的撖晓东,头“轰”地一下就要爆炸,爸爸昨天才从家里上班走的,怎么今天就不行了呢?

赶回家里,从爸爸单位的同事、领导嘴里,撖晓东得知爸爸工作期间没住过一次医院,没耽误过一天工作.今天早上,爸爸在单位里肝痛得顶不住了,同事们用担架把他抬着送到医院,可一切都晚了.

撖晓东的爸爸叫撖宜禄,1964年毕业于曲沃农校.在三年困难时期,吃树皮、吃草根、吃野菜,食不裹腹,饿得肚子痛、头发昏、眼发黑,全身浮肿.分配工作后,为了多打粮食,让人民不饿肚子,他依靠自己的学识拼命地工作,引进过“金皇后”、白单四号、津夏一号、中单2号等杂交玉米新品种.还亲自带领全县农科员到海南岛,为全县繁育“三尺三”矮化高梁新品种,引进“12057”等小麦新品种,大大提高了全县粮食产量,解决了全县人民饿肚子问题.就在爸爸年富力强、事业风生水起的时候,病魔却夺去了他的生命.5天后,撖晓东身着重孝,手拄哭丧棒,跪在爸爸的灵前.他面对着爸爸单位的伯伯叔叔们,面对着全村的父老乡亲,面对着憔悴的妈妈,血和着泪,一字一句地读着大人给他写的“祭父文”,其中最后一句是“继承父亲的‘遗志’,把您的未竞事业进行到底.”

语文老师师天佑对他说:“‘遗志’就是你爸生前为之奋斗的志愿.你爸生前为绛县种子公司经理,你要继承你爸的‘遗志’,就是长大后从事种子事业.”

初中毕业,按撖晓东当时的学习成绩,考个好高中,上个好大学,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可是,为了继承爸爸的“遗志”,他报考了运城农业技术学校.为啥呢?一来因为父亲走后,家庭没有经济来源,母亲实在供不起他继续读高中;二来农校学费少,国家有补助,能提前就业,减轻妈妈的负担;三来上农校学习农业知识,能够继承父亲“遗志”.

1984年9月3日,撖晓东背着简陋的行李,带着憧憬,踏进运城农业技术学校.入学后第一节大课,是听取校长那激昂雄壮、铿锵有力地演讲:“我们学校的校训是‘厚德强技,求知笃行’.我国农业还很落后,基础还很薄弱,还解决不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历史的责任,人民的召唤,就是你们神圣的使命.你们要有崇高的责任感,担当起历史的重托,社会的重任,才能不辜负人民对你们的期望.”

通过3年的深造,撖晓东胸怀宽阔了,眼界明亮了,思想得到升华,灵魂得到洗涤,头脑得到充实.毕业走出校门时,他感到还有许多知识没学到手,还有许多农业高深领域没有到达,只有一如既往地在干中学、学中干,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才能完成父亲的“遗志”.

1987年,撖晓东如愿以偿地分配到县种子公司工作,当上了和父亲一样的农业技术员,从事着和父亲一样的种子事业.他谦虚地向前辈、同行学习,向老农请教,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类种子的物候期和管理要点;一页又一页地写满了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措施和去杂提纯的技术参数;以及自己在工作中的切身感受.面对着绿油油、茁壮生长的种子田,他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他勤奋好学,平易近人,不论下乡、出差,领导、同事都喜欢和他在一起.

上世纪80年代,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绛县种子公司顺势而上,决定打破“铁饭碗”,重新整合资源,改革经营管理体制,彻底解决人浮于事的问题.撖晓东敏锐地意识到:改革浪潮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只有投身到改革大潮中去,才能有所作为.于是,他自告奋勇地承包了远离县城、设在公司仓库旁的一个小种子门市部.承包条件是:两口子不要工资和任何劳保福利,每年还要向公司上缴4000元承包费.

这一举动,在种子公司几十位职工中间炸开了锅:许多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老职工都不敢淌这滩浑水,你一个才毕业没几年的中专生,敢把身家性命押上?

撖晓东并不是盲目地耍“二杆子”、出风头.他利用自己的学识和胆量,详细地研究过这个门市部的地理位置、辐射面、服务人群、销货量,以及原来吃大锅饭时,经营方面的欠缺和潜力.在众目睽睽的大会上,他满怀信心地带头签订了门市部承包合同,郑重地按下了自己的红手印.

为不误农时,他提前采购农民急需的种子、农资,根据农民的需求扩大经营,供应各种豆类、油葵、各种蔬菜种子、农药,不辞辛苦最大限度地满足周边乡村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每天一大早,睡梦中的撖晓东,不时被购买农资的农民朋友唤醒——他耐心地给每一个上门求助的农民朋友讲解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的性能、用途、用量和注意事项.许多年过半百的农民从他这里学到农业知识,掌握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农业技术,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收入.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知道这个门市部里有个农技中专生,能释疑解难.人们喜欢从他这里买到货真价实的农资,还能掌握最新的农业技术.一位德高望重的分管农业的老领导,来到他的门市部,评价说:“搞经营,只要为老百姓着想,在你努力工作的同时,利益就在其中.”一语道破服务和利益之间的关系.

这个时代的弄潮儿,在改革开放的风云中,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想尽一切办法,使尽浑身解数,硬是把一个偏僻的、不起眼的、小规模的种子门市部,经营得风生水起、车水马龙;让公司上下、周边农民对他刮目相看.在实践中,大家发现他不仅有扎实的农业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还有娴熟的市场管理经营本领,是个难得的好苗苗;单位里的老职工佩服地竖起大姆指,领导也激动地不止一次在大会、小会上表扬他,号召大家向这个年青人学习看齐.年终评比时,他如约足额上交了4000元承包款,还为后续经营积攒了丰厚的库存,大家不约而同地把选票投给了撖晓东.这一改革的成果,为绛县国营企事业单位砸破铁饭碗,调动职工主观能动性开了个好头,得到了县委、县政府表彰和农业局的大力鼓励.

1994年底,公司领导找他谈话,要交给他一个更重要艰巨的任务——把处于县城闹市区的公司办公楼下5间大门市部,让他来承包经营.这个门市部是公司的形象窗口,装饰得很阔气,原由8个干部、职工经营管理.他们吃着大锅饭,工资由公司发,一年下来,别说承包款了,年底一盘点,亏损严重.此刻,让谁承包都没人敢,都害怕赔钱,因而成为公司的一个“老大难”,上下都为它头痛.现在,公司领导答应他,人员由他定,但不能少于8人;承包款有盈余再说,但不能亏损;负担8个人的工资,福利问题你看着办.

组织上让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撖晓东一开始确实感到有点“怕”:一是怕没有能力经营这个占公司半壁江山的大门市部;二是怕人员关系复杂,能否管住这些人,是个头痛的事.开弓没有回头箭.撖晓东把这两年经营仓库门市部的经验教训,细细整理;根据大门市部的特点、长处和这些年大锅饭经营的不足,认真梳理.经过认真地权衡后,他挑起了这副担子.他采取了三个步骤:第一步,先抓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抓经营管理,抓服务态度,抓提高职工素质,学习应用农业新技术,提高单位自身活力.为了减少矛盾,原来的8人不作调整,全部留用,增强了团结.第二步,创新经营思路.他研究全县农资市场导向和改革开放后农民思想变化情况和种植习惯,有预测性地最大限度地满足全县农业生产对农资种子的需要.第三步,集中财力、物力、人力,组织采购先进的、实用的、货真价实的各种农资和种子.“三板斧”下来,绛县这个最大的种子门市部面貌焕然一新,顾客盈门.甚至出现一到播种季节,农民前来排队抢购种子的生动局面.他吃住在门市部,不放过一个疑点,不造成一丝失误,亲自售货,讲技术,不厌其烦地给不同农民传授技术,解决问题.在撖晓东的精心经营中,从没有出现断货、质量、问题.

承包3年中,撖晓东不仅按时解决了8个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使他们能安心工作,还给公司上缴了17.5万元的利润.而他本人,除了工资福利外,没多拿一分钱.在撖晓东心里,“公”与“私”要分明,不能有贪心和非份之想.他是这样说服和规范自己的:公司1993年就被县政府停拨了一切经费,公司在十分困苦的状态下运转,尤其是在改革的重要关头,领导和同事们这样相信自己,自己绝不能见利忘义.况且,自己制定的严格的财务制度,不允许任何人白拿集体一分钱.一个要实现大理想的人,绝不能被眼前蝇头小利所迷惑,要把盈余的利润交给公司,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要经受起金钱的诱惑和考验.他的这个“义举”,使领导和同志们十分感动,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是撖晓东拯救了咱们公司.”

1997年1月10日,经公司领导和全体同志们一致推举,县农业局召开局务会研究同意,决定任命28岁的撖晓东为种子公司副经理,并以文件形式报请政府主管领导.

十年磨一剑,这粒小小的“种子”开始萌发.要走上领导岗位了,撖晓东沉着冷静地把初期的冲动信念,渐渐地变成一种行动,变成一种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像副重担沉重地压在了他的双肩.下班后,他想把这一消息告诉亲爱的母亲.当他骑车回到故乡路村老院,欲进家门时,忽然听到母亲独自一人,在家小声吟唱着一首民歌.他仔细听来,是有关种子的《籽儿谣》这首歌,是爸爸在世时,妈妈从姥姥那儿学来的,她们都十分喜欢爸爸能从事种子事业.他不忍心打断妈妈思念爸爸的歌声,也想听听《籽儿谣》到底说些什么,于是他静悄悄地站在门外聆听:

麦籽、谷籽、玉米籽儿,

豆籽、粟籽、高梁籽儿;

瓜籽、菜籽、芝麻籽儿,

还有那个花生葵花籽儿.

黄的比金子贵呀,

白的赛珍珠儿;

它是咱的命根子儿,

它是咱的心头肉儿.

选了挑,筛了簸,

簸了筛,挑了选;

晒的亮亮能发芽,

干干净净藏罐罐.

不让老鼠吃,

不让虫儿咬;

不要碰着贼娃子,

不让火烧和水泡.

还要防着那败家子儿,

偷吃籽儿把根断了.

籽儿,籽儿啊,

盼得春天早来到;

风吹河开冰雪化,

雨露滋润阳光照;

籽儿撒大地,

撒到那里那里好.

春种一粒籽,

秋收万颗粮;

有它年年不挨饿,

有它辈辈不受穷;

籽儿,籽儿好珍贵,

它是咱农家的全指望.

儿子进门了.还没等晓东开口,妈妈说:“我已经听你叔叔说了,大家让你当上副经理了,你和你爸爸干的这个事,可了不得!这种子的事儿,可是天道、地道、人道,谁都离不开,万万不可大意.你爸爸没干完的事儿,你要好好干,这样才能对得起大家.”

根据公司领导分工,撖晓东负责优良品种繁育引进和多种经营工作.当时,全县的棉花生产是个让人头痛的事:上至县委书记,下至普通百姓,没有优种、产量低、病虫害难防治,每年因完不成国家棉花收购任务,没少挨批评.主要是棉铃虫的危害惊人,剧毒农药3911都不管用,每亩光农药就得花100多元,费工费钱不见效.上上下下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任何好办法.于是县上发动干部、学生到棉田抓虫子,也是杯水车薪,不起作用;晚上派、交警、工商等人员到各路口截获投机倒把棉花的人,收获甚微;只好逼着全县干部、教师到黑市高价卖回棉花,再低价交给国家,完成自己的交售棉花任务.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撖晓东打听到省棉科所的专家武宗信教授正在研究一种抗虫棉技术,就登门拜访.他自我介绍是运城农校毕业生,取得对方的信任,教授把一包抗虫棉籽交给撖晓东.撖晓东回到绛县后,把棉籽试种到土地条件好,又有群众植棉基础的冷口乡马堡村、南樊镇北柳村两个地方.长出小苗不久,突然遇到暴雨,撖晓东听武教授讲过,小棉苗最怕水泡、水冲.便二话没说,骑着摩托车先赶到城东30里的南樊镇北柳村,找到农科员王春杰,在棉花地里做好防洪排涝工程;又冒雨折回城西,赶到50多华里外的冷口乡马堡村,用带来的铁锹,先是把往棉花育种地灌的洪水堵住,又跑到泥泞的地里把积水排掉,硬是从暴风骤雨中夺回了棉花苗.

奇迹发生了.秋后,这些抗棉虫茁壮成长,结满棉桃,和其它品种对比,这一亩地棉花光节省农药100多元,节省劳力20多个工,产皮棉240斤左右,比普通品种增产20%多;而且质量还好,产棉率还高.这一消息,震惊了县委、政府和农业局领导,要求大力推广.第二年,绛县率先在全国种上了抗虫棉,棉花生产费用成本大幅下降,产量大幅提升,质量大幅提高,农民收入大大增加,撖晓东成了绛县的功臣.

长期的劳累,使撖晓东的身体日见衰弱.1997年11月,撖晓东偷偷到医院检查化验,发现自己患上与父亲同样的乙型肝炎,如再不治疗,就有生命危险了.他请了个假,独自一个人到永济县邵明乙肝研究所治病.当天,住进了3人一间的普通病房,同病房一个60岁左右的病人,头天还又说又笑、吃喝自如、问长问短,第二天就死了.同病房还有一个襄汾的患者,悲观地对撖晓东说:“兄弟,咱们得的这个病,是原发性乙肝,治不好,听天由命吧.”

一个铮铮的理念,从撖晓东心灵深处迸发出来:“我还年轻,决不能被病魔所压倒,我要战胜它!”他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与病魔展开你死我活的生死博斗,再苦的药也能吃下,再粗的针也能忍住,并从医生那儿找来许多有关乙肝的医学专著,像研究种子一样,研究自己得病的原因、现实状况、治疗途径和注意事项.他给自己定了一个作息时间表,洗刷、吃饭、吃药、输液、治疗、读书、锻炼都有详细安排.他每天过得很充实,很乐观地对待一切.半月过去了,体重不减反而增加了3斤;化验指标全面好转.这个结果让他喜出望外,在生与死的较量中,他胜利了.一个月后,他谢绝了医生的再三挽留,带着药物,出院回家.第二天就上班工作,出现的公司.

在医院里,他花了4万多元医疗费,全是他和妻子从亲戚朋友处借来的,未在公司报销过一分钱.

1998年,大同某糖厂和公司签订了500亩的甜菜种植收购合同.撖晓东和同事们一连几个月,在田间地头帮助农民栽培、管理,获得了大丰收,当年生产几百万斤甜菜,堆积如山.大同某糖厂却迟迟不来履行合同,想和公司及300多户农户耍赖.怎么办?这成百万元的损失,把公司卖了也不够赔农户的损失!人心浮动,形势十分严峻,这个义不容辞的棘手差事,又落在大病初愈的副经理撖晓东身上.撖晓东吃着药,找来《合同法》、《民法通则》等有关法律资料,认真学习领会;又经公司领导同意,从绛县律师事务所聘请律师常保平同志协助*此案.理清法律关系后,找准切入点,决定在合同签定地侯马法院起诉.因为当时法律环境不好,到大同去打官司胜算不大;在绛县打,对方不理睬;由第三方侯马法院出面,胜诉的把握大一些.公司好多人担心,大同某糖厂是国有大型企业,咱一个小小的种子公司能打过人家吗?如果打不赢官司,再搭上一大堆诉讼费、律师费、旅差费,公司就惨了.撖晓东态度坚定地说:“这官司非打不行,世界上难道就没公理了吗?退一步讲,咱公司可以推脱,但几百农户百姓怎么办?农民辛辛苦苦产下的几百万斤甜菜不能这样白白扔掉吧,农民的投入不能这样白白的没了.如果我们不能维护农户利益,今后谁敢跟种子公司合作?这不是小问题,我来负责把官司打到底!在撖晓东诚心感动下,侯马法院的法官们排除种种干扰,秉公办案,按法律规定,坚决地冻结了大同某糖厂的账户,要求他们不折不扣的履行甜菜收购合同.经过几番周折,开庭、调解、执行后,大同某糖厂乖乖地履行了合同,收购了甜菜,执行回100多万,全部挽回了300多农户的经济损失,保持了社会稳定;同时,彰显了法律的公平、公正、和正义,体现了种子公司对合同的严肃性,对农民利益的高度负责性.这一官司的胜诉,使公司内外,就连县有关领导也对撖晓东的责任心和才能智慧大加赞赏.300户老百姓知道真相后,从心底里感谢他,牢牢记住了撖晓东的名字.而他则认为,这是他应该做好的份内的事.

2000年7月8日,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明确规定:“农业,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不得参与和从事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种子生产人员不得从事种子行政管理工作.”绛县种子公司的全体人员都在为今后的出路忧心忡忡.仅隔了一天,绛县农业局任命撖晓东为绛县种子公司经理.全公司60多位职工,都把生存希望压押在撖晓东身上.

绛县种子管理站成立于1952年,负责全县农作物优种的繁育推广工作.1978年按照国务院要求,更名为绛县种子公司.属于管理、经营、技术服务、优种推广、繁育为一体的全额事业单位,承担全县50余万亩农作物的优种供应.1993年元月,由于县财政资金紧张,停拨了种子公司人员工资和经费.由于当时种子属于专营商品,其它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经营,公司还能基本维持全体员工的基本工资、福利和各项支出.如今《种子法》把种子公司推向市场,意味着今后种子公司必须在激烈的竞争中“要饭”吃.更为严峻是,当时种子公司还欠农民、银行、信用社260万元债务,全公司已有5个月未发工资,干部职工没有养老医疗保险,几个退休老干部的工资没着落,员工医疗费没地方报销.

面对残酷的困境,撖晓东一个人闷在家里,苦思冥想了几天.他真想撂下挑子不干了,何必受这罪?可他又想,全公司几十号职工眼巴巴地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县局领导这么多年的培养、考验,这么信任自己,怎么能说不干就不干了,这能对得起大家吗?只有横下一条心:干!

为渡过难关,撖晓东动员母亲把家里唯一的住宅抵押到信用社贷款;然后再动员全体职工集资,筹集到30多万元资金,解决了基地农户的种子款.又组织5名有经验、素质高的推销员,奔赴全国各地推销库存玉米种子,先后与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多家种子公司签订了供销合同,使积压的库存玉米种子全卖出去.这些十分见效的举措,盘活了资金,不仅还清了200多万元集资款和银行部分贷款,还补发了几个月的工资,度过了难关,提升了大家的信心.好多老少职工拿着刚补发的工资,含着眼泪向撖晓东表态:“我们选择了你,跟定了你.今后,你说咋干就咋干,我们全听你的.”

艰难地过了两年,市场无情,又一次敲响警钟.2003年全国玉米种子供大于求,撖晓东和他的团队又一次被压得喘不过气.玉米种子销售旺季,偏偏雪上加霜,赶上“非典”流行,一车车种子上午拉出去,下午又拉回来;路上不让走,进不了村,没有利润,还赔上运费、包装、广告费.种子公司又一次面临关门歇业的困境.更致命的是,没有品种知识产权,处处受制于人.*的品种,纯利润还不够*费.

适者生存.撖晓东深刻领会《种子法》的内涵和本意,认识到:国家并没有放弃种业,而是开放市场,吸收各种资金,利用世界先进农业科技来振兴种业,打破原来“封闭式”、“各自为政”的区域经营格局,彻底改变“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的“独立王国”式的管理方式;唯一的出路就是按照《种子法》的规定,对种子公司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革.

撖晓东根据《种子法》精神,先拿出改革方案,征得上级领导同意后,经过全体职工反复讨论研究完善,决定成立股份制的“山西绛山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新公司注册资金157万元;成立董事会、监事会,制定公司章程;动员了39名员工集资入股,共同管理经营;继续承担全县及周边地区公众的主渠道作用.这一体制机制成功改革,为全省种业改革中起了带头作用.他和他的团队,犹如凤凰涅槃,又一次浴火重生.

2006年,国务院颁发《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实施意见》,要求种子生产经营机构剥离其行政职能,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的情况下,通过产权转让、股份制改造,兼并、破产、出售等多种形式,加快改制重组,培养扶持龙头企业.抓住这个机遇,撖晓东在县农委的支持下,妥善解决了10名职工的财政工资问题,把种业公司的全部人员一个不漏地争取到差额事业编制,退休人员全部进了事业保险所,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

2004年,撖晓东创办的“山西绛山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为注册资金3000万元的中型规模化的种子公司.新公司集育、繁、推一体化和种子研究、生产、经营正规化,以公司+农户的模式蓬勃发展,以英姿焕发的神采光照大地.

撖晓东率先在全国种业领域提出“中国粮,用中国种”的理念.粮食的安全,必须从种子做起,有了安全无危害的种子,中国人的饭碗才能安全,才能保证中国人的食品安全.他坚信“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也可以改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

撖晓东在公司大门两侧宽大的门柱子上,亲自编撰了一副对联:人相许心相系积德行善食为天;农为本种为先服务终生皆是缘;横批,绛山种业以德兴农.大门照壁上,写着“持之以恒,百年绛山”8个大字.公司科研楼上,悬挂大横幅标:“诚实守信,开拓创新,持之以恒,创立百年绛山种业”20个大字;公司大门外矗立着“种子、科技、未来”6个大字,背景里有一双巨手托举着一粒萌发的种子:预示着茁壮成长,蕴含着绛县种业人对种子的执着和挚爱.这是他本人心灵的吐露,决心的表达,更是以联咏志,对种业百倍热爱而负责的内心表白.一年360多天进进出出,时刻鞭策、激励、警醒自己,同时号召志同道合的团队同仁,为之而努力.

撖晓东知道,信心是通向胜利的桥梁,是逆境中爬涉者的精神支柱.他的内心永远充满着信心,憧憬着未来,一如既往地深信“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

从撖晓东从当上县种子公司副经理那天起,20多年来,先后从省内外科研院校引进、试验、推广小麦、玉米、棉花、蔬菜、油料等新品种100多个,筛选出适合本县种植、表现特别好的30多个.其中有代表性的玉米新品种有:“农大108”“郑单958”、“先玉335”、“豫玉23”等.他还亲自参与选育、试验等科研活动,成功申报了“晋单51”、“农夫9号”、“金农109”、“金农209”等拥有知识产权的4个玉米新品种;正在试验的10多个优良玉米新品种,等待审定通过,投放市场.这些成果,使本县及周边地区的玉米产量高、易机收、抗病、抗旱耐高温,亩产由原来的几百斤猛增到现在1600斤左右,有的甚至超过亩产一吨.“晋单51”在大交镇大郡村李二宝的地里,创下了单产2230斤的高产记录.引进小麦新品种“临旱53”、“临丰615”、“烟农19”、“运旱22-33”、“晋麦84”、“晋麦47”等,使全县的旱地小麦单产由原来的500斤左右,增加到现在的800斤左右.古绛镇东窑村王维杰种植临“旱536”小麦,亩产1006斤;古绛镇上高池村吴清才旱地小麦亩产1044斤;卫庄镇增村靳全旭种的“运旱22-33”,亩产1052斤,经省农业厅的专家正式测产,创下了全国旱地小麦高产记录.

一个种子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打拼生存,必须有过硬的种子质量,必须建立规范化的育种基地.实行家庭承包制度后,一家一户的条条田、绺绺田,难以隔离;种子质量保证不了,大型机械用不上,下雨下雪气候影响严重,霉变、芽率低、成本高、产量低、色泽差;再加上农户截留多,扰乱种子市场秩序,成了种子产业发展的瓶颈,再不想办法走出困境,便是死路一条.

2004年10月,撖晓东经过周密考察调研,爬涉几千里路程,从甘肃寻找到新疆伊犁霍尔果斯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62、63、64团.来到这里,彻底改变了他从前对新疆的认知.从前从电视、报纸、电影、小说上看到的新疆到处是戈壁滩、沙漠、荒野,到处是风沙、雪山,是个人烟稀少的不毛之地.当他第一次来到这里,看到清澈见底的伊犁河水滚滚向前奔流,常年融化的雪山水,灌溉着几十万亩良田.两人合搂不住的一排排钻天杨,高大入云,组成一个个成千亩方块的方田林网;500-800马力的大型拖拉机约翰迪尔、东方红606,在万亩良田自由奔驰作业,薄膜覆盖,滴灌管道铺设,定量播种、定量施肥一次性作业完成.收割更是比我们内地发达先进,鲜穗收获,拉回烘干,脱粒、筛选、入库几天功夫全部完成,完全不靠天吃饭.特别是这里的气候适宜,昼夜温差高,光照充足,有效积温高而理想,生产出的玉米种子芽率高达98-100%,远远高出国家规定的85%的芽率,产量达到1000多斤,远远高于内地500多斤的产量,种子色泽金黄,含水率低.品质好得让人目瞪口呆,真是少有的天然制种王国.撖晓东决心把绛山种业的制种基地建在这里,不论付出多大代价,在这个天然制种王国里,必须有绛山种业的一席之地,绛山种业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他无暇顾及天山的皑皑白雪,没有心思游览神奇的赛里木湖,没有兴趣欣赏从山顶落差上千米的七级瀑布,更没有时间考察世界植物宝库的果子沟,就连近在咫尺的国家大型进出口口岸——霍尔果斯也没有惠顾.因为他的时间太宝贵了,他的任务是考察落实制种基地,是责任和使命.他的真情实意和敬业精神,他的满腹农业制种知识,深深打动了建设兵团师、团领导.他们当即开会,研究批准“山西绛山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进驻伊犁农四师,每年安排不少于一万亩的玉米制种基地,每年可生产优质玉米良种上千万斤.

为了加快新品种生产试验,加代繁殖,亲本提纯,节省育种时间,加快培育新品种的空间,同时满足大田生产用种,检验种子纯度.撖晓东依然不惜重金投资,又在海南省三亚市乐东县九所建立“山西绛山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南繁基地”.这里长夏无冬,四季均可种植玉米、水稻、高梁、棉花等.年日照2500小时以上,年平均气温24.1-24.5℃,年降雨量1000~1900毫米,是各科研院校、各大中型种子企业梦寐以求的理想育种平台,是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南繁北育”必不可少的两个轮子之一,是一个成熟种子科研经营腾飞的一个重要标志.

每年,撖晓东和他的科研团队,像候鸟一样,夏天在北国新疆的玉米地里滚爬,冬天又奋身扑进南国海南岛的玉米试验田摸索,最大可能地适应育种要求,一个县级种子企业,注册3000万资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个玉米优良新品种;建立了新疆建设兵团规范化的大型制种基地;有在海南岛建立的反季节南繁育种基地;还拥有近万平米的仓储、加工、办公用房,有5000平米的“凸凹”高级晒场,有多台玉米、小麦种子精选、加工、包装、喷码的自动生产线;还有省级达标种子检验室等等,这在全国屈指可数.

撖晓东是当今社会少有的特殊人才.他平时不,滴酒不沾,不爱穿戴,不追求奢化;外出不旅游、不逛街,直来直去,把时间看的比命重要,不浪费一点时间.几十年来,他没有享受过星期天,夜夜一心扑在种子的科研、生产、经营上,因为他需要办的事太多了.他从不乱花一分钱,他身上的零钱,卡上的钱都是按计划急需办公需要用的钱,从没有其它预算外的花费.因为在他心里,公司花钱的地方太多了,不是生产线要添置新设备,就是检验室需要新的仪器……与他一起出差人都说他“小气”.他一笑了之,说:“你们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长期以来,他不敢主动检查身体,只害怕检查出大病,公司这一堆放不下手的大事怎么办?抱着侥幸的心理,小车不倒只管推,生命不止,奋斗不停,坚持到最后一刻.在家人和朋友的一再督促下,去年,他才被动地、消极应付去县医院检查了一下身体.等检验结果一出来,让所有的人预料不到,就连医生也惊讶地说:“生命的奇迹在你身上出现了.”原来,这些年,撖晓东为了理想、信念,为了责任、使命,在公司里、在市场上、在改革开放这个大潮里摸爬滚打,把身上的病忘了,把病弄丢了.检验结果显示,所有指标全部呈阴性,并出现了抗体.医生说:“这样的奇迹,全县就你一个,像你这样严重的原发性乙肝病,就没有这样特殊效果,好多人也只是吃药维持生命.”撖晓东不相信会有这样的结果,又到运城市大医院再化验检查,其结果一样.这让他和家人、朋友激动地流出了热泪,连声赞美道:“吉人自有天相.”

在这里不得不说,撖晓东事业上的辉煌,身体的健康,离不开贤惠忍耐、知冷知热、对他关怀备至的好妻子、好爱人秦雯辉.30多年前,秦雯辉心甘情愿地嫁给了没有爸爸、家境贫寒的撖晓东.她看对了这个人,不在乎他有多少财产.晓东有病住院,她拉着孩子照顾着母亲,没钱四处借钱,硬支撑着这个家.她的命运、喜怒哀乐和撖晓东紧紧联系在一起,同甘共苦.单位有时有不顺心的事,晓东一着急,她就耐心地安慰、宽心.她知道晓东带病工作,害怕他顶不住、吃不消.秦雯辉不论平时多忙,多么紧张,也要保证晓东一天能吃上可口的三顿饭菜.根据他的病情少吃肉,不油腻,多吃新鲜蔬菜.每天一大早,晓东在熟睡中,她就起床,为他做上一碗鸡蛋拌汤.因为撖晓东就喜欢吃这一口保健饭,而秦雯辉几十年如一日,几乎一顿不少地满足晓东这一“嗜好”.晓东体检化验结果,出现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秦雯辉有不可磨灭的奉献.在严酷的生活生存环境里,在不断改革变幻的社会里,他俩经历了无数次家庭、公司风风雨雨的考验,经历了无数次心灵感情的碰撞;在现实的苦难生活里相依为命,互敬互爱,产生了深深的爱情,比一见钟情要坚实一百倍.在长期的情感深化中,他俩的生活世界进入了缺一不可的地步,一顿饭不回来吃,让她牵肠挂肚;晓东碰到难事,一夜睡不好觉,她也一夜几乎不合眼;单位资金紧张,需要房产证、,她毫无保留地拿出来;需要她签字画押,她毫不犹豫地伸出手按上红指印.

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为事业奋身拼博的英雄身后,必然就有一位甘愿为之付出一切的伟大女人.”撖晓东和秦雯辉,就是一对平凡而伟大的伉俪.

责任编辑/彭中玉

本文评论,这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种子人生和种子方面的种子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种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人生,没了健康就没了一切!
文 毓文人生,没了健康,就没了一切!现实的社会,是一个利益至上的社会 于是,我们为了钱,不断地忙碌 从白天到黑夜,从年轻到年迈,从黑发到白发,只要自己还有一丝力气,就绝不停下 于是,熊猫眼、皱纹、白.

人生下半场,拼的是健康
读万卷书,需要一双明目和活力的大脑;行万里路,需要有力的双脚和负重的肩臂 无论做什么事,最离不开的支撑还是健康的身体 到了一定年纪,人与人之间的生活水平会慢慢拉开距离 但人生的下半场,拼的还是健康,否.

人生后半场,要学会富养
据报道,有一份老年消费调查问卷显示,在接受调查的近百位老人日常花销中,30 74花在日常开支,23 51补贴儿女,只有3 3用在了自己的休闲生活上 这,就是大多数中国父母的真实写照—&md.

每个中国人生命中都有一本《唐诗三百首》
很多中国人的文化生命,都和这本薄薄小书缘分匪浅 于我,读唐诗最美妙的情境,既不是黄卷青灯,也不是杨柳回廊,而是两条静静卧在小镇边缘的铁轨 从中学时始,每逢暑假,清晨即起,带着唐诗三百首,沿铁轨漫步踯躅.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