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历史课程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跟中学历史课程中时间的学习方法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历史课程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8

中学历史课程中时间的学习方法,该文是历史课程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跟学习方法和中学和课程有关论文范文检索.

历史课程论文参考文献:

历史课程论文参考文献 中学历史教学杂志中学课程辅导杂志社中学课程辅导杂志中学历史教学期刊

摘 要记忆“历史时间”是历史学习中一大难题.如何有效地记住历史时间?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并吸收、借鉴他人一些成功教学案例,进行归纳、列举.该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

关键词历史时间推理联想归类比较

1 引言

历史时间的学习要联系历史事实,不能孤立记忆.可通过制订历史大事年表或对年代数字进行联想、归类、比较来组织记忆.

任何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都不可能离开历史时间和空间存在.时间是历史长河不断发展演进的标志,学习历史重要的是掌握历史发展的线索,理清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认识历史发展客观规律,这些都需要参照时间先后顺序.但是如何掌握历史时间几乎是大多数学生学习历史的共同难题,很多学生靠机械强化记忆,前记后忘,学习效率低下.在长期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是首先以学习者的身份进入学习现场,教师学习历史的方法与技巧将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的示范.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总结、提炼,有了些许体会,现进行归纳.

2 联系历史事实,理清历史事件发展的进程,推理记忆

在学习历史时,把历史时间与历史事件相结合,根据事件发生的逻辑顺序进行大致的推理,进而形成记忆网络,再在总的时代背景中去记忆.构建记忆网络最重要的划分历史时期,无论是中国史还是世界史都能根据社会性质的改变或社会形态的变化,划分为几个大的阶段,在大阶段中又可分为几个小阶段,明确各个阶段起止时间、总的特征和具体的历史特点.首先记忆重要事件发生的时间,以此作为构建时间网络框架的“坐标点”,在“标段内”根据事件发生的逻辑关系,确定大致时间.以七、八年级中国史脉络为例:

中国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公元前476)夏朝(建立)→商朝(发展)→西周(强盛)→春秋(衰亡)(前2070---- 前1600---- 前1046---- 前771--- 前476)中国封建社会(公元前475 一1840)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前475--- 前221--220-----------589------907-----1368----1840)中国近代史(1840 年—1949 年)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860)→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时期(1861—1901)→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901—1919)→五四运动和创建时期(1919—1924)→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全面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中国现代史(1949 年至今)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

中国史大框架构建起来后,七、八年级的历史脉络就很清楚了,在整体框架内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再推理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关系,就可以帮助记忆历史时间.

3 制订历史年表,列举重要时间和重大史实,加深记忆

制订历史年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帮助学生快速有效记住时间的有效手段.教师在授新课时,把重要的时间和历史事实写在黑板上,加深学生记忆.在新课结束后,通过时间进行逻辑性总结,能再次引发学生共鸣,从而能快速地记住历史时间.长期的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将识记材料在头脑中有条理地存储,才能在回忆时顺利提取.制订历史年表方法就是把记忆材料正确存放,顺畅提取的最佳形式.历史年表把相应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能明确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事件的发展脉络,进而了解历史进程,理清历史发展规律.这样就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更完整、更系统.

初中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初始阶段,对历史学习就是被动地接受零星史实,还缺少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系统性整理,来形成历史时间框架.从这个意义上看,制订历史年表就尤为重要了.教师要将这种教学策略经常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在学习完一个历史时期或阶段内容后,应及时制订年表,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再分析归纳各个阶段特征,把握历史发展趋势和总体脉络,这样就能化繁为简,使历史知识条理清晰,还能看出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历史年表如何制订? 历史教材后通常配有综合性的大事年表,它是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列举的.还有按国别分的、按线索梳理的、按具体事件类别制作的……等等大事年表.在实际教学或学习实践中可根据需要进行制订.制订年表可参照以下样式:

起止时间重大历史时期1840—1949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1919 年5月4 日新旧主义革命分界

1840—1919 旧主义革命时期

1919—1949 新主义革命时期

旧主义革命时期的不平等条约:

1842《南京条约》

1858《天津条约》

1860《北京条约》中国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全过程

1895《马关条约》

1901《辛丑条约》

历史大事年表制订有助于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分析、综合等历史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布置学生做制作大事年表的作业,反复检测学生时间概念,调动学生眼睛、耳朵和手全部参与到记忆活动中,从而提高他们记忆时间能力.

4 对年代数字进行联想、归类、比较、组织记忆

历史时间由数字组成,看似无序实则有序.在学习过程中对年代数字进行一定的组织加工,就容易产生深刻的印象,对培养学生迁移历史知识能力、拓展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有一定的帮助.在组织年代数字过程中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掌握历史内在逻辑关系,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要善于联想、归类、比较.

4.1 联想法

联想记忆是数字记忆的一种最普遍的方式.这种方法运用要求学生能真正理解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利用想象力进行推理归纳.让学生自觉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获取新知识并作出判断的能力.联想之所以能提高记忆力,是因为加深了记忆对象之间的联系痕迹,使人们能通过一件事物唤起另一件事物,通过知识的内在联系或人为联系(联想)形成新的记忆组织模块,从而提高信息存储质量.联想记忆方法具体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谐音联想法.历史时间的读音有时和日常生活中某些语言和声音近似,可以建立起联系,自然就方便记忆了.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自由发挥,例如:唐朝建立时间618 年可记成李渊建唐(见糖)618(留一把)、清兵入关在1644 年可想象成清兵入关“一路死尸”(1644)、富尓顿发明蒸汽轮船在1807 年,可巧妙联想:轮船为何不沉?因为“一把拎起”(1807)了.谐音记忆法能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趣味性,也能对记忆的时间印象深刻,记得牢.只要平时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注意观察历史时间特征,善于联想,肯动脑筋,就能想出更多、更奇妙的记忆时间好法子.

(2)推理联想.历史事件之间常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推理联想,往往能由起始事件推理记忆起相关事件及发生的时间.在传授历史知识点时,教师应把它放在历史事件中,让学生知道前因后果,从而较容易地记忆起一连串事件.例如:1917 年11 月7 日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通过这一事件可以记住相关的时间:由于十月革命的影响,俄退出了一战,一战于1918 年结束;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召开会议,那就知道巴黎和会在1919 年召开;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那么“五四运动”发生的时间就在1919 年;五四运动为中国成立准备了条件,由此联想到此后诞生,发生在1921 年.这样就推理记住了与“十月革命" 相关的四个历史事件和产生的时间.

(3)相似联想.就是通过相似事物的联想来记住历史时间的方法.例如:公元前138 年和公元前119 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这两个时间是一个是我们熟悉的中国移动号码前三位,后一个是火警电话号码.还有一些历史时间在年代上具有一致性,如公元前221 年与公元211 年,前者是秦统一中国的时间,后者是蜀国建立的时间,可放在一起记忆.

(4)相关联想.通过相关同类事物的联想来帮助历史时间记忆的方法.历史上有些重大事件时间长短一致,例如:隋统一全国(581—589)、安史之乱(755—763)、全面抗日战争(1937—1945)、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都经历8年,所以只需记住起止时间之一,就能推出另一个时间.联想方法有多种,不再一一罗列.联想就是把看似分散无关的知识点,经过处理加工联系起来,容易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融会贯通历史知识,还能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和历史学习中应经常运用.

4.2 归类法

通过对同一历史时间或同一性质的历史事件进行归类,以来提高记忆效率.这种方法在专题复习中或期末课程总结中经常运用,它有利于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例如:同一历史时间归类,历史上有许多事件发生在同一年甚至同年同月,我们只需记住一个事件的时间就能推而及之其他事件时间.在同年例子是:在1689 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有:①中俄《尼布楚条约》;②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在1861 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有:①俄国农奴制改革;②美国内战的爆发;③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通过这样的归类,既减轻学生记忆负担,又便于理解教材.

还有一种归类:把年代按历史事件的不同性质归类记忆.记忆内容就能化繁为简,条理清晰.例如:世界上三大宗教产生的时间: 佛教在公元前6 世纪;基督教在公元1 世纪;伊斯兰教公元7 世纪.如中国前三次代表大会分别在1921 年、1922 年、1923 年.还可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间、三次工业革命时间、中国历史上重大改革时间、中国历次农民起义时间等进行归类,这样不仅避免混淆记忆,还能提高记忆速度和效果,加强印象.归类法记忆有利于学习者将所学知识相互联系,形成一种结构,也是一种高效的记忆方法.

4.3 比较法

俗话说得好: 有比较才有区别.往往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当新学知识与旧知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时,极易混淆.这时运用比较法,不仅能强调新知识的关键特征,还能更容易把握新知识的内涵.比较方法也有很多,常用对立比较和差异比较两种方法.

(1)对立比较.就是把相互对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从而形成反差极为强烈的对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记住一个事件发生的时间就能掌握另外一个.例如:中国奴隶社会结束于公元前476 年,而西欧奴隶社会结束于公元476 年,分别发生在公元前后5 世纪,时间相差近千年.又例如,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以英国爆发资产革命为起点,在1640 年,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以战争为起点,在1840 年,比西欧晚200 年.中国封建社会漫长,西欧封建社会短暂.这样的对立比较有助于时间记忆.

(2)差异比较.对两种同类性质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时,关键是找出它们的差异,通过各自不同点来区别记忆.例如:近代史上有两次重大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他们的领导阶级、斗争形式、失败原因都一样,这是共同点.两者差异是:太平天国运动是在战争后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的背景下发动的,在1851 年;而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打出“扶清灭洋" 旗号,是在民族矛盾空前激化背景下发生的,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1898年.抓住两者时代背景不同,就能区别记住两次农动的时间了.

历史时间记忆的方法有许许多多,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就是最好的记忆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应尽可能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尝试不同的记忆策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鼓励学生结合学习实际,进行创造性的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习历史兴趣,把历史课程中的年代数字演变成学习中的快乐音符,从而能够畅游历史长河.

参考文献

[1] 刘电芝,田良臣.高效学习策略指南[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林崇德.学习与发展[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2.

[3] 伍棠棣.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汇总: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学习方法和中学和课程方面的历史课程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历史课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实施
摘要相对于传统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很多的优势 在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科学分组,还要向学生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并及时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和总结 关键词小.

中学历史课堂分组合作学习
梁玉清(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华星初级中学712000)【摘要】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合作互助,并以小组成绩代表个人成绩,小组分配应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

中学历史课堂新课导入方法探究
摘 要 在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多年来,它的基础是学校教育,而初中历史教育又是中学生思想教育的一个重点 所以,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历史课在初中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我们历.

性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中学历史教学运用研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它对于促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主要可以通过问题探讨式和课题探究.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