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山西类论文范文素材 跟我一直想给山西写一本书相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山西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4

我一直想给山西写一本书,该文是山西类专科开题报告范文与山西方面论文范本.

山西论文参考文献:

山西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附录怎么写论文的结束语怎么写论文思路怎么写如何写历史论文

感谢三晋出版社的朋友,在省图书大厦组织这么个讲座.

三晋社给我出了两本书,一本叫《我比前贤路已宽》,一本叫《读书做人谱》.这么说似乎不妥,因为两本书里,只有《我比前贤路已宽》是我的,另一本《读书做人谱》,是清朝同治年间,四川新繁人龙炳垣先生写的,我只是做了些释义.龙先生的书,有三万字,现在全书十八万字,简注一万多字,释义当在十四万字.

多少年来,我一直在想,怎么能给山西写一本书,山西人看了,能振作起来.没想到,无意之间,做成了,就是这本《读书做人谱》.

这本书的完成,是个漫长的过程.2010年领受了这个任务,放了一段时间,2012年夏天写起,交稿后我就不管了.又拖了几年,一是央求南京的朱赢椿先生做装帧设计;朱先生是大忙人,一等就是两三年.二是印制,选了北京的雅昌公司,也是慢工出细活.这个拖延,是值得的.不说别的,朱赢椿先生设计这么个本本,就算里面一个字也没有,都值定价那个钱.朱先生是个奇才,装帧设计的大奖,几乎得遍了.最近出的《虫子书》,让全世界出版界都震惊.好些大师的构思,你会说你也能想出来,朱先生的《虫子书》,你要这么说了,别人会捂住嘴笑.

为什么要将此书作为写给山西的书,下面再说.作为引子,要先说一下《我比前贤路已宽》.这是一本集子,以我的几篇传记为主.若说有什么主旨的话,就是,读书如何让一个濒临毁灭的家庭,再度振兴起来.

过去时代,讲究家庭成分.我家是富农.“”前的情况,就不说了,只说一下“”后期的情况,就知道这个家庭沦落到什么地步.我父亲在外地工作,我在外地工作,老家一个两进的院子里,窝着八口人:我母亲和四个弟弟,我媳妇和一双儿女.最为头疼的是,我的两个弟弟,一个二十三四,一个二十一二,都窝在家里,让父母能愁死.在那个年代,像这样人家的男孩子,找不下媳妇的,多半会招出去,就是寻个贫下中农家庭,做倒插门女婿.但是,粉碎“”后两三年,我们家的大门上了锁,一个人也没有了.先是我将妻子和两个孩子接出去,转为城市户口,再下来是父亲单位落实政策,将母亲和两个小弟弟接出去,转为城市户口.两个弟弟怎么办呢?更好,同一年考上大学.三弟没上过高中,考的是师专;四弟上过高中,考的是南开大学经济系.

是什么救了这个家庭?

除了时代因素,我要说,是读书!

我一直想给山西写本书,就是想让山西人认识到,这块土地,地理上有缺陷,人文上有缺陷,靠发财,救不了自己,也救不了这个地方.靠读书,说不定救得了自己,也救得了这个地方.

山西这地方,从来就谈不上文风昌盛.这两年,各地都在出文化名人传记,我们也出.我看到的规划上,永济的柳宗元,祁县的王维,太原的白居易,夏县的司马光,多了去了.他们不知道,古代人讲究郡望,就是祖籍.这些人,只是祖籍在这儿,并非生活在这儿,有的连出生地都算不上.有本书叫《郡望百家姓》,像我们姓韩的,就说是南阳韩氏,凡姓韩的,都是南阳出来的.他们真要出生在这儿,生活在这儿,十有成不了大作家、大诗人.有人会说,唐诗里,写山西的诗可多啦.那是这个地方,古代属边鄙之地,争战之地,来这儿的文化人多,恰恰说明这儿的文化并不发达.

远的不说了,就说明清两代,五百多年间,山西连一个状元都没有出过.新文化运动,该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期,山西也没有出过一个有名望的作家诗人.董大中先生写过一本书,叫《鲁迅与山西》,考证来考证去,只是说,1924年暑假,鲁迅去西安讲学,回来有一段走的是水路,路过芮城时,下船在岸边站了站,估计会朝北边望了望.同一时期,胡适倒是来过,印象极差,在省政府里,一听全是说山西话的,就知道这个地方多么落后了.过后著文说,山西要发展,必须引进外地人才.

不怕底子不好,怕的是不以为然,还有一种虚骄之气.

前些年,晋商成为热门,你研究,他研究,研究来研究去,竟研究出一个怪论,说是晋商所以风行天下,是因为山西人家,将一等子弟送去经商,二等子弟送去读书,功名上就差了些.我听了,心里直骂:真是恬不知耻.普天下都知道,士为四民之首,以功名为重,怎么一到山西,就成了商为四民之首,以赢利为重?功名上不行也就罢了,还要编出这么一套鬼话,欺人欺世,贻误子孙.这些年山西的高考成绩不甚理想,你总不能说,山西人家,是把一等子弟送去打工,二等子弟才送去读书吧?

人文上的缺憾,不必细说.写作上,简单说两句.改革开放之初,山西在写作上,也还轰轰烈烈,甚至创造了“晋军崛起”的奇迹.但是,有一句话,多少年来,一直讳莫如深,就是,这真的是山西人创造的吗?要叫我说,主要业绩,是由来山西插队的知识青年创造的.到了现在,跟周边省份一比,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陕西有陈忠实、贾平凹这样量级的作家,山西可有?河南有阎连科、刘震云这样量级的作家,山西可有?我曾开玩笑说,山西的作家,水平不高,级别不低,都是“侯”一级的——公侯伯子男,侯是二等爵,够高的了.什么侯呢?关内侯,娘子关内抖抖威风罢了.

之所以造成这种状况,也还有地理上的原因.

这就是我们常夸的,吾晋者,表里山河也.东边是太行山,西边和南边是黄河,北边是长城,出了长城,就是蒙古大草原.据说从元代设行省以来,山西的版图,就没有变动过.古代设省,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为了出兵方便,一定要留下个口子.首都在北方时,口子一定是留在朝南的地方.比如陕西的汉中,怎么也该归到四川,但是,四川是个不安宁的地方,就让陕西的一块地方伸了过去.首都在南方时,口子一定留在朝北的地方,比如江苏的徐州,怎么也该归到中原.明初国都在南京,为了向北方用兵,就让江苏的一块地方伸了过去.山西这地方,东西南北,自然界限太明确了,再加上,它本身就在肘腋之下,也就没有留个口子的必要.于是这表里河山,就成了四塞之地.地成了四塞之地,民也就成了化外之民.

前些年一个座谈会上,说到山西如何发展,我说过一个笑话,说最好能央求开开恩,给山西开上两个口子.比如说,将山西的晋城市给了河南,而将河南的三门峡市给了山西.这样山西的南部,就横跨黄河,东南一带,又与中原相连.四塞之地,变为天下通衢,想封闭都不行了.

地理上的缺憾,运用得当,也会成为优长.比如民国时期,战乱不休,这样的地理环境,让山西得以保境安民;一个时期,还有模范省的盛名.

由此可见,地理上的原因,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叫我看是社会风习上的原因.历史因袭沉重,自然环境恶劣,多了生存上的竞争,少了礼仪上的揖让.习焉不察,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普遍的,着眼于功利的深层心理.认识不到读书对个人,对家庭的重要意义.连对个人对家庭的意义,都认识不到,就更别说对地方、对社会的意义了.

校正之法,没别的,只有读书,养成浓厚的读书风气.

光这么说,不顶用,非得有更进一步的体察与领悟,才能自觉地做到.

刚拿到《读书做人谱》的原本,没有当回事,以为不过是“稀释”一下.看了两遍,看出门道了,这本书,正是我想写而没有写的书.龙先生把道理说尽了,把例证举足了,我需要做的,只是以此为契机,破除山西人在心理上、认识上的魔障.有人会说,你有这个想法,自己写一本不就行了.要叫我写,会受许多的局限.龙先生是清朝人,没有这些局限,一说就说到根子上.我是就龙先生的话,往开里说,局限就会少些.

读书这个事情,只说多么重要,是不管用的.得说到人的心里去,才会动心;动了心,才会立意,下了决心去做.这本书,若说有什么宗旨的话,就是“读书的乐趣,做人的智慧”.做的正是动心的功夫.

先举个简单的例子,就知道多么有趣了.

《士谱》中有一节叫《责己》,举了个例子.说是宋代,寇准掌枢密院,王旦掌中书省,中书省的官吏,偶尔用倒了印,就是钤印时,上下颠倒了,寇准马上就处罚.后来有一次,枢密院的官吏也用倒了印,中书省的官吏,想让王旦也给以处罚.王问:“你们且说他当初责罚你们,是对还是不对?”都说不对.王说:“既然知道不对,我们怎么可以学他?”

这个故事,好多人将之归于王旦先生的机智.

我不这么看.我以为,先得有大的境界,才会有这样的机智.大的境界,常常体现为一种修养.释文中我说,多少年前,跟朋友聊天,曾谈及这个话题,朋友不以为然,说是修养好的人,往往愚直.我说,从小到大,都知道学好,为什么有的人学好了,有的人却变坏了.这里有环境的关系,可环境对人们的影响,都差不多(如社会环境),为什么仍有贤与不肖的差别呢?可见这里头,有智力的作用.学好的,是大聪明,变坏的,是小聪明.我不敢说自己说得全对,但总觉得,好的修养中,必然含着智慧的成分.

读的过程中,我甚至想到,人们说的中西文化的差别,未必全是真的.生活习俗上,或有不同,就像我们国家南方人与北方人有所不同一样.社会理念、道德品质上,说有什么不同,怕是一种人为的说辞.我的看法是,你把它往好里弄,它就好了,你把它往坏里弄,就坏了.东方坏过,西方也坏过,不要说谁家更坏.

据说在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有个碑林,里面有一通墓碑,很普通,甚至不知道墓主为何人.然而碑上的文字,却让世人震撼.碑文是这样的: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的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据说南非的曼德拉先生,就是看了这个碑文,才放弃了暴力革命的想法,采取改革的办法.这话的意思,跟中国古代先贤谆谆教导士人的“修齐治平”的道理,不是一样的吗?

美国罗斯福总统公园的墙上,刻着一段总统的名言:

衡量我们进步的标准,不是看我们给富人们带来了什么,而是要看给那些一无所有的穷人能否提供基本的保障.当有一天我们的父母被推进医院,即使身无分文也能得到悉心的医疗;我们的孩子被送进学校,不管他来自哪里都能得到一样的对待,我会说这才是我的祖国.

这样的社会,跟中国古代圣贤所说的幼有所教、老有所养、斑白者不负载于道路,不是一样的吗?

读书,最大的一个益处是,扩大你的视野,丰盈你的胸怀.我们的许多毛病,不是钱财的问题,而是心智的问题.甚至我们的穷富,说到底,也不是机遇的问题,而是心智的问题.有的人,白手可以起家,有的人,你给他多少钱,到头来,还是个穷.

说到这里,我要纠正人们的一个错误认识.

过去很长一个时期,人们总爱说,富不过三代,甚至还说,一辈子,三辈子背砖.严格地说,前多少年的“读书无用论”,就是这么来的.富了还要穷,甚至更穷,不如就这么穷着.这种说法,过分夸大了社会上贫富的升降规律.我爱看闲书,有一年看岑仲勉先生的《中国通史》,上面说,中国古代还有一个谣谚,说是“三世之家必复其祖”,等于是说,三代的读书人家,纵然败落下来,后人只要读书,仍能规复祖上的荣光.

著名历史学家何炳棣先生写过一本书叫《明清社会史论》,其中一篇专门研究明清两代社会成功的阶梯,实际就是研究财富与功名的交递影响.他说,明代进士出身三代平民的,占了半数.明清两代五个半世纪,有功名者,平民出身的占了31%,普通平民及书香之家出身的,占了40%.这是他研究过大量的家谱、县志,采集了1.5万名进士、2.4万名举人的资料后,得出的统计数字.可见读书改变命运,是明清两代的普遍规律.

前些年,山西大学有个叫王欣欣的图书馆管理员,翻检大量资料,写了本《山西历代进士题名录》,承她高看,送给我一本.我认真看了明清两代部分,基本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哪个地方进士多,这个地方文化就发达;文化发达的地方,经济也就发达.反过来说,经济发达的地方,文化也就发达.可见文化与经济,是交互影响的.最突出的三个地方,一个是南边的蒲州,一个是中部的平定州,一个是北边的代州.再往北就不行了.

读书这个事,也是乐在其中.它养成的,不光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的习惯.

过去我们不太重视思维对人生的影响,现在慢慢知道了.基本上可以说,什么样的思维,决定了什么样的命运.

最近网上流传一个小段子,说是,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有个学生问他:“我怎么能像你一样?我怎么能成为你那样的人?”乔布斯做出了著名的回答,他说:“另类思维.”可以说,人生的喜悦,声名的提高,财富的获得,一个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另类思维.你想想,人们多少年形成的固定思维,几乎像一条条绳索一样,捆着你的身躯,捆着你的手脚.不挣脱这些绳索,你能放开手脚吗?

读书,就是给你这样的能力.

古人说,“好学近乎知”.这话含糊了些,也谦虚了些,它是引导你思考的,看你能不能悟出更深的道理.说白了,好学,本身就是一种智;好学,才能达到更高的智.

在《读书做人谱》的释义里,我放进许多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也放进许多自己做学问的体会.这些地方,常是一写就是几千字,无遮无拦,痛快淋漓.这些思考和体会,也可以说是一种另类的思维.

先举个例子,如何对待小人.

《士谱》里,最后一节为《养气》,举过几个人物的行事后,是这样两句话:“先哲曰,凡人语及不平,则气必动,色必变,词必厉,惟韩魏公不然,说到小人忘恩负义,欲倾己处,辞气平和,如道寻常事,此何等学养也.”韩魏公指宋代名相韩琦;先哲的话,是元代吴亮在《忍经》里说的.

我在释义部分说,韩琦先生遇到小人作乱,能做到辞气平和,如道寻常事,自有其过人之处.是该学习,也要稍作分析.若不作分析,只是一味效仿,明明生气了,还要装出一副不生气的样子,反于身心有害.

从这一故事中,应当看到,韩琦先生是有大功名、大成就的人,其为人处事,自觉不自觉间,都有种居高临下,以强视弱的架势.换句话说,平和的心态,是跟尊崇的地位分不开的.这就给我们一个启发,一个人应当有所作为,作为越大,处世的态度,就越是平和.当然并非全都如此,还有一种情形,作为越大,性情越是乖张,待人越是残苛.一般而论,还是前一种人多些.这对我们为人处世,就是一个不小的启发.

连带的还有一个启发,就是如何对待小人.要知道如何对待,先得弄清楚这世上有没有小人.在这问题上,世人的意见并不一致,有的认为有,有的认为没有.在《责己》一节里,龙先生在评点文字里,说韩琦先生曾说过“平生未尝见一不好人者”.看来韩先生就属于那种眼里没有小人的人.小人多半就是坏人.季羡林先生说过,坏人是生下的.他活了九十多岁,去过世界上几十个国家,从没见过一个好人变坏,也从没见过一个坏人变好.进一步推究,就是韩琦先生对小人的防范,也不是他自己说的那么坦然.在《忍经》里,前面引用的那段话之前,还有韩琦的一段话,说小人不可求远,三家村中亦有一家,当求处之之理.怎么处之呢?韩琦先生的办法是:“知其为小人,以小人处之.更不可接,如接之,则自小人矣.人有非毁,但当反己是,不是己是,则是在我而罪在彼,乌用计其如何?”意思很明白,绝不可与小人过招,一过招,你就中了小人的奸计了.

这就明白了,韩琦先生遇到小人,“欲倾己处,辞气平和,如道寻常事”,绝不是什么心胸宽阔,不动声色,而是一种绝大的轻藐.这才是韩琦先生真正的是非观.

我们平常人的难处是,等你知道对方是小人了,早就叫他糟蹋得遍体鳞伤了.不怕,只要记取教训,不被第二次伤害就行了.然而问题接着又来了,第二个小人来了怎么办?他还是装做好人的样子,未施毒招前又怎么知道他是个小人?再不能往下说了,只能说,人生无常,什么样的磨难都会有,什么样的人都会遇上.重要的是,要强大自身,尽可能的趣利避祸.这样到了韩魏公的份上,才能做到,说起小人忘恩负义,“欲倾己处,辞气平和,如道寻常事”.看来能说这样的话,不仅是一种人生的修养,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明白了这个道理,做起人来,不就应付裕如了吗?

有人会说,你在书里,就这样说的吗?

真的,就这么说的.上面的话,基本上是原文照抄.

这是处世的例子,再说一个做学问的例子.

一个有根底的人,只要留心,随处都可以做学问.

还是在《责己》一节,龙先生在点评里,说王阳明先生会读书,“并悟到舜之化象,原是此理,不止兄弟间如是也,士果能如此做人,乌有责人之心乎……”

释义里,我先说明了“舜之化象”是怎样一个故事,再说其诡异之处.

《史记》上说,舜父是个瞎子,母嚣,弟傲,皆欲杀舜.而舜呢,顺适他们,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总在身边.等到尧选舜做了接班人,且许以二女,父亲还是想杀了他,让舜上房缮草,就在下面放火,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又使舜穿井,舜穿井匿空旁出,父亲和弟弟象很是欢喜,以为舜死,便开始分割舜的家产.象曰:本谋者象.于是象取了舜妻尧二女与琴,牛羊仓禀,悉归父母.象就住进了舜的宫室里,还弹起琴.舜往见之,象愕然不悦,说:我思舜正郁陶!

这个故事,流传下来一个成语,叫“象忧亦忧,象喜亦喜”.

诡异之处在什么地方呢?

象和他的父母,都想杀舜,就是在舜做了尧的接班人之后,仍想法设法要杀了他.而每次,舜都能顺利逃走,化险为夷.兄弟俩的关系,原本并不坏,“兄弟孝慈”,不会是单方面的.两次设计杀害,情况略有不同.修缮房顶,下面纵火,以两笠自扞而下,还说得过去.打井,先就在旁边掏了个洞,这才能在上面夯实后顺利逃出.以为舜死了,该分舜的家产了,象说是他先出的主意,先要了两个嫂嫂和舜喜爱的琴,别的都给了父亲.舜回来了,象一点也不羞愧,面带不悦地说,我正为了你死去而郁闷呢,等于说,你也得我等我悼念完了再出现呀!

由此是不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象在无法制止父母对兄长的迫害时,采取了一个暗地里保护的方针?而这一切,又不能明说,明说了就是不孝,只能从脸色上给舜传递各色各样的信息.象是喜悦的神态,舜就知道没事,象是忧虑的神态,舜就知道有事了,要早点防备.这才是“象忧亦忧,象喜亦喜”的本义.千百年来,人们只知这是哥哥对弟弟单方面的疼爱,而没有想到,兄弟互相疼爱,才是真正的孝悌之道.

这样的理解,是能写一篇随笔文章的.

说这个,不是真的要翻这个案,只是提供一种思考的方式.也是想说一下,读书的乐趣,是无处不在的.

说了这么多,还是起初说的那句话:我一直想给山西写一本书,而《读书做人谱》,就是这样一本书.这些年,山西人用自己的实践,已经雄辩地证明,闷头发大财的路子走不通了,钻营当大官的路子也走不通了,该觉醒了,要拯救自己,要让这块古老的土地再次振作起来,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平心静气,刻苦读书.

2017年5月17日

该文结论,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经典山西专业范文可作为山西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山西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新材料作文许多人都想成佛导写与示例
【作文题目】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许多人都想成“佛”,处处按照佛祖说的去做 佛祖又喜又叹,告知众生“当天.

作为医生,我为什么要给你写一本书?
我想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作为医生的我,也有一个关于理想诊疗过程的梦 我希望,能在舒适安静的私密环境里接待我的患者 我希望,与第一次来找我看病的患者能接触20 分钟以上,让我们彼此了解得更深入,让患者对.

写书:有心用心走心读《一本书的诞生》
有情怀的法律人很多朋友都问过我一个问题“如果不让你搞法律,你会去干啥”我的回答是“我喜欢与书有关的事儿,自己也有不少出版经历,也许会去做法律编辑吧 ”其.

中药零食,不是想吃就吃
阿胶糕阿胶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 中医认为,阿胶可滋阴润燥,对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心烦不眠、肺燥咳嗽……病证有很好的滋补效果 但脾虚、湿热人群,血液黏稠度高者、经.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