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上海有关论文怎么撰写 跟上海怀旧电影中的旧上海形象分析相关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上海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3

上海怀旧电影中的旧上海形象分析,本文是上海类论文范文文献与上海怀旧电影和形象和分析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上海论文参考文献:

上海论文参考文献 上海教育杂志电影文学期刊电影杂志旧杂志怎么处理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华语电影陆续出现了众多以旧上海为题材的电影.与之相对应的是,在怀旧情愫蔓延下的回望中,“上海怀旧电影”中的旧上海形象,与民国时期的老上海电影有着显著的差异,既非穆时英所言的“造在地狱上面的天堂”,也并非政治色彩浓重的负面大都市形象,而是一个令人向往和迷恋的异质空间,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独特城市形象.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众所熟知的上海怀旧电影为例,梳理这些电影中所呈现的旧上海城市形象,并力图分析这些城市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涵.

一、国际化的大都会形象

上海作为一个近代才出现的城市,只不过才170多年的历史,没有深厚的历史根基和文化底蕴,只是作为多个国家的租界,这一独特的方式使其成为最有利于与西方现代文明接近的区域.从地理位置来看,上海连着长江又依靠海岸,还有一个方便对外进出的港口.这些优越的地域优势使得上海在30年展成为远东地区的现代化大都市,最终上海跻身于世界国际性大都会的行列,“东方巴黎”则成为了西方人眼中上海的代名词.

于是在旧上海题材电影中,出现了大量的镜头画面,细致入微的描绘旧上海的西方现代物质文明,从外在景观来看,外滩和南京路是电影中最为常见的场景,成为了老上海的一个标志性空间,展现出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会的城市形象.而从内在景观来看,无论是木门上刻着欧洲时髦花纹的黄铜把手,还是嵌在走廊墙上水银定着的穿衣镜,抑或是房间和卧室内精致富丽的餐桌、皮椅、吊灯和窗帘等日常生活器具,都使得观众深深感受到大都会城市生活才具有的独特气息.如在《红玫瑰与白玫瑰》、《长恨歌》等影片中,关锦鹏对主人公居住的公寓内部的装饰与摆设做了精心的设置,既营造出了30年代前后上海的独特氛围,同时也让观众感受到上海当时的繁华与都市气息.另一方面则是东方与西方、现代与传统等各种异质文化共同存在并相互融合,形成了上海独具文化开放性的显著特征.无论是在大陆的《风月》、《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等影片中,还是在香港的《阮玲玉》、《长恨歌》、《新上海滩》等影片中,高楼大厦与弄堂小屋并存;豪华的汽车与人力黄包车在二马路上并驾齐驱;穿着长袍的东方面孔与西装革履的西方脸孔共同在南京路上徘徊;而迎面驶来的汽车里坐着的却是穿着艳丽旗袍的西洋女子……这一切都似乎在向世人展示上海作为世界性的大都市所特有的异样景观.

二、消费化的都市社会形象

与其他城市有所不同的是,30年代的上海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作为多个国家的殖民地,迅速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和繁华的大都市.浓重的商业气息,重视物质和,这些都成为上海这一国际性大都会重要而又显著的特征.于是银幕中的老上海亦成为一个追求感官和生活审美幻象的消费社会形象.而旧上海题材电影对这一形象的表现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在商业类型影片中,对女性身体的消费,对都市冯飞的消费则成为重点的表现对象.这些影片往往将镜头聚焦于酒吧、咖啡馆、舞厅和*等所,弥漫着华丽而精致的大都市消费氛围.在《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风月》、《长恨歌》《天堂口》等影片中,时常反复出现一些极其相似的场景,亦即在一个金碧辉煌、流光溢彩的*里,时尚而又奢华的装饰显示出上流社会特有的华贵气息;萨克斯管悠扬的声音和轻柔舒缓的爵士乐营造出西方社会的巴洛克式的浪漫气息;高脚酒杯中味道醇厚的洋酒、空中缓缓飘荡的雪茄烟、暗淡迷离的灯光以及灯光摇曳下起舞的男女,这一切在升格镜头与特写镜头的描绘下带领观众进入了一个亦真亦幻的梦境,使观众仿佛能够亲自感受到其中散发出的精致优雅的贵族气息和唯美的情调.

对女性身体的展现一直以来都是电影的一道景观,同样,在旧上海题材电影中,女性身体亦成为一种被消费的对象,她们的出现或许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角色,并不承担角色叙事的功能,仅仅是作为一种被窥视的对象,满足男性的目光.从80年代徐克的《上海之夜》开始到最近吴宇森监制的《天堂口》,女性身体的展示越来越明显,表现在银幕中则是被窥视对象的服饰越来越暴露,裸露出的身体越来越多.在《上海之夜》中,舞台上舒姐身后的伴舞女郎穿着长长的旗袍和,随着音乐夸张的摇摆起舞;而《天堂口》中露露和身后的一排伴舞女郎则穿着近乎“三点式”的半透明服饰,随着快节奏的爵士乐摇摆着身姿,镜头不停的追随着舞动着的女性身体进行拍摄.这些伴舞女郎的身体在中近景的写照下不断的夸大和凸显,消解了她们作为角色的存在,只是成为满足男性目光的肉体.另外,在旧上海题材电影中,旗袍往往是女性角色穿着最多的服饰,旗袍连同女性身体成为旧上海题材电影中一道独特的视觉奇观,在每一部影片中都能找到这一奇观.而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更将旗袍的这一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当张曼玉身着旗袍的婀娜身姿从各个角度的中近景镜头中呈现出来时,营造出了30年代上海女性典雅与温婉的风姿,极大的满足了男性对女性身体窥视的和期待的目光.

三、世俗化的市民社会形象

30年代的上海有着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同时也有着由资本家、商人、公司职员和中产阶级等共同构成的市民阶层,这都引起了有别于传统价值观念的世俗化社会文化价值观倾向.因此,电影中的旧上海也呈现出世俗化的市民社会形象.世俗化意味着“解神圣化”,亦即摆脱宗教、政治等崇高的信仰、神圣的精神价值对人们日常世俗生活的束缚,追求一种以日常生活本身的幸福为目的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态度.因此,旧上海题材电影将这一时期普通市民的世俗化追求作为表现对象,将镜头对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以及人与人之间为权利和相互争夺的情景.很多影片以爱情为主题,或以30年代上海的大时代为背景,展现历史风云对普通个体情感的冲击,或描写这一时期普通人的情感经历和体验,在关锦鹏、徐克和陈凯歌等多位导演的作品,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上海之夜》和《风月》电影中,都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另外,大量的商业类型片将镜头对准动荡历时代中的个体,以人与人之间对权利和的争夺与追求为主要表现内容.无论是张艺谋导演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王晶导演的《新上海滩》,还是吴宇森导演监制的《天堂口》,都以旧上海的黑帮和黑物是主要表现对象,通过这些人所信奉的“及时行乐、发达至上”等价值观,映照的恰恰是都市中普通百姓的信条.

四、结语

除此之外,与银幕上所呈现的具象化的旧上海有所不同的是,在《胭脂扣》、《花样年华》、《爱神》等上海怀旧电影中,影片尽管未明确交代背景为旧上海,但影片所营造的氛围却弥漫着旧上海情调,旧上海作为导演想象中的意象空间,若隐若现的出现在银幕之中.由此可以见,旧上海除了国际化、消费化和世俗化这一具象化的城市形象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导演心目中想象化的意象空间形象.总体而言,上海怀旧电影中的旧上海形象,已经淡化了政治色彩,远离了崇高和神圣,着力渲染和强调的是其作为现代化大都市所具有的世俗性与消费性的一面,因而在银幕上散发出独特的城市魅力.

归纳上述,此文是关于经典上海专业范文可作为上海怀旧电影和形象和分析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上海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电影《八月》人物形象
【摘 要】 一个夏天,一个家庭,一个故事,不急不慢,娓娓道来 青年导演张大磊的处女作八月,无疑是一匹黑马,成功问鼎金马奖最佳影片奖,电影八月获得如此高的关注和荣誉,既是对影片的肯定,更是对导演艺术追求.

政府扶持和品牌建立由上海艺术电影联盟看艺术电影院线的未来之路
我国院线制背景及上海电影艺术联盟发展概述我国拥有近14亿人口,但是到目前还没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电影院线 在现有的40多条电影院线中,电影院线放映同质化现象严重,绝大多数艺术影片无法和观众见面,个别.

旧上海传统节庆
正月初一元旦,全部休息,宴饮游乐 这天天一亮,富家妇女和都坐汽车在市内各处兜风,名曰“兜喜神方”,然后去南京路的红庙烧观音香,去老城厢的城隍庙烧星宿香 从前良家妇女和从穿着上就.

电影中的武汉城市形象
【摘要】城市是一种依托于景观基础上的制衡,在经济空间中的人口……比扩散,赋予了城市的力量 城市的特征,便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居所 城市在电影中的表现力,绝不是孤单的存在于影像当中,而是在城市的空间构建下的.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