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词语教学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与微格诊断另辟蹊径例谈《天游峰的扫路人》的词语教学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主题:词语教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31

微格诊断另辟蹊径例谈《天游峰的扫路人》的词语教学,该文是关于词语教学方面硕士学位论文范文与《天游峰的扫路人》和另辟蹊径和微格类论文范文例文.

词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词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诊断病理学杂志小学科学论文100例故障诊断论文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微格诊断”中的“格”是“格物致知”的意思.教学中“微格诊断”是指对某一细小的教学片段进行分析思考诊断,从中发现教学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便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这是一种着眼于课堂、着眼于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颇具行动研究的意义.最近,笔者聆听了苏教版第12 册的《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截取其中的几个词语教学片段,试着分析诊断,叙述如下.

案例一:从概念认识走向入境感悟课文语段:“ 在一片静寂中, 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

师:读这段话,说说“颇有节奏”中“颇”是什么意思?

生:“颇”是“很、相当”的意思.

师:对,“颇有节奏”就是很有节奏,或者是相当有节奏的意思.

【评析】

在上述一段话中,“颇”是生字,是“很、相当”的意思.这个词语,即使老师不讲,大部分学生也都理解,于是这位老师在教学中就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殊不知,学生的理解是以往积累的学习经验,学生的回答仅仅是概念化的认识留在脑海中的痕迹.在上述的教学中,实际有效的教学并没有发生,学生对“颇”这个字的理解认识在教学前后并没有多大变化,可以说教与不教一个样.

怎样来理解这个词语呢?我们试着读这段话,为什么“哗——哗——”的声音是“颇有节奏”呢?因为这是扫路人清扫天游峰的路面和台阶时发出的声音,从这个声音可以看出老人扫路的动作是有力的,节奏是明快的,是长年累月坚持的结果,是诗意化生活的象征.从这“哗——哗——”的声音中,我们不光看到了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老人,更体会到老人对天游峰的深沉情感.正是老人的辛勤劳动,才让天游峰的环境变得更加整洁美丽.所以,词语理解要随文入境进行,做到学习词语和理解内容有机结合,而不能孤立地看待,机械理解.像上述教学案例中,如果教师追问:“什么声音‘颇有节奏’?”学生就会自动追索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模拟情境,入境感悟,那么对“颇有节奏”这个词语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我想,这样的学习才是真实有效的.

案例二:从知识识记走向情感体会

课文语段:“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废.”师:读读这段话,说说有什么词不理解?生:我不知道“望而却步”是什么意思?师:(出示小黑板:“却”在字典中有①后退;②推辞;③去掉;④因恐惧而后退等意思.)想一想,这里的“却”是什么意思?

生:是“因恐惧而后退”的意思.

师:那么“望而却步”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因为观望而产生恐惧心理不敢继续前进的意思.

师:你说得真好.

【评析】

上述对“望而却步”的词语理解,从传统意义上分析,可以说基本到位.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学生的理解仅仅是字面上的,停留在认知层面上的,而对词语在特定语境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意蕴,却没有体会.这样的词语理解是孤零零的,没有以生活的意义作为背景支撑,没有融进生活的元素,如果从语感培养的角度来审视,则意义不大.

如何能让学生体会这个词语所包含的情感和意蕴呢?这就要联系这个词语当时的语境和生活实践.教师可以让学生找一找,当时让作者望而却步的是什么,学生自然就读到前面一段话:“我抬头望一望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还有“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学生一读就明白,“望而却步”的原因是这陡峭的山峰,是那层层叠叠的台阶,是那精疲力竭的劳累,是因恐惧胆怯而产生的想法.如此,“望而却步”这个词语就伴随着形象进入学生的脑海了.词语学习有了情感的参与,意蕴空间扩大了,再也不是冷冰冰的知识识记.

案例三:从表层理解走向意蕴品味

课文语段:“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星光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师:读这段话,说说“瘦削”和“黝黑”的意思.生:“瘦削”就是指脸很清瘦的样子,而“黝黑”指皮肤很黑.

师:你看看我们班的同学和老师,能举例说说吗?

生:我们班李明同学的脸就是非常瘦削,而老师的肤色就是黝黑的.

师:你说得真好.

【评析】

乍看起来,上述片段中对“瘦削”和“黝黑”两个词语的教学比较到位,教者先从文本出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然后用直观感受,进一步加深印象.但细读分析,总觉得无懈可击之下有美中不足.文中老人的“瘦削”是长期体力劳动形成的,不同于一般的瘦弱或者是清瘦,它是健康的标志,是“千金难买老来瘦”的生命活力象征.而文中的“面色黝黑”更是长年累月风吹日晒的结果,它黑得放光,黑得健康.所以,上述两个词语不仅仅停留于普通意义,它形象地刻画出了这样的一个老人,他长期劳动,身轻体健,神采奕奕.这些都是隐藏在词语背后的潜在意思,是文字的内在意蕴,深入学习领会,我相信对丰富学生的语感是有好处的.

对于上述的教学,我建议老师针对班级基础,分别用两个问题深入教学.第一个:你从这两个词语中体会出什么?第二个:想一想,老人为什么这样瘦削和黝黑?第一个问题设计是针对班级基础比较好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第二个问题是针对基础比较薄弱的班级,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思考发现.

不管用什么方式,我想,最终的指向是让学生从表层理解走向深入理解,理解词语的意蕴和潜在的表达意义.

案例四:从单一解词走向系统构建

课文语段:“‘30 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笑声惊动了竹丛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

师:读一读这段话,有什么词语不理解?

生:老师,我不知道“宿鸟”是什么意思?

师:哪个同学来帮助他?

生:“宿鸟”是指已经休息的鸟儿.

师:你讲得对.“宿鸟”的“宿”指住宿的意思,是指鸟儿已经栖息了.“宿鸟”当然是指已经休息的鸟.

【评析】

在这里,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发现了学习中的疑点,然后激发学生思考,既解决了问题,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可谓是一举两得,最后,教师进行了画龙点睛式的点评,可以说学生均对词语有了深刻的理解.但是,我认为,教师在这个词语的教学上仍然是就词论词,没有从单一的理解走向意义的系统构建,学生的理解还是平面化的,没有深入,更没有拓宽.

假如教师在此基础上,再深入提问:“同学们,休息的鸟叫‘宿鸟’,那么,在天空飞翔的鸟叫什么呢?”(生:飞鸟)“一年四季到处迁徙的鸟呢?”(生:候鸟)“经常在水边觅食的鸟呢?”(生:水鸟)……如此,学生不光完成对词语的积累,更为重要的是在对比中,对“宿鸟”的意思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完成了对一类词语的系统构建.这样的教学才是智慧的教学,能让学生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语感的熏陶和培养也尽在其中.

作者简介:江苏省溧阳市周城小学语文教师.

该文汇总,本文是一篇关于《天游峰的扫路人》和另辟蹊径和微格方面的词语教学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词语教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追求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相融的语文课堂由《天游峰的扫路人》谈写人记叙文的教学
江苏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225000) 俞晓燕摘 要阅读教学既要关注言语内容,更要关注言语形式;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更要让学生领悟到作者是怎样写的 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教师指.

契合语文之道,让阅读教学更有效以《天游峰扫路人》的教学为例
摘 要学生对文本的感知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引领他们经历从感悟到语用,再到升格的质变过程,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基 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从理解视角、语用视角、.

突显原则在翻译中的体现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四个英译本为例
认知翻译学是将认知语言学和翻译相结合形成的新兴边缘学科,使翻译研究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视角向认知语言学视角转换 认知语言学以认知科学为主要理论基础,坚持体验哲学观,强调人的主体意识 119也就是说,人的.

如何引导中学生欣赏戏曲艺术以《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教学设计为例
【摘 要】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剧种繁多,表演形式多样,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念、坐、打”于一体 经过了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