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镜中类有关开题报告范文 与《镜中》的镜像化叙事有关论文范文集

主题:镜中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4

《镜中》的镜像化叙事,该文是镜中方面有关开题报告范文与镜像化叙事和《镜中》和镜像相关论文范文集.

镜中论文参考文献:

镜中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论文腹腔镜外科杂志学前教育小学化论文幼儿教育小学化论文

路云,1970年出生于湖南岳阳.受聘于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教授创意写作.已出版个人诗集《出发》(2005,贵州人民出版社)、《望月湖残篇》(2011,河南文艺出版社)、《凉风系》和《光虫》(2016,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用“梅花”“骑马”“皇帝”“南山”这四个古典意味浓郁的词,如何去完成一首现代诗?这个问题,一方面指向张枣,他是如何完成的;另一方面指向现代诗的写作本身,它如何处理好与经典的关系.在这首诗里,“皇帝”作为传统最高权力象征,可以象征经典作品;而“回答着皇帝”,则意味着如何回应蕴含在古汉语诗歌经典、欧美现代诗歌经典作品中的压力与质疑.显然,这是当作者必然面对的现实.这行诗在平静的语调中,将这个问题置于行动之中,同时表明张枣作为一个诗人的认识论:他无意复古,把“皇帝”一词拉向“启禀皇上”的语境,也没有被“镜子”这个欧美现代主义文学常用意象所迷住,而是以此为起点,展开一次特别的冒险行动.有趣的是,这首诗的传播,也借助于一个类似皇帝的威权人物而迅速传开.据柏桦的回忆文字,北岛翻阅《镜中》后,当即下了一个断语:这首诗不错.

重读这首诗,我不再纠结于这是不是一首情诗的争论,也不会陷入到是否“小清新”的争论中.吸引我的,仍然是诗人写作这首诗的冒险精神、对古典意味词语的创造性运用,以及包含在镜像化叙事中的对于现代诗的深刻反思.

诗中仅有的一个句号,将全诗分为一面“镜子”的正面和背面两个部分.标题“镜中”,意味着空间的敞开,可以容纳接下来诗人的冒险行动.冒险借助回忆完成,而回忆源自生活,并建构出一面镜子所呈现的空间.实际上,除失忆者外,每个人都随身携带着这样一面镜子.包含在写作中的最大冒险,是越过镜面和语言的限制,将闪跃其中的镜像,重新拉向此刻.

首行中的“想起”一词,直接表明诗人的冒险行动开始.“梅花”“骑马”两个词,借助回忆出现,回忆代替镜面,带来同样清晰的效果.这一个长句,位于“镜子”的背面,以亲历的生活作为基础,相当于镀银层.反思以此为基础,后面的长句,相当于“镜子”的正面,透过镜面,可以看见端坐于镜中的“皇帝”,以及若隐若现的“南山”.借助“镜子”的功能,诗人将四个古典意味的词,自动处理成镜像,这是张枣完成这首诗的关键.

以“梅花”为例,处理成镜像之后,梅花的引申义发生了变化,与君子人格的直接关联自动修改为间接关联,梅花特定的传统文化含义随之失去.作为镜像的梅花不再是具体之物,外形变得模糊,但通过它的镜像能够识别出“兴”的诗学传统诉求.这个诉求对应于包含在“皇帝”镜像中的、关于现代诗的合法性诉求.实际上,隐含在镜像中的这两个诉求,迫使语言发挥镜子的功能,让其所描述的镜像重新编组,形成新的意义空间.由此可以看出,镜像化叙事的根本任务就是建构这样一个空间.

“游泳”“登上一株松木梯子”和“骑马”,都是一种具体生活,亲历者能体察到其中的危险和美好.经过语言转述后,这种危险与美好并没有消失,而是转移到语言之中,成为写作的危险和美好.没有任何一种语言能消除使用它的危险,反而是在危险中,语言才能捕捉到特定时刻的美.张枣洞察到这些行为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能留下的美的背影,而背影作为目光中的镜像,可以直接拉向诗行,恰恰在这里,显示出张枣高超的叙事技艺.

阅读这些诗行,能感觉到“河水”“梯子”和“马”作为表达工具,参与到对美的创造中来.藏身在诗行中的“她”,相当于一个被创造出的文本,还未被命名,但她能敏感到自身特有的美,并受到震动和启迪.“归来”,意味着转身.“皇帝”作为镜像出现,也可能理解为基于合法性的自我质询.“望着窗外”是一个有力的提示,抛开镜像,把问题落实到它的生发之地,“南山”能否在悠然中敞开,与后来者的目光相触?或许,问题和答案,都隐藏在这样的一种对峙之中.

为了缓和这种紧张关系,诗人借助于“她”的视角,将观念还原成一种日常行为: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回答和反思,不是一次性的特别行动.她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出现,把全诗从忧怨的语调中拉出来,带来一种亮色,让写作和生活变得具体、危险和美丽.

对比写于《镜中》前的诗作《题辞》,可以明显看出他此前的写作,更多囿于心中的情思,观念上拘泥于一种英雄情结.

他递给我一支烟

他说,他愿意在这个夜晚跟我讲和

跟我心中另一个透明的脸蛋讲和

两个人重复着一句话

英雄便走出了门

我为什么一定要穿过目光中的那个家伙

那裹着外套的家伙

那黑暗中声音嘶哑的家伙

才能够走近你呢?

夜色温柔,

许多夏天后你仍在等待我

而这,这便是我最后一次营救你了

这是《题辞》一诗中的最后12行.“讲和”,释放出两个男人对同一个美丽女人的争吵,“英雄”与“营救”,表明张枣在写作中,能透过行为触及某种观念,但并未能做出反思.把这样的诗归于情诗,不会有争议.征用细节推动叙事,并紧贴着一种亲密的语调,将一首诗的创造拉人到新的审美空间,可以说是诗人张枣对于如何完成一首现代诗的回答.包含在其中的核心技巧是镜像化,将所写之物,从原有的语境中抽离出来,交给它们新的任务,并让它们愉快地完成任务.这在《题辞》中初见端倪,“透明的脸蛋”和“目光中的那个家伙”,都是具体的所指,而在《镜中》的“梅花”“骑马”等却是首次作为镜像而完美展现.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来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险的事固然美丽

不如看她骑马归来

面颊温暖

羞惭.……

这个长句,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不管是对张枣个人的写作而言,还是对于现代汉语诗歌写作而言.这个长句分为八行,用了四个连接词:只要……比如……比如……不如……,使诗行在推进中犹如踩着梯级前进,稳步将诗意运载到更高处,定格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之中.第3—8行,在快速推进中带来一种硬朗的语感,描摹出一个美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她健康、活泼,她的美是温暖的,也是内省的.“羞惭”一词直接使用,丝毫没有古奥的负面效果,相反,诗人的魄力令这个词变得明媚.

这个句子和后面的一个句子,都没有主语,意味着问题向任何人敞开.可以是我,也可以是你,准确说,任何人都可以置于句首,充当主语,加入到这个危险的行程之中.前面两行,“梅花”一词通过“后悔”一词加固,完全融解在悔意之中,化为此诗的背影音乐,有效化解了这两行诗滑入滥调的危险.接下来是三个具体的细节,游泳、爬梯和骑马,在回忆中自动浮现,最后定格在一个美的形象上,美到无言.而抵达这一情境,是通过反转实现的,这个美丽的女子,反过身来,敞开在一种正面视角之下.

游泳和爬梯,表明看到的是美的背影,这两种行为都包含危险的因素:沉溺或者摔倒,但这样的危险触及的是行动者,丝毫不会触及观看者.骑马,与这两个行为不同,不再是现代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而被修改成镜像.转身这个动作,隐含在“归来”这个词中,她散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美,展现在自己的目光中.从镜子中看到,与意识到,两者几乎同步.这个时候,危险被解除,只剩下美的事实,问题随之而来,她需要重新确认自己.这样,诗人就将生活的美与危险,直接与你、我和任何人自动纳入到一个整体之中,回答者置身其中,自动获取一个回答所问的资格.

谁有资格听取这个回答?听,意味着判断.而判断又关涉到一个最高的威权.“皇帝”这个词,结合全诗来看,是自然而然出现的,并非突兀.整首诗,也不会是一首情诗,相反,可以说是一首张枣在此后所命名的元诗歌.事实上,这首诗是张枣诗歌事业的起点.它标示出张枣的创作元年.从此,张枣自觉处在回答之中.再来看第二个长句.

低下头,回答着皇帝

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

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

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这个长句,在镜中展开.能看见这个人低着头,正在回答着什么.注意“着”这个时态助词,将回答这个动作标明为正在进行时.“皇帝”后面没有补语,说明它仅仅作为威权的象征,没有直接提出在当下应该如何去生活、思考的问题,他的威权隐含在经典的写作之中.每一个写作者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并被逼着去正面回答.“低下头”,描述出一个回答者的态度,她作为美的存在,在天然状态中获取表达的合法性.而现在,她想得到确认的问题,在反思得迫切.她经历危险,获取一种更加有力的思考,因此敢于直面这个困扰已久的问题.“低下头”,是一种走向成熟的必然状态.

借助反思,“她”洞察到那面镜子永远摆在那儿,等着“她”.这面镜子将隐含在经典之中的威权,显露出来,其实,这整个儿就是一个美学法庭.坐在镜中常坐的地方,说明不断有挑战者来到这个法庭,挑战既定的秩序.一个写作者的起点,必然包含某种危险,在这种危险中才会有真正的起步.起步,意味着与镜像的搏斗.

镜像意味着行动还停留在观念的层面,还不够,要从镜像中走出来,才能重新拓展出一片属于自己的领空.注意“望着窗外”这个提示.处于镜像之中的努力与回答,只是必经的一个阶段,而不是目的.唯有再次转身;这个转身的动作,暗含在“悔”字当中.“南山”作为本土之物,在这股悔意中浮现,几乎与现代性一样令人陌生.这个情况令人震惊.问题分为两个方面:对于本土性要重新理解,才能明白庞德为何把“新”做成胸章;对于欧美现代性,也要把它纳入到这样一片土地之中,方有可能赋予这片土地新的光彩.实际上这是同一个问题,从文化基因的角度上讲,意味着杂交,创造出一个新物种,对此张枣有精确的表述,提供“一种取代性的定型文本”.

这需要付出一生的努力.张枣写作《镜中》时,正处于年少之时,两次写到“一生”,应该是出于一种敏感.他敏感到作为诗人的命运,是与镜像搏斗,表明观念上的问题已初步解决.“后悔”再次出现,就有了确定的意义,从根本上讲,就是悔过才能自新.《镜中》一诗的深意,离不开这个“悔”字;同时,也可理解为醒悟之迟,带有自我批评的意味.因此梅花不再是茫然无序地飘在空中,而是指向一个相对具体的场域.末行最后一个词“南山”标示出一个这样的领空,与古典汉语思想关联,又通向其现代性.接通这两者的路径包含在语言中,即重新发掘出汉语的“成熟、正派和大度”,唯其如此,才不会滑落到希尼所讥讽的“后这个、后那个”之中.

包含在张枣和希尼正反两种表述之中的,是一种确信.这种确信,代替镜面和“皇帝”,审察诗人的生活和写作,并帮助诗人找到一条通向其诗歌事业的路径.这种确信,推动张枣在写作的不断深入中,在不同维度的文化中获取一种惊人的转换能力.反过来说,张枣一生的写作,正是这样一种不断加深的回答,面对端坐于镜中的“皇帝”,将每一次回答打磨成另一面镜子.镜子始终是沉默的,这一点与语言在本质上类同,它并不能触及镜像本身.借助语言去完成精确、清晰的表达,只是一个悖论.镜像打破物象与意象之间的对等关系,试图构建出另一种意义上的平衡,重新赋予表达的可能性.有了这个可能性,才能理解张枣所说的“将语言当成终极现实”.张枣正是在这里实现他作为一个典范性诗人的目标——“完成汉语诗歌对自律、虚构和现代性的追求”.

上文结束语,本文论述了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镜像化叙事和《镜中》和镜像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镜中本科毕业论文镜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远方的家》中出镜记者的叙事特质
【摘要】克劳德·布雷蒙曾经说,每个叙事都包含一个“具有自律意义的层面,该层面有一个可以从全部信息中分离出来的结构,即故事” 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样的叙事信息,其归根.

依然女性魅力,未被男性所化我释《木兰辞》
中图分类号I222 6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b 2018 02 068摘要人们或许已经先入为主地将替父从军的木兰视为驰骋沙场的巾帼英雄,有点男性化的意味 其实,木.

图像学视角下电影分镜的艺术底蕴以电影《大鱼海棠》为例
【摘要】梁旋、张春两位导演所执导的动画大电影大鱼海棠在2016年登上中国银幕,可以说这部电影的上映将中国电影市场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鱼海棠一时间也成为国产动画的热搜代名词,尽管电影本身的一些细节饱受.

《国家宝藏》:基于媒介的新故事化策略
近期,各大电视台陆续推出了具有文化传承特色的综艺节目,如电视台的国家宝藏,北京卫视的传承中国非凡匠心……,而此前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都以惊艳的表现得到了收视率和口碑上的双重认可 中国.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