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平行生长的那棵树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跟平行生长的那棵树方面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主题:平行生长的那棵树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20

平行生长的那棵树,本文是平行生长的那棵树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和那棵树和生长和平行相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平行生长的那棵树论文参考文献:

平行生长的那棵树论文参考文献 驳论文树靶子

文/ 李米

2015 年10 月,诸多巧合承转,我采访到了陈丽珠,这是不在工作计划之内的一次能称作缘分的采访,当时她的展览在北京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安安静静地举办着.在艺术圈里,陈丽珠除了作品,留下的痕迹很少,她从不在微信朋友圈评天说地,偶尔一两支诗句,能让我感慨良久.只是电话中的一来二去,我们成为熟悉的陌生朋友.

我没见过陈丽珠,只是通过电话.

我也没去过陈丽珠的展览,只是看过画册.

跟她通过电话之后,我确认了我的确不懂得抽象艺术这件事情,以前我多少都是要装作略懂的.跟她通过电话之后,我特别确认了我反感把这篇文章写成通常夸赞艺术家的模样,比如她从年少就开始学画画,一直坚持, 直到如今, 然后列数她的作品,强调她除了热爱别无其他,她画得好人品更好之类的溢美之词,现在经常出现在各类评论文章里,我知道我写不成那样了,因为陈丽珠大概也不需要这样的文章.

我几乎想写篇小说.

我留意大多70 年代出生的人,好像都有种可怕的气质是“好吧,既然这样,我接受”.接受不是意味着妥协,是既然这样了,我可以面对.

“这几年我一直被称为抽象画家,虽然我不喜欢这样那样的称呼,但在还没找到更合适的称呼之前,暂且就这么叫吧.”

什么是爱

什么是爱.爱大概就是心里想着一个人,并且用行动告诉她,你有多喜欢她.比如奶奶年纪大了,依然愿意陪着你,在你出国前夕逢人就说逢人就哭,喜欢看着你回家吃她亲手做的饭菜,这就是说,她很爱你,可是她终究要离开你.比如在高中认识的那个姑娘,一直纠缠不清地对你好或者莫名其妙地责难你,这就是说,她很爱你,可是她抓不住你.比如那个意大利的音乐家,他一年才见到你一次,他依然克服思念尊重你想要保持独立的距离,这就是说,他很爱你,可是他抓不住你.

在爱欲的困惑中,陈丽珠选择了创作.当年.

大学里的导师是中国著名的具象画艺术家,从现下来看,写实绘画是走在艺术世界的边缘,好在这位先生也是具有现代观念的具象画艺术家,但是他依然苛求描摹精准.在大学里,传统的本科基础课教育让我倍感禁锢,我也不喜欢课堂上的那些人体人像模特,他们按照授课老师的要求,往往用近乎呆滞的表情和情绪来掩饰他们的羞涩、抵触或无可奈何,学生们完成的作业也毫无情感,绘画者和绘画的对象距离得这么近,彼此的感知却被隔离得那么远,我实在找不到所谓内心艺术的托付,所以我应该是老师最不喜欢的学生了,我常常不按约定俗成的学习模式去讨好老师,可是又不敢违抗,矛盾得难过,以至于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每天这样去画画有什么意义.

我在困惑中选择从课堂上逃避,自己躲起来画一些有个人感受的东西,早期肖像作品就是我在业余时间创作出来的,这个阶段我经常借用镜子作为表达我内心的媒介,我觉得有时这种虚幻的距离感反而更真实,肖像画的对象一定是艺术家自己熟悉的,有情感的.听起来既是艰苦又很有乐趣,那时我创作的地方是宿舍楼厕所对面的小空间,拉上帘子就画画,甚至有些好笑,那些镜中的女孩郁结迷茫,擎着人生的十字,却找不到方向,这些有忧伤气质的画面竟然产生在这样远离画室俗庸得近乎简污的地方.

大学的生活既漫长又无聊,陈丽珠说出无聊这个词,我有些了了,她内心住着位少女.终于,少女遇到恩师,她们亲密得不像师生,一起学习雕塑,一起讨论艺术,甚至一起在慵懒的午后躺在一起戏谑阳光,这位当年的老师如今也是在当代艺术界著名得响当当的雕塑艺术家,当年跟陈丽珠耳语相授,你出国吧,也许能找到自己.

格罗宁根的灯光

是啊,我得出去看看,看看这个世界衡量我的标准是不是都一样.

常常被大学导师打击, 陈丽珠有些不自信可依然在内心顽强抵抗.她选择了荷兰格罗宁根大学, 这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当被问到为什么是荷兰,她的回答非常可爱,“ 我的理由有四个( 在接受采访中,她经常能顺嘴就说出逻辑性很强的一二三四,仿佛思维极其缜密并理性,可是从她的语气和答案的内容,她能不由自主地散发出少女的浪漫主义).对,我的理由有四个,凡· 高、伦勃朗、蒙德里安都是荷兰艺术家,多么令人向往,那里有天然的艺术土壤;中国太大了,我不要再去什么大的地方,荷兰这么一个小小的国家,农业出口却排在全世界第二位,这多么神奇,我想去这个神奇的土地上看看;还有,荷兰的包容众所周知,他们最早允许同性婚姻合法,我也不要去一个高高在上尖酸刻薄的异乡,他们还接受用英语教学,我就不用再学一门外语了,最后,你知道吗,当时他们的学费好便宜,只要1450 欧,哈哈.”她对数字的敏感又让我稍稍吃惊,好多年前的数字她能一口气蹦出,可我身边艺术专业的学生以自己数学差为荣耀的人不在少数.

研究生阶段出国学习,是我最正确的决定,一切顺利极了,我很快就收到了录取通知书,说实话,我没有想到这么容易.他们看完我这组《伊拉克战争》,就决定录取我,好像是有些惊讶我这么年轻的生活在和平国家的姑娘为什么能画战争的题材.其实我没想太多,我只是在新闻中看伊拉克战争对女人和儿童的伤害,无法平静,愤然不已,我无法想象他们身体上的疼痛,除了画点什么,我也无力帮助谁改变谁,这让我无助甚至绝望般同情他们,于是就有了这组作品.我去学校报到那天,格罗宁根大学的校长在学校门口接我,他要看看我这个神奇的中国女学生,不仅因为我是少有的来自东方的学生,还因为我迟到了,他们早早地录取了我,我却晚晚地才拿到了签证,我到达学校的时候,已经开学二十多天.到荷兰留学之后,我的世界一下子变了,我置身于宽阔了好多倍的天地,让我好像一只小鸟刚从鸟笼里释放出来,再次飞到了蓝天.

在荷兰的这几年,真的要用神奇来描述,从学习艺术到普通日常我都经历了很多神奇的故事,太多了,有很多在我生命中突然冒出来影响我一生的人,我常常觉得生活厚待了我.我在超市门口遇到了愿意手把手教我抽象绘画技法的汉克老师,我和他及夫人成为忘年挚交,因为之前有学生的,格罗宁根大学规定老师是不允许帮学生改画的,但是74 岁的汉克对于我的指导是不限规则不遗余力,关键的是他教会我的不是怎么作画,而是用自己全部的能量去思考、去寻找自己理解艺术的答案,让创作自然迸发,自由生长.艺术是学不来的,能学到的都是技巧,这个人尽皆知却又不被理解得尽然的道理,是我最大的收获.在荷兰一年之后,老师看到我的作品,说,现在你的作品和一个成熟欧洲艺术家的抽象作品哪里还有区别,一句被大家都认为的夸赞,却惹得我哭了,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么,我失去了什么,我是谁,我把自己丢在哪里了.

在荷兰, 创作架上绘画的同时,我还尝试了一年的空间装置.多种尝试之后慢慢发现抽象形式的表达最适合我的思维方式,还发现我们彼此之间总是会有“通感”.所以从2006 年一直到现在,我把时间都花在抽象绘画的探索上面,所以我觉得我和抽象画—“我们”是互相选择了对方.

好像寻找另一半一样,没有最好的但一定要最适合的.抽象画其实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1911),但对一些人来讲可能还是不好理解和有陌生感.其实抽象只是一种表达媒介而已,和文学做类比的话,我觉得它很接近于诗歌—简洁但意味深长;又是如哲学一样能表达自己独特的世界观.或许正是因为我自己酷爱诗歌,也迷恋哲学的缘故.我觉得抽象画就是哲学和诗歌的结合.

多年以后我才重新发现《格罗宁根的夜灯》和《平时生长的树》就是我的独特语言,通过分解和重新排列组合的方式表达我的世界观.

我第一次出国,一个人在荷兰,没有一个熟人,也没有一个朋友的时候,只能和自然对话,在那样孤独但有新鲜感的境地,自然似乎被赋予了不一样的面纱.我开始关注一些以前习以为然的景物,有一天我在公园里发呆,看到了成片的大树,傻里傻气地想到,为什么这些树都是垂直生长的而不是平行生长着?为什么树根树枝都长在一起而不是分开的?这些看似没有由来却又在我心里肆意扩散的感受促使我重新观察我平日看到的“理所当然”的世界.《平行生长的树》是由四张组成的,但它们中的任何一张都可以独立存在.还有由于使用了“线”,任何中的一张还可以再被分割成若干张.

我喜欢这样的游戏.当时老师问我为什么会这样画?他说非常独特,但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解释才最准确,正因为“言不尽”才是视觉艺术最有魅力的部分.今天我们习惯于感叹艺术不再有多少创新的余地,我一直觉得其实不然,虽然自然万物呈现的外观经历岁月洗刷,多多少少还是有相似的模样,但是处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人类的我们的感受力也一定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的视角也随着不同的时空而多元地变化着,艺术家个体的感受力和异样的天分也一直存在,艺术一定是变化着的.

格罗宁根的日子是我生命中的光,我不再担心自己是老师眼中那个不顺服的学生;我不再害怕面对那些对当代艺术大师如数家珍地纽约伦敦的同学们,自己只是个谦卑的没见过世面的中国小女生;我不再因为感情无病痛苦得难以自拔,却懂得重视这些成长的疼痛,让它们成为我的创作的财富.我感谢格罗宁根的阳光,感谢我在房东的楼下那些穿着朴素物质诉求简单的年轻人经常跟我谈谈美好的音乐和哲学,感谢这里的老师告诉我,艺术理论才是真正创作技巧.

告别马列维奇

回国以后,陈丽珠顺理成章成为一名职业抽象艺术家,并被韩国泉水边画廊签约.

2012 年前后,陈丽珠在韩国作为驻留艺术家,待了一整年,原本驻留项目的计划只有半年,但是这个年轻的中国抽象艺术家在韩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这也是艺术家本人始料未及的.

泉水边是个长情的画廊,陈丽珠也是个长情的被*人,合作了这么久,双方从未负于承诺,而且彼此的支持和滋养,让那些苦于平衡自我清高和介意画廊谋利的艺术家们艳羡不已.

介于抽象艺术在这一两年又被各路神仙炒作得热火朝天,我俗里吧唧地问了问陈丽珠关于她的作品的和市场.她貌似兴高采烈地天真起来,“说起来好怪,我在韩国办展览,卖得好好呀,一开幕便所剩无几,韩国的藏家们还真是喜欢我的作品.可是在国内,就像这次在蜂巢的展览,旁边的坦培拉卖得十分火爆,我的画却无人问津,我也不好意思的啦,可是就是不知道原因.”她止不住笑,继续说,“在国内,除了朋友们或者间接的朋友们买我的画,没有一个藏家是完全不认识我,只是单纯喜欢我作品的.”大多艺术家都会找机会清高地表示,我不关心.陈丽珠倒是毫不忌讳,没心没肺地谈论这个经常被隐藏的话题.

回国之后我开始研究马列维奇.我关注过很多人的作品,唯有马列维奇是始终让我感动的艺术家,他在至上主义中是唯一一个算是成功艺术家,也是他的作品让世界的绘画有了新的转折点.我研究他那张著名的《黑色方块》,我尝试把他的黑色块或是去掉一个角,或是拆开重组,最后出现了我的作品《告别马列维奇》,因为很多人会觉得我的画一看就是在模仿马列维奇,而我认为我只是对几何形体以及数字有着难以置信的敏感和好奇.我花了一年两年去研究马列维奇,说实话,我也在慢慢地确立摆脱他的契机.我自己的抽象艺术是漫长的演绎过程,有无限的可能性,对于我来说没有要决定画什么的烦恼,也不存在寻找创作灵感,对于我而言一切皆可,只要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我就获得了创作的自由.

我的作品“空间”系列也是从马列维奇的研究里直接获取的结果.我开始关注的是作品图像的本身,而不是作品要包含什么样的内容,表达什么意义.只是在研究图像、颜色原本的状态.2008 年开始,我像科研工作者一样研究颜色,先铺冷色再铺暖色画面是什么样的,或者反之.做这些研究我用了两年时间.其实我的画边缘很厚,我喜欢细微的慢慢品读的感觉,我喜欢莫兰迪,表达对他的敬意,他用各种各样的灰,我也用,如果用一个旋律把他组合起来,一样的线有虚实,有重轻,绿红蓝黄为主旋律让它跳出来,其他退后,每张都是独立,放起来又是整体的.我喜欢画面的这种章回感,在一起变成小说,每个的位置大小尺寸非常严格,半个尺寸都不能少.我不喜欢像蒙德里安那种奔放的感情,但我又借用蒙德里安和罗斯科,我希望是中间的阶段,就像我喜欢巴赫的音乐一样,理智地分配得很好,我喜欢内敛的包裹起来的美,不是张扬的.我希望我的作品可以任意分开或是重组.

年轻的我总追求现代新颖,忽视了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和探索,想起来十分幼稚,那时候其实对所谓艺术的现代或时髦的概念极度模糊不清.出去了才知道,艺术家的“根”不可避免地植入了我们的灵魂,我十分羞愧自己之前对本国文化的漠视.所以一回国,我便马上“充电”,认真研读了中国绘画史和中国哲学史,还有中国古典诗歌.正是对“易经”的研读,我找到了颜色的起源和有关颜色在古籍的最早记载.原来千年前的智慧古人早在五行和八卦里记载和说明了世界的组成颜色,正是根据对这些古文化奥秘的研究和探索我创作了好几组作品.

我一直很喜欢中国的园林,尤其喜欢园林里的传统运用手法“借景”.“什么是画面的空间?”中国宋朝著名的理论家郭熙先生说过,画面要“可居可游”,平面的“精神”空间已经满足不了我,我要创造一个可见的“精神空间”,有点像中国园林里的“借景”理念同时也试图超越抽象画的“平面表达”,于是有了现在的“空间”系列.这个系列的作品还在继续探索和挖掘中,绘画是平面的,二维的,但是我一直用创作雕塑和建筑的态度来描绘,观众可以置身其中,想象这是个雕塑作品还是装置;是建筑一角还是一个电影画面.

我愿意解读自己的作品是受中国传统思维文化的影响和西方教育理念的启发下,试图追求东方式的介于蒙德里安理性“秩序”和罗斯科诗意“孤独”之间的艺术.在这里,抽象画不再只是康定斯基的“点,线,面”,也不再是马列维奇的“纯粹至上”,也不是里希特的“为艺术而艺术”,更不是简单的中国式写意,而是综合的结果.

我们已经不是我们

电话里,不论我是对深奥的哲学问题提出无厘头的追究还是小女人的情感八卦,陈丽珠都欣然地有问必答,丝毫也没嘲笑我对抽象艺术的不懂得,我倒是杞人忧天地替她担心,她的观众不懂得她的作品该如何是好.她竟然安慰我,“没关系,慢慢来,时间会解决一切问题,我的*画廊那个韩国的老板先生总是跟我说,丽珠,你慢慢画,你这么年轻,不要着急,慢慢画,一定要画好.”陈丽珠在模拟老先生鼓励的语气,我能听得出这也是她对自己艺术信仰的笃定.

“我的作品以颜色和线条为主,它们就是我的语言,我的文字,并用组合和系列的方式‘打开’并呈现出来.我觉得这样的展示方式提供了让观众‘阅读’的时间.我一直喜欢用‘阅读’这个词,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看画.所以呢,接着就让我们一起‘阅读’我的艺术之旅吧.”

我喜欢陈丽珠随遇而安的结束语,她告诉我因为有家人在深圳定居,暂无牵挂的她也随之去了深圳,已经待了两年多了,我也很是佩服她随时可以四处游走的气质,反正走到哪里都是画画,她不喜欢太大的地方.

电话采访在彼此道谢中结束,痴迷哲学的陈丽珠,你是那个还未谋面却能让我脑补很多电影画面——在这个急促的世界不急于卖画不急于婚嫁不急江湖地位不急于显现卓论的女画家.

你说的,2015 年10 月21 日此时此刻的我们,已经不是我们.

该文评论:上文是一篇关于对写作那棵树和生长和平行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平行生长的那棵树本科毕业论文平行生长的那棵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把自己栽成一棵树
文 宋殿儒不管骄阳似火的夏天, 还是雪雨交加的秋冬,我们在路上最喜欢得到的是什么是一棵能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大树 栽棵大树好乘凉啊!而这棵大树哪里来两个途径一是大自然从天上掉下来,而这棵大树不一定就掉在我.

每棵树都是自己声音的囚徒
——读书随笔之七王雪茜作家与心理危机春色荒芜绒黑的沟在我身边爬行没有呈现镜影唯一闪烁的是花朵我被我的影子拎着像一把被自己黑盒拎着的提琴我唯一想说的在触不到的地方闪烁像当铺里的银.

一个人和一棵树
黄小平我越来越觉得,一个人,像极了一棵树 你说,人会行走,树会吗我说,树也会行走,只不过,人的行走,在看得见的地上,而树的行走,在看不见的地里 人用脚在地上行走,而树用根在地里行走;人用脚站立,而树用.

活成一棵树
想了想,人的一生都在琐事里滚爬,滚爬中最容易走失的还是时间 好像春天还没有过足瘾头,夏天就来到了脚后跟 掐指算算,要惊出冷汗的过去是一天像一年,现在是一年像一天 许多东西来不及转身就走了,也有许多东西.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