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政治理论课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常态化论析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主题:政治理论课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常态化论析,本文是政治理论课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跟实践教学和思想政治和常态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政治理论课论文参考文献:

政治理论课论文参考文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思想政治工作杂志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常态化论析

.张红霞1葛连山2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3)

【摘 要】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实践教学常态化是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但是,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尚未实现常态化,其主要原因在于相关部门认识不到位、实践教学面临多重困难、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等.因此,应从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整合校内外资源、将实践教学纳入考核机制等方面着手,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常态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应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高校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提高思政课的实际效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必然要求.然而,随着价值观多样化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高校思政课单靠“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时展的需要,必须引入实践教学来巩固和提升其教学实效.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以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其形式主要包括课堂内实践教学和课堂外实践教学两部分.而“常态化”则多用于指某事物趋向平衡稳定的状态,从而能够长期健康发展和持续运行下去.目前,许多高校探索出了多种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其实践教学仍存在阶段性、偶然性、临时性等特点,并未实现常态化,从而削弱了高校思政课的育人功能,阻碍了其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探索如何实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的必要性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增强其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构建“协同育人”新模式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积极推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是增强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需要

高校思政课首先提供给大学生的是一种理论化的知识.但其理论性与学生现实生活往往存在一定距离,只有将其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取得实效,而实践教学就发挥着将二者结合起来的桥梁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在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行动中,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素养;同时学生又可以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其社会实践活动,进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政课开展了诸多实践教学活动,但因没有建立常态化机制,其实践教学还存在着阶段性、偶然性、随意性等问题,这直接妨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用的发挥.建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是增强其实效性的重要措施.一方面,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有利于督促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探索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更好地发挥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了解国情,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质.否则,就会影响高校思政课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进而失去其本身应有的重要意义.

2.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培养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出了“四个服务”的科学道路规划.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四个服务”意识的内化与提升,有助于保障方向,更有助于出人才.同时,面对西方不良思潮的不断涌入和传播,一些大学生受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在学习中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常态化开展能够促使大学生深刻认识我党成长的艰苦历程,全面了解革命先烈为推翻三座大山、获得全民族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事迹,通过我党优良革命传统教育能够激发学生产生爱党爱国的情怀和勇于担当的历史责任感.同时,通过经常化地了解社会现实,使学生切身感受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能够促使他们产生民族自豪感、制度优越感、集体荣誉感和个人幸福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观念的侵蚀,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既包括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也包括思想品德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实践中,当代大学生仍普遍存在科学知识丰富而实践能力不足、思想品德不高的问题.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体来说,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能够提供给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现实,适应社会生活的良好机会和条件,有助于大学生丰富知识结构,增长才干,提高实践能力,增长社会阅历,加快社会化进程.同时,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常态化能够使大学生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受到锻炼,有助于他们磨练意志,形成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另外,通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常态化开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自觉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增强社会责任感,塑造健全人格,最终实现其全面发展.

二、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尚未常态化的原因分析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对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尚未实现常态化.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相关部门尚未充分认识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的重要性

目前,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等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育人作用,但对其实践教学常态化的重要性并没有充分认识和达成共识,更没有形成专门文件,这就使得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缺少了动力.在现实中,很多人认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仅是其课堂理论教学的补充手段,没有必要常态化开展,更没有必要进行顶层设计与严密规划,从而导致其实践教学的开展缺乏规划性、持续性和系统化.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尚未出台关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的发展规划.虽然从《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再从《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到《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这些文件和讲话中都专门对开展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做了强调,但是相关部门至今还没有出台关于实践教学常态化的发展规划与实施办法,导致各高校还没有真正实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常态化.其次,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具有暂时性和偶然性.由于教育主管部门还没有文件明确要求高校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因而各高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否需要常态化、如何常态化的问题上都莫衷一是,很多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是由个别部门或思政课教师单独组织开展的,从而使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表现出偶然性和暂时性的特征.最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还没有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操作流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往往涉及多方因素,需要多个部门协调配合.然而,长期以来因相关部门没有充分认识到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的重要性,所以使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缺乏统一领导,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协调难、实现难的问题,未能形成系统化的操作流程,阻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常态化发展.

2.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还面临多重现实困难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开展过程中面临着多重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从而制约了其实践教学开展的常态化.第一,师资队伍薄弱.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的文件精神,高校思政课专任教师按不低于师生1:400的比例配备.现实中,很多高校根本就达不到该项标准.此外,师资力量匮乏、教学任务繁重和教师精力有限等因素也使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难以得到保障.第二,运行模式不健全.由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繁琐,涉及各部门的人力和物力较多,因而在现实操作中很难形成规范、协调的运行模式,在其实践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出现报批(申请)难、协调难、运转难等情况,这直接阻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常态化开展.第三,实践教学过程存在安全问题.由于社会实践涉及到学生的外出调研与访问,这就面临着学生在外出调研期间产生的交通安全、人身安全和财务安全等诸多问题,因而在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和师生往往存在诸多顾虑,这就使得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难以实现多样化、全面化、常态化.第四,实践教学经费不足.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采用的是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参观、社会调查等形式,这些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的经费较多,比如师生在调查和参观过程中所产生的交通、食宿、调研材料等费用,而不同的调查范围与地点产生的费用又大不相同,因而要想做好经费预算并保障经费及时到位是非常困难的.在此情况下,倘若是小范围、偶尔性的开展实践教学还能够实现,而要是常态化地开展实践教学就很难保障了.第五,社会认可度与支持度不高.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原因,很多人并未认识到思政课实践教学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其全面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这就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在需要社会力量支持和配合时得不到足够的支持,更谈不上在经费、设施和人员等方面的持续供给和配合了.这些都阻碍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常态化发展.

3.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阻碍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常态化

要想实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常态化,必须做好其监督、评价与考核工作.但是,现行监督考评机制不利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常态化开展.第一,教师考核与评价体系不完善,未能激发思政课教师持续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目前,各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和现成的模式可借鉴,而是需要思政课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摸索.但在实际中,由上至下(由国家到地方的教育部门)尚未形成统一的考核标准和评价机制,思政课实践教学如何开展、开展的内容有哪些、教师工作量如何核算等还未形成统一的制度和标准.这就出现了教师把实践教学做好了没有相应激励,而若做得不好就可能遭到批评的问题,从而制约了思政课教师对实践教学常态化的探索.第二,学生考核体系不合理.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学生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受就业市场重专业素质轻综合素养的误导,许多学校存在着重专业素质培养轻人文素养提升的问题,考核机制也相应地出现了重视对学生专业水平的考核而轻视对学生人文素养评价的现象,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考核上也存在重知识水平考核轻实践能力测评的问题.受此影响,很多高校的思政课考核体系中对于实践教学考核所占比重没有进行合理设置,还是沿用传统的考核标准,即实践教学考核比重较低,难以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致使很多学生上思政课和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公共课就是为了拿到学校规定的学分而非为了提升人文素养,因而他们参加思政课的课堂学习实属勉强,就更不愿意把时间精力投入到其实践教学上了,从而对思政课实践教学产生了消极应付心理,从而阻碍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常态化开展.

三、实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的路径探索

现实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发展.高校必须积极探索有效对策,从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教学体系、整合教学资源和健全考评机制等方面入手,有效推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

1.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夯实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的思想基础

要实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必须提高各方人士的思想认识,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育英才的高度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维度,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的重要现实意义.因此,我们要运用课堂教学、新闻媒体、书刊报纸等多种手段加强宣传教育,全方位阐明文化多样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从而使相关部门、各高校和广大师生充分认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在大学生健康成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自觉地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摒弃思政课实践教学仅仅是其理论教学的补充和辅助的错误思想,从上至下营造良好氛围,将各方力量和目光聚焦到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的行动上来,夯实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的思想基础.在此基础上,使各方力量形成“大思政”的共同意识与教育思维,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共同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如提高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各相关部门的协作意识,使他们主动配合和协助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各高校之间要加强沟通,互相配合,齐抓共管,调动各方资源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提供服务;高校全体教职员工要具有全员育人意识,积极组织和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学生主体也要为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主动融入到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

2.加强实践教学顶层设计,健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的运行机制

顶层设计是推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实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必须从高处着眼,往实处落脚,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次的制度建设.第一,在目标设计上,要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培养目标,将高校思政课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有机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从而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第二,在运行机制设计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要按照“统筹规划、统一建设,共同管理、协调实施”的原则,共同制定和颁布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的相关制度与实施方案,统筹协调高校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的实施规划,修订和完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与考核方案,形成较完善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和实施计划,并设立专门机构以有效监督和充分协调思政课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的实施,从而使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实践中可以沿着框定的规划路线和实施方案展开,屏蔽其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干扰因素,真正做到有制度、有落实、有检查、有考评、有反馈、有监督,全力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常态化发展.

3.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增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的吸引力

成熟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的保障.没有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做支撑,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因而要不断优化和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使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一方面,要立足国际国内新形势,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不断优化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运行模式.随着多元文化思潮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化,其主体意识日益增强,使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面临挑战.因此,高校要立足当前实践教学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从我国的社会现实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多媒体手段,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原有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完善和优化现有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运行模式,增强其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保证其实践教学的常态化发展.另一方面,更新教育理念,针对新形势和新问题不断探索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的新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背景、教育条件的变化,教育对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水平、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等也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各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不断探索和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持续开展的新模式.例如,积极探索和构建课堂内实践讨论、校园内实践活动和校园外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课内以案例教学和专题讨论为核心,校园内以开展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呼应的实践调查为主导,校外以相关的社会调查和访谈为主要形式,从而打造课上课下相衔接、课内课外相呼应、校内校外相统一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不断增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保证其实践教学的常态化.

4.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打造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的合力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所面临的最直接问题就是人、财、物等问题,因而高校必须做好校内外各类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以便保证其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常态化.第一,要调动和整合校内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各种资源.以“大思政”的工作思维,合理配备指导教师,可以主要由辅导员队伍、学生工作队伍等协助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常态化;同时调动其他思政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党政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人员以及学校团委、学工处、教务处、宣传部和财务处等部门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打造党委统一领导,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负责,其他人员积极配合的校内思政课实践教学大队伍.如财政部门应设立专项资金,保证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费用支出,学工部、宣传部、教务处、后勤部门要在人员、经费、场地、信息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第二,开发和整合校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多方资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要在课堂内和校园内开展,还要在社会上的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中开展.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学校党委和学工处、团委、教务处、后勤保障处等各相关部门的作用,加强对外联系,拓展社会关系,与社会上的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吸纳他们的工作人员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指导、监督和考核工作;同时要在某些红色革命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建立固定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以保证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持续性;或以“手拉手、共建设”等方式动员和鼓励各社会资源支持和参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常态化开展;或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签订正式协议;各高校间可以结成思政课实践教学联合组织,并以联合组织为依托打造爱心服务站、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志愿服务社团等合作化育人场所,推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常态化.

5.将实践教学纳入师生考核体系,激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开展的积极性

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还没有成熟的考评机制,这挫伤了高校师生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因此,高校要针对现行量化考核制度存在的脱离实际、不能兼顾公平与效率等问题,从思政课供给侧改革的视角,研究制定科学的思政课量化考核制度和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性.第一,应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工作量都纳入教师的教学科研考核体系.目前,各高校对思政课教师工作量的考核还是基本沿用了传统的考核方式,即只关注教师有没有把握好课堂教学,而忽视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发挥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在职称评定上,更是只侧重科研成果,而忽视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付出的劳动,从而挫败了思政课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因而应该深化教师考评制度改革,重新研判、制定符合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量化考核制度,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师考核体系,在量化考核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工作实际,又要兼顾育人效果,更要体现公平合理性.只有处理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才能有效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第二,改革学生考评办法,激发学生持续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它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持续参与.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是能否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的关键环节.而要激发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必须构建科学的考核机制.一是标准化量化考核.制定一套系统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体系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要做到有制度、有落实、有量化考核.各高校可以采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或者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考评机制来改变传统考核方式.二是差异性质量考核.在不同专业背景下,通过学生完成的不同实践教学任务以及所展现出来的理想、信念、价值观、认知水平和意志品质等做出全面考评.三是动态化质量考核.教师参照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实施计划和工作要求,从实践立项、组织分工、活动效果等方面全程记录学生的实际表现,将动态化的实践信息进行综合评估,并最终形成学生的量化成绩.

总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是科学化、系统化、全面化推进育人工作的有效模式.它有利于大学生“学用结合、知行合一”,有助于塑造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有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各层面必须高度重视,采取一切措施,稳步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

参考文献:

结论,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实践教学和思想政治和常态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政治理论课本科毕业论文政治理论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摘要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切入点,在此模式下,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是构建科学完整教学体系的重要一环 结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从教学内容设置、创新教学设计….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路径
蒲鸿志 韦静月(钦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西 钦州 535011)摘 要 新时代,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面临理论自信不足、 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理念陈旧、 评价保障不力……现实困境 要迎接新时.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存在性以及持续发展性取决于它具备实效性 改善教学内容,为目前持续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基本条件;完善教学手段,为目前持续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借助当代教育科技工具,为目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教学模式的构建和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教学是以实践为主要形式、德育教育为辅的育人模式 而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要延伸,也是实现高校育人的有效平台 因此,我们应该从育人的内容、方法及效果为切入点努力探.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