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教学设计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跟运用心理描写表达真情实感《迟到》《跳河》《追屁》一组教学设计与方面专升本论文范文

主题:教学设计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22

运用心理描写表达真情实感《迟到》《跳河》《追屁》一组教学设计与,本文是教学设计方面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和《迟到》和真情实感和教学设计方面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教学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教学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生心理论文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心理杂志大学心理论文

武汉小学 邓清

一、设计说明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小学高年级学生要“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其中“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是习作要求的聚焦点之一,也是学生习作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所在.有些学生在记事的过程中,常常是“自己心里明白”,别人摸不着头脑.

依据这一现实问题,本次群读类学的研究,本人选取了林海音的《迟到》、赵丽宏的《追屁》和《跳水》.这三篇文章从文体上看同为记叙文,且人文主题都是“童年生活”.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理解.两位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注重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刻画,使得这三篇文章读起来让人感到真切.尤其是心理描写,很容易让读者走进事件中,走进作者的内心,与之产生共鸣.这样,课堂教学的核心可以聚焦到“表达”上.

教学准备阶段,请学生完成“预习单”.阅读《迟到》、《追屁》和《跳水》,疏通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文章.思考这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课堂交流的核心问题“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读懂了人物怎样的内心?想想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达的?”为课堂的有效交流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中,以核心问题引导学生默读静思,给予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交流所思所想.教师用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升华提炼,让学生在阅读中习得把一件事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之一——心理描写.并使学生产生在今后的习作中运用这一方法的愿景.

二、教学目标

一级目标:

通过阅读《迟到》《追屁》和《跳水》三篇文章,学习作者在记叙一件事情中,如何运用心理描写将事情写清楚,表达真情实感.

二级目标:

1.学会用查字典等方法自学本组文章中的生字词.

2.理解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思考】“群读类学”教什么?

(1)如何进行选文组群?

本次“群读类学”教学研究的实验年级是五年级.笔者想尝试由五年级的语文教材出发,并对其进行取舍、优化、重组与补充,进行课堂实践.在归“类”建“群”的过程中,变教材观为课程观.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写记事文是习作训练的重难点.学生的常规习作练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语言平淡,所记事件没有现场感,不会在记叙的过程中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事情”,应该是“事件”和“情感”的融合统一.五年级教材中的《迟到》一文,则是优秀的范例.

《迟到》的作者林海音,在文章的一开始,就用内心独白直接描写了“我”赖床不起的原因,让读者能够很快地随同作者来到那样一个早晨,去设身处地地感受她的愁苦,表情达意真真切切.随着事情的发展,作者将自己“怕”的内心刻画,与对父亲朴实的动作描写相结合,把父亲对我的担心、关心与“我”对父亲的内疚、感激表现得自然、感人.

赵丽宏的《跳河》和《追屁》也是心理描写颇为出彩的两篇记事文.《跳河》是在事情发展的部分着重描绘自己的内心感受,表现出人性的真实与“我”的强烈自尊.《追屁》则用前后反差强烈的直接心理描写,让故事一波三折,读起来津津有味.

将这三篇文章组群,可以让学生在比较中品味、发现直接心理描写的好处,从而习得方法.

(2)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根本.把教学目标分为一级目标和二级目标,需要教师细化《语文课程标准》的学段要求,细致分析学段学情,认真解读群文内容,用心推敲教学目标的言语表述.一级目标就是一节课40分钟必须达成的主要目标,二级目标则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次要目标.

“通过阅读《迟到》、《追屁》和《跳水》三篇文章,学习作者在记叙一件事情中,如何运用心理描写将事情写清楚,表达真情实感”——级目标中的“心理描写”就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形式上分为直接心理描写(如内心独白)和间接心理描写(如神态显示式、行动表现式、环境衬托式).在一节课里,是让学生对心理描写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粗线条的认识?还是集中一点,学习“直接心理描写”?

课前先进行学情调查:让部分学生先阅读这三篇文章,并谈谈印象深刻的句子.谈话中发现,注意到了心理描写的孩子占少数.因《迟到》这课有阅读教学的基础,孩子们都把目光聚焦到了父亲的“严爱”上.学生关注的是“挨打”部分和“送棉袄”部分的语言、动作描写.对于《追屁》和《跳水》,学生初读时感兴趣的是故事结尾,作者得到的启示.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与启示,在叙事过程中作者是如何用心理描写表现自己复杂情感的,学生没有关注到.

基于学生的认知情况,一级目标聚焦“直接心理描写”更为合适.一课一得,更易落实.而二级目标则为品味表达做铺垫.

我们的教学不是课文中有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而是学生发展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语文学科需要我们教什么,我们就教什么.

课前准备:完成预习单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童年故事,明确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引入群文

播放背景音乐,师讲述:同学们,听着这样的音乐,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样一段文字.并配乐诵读:

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师:这段文字选自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课前,老师推荐给大家阅读的三篇文章中,《迟到》也选自《城南旧事》.另外两篇文章《追屁》和《跳河》,则选自赵丽宏的《童年笨事》(板书三篇文章的题目).这三篇文章都记录了作者的童年生活.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2.明确学习目标

这些作者到底用了怎样的魔法,让读者能走进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内心,体会到他们的真情实感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板书:真情实感)

(二)了解故事内容,交流初读感受

1.交流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这三篇讲述童年生活的文章,分别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有关内容的关键词)

2.师小结,激发学生再次读文的兴趣,学生默读批注印象深刻的句子.

3.小组交流学习所得.

小组学习任务单

在小组中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谁发言,请看着谁.可以插嘴、打断,但最好先让对方说完.

先读句子,再谈原因.要将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和你体会到的真情实感说清楚.

补充发言的同学不必读句子,直接说想法.

4.全班交流:这三篇文章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读懂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达的?

(三)聚焦心理描写,学习表达真情

师过渡:大家刚才谈到的这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地方,有的存在于真实的活动中,有的则是对当时心理活动的生动刻画.正因为这样,才让我们印象深刻,感受真切,与他们产生共鸣啊!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心理描写上,去探寻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1.围绕“怕”,聚焦三个语言点,体会作者怎样运用心理描写,表达真情实感.

(1)聚焦1

“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到玻璃窗上了,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心想,已经这么晚了,等到起床,洗脸,扎辫子,换校服,再走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被罚站在门边,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向我投过来.我虽然很懒惰,可是也知道害羞呀!所以又愁又怕,常常都是怀着恐惧的心情,奔向学校.”(《迟到》)

①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又愁又怕”的内心.(“愁”什么:梳洗的麻烦,路程的远.“怕”什么:怕迟到,怕罚站,怕丢人,怕父亲.)

②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心理描写的好处.

预设:透过文字,进入情景,体会作者的内心.

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读出“又愁又怕”的情感.

(2)聚焦2

“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迟到》)

①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怕”的内心.(爸爸不能原谅,怕爸爸继续责罚)

②结合下文动作描写,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对我的担心、关心与“我”对父亲的内疚、感激.(指名朗读)

③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用心理描写与动作描写相结合所产生的良好写作效果.

预设:

让我们不仅感受到了绿茶般的父爱深深,还明白了为什么“从那以后,每天早晨我都是站在学校门口,等待开大门的一个学生.”(推动情节发展)

④学生齐读最后一节.

(3)聚焦3

“然而当我站在高高的桥栏上之后,却真的害怕起来,尤其是低头看桥下的流水时,只觉得头晕目眩.在这之前,我从未在超过一米以上的高度跳下水,现在一下子要从七八米高的地方跳入水中,而且没有任何准备和训练,真是有点冒险.如果“插蜡烛”,保持直立的姿势跳下去,危险性要小些,但肯定会被人取笑.头先落水呢,一点把握也没有……我犹豫了几秒钟.在听到背后围观者的议论时,我一下子鼓起勇气:头先落水!”

(《跳河》)

①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怕”的内心(预设:高度吓人的客观危险,没有准备和训练的自身困难,别人的取笑),感受作者人性的真实与强烈的自尊.

②结合中间部分围观者的动作描写,让学生体会作者“头先落水”的心理活动真实可信及表现出的作者个性(不服输).

③与《迟到》一课的心理描写作比较.

预设:《迟到》一文中,作者将心理描写贯穿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推动情节发展.而在《跳河》中,作者则是在事情发展的部分着重描绘自己的内心感受.

④学生齐读第7-9自然段.

师小结:正因为有了此处的心理描写,在“又怕跳又想跳”的冲突下,事情的发展才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我们才能真切地感受作者的感受.

2.快速默读,找出《追屁》中心理描写的句子,留下思考的问题:在这强烈的心里反差中,你又有怎样的发现呢?

“我想,如果离那排气管近一点,一定可以闻得很过瘾.”

“天哪,这难道就是我曾迷恋过的汽油味儿!”(《追屁》)

(四)结合思维导图,读中学写迁移

1.学生结合思维导图谈收获

2.教师小结:

(l)关于心理描写的好处:这节课,我们通过品味文章中的心理描写,走进了人物的内心,走进了作者“心灵”的童年,思考了作者是如何表达真情实感的.“实际的童年”会过去,但“心灵的童年”会“永存下来!

(2)关于思维导图:同时,老师还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将同学们的智慧火花描绘出来,这种方式叫思维导图.这幅思维导图不仅记录了大家阅读文章、思考文章的过程,也可以作为今后写记事文章的藏宝图呢!有了这幅藏宝图,你就能找到让文章写具体,用文章去表达真情实感的宝藏啦!

(五)布置作业

1.读读《城南旧事》

2.用学到的方法,写写你童年生活中的一件事.

板书设计:

四、“群读类学”怎么教

1.自主合作学,多向对话

课前“预习单”先让学生自主与文本对话.从“扫清字词障碍”、“读懂文章内容”和“思考文章表达”三个层面思考自己的已知、未知和想知,为课堂上的有效交流打好基础.

课堂上,通过师生对话,明确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随后,学生进行充分地默读,对三篇文章中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作进一步的品读,由“理解内容”走向“思考表达”.“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第二次与文本的对话,能较为充分地尊重个性阅读,能较为全面地关注文本的价值,并为小组合作学习做准备.接着,围绕“小组学习任务单”,进行组内生生对话.最后,全班交流,学生在与同伴、教师确定与不确定的互动对话中,实现思维的碰撞与情感的沟通.

2.聚焦语言点,有的放矢

课堂上,聚焦的三处心理描写语言点都有一个“怕”字.但“怕”的内容却全然不同.放在一起品读,有利于建立思维的类比联系,习得语言、领悟方法、学会学习.

3.学画思维图,读中学写

“思维导图”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对大脑潜能的开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是由英国“记忆之父”东尼?博赞发明的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像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大脑的无限潜能.

如何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语文教学中?该在思维导图中呈现哪些内容?与传统的板书比较起来,内容增加了许多,是否可操作?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完全可以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而且,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导图将他们的发现定格,让他们有了学习的成就感.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对所学内容一目了然,还能清晰地看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更奇妙的是,这张思维导图还可以作为学生今后写记事文的“藏宝图”.写作的过程实际是反向的,作者往往先画思维导图,再写作.这种指向习作的阅读教学,让学生感觉“有用”,学习的积极性便大大提升,读写迁移水到渠成.

责任编辑 郑占怡

小结,本文是关于《迟到》和真情实感和教学设计方面的教学设计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教学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纪录片的情感表达要素《生命缘》两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传播之道
编者按生命缘是北京卫视推出的新闻系列专题报道,作为国内省级卫视中首档医疗纪实节目,其从创作之初便坚持全程无导演、无编剧、反作秀的创造思路,真实记录了发生在各大医院抢救室、急诊室、手术室里惊心动魄的生命.

大传播:中国故事的国际化表达以《中国日报》微视频为例
【摘要】在社交媒体时代,微视频成为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用微视频讲好“中国故事”也成为国内主流媒体开展对外传播的主要方式 本文以中国日报新媒体中心的微视频为例,探索&ldq.

无声的呐喊:肢体语言的表达从《瞬间吴印咸》谈起
2016 年为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师生共同创作了一台情景音乐诗剧瞬间·吴印咸 吴印咸一个从上海美专走出的摄影师,一个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为我们追忆那些难忘.

《别迟到》工笔人物画技法解读
步骤一用铅笔过稿,然后用淡墨喷色,擦洗出后面一层的自行车、地平线与雾状天空,再用排笔拉出布纹 进一步加工布纹,根据画面需要,排出不均匀的方形网格 定下具体的构图后,我才会去拍大量的照片素材 我不排斥照.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