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核心价值观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跟微文化生态下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类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主题:核心价值观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0

微文化生态下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本文是核心价值观方面论文范文集和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生态和高职类学术论文怎么写.

核心价值观论文参考文献:

核心价值观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文化论文生态环境保护论文3000企业文化杂志社企业文化的论文

刘卫琴

(扬州职业大学江苏扬州225009)

摘 要:微文化时代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呈现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标准多元化的特征.微文化生态下高职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遵循文化生态学的“主体需求律”“叠加增值律”“环境育人律”“资源配置律”,重视价值认同、环境熏陶、实践强化等机制的建设.

关键词:微文化生态: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

中图分类号:C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 (2016106-0065-05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总书记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加强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完成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文化生态学是20世纪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运用生态学的原理方法进行文化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属于文化范畴,本文试按照文化生态学的基本规律探讨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问题.

一、微文化生态下高职学生价值观特征分析

随着3G移动通信网络的推广和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为代表的移动个人互联设备的快速普及,互联网时代的快节奏和即时性催生了微文化,以2009年微博在国内的兴起和迅猛普及为标志,人类进入了名副其实的微文化时代,微博、微信、微媒体、微电影、微小说、微广告、微支付、微信贷、微投资、微公益……一系列以“微”为特征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经济活动状态构成了时下新兴的微文化生态.微文化生态极大地影响着高职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一方面,他们既具有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普遍性特点:抽象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但易带主观片面性;情绪情感日益丰富但波动性较大;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还不成熟:网络虚拟世界交往愿望强烈但在现实社会又存在交往障碍等等.另一方面,又存在与本科院校大学生明显的差异,按我国现行的高校录取方式,本科淘汰后的学生才进入高职院校就读,因此大部分高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基础较差;入学后专业选择较为盲目,职业生涯规划迷茫,价值观模糊.

当代高职学生都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他们成长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下,他们从小到大耳濡目染最多的就是利益原则、成功法则,因此,在价值选择与判断时,他们更多的是倾向物质层面、个人层面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社会层面.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生在校期间有很多机会到企业见习、实习,也接受了企业文化的熏陶.而当下大部分企业都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他们注重人才的实用性,这一用人原则也间接影响了在校高职生的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当代高职学生还是生活在以信息化、快捷化、碎片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微文化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微内容”容易失去自我判断能力,盲目转发或跟帖,他们极易被打着时尚、新潮旗号的西方生活方式所迷惑,陷入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的漩涡,成为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俘虏.同时,他们又受着多年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和影响,集体主义的意识情怀时常萦绕心头,这使得他们在价值选择与判断时,常持多重标准,左右摇摆,模糊不定,出现价值标准的多元化.

微文化生态所呈现的去中心化、多元化、快捷化等特征会带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受动摇、教育内容受冲击、教育过程受干扰等不利影响.但微文化特征恰恰迎合了青年学生自我发展的个性需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运用微平台有利于培养高职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而且通过现代化的教育载体,可以让教育内容更易被接受.因此,对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要遵循微文化生态特征和高职学生价值观形成发展的规律,充分运用微信、微博、等微文化平台,重视价值认同、环境熏陶、实践强化机制等的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息通过教育者的影响与环境互动形成有用的能量资源,最终转化为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

二、微文化生态下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价值认同机制

价值观教育包括培养价值认知能力、价值分析能力、价值选择能力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引导认同社会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准规范自己的行动并自觉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要取得价值认同,就必须激发主体内心需求,引起共鸣.文化生态学认为人的主体需求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受教育主体愿意接受教育的内因所在,而且人最迫切的需要是诱发人某种行为的主要动因,人的某方面需求越强烈,接受这方面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越高,这就是文化生态学的“主体需求律”.心理学家马斯洛也认为人的各种活动源于其基本需要,并提出了包括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五种需要层次理论.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应该遵循“主体需求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需求,了解学生的关切所在.

高职生比本科生的文化基础要差,这个群体在中学时代经常处于被排斥、被冷落的尴尬境地,他们更渴望得到尊重、关爱等正向情感的呵护.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学生更多关注的是就业问题,他们渴望提升自身适应当前企业、社会发展的能力.所以,微文化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必须秉持见微知著、细致人微的教育理念,充分运用微信、微博、等微文化工具随时关注学生的微动态,敏锐地捕捉学生内心世界的细微变化,善于体察学生的真实需求并予以关怀.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认为教育与生活紧密相关,只有符合教育对象生活需要的教育才能被教育对象所接受.因此,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高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与时展的要求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生活化,特别是与产业、企业、职业需求结合起来,让高职学生切实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尤其是弄明白现代职场不仅青睐职业技术能力,而且更看重职业精神的涵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我国职业精神的本质内涵,它与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是切切相关的.只有激发起高职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心需求,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从而促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是以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为节点链连接师生主体的文化生态互动链,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改善文化生态节点的链接力度,使之形成“叠加”之态,从而增加其效能,这就是文化生态学的“叠加增值律”,即通过改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可以提升教育的成效.

每个高职学生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生态位,这是不可忽视的教育文化生态资源.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应该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具有不同文化生态位的学生实行区别化教育.

理科生普遍人文知识欠缺,需要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讲解一些比较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富强、、文明、和谐”是立足国家层面的指导,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立足集体层面的指导,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属性;“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立足个人层面的指导,集中体现公民的基本道德准则要求.对于文科专业的学生,则要引导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讨论,使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和理解程度能够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进行认知、认同教育,辅之以微文化工具创新教育形式、激发学生兴趣.高年级学生则要在课堂教学外,重点通过党团活动、学理论兴趣小组等第二课堂形式,特别是网络论坛等新媒体方式进行深入学习和讨论,并借助微信、微博、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平台,师生互动,平等交流,共同探讨,激活师生的文化生态位,构建和谐的生态型师生关系,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内化的实效性.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培育过程中,传统的理论灌输,咨询辅导、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方法,要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还应有所创新,创新网络教育法、隐性教育法等等,实现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和综合化.当然,价值认同教育不是一次性完成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内多次反复进行.建立以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为节点的文化生态链,增强教育方法的创新性,增加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以实现文化生态的“叠加增值律”.

三、微文化生态下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环境熏陶机制

在文化生态系统中,环境对文化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除了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阵地进行直接的显性教育外,还应重视环境塑造等间接的隐性教育,遵循文化生态学的“环境育人律”,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效用,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文化生态环境圈,通过学校、企业、网络等教育环体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环境氛围.

青春期的高职学生大都个性比较强,直接的理论说教和批评教育难以奏效,应充分发挥教育环体的熏陶功能,于潜移默化中渗透正能量,激发积极情感.在这方面,我们应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做法,如美国政府每年要花费几十甚至百亿美元巨资打造价值观教育的相关环境,并通过这些环境间接、隐蔽地宣扬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我们也应有意识地塑造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环境载体,潜移默化地向学生进行渗透式教育.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使之融入社会生活,让它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在学校环境方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黑板报、校报、横幅、建筑、校园网络等载体在校园物质文化形态中呈现出来,向学生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物质文化构建中处处突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形成浓郁的主导价值观氛围.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以校风、学风、教风为重点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与形式多样的校园精神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文明高雅的校园环境,用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引领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目前,高职院校大都采取“2+1”培养模式,即在校理论学习2年,到企业顶岗实习1年,所以高职生是“准职业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职业发展为依托,融入了职业要求、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将生态环保、绿色节能、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理念融入教育过程,建设融合产业文化的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尤其不能忽视学生在企业实习和实训期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学校要将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作为选择校企合作的首要条件.在企业环境方面,学校要通过有效沟通,与企业达成默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职业道德、职业标准等结合起来,共同创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求的实训、实习环境.充分利用榜样的示范教育功能,发挥企业中的劳动模范和技术能手言传身教的作用,努力挖掘企业中的优秀教育资源,让学生在企业接受积极向上的文化熏陶.

微文化时代,网络生活已占据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所以网络环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至关重要.在网络环境方面,要落实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建设主题网站,运用微文化工具,拓展宣传平台,创建贴近“90后”大学生需求的网络语言体系,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同时,要健全网络监管体系,构筑信息“防火墙”,净化网络环境,转化灰色领域,打压黑色地带,营造文明、绿色、健康的网络氛围.

四、微文化生态下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强化机制

实践体验是价值观内化的最有效方式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完成由知到行的转化,而且要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锻炼,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大家普遍遵循的价值准则.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践主要包括教学实践、实习实践、公益性实践等.文化生态学的“资源配置律”强调充分利用各种文化生态资源,发挥各种不同资源的最大优势,以达到资源的最优、合理、有效的配置.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应遵循文化生态学的“资源配置律”,发挥教学实践、实习实践、公益性实践教育的文化生态资源的最大价值,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教学实践包括课堂教学实践和课外教学实践.

(一)课堂教学实践

课堂教学实践就是在课堂教学环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将实践引入课堂,改变教师单向灌输理论的做法,通过研讨、辩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将实践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形式多样的教学互动,引导学生探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并把检查和督促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纳入课堂实践教学环节.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专业课也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课堂教学中都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实践化.让学生在课堂上动眼、动手、动脑、动心,调动起学生的主体需求,在实践活动中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内容.课外教学实践是对课堂教学实践的拓展,可在校内和校外进行.校内可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竞赛、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兴趣小组、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报告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线论坛等形式激发高职学生进一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兴趣和热情,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校外可通过到工厂、社区、农村参观、访谈、调查、志愿服务等方式增强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能力.

(二)课外教学实践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还应充分利用实习实践的机会进行强化训练.“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现代高职院校办学的主要特征,引入社会教育资源,在校外建立大批实习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可以合理、有效地发挥校外实习资源的优势为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载体.在实习实践中,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专业技能训练,一手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两手都要硬.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要联合成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领导机构,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核心价值观教育队伍,形成工作合力,做到校企育人一体化.选派优秀的实习指导教师全程管理实习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穿于各项实习管理制度中,精心组织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职业素养训练,并大力宣传企业文化和职工劳模精神,让学生在社会生产第一线感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的人格的魅力,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公益性实践是通过慈善募捐、扶贫帮困、义务劳动等方式直接服务于社会的实践形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认知转化为行动的有效途径.以往公益、慈善都是名人、企业家、富豪才有实力做的事情,而微文化时代兴起的微公益让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也逐渐参与进来.微公益能让每个人不管能力大小、贡献大小只要有意愿都能平等地参与到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其低门槛、易操作的特点正适合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公益倡导从小事做起,从一分钱、一粒米做起,积少聚多,人人参与,通过微公益积聚的社会正能量对整个社会将产生宏大的积极影响.借力微公益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让关爱、付出、帮助固化为学生的生活常态和行为习惯.实践出真知,唯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真正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并内化为思维习惯和价值理念,外化为行为方式和自觉行动.

总之,微文化时代,高职院校要充分借助现代媒体的力量,激发教育主体需求,创新教育载体,改革教育介体,发挥教育环体的隐性教育功能,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佳配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养成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总书记在《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指出:“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

评论:本文是一篇关于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生态和高职方面的核心价值观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核心价值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王晓姣(辽宁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摘 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微信、微博、、博客、Email……为.

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选择
摘 要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相吻合 高职教育注重“工学结合”培养人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注重.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以唐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构.

文化自信视角下青年群体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问题
现今,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复兴均与文化软实力存在着密切关系,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增强,不仅依靠着政治制度及经济水平的发展提升,而且与本国人民对本民族优秀文化自信也存在着密切联系 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在一定程度上.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