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寻根相关论文范本 跟寻根之旅相关论文如何写

主题:寻根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9

寻根之旅,本文是关于寻根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与寻根之旅有关论文范文检索.

寻根论文参考文献:

寻根论文参考文献

[回族]马云龙

假期里,二阿爷的大儿子尕舍利病重的消息从大河家传来.亲戚们开始谋划着去大河家.父亲外出,母亲还要照料家,走不开,去大河家的重任就落在我的身上了.我翻开地图找寻着去大河家的路,从西宁到大河家,有三条路可走:一条是从平安至循化再到大河家,一条是从平安经乐都至民和官亭到大河家,一条是从西宁至兰州经临夏去大河家.

对我来说,大河家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熟悉在家里人的口中,提起这个地名,我早就耳熟能详;陌生的是,大河家对我只是一个概念,一个口中的地名,到底是一个什么地方,那里的风土人情,对我来说还是一片朦胧.

在我的印象里,每当开斋节时,一把年纪的二阿爷带着二阿奶,背着一小袋核桃从遥远的大河家来到家里,亲戚们按人分下去,每人也就两三个.这种光壳核桃,皮薄,醇肥香甜,桃仁间没有夹层.虽是寥寥数个,但也足可解馋.

远路上的亲戚到了,全家人都忙活起来,以我们家的最高礼仪招待客人.春尖茶、桂圆盖碗茶是必须的,这样家里红柜上摆的白瓷盖碗终于派上用场了.家里再困难,父亲对大河家来的亲戚总是竭尽全力,哪怕借钱借东西也要尽力招待.先泡好茶好桂圆,接着是宰鸡,买手抓,临走时还塞给凑来的车费.我家亲戚多,唯独对大河家的亲戚这样特殊!

第二天清晨,西风凛冽,我和五阿爷、姑阿奶坐着班车去大河家.从西宁坐班车直达民和官亭,过了官亭镇,一个左转弯,一条大河蓦然横在眼前.原来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母亲河——黄河.河对面是影影绰绰的村寨.

冬日的黄河,不见了往日咆哮的景状,但见河水清冽,缓缓而下.黄河对面的大河家顿时映入我们的眼帘.黄河大桥那边就是大河家.

大河家,地处甘青交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和茶马古道,这里也曾经是黄河临津古渡.在黄河大桥没建成时,这里的回族、撒拉族等各民族汉子划着羊皮筏子来往于黄河两岸.

此时的大河家,恰逢赶集日,附近的回族、撒拉族、土族、保安族、东乡族等各民族客商和群众嘴里冒着白气,聚集在这里,各寻所需.这里的街市之繁华、物流之通畅、商品之丰富与小县城相差无几.千年传承的茶马互市古风在这里余音袅袅.大河家也是保安族聚居区之一,主要有甘河滩、梅坡、大墩之称的“保安三庄”.保安族最著名的民族手工艺制品当属保安腰刀,其中经过特殊工艺制作的保安折花腰刀更是蜚声海内外.折花刀是经过钢和铁高温锻打,再反复对折、揉压,从而形成一层一层的花纹,称为折花刀,刀把用红铜或黄铜夹着牛骨垒叠而成,图案精美,工艺精湛,制作一把折花刀需要十几天时间.

二阿爷家在大河家集以东约七公里外的一座山坡上,周围都是星罗棋布的农田耕地.不少农户人家错落有致地卧在山坡上,冬日里光秃秃的山腰上,山坳里清真寺的宣礼塔格外显眼.在古旧的木门吱嘎吱嘎的响声中我们进了二阿爷家.二阿爷拄着拐杖,走出房门,右手揉着眼角问道,谁啊?不等我们回答,身后的二阿奶就大喊,来亲戚了!来亲戚了!

我跨了几大步走过坑坑洼洼的院子,来到披着旧棉袄的二阿爷跟前,紧紧抓住步履蹒跚的二阿爷的手,说了一声赛俩目!二阿爷两行老泪不由顺颊而下,落在他长长的白胡子上.二阿奶也哽咽着说不出话来,把我们让进客房.

房子中堂摆放着花影暗淡的面柜,上面有一个古铜色的旧座钟.我们被簇拥着迎进了右耳房,炕前的小铁炉上的茶壶里冒着咝咝白汽.炕裙四周贴着旧报纸,土木结构的房梁上还吊着什么东西,被墙缝里灌进来的冷风吹得叮当作响.我从兜里摸出几个水果糖,硬塞在那个躲在二阿爷背后脸被冻得通红、吸着鼻涕的孩子手里.

二阿奶赶忙把我们让到炕上,拉过一床被子盖在我们脚上.二阿奶给我们熬茶的时候,二阿爷向我们诉说了大儿子尕舍利的病情.尕舍利肝硬化腹水,去医院好几次了,医院让拉回家,好吃好喝照顾着,在家里缓着.二阿奶接过话茬说,都是真主的口唤.听着病人的情况,我们也唏嘘不已,姑阿奶虽然晕车症还未曾消失,却也已是泪如泉涌.

喝了茶,礼了晌礼,我们去了尕舍利阿爸家.

尕舍利阿爸家条件比二阿爷家稍好一点,家里是新盖的瓦房,院子里平整干净.尕舍利阿爸躺在西房炕上,脸色蜡黄,肚如大鼓,气如游丝,两眼泛着一丝微光,勉强认出了五阿爷和姑阿奶.

婶子绝望的眼神和语气中带着无尽的委屈和无奈.病到这个份上,什么法子都使过来了,哪个地方都看过来了,仍是无济于事,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却如婶子的心情一样愈来愈重了.村里人的流言蜚语像利剑一样猛刺着她日益脆弱的心房.我们坐在病人的炕上,大家一时无语,可彼此的心里都在祈祷着.

一连十余天,我和五阿爷、姑阿奶守在病人炕上,病人似乎好了许多,也能和我们说几句话了.眼看着开学报到的时间到了,我无法再待下去了.

晚上,二阿爷家用大河家最出名的碗菜和浆水面招待我们.面对着深底大碗碗菜,就着浆水面,叫人对大河家又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原先以为这里只是集市贸易之地,是刀兵甲胄之地,未曾料到这里的碗菜、浆水面等风味美食竟也如此独特.这一夜未曾合眼,我们直聊到晨礼.

盖碗里的水续了又续,茶叶加了又加.从这晚我才知道,我真正的祖籍就是大河家!那些散落着残墙断垣的故地,早已被荒草侵占和覆盖.我也知晓了阿爷、阿奶的一些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和特别经历.

1914年8月,白朗起义失败后,太爷因参加起义而遭到通缉,带着弟兄姊妹们流落到了大河家.从此,大河家就成了一大家子落脚的故地.后来阿爷在村里当干部时,因犯了错误,被发配到西宁南滩劳改.劳改释放后,阿爷由于在农场学了种植蔬菜的技术,被安置到曹家堡种菜.在种菜的过程中与当地回民逐渐熟识,经人介绍招到附近一户回族人家为婿.后来在曹家堡安家落户.之后的日子里,阿爷把大河家的弟兄姊妹们陆续迁移到曹家堡安家居住,只是二阿爷一家守着故地不想离开.阿奶,在阿爷被劳改后,就再也没见过阿爷的影子.为了避祸,在阿爷劳改的第二年,阿奶拖着虚弱的有孕的身子,带着年幼的父亲,来到了黄河之隔的赵木川,借住在一户好心的土族人家中,不久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儿子.据说,在阿奶还没出月子的一个寒风肆虐的黄昏,当阿奶在房子的角落里搭的简易小床上睡着的时候,冬日的阵阵寒风掀开了屋门,一群羊不知何时窜至床前,两个孩子由此受到惊吓,先后离去.从此阿奶终日以泪洗面,身体也每况愈下,最终在饥寒夜里,凄惨地离开了人世.年幼的父亲又回到了大河家的六阿爷家,每天带着双目失明的尕阿爸讨饭过活.

我沉浸在二阿爷和五阿爷的回忆中不能自拔.天亮后,我就催促着他们去赵木川,想早点给阿奶上坟.过了黄河大桥,我们沿路打听着,经过台子村,我们逐渐接近了以土族为主的赵木川腹地.早年间居住在这里的为数不多的回族不断迁徙,现在仅有一两家.五阿爷一边打听情况,一边凭着儿时的记忆带路.我们走访了几个村子和无数人家,最终在一个几近荒芜的围院,找到阿奶的坟茔.这里已经很难辨认出坟墓的存在.好在,坟旁边还有一户回族人家.

坟堆只比地面稍高一些,荒草萋萋,杂草丛生,难以分清是荒土堆还是坟茔.要不是那户依然坚守在这里的回族人家的指认,我们还不相信那就是阿奶的坟茔.我们洗了小净,二阿爷诵读了《古兰经》,大家道了都哇,为我的阿奶,也为所有逝去的亡人祷告祈福!

当晚,我们住在那户依然坚守在这片孤地上的回族人家.第二天晨礼后,我走出屋外,冰凉新鲜的空气迎面扑来.我来到一个高坎,眺望着黄河对岸祖辈曾经生活过的故土,不禁心潮起伏.那些似曾熟悉的生活场景和人物一幕幕地在眼前跃过,每个画面都充满着鲜活的气息,每个人物都仿佛栩栩如生,每个故事依然那样惊心动魄,每个结局却往往出人意料.可这不就是前定吗?一定是前定!

在这里,我找到了久久寻觅的故土乡音;在这里,我得到了祖辈的殷切召唤;这里是我根的土壤,是我梦里的故乡;这里承载着我无尽的乡愁和思念,这里也蕴含着我未来的希望和梦想.

大河家!今夜我就在你身边枕着黄河入睡!

消 息

《回族文学》2016年征订启事

《回族文学》是中国唯一以“回族”命名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文学双月刊.该刊具有鲜明的民族风貌,文学性与文化性并重,并开辟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栏目,如介绍知名回族人物的“回族人物”,深入反映回族历史与文化面貌的“岁月钩沉”,介绍阿拉伯世界历史与文化面貌的“海外手记”,图文并茂地真实再现回族人生活百态、生命存照的“回族影像”.本刊是各民族读者深入了解回族文学与文化的一个独特窗口,也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中国回族文学与文化的核心期刊.该刊印刷精美,112页,每本5元,全年6期,总价30元(免邮费).您可在全国各地邮政局(所)订阅(邮发代号:58—78),也可直接汇款至杂志社邮购.

汇款地址:新疆昌吉市南公园西路129号传媒大厦五楼回族文学杂志社

邮 编:831100 :0994—2342857,2342337

本文汇总,上述文章是大学硕士与寻根本科寻根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寻根之旅方面论文范文.

天籁之响寻根之旅浙江音乐学院琴道神韵系列学术活动述评
17年4月15日至18日,由浙江音乐学院二胡艺术研究中心主办的“琴道神韵”系列学术活动如期举办,为期四天的活动包括一场音乐会、一场研讨会和十场讲座,二十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二胡演.

难忘的冰雪之旅
飞机降落在哈尔滨机场,享用了简单而美味的东北饺子后,我们便直奔索菲亚教堂 索菲亚教堂是当年沙俄修建中东铁路时的随军教堂,虽是砖木结构,但保存良好,典型的拜占庭风格,洋溢着浓郁的异域风情 从教堂出来,我.

两代人的追梦之旅
我是宁夏老年大学书画系的班主任 今年4 月份,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第二期通讯员培训班,在翻看学校配发的学习笔记本时,看到了我的父亲!笔记本是宁夏老年大学在2004 年建校20 周年时编印的,里面记载着建校.

一对老夫妻的还愿之旅
30年前的一句承诺家住沈阳市沈北新区的67 岁的董大爷和老伴儿在家里翻看旅游日记和相册,幸福满足的笑容在他们脸上绽放,两人还时不时交流几句,都是满满的爱 1997 年,老伴儿从工程队退休;2002 年.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