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诗外的景与事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与论王维诗外的景和事有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诗外的景与事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6

论王维诗外的景和事,本文是关于诗外的景与事学士学位论文范文跟王维诗和景与事和与事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诗外的景与事论文参考文献:

诗外的景与事论文参考文献 诗潮杂志俄狄浦斯王论文读书杂志王念孙现代诗投稿

焦 健

王维之诗常采取“以不写为写”的手法,间接表现出文字之外的景物和事件.从而使其诗歌的内涵更丰富,艺术上也更含蓄蕴藉.

王维诗中的自然景物甚多,泉石村巷、牛羊雉鸟、农人樵夫、飞花落叶等皆可入诗.王诗中的人物场景也不少,饯送留别、行旅过访、应制唱和、游览玩笑等也都可下笔.诗人或将不一样的景物剪裁组合,或将不连续事件拼接排列,采取各种方法在文字外给读者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在这个空间里造出了“景外之景”和“事外之事”,达到“以不写为写”的艺术效果.

一、景外之景

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到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在王维的作品里比比皆是.具体说来,王维在所描写的景物之外,还利用诗歌的内容暗示出了其它的景物.关于这点,不妨从他的一首《送梓州李使君》说起,诗中写道: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依先贤.

诗中直接写到的景物有这么一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壑”乃山中凹陷处,在这里长出的树木能够“参天”,一方面显示出树的高,另一方面则暗示出山的高.另外,在这参天之树的树梢(杪)之上,竟有百道飞泉从另一座山峰上流下.如此一来,诗人则在纵向空间上点出了“一山更比一山高”的层次感.所以俞陛云先生在《诗境浅说》中说“凡泉流多傍山麓,言树杪,见雨之盛山之高也.”[1]从时间角度来看,“百重泉”的起因是“山中一夜雨”,如俞先生所说:“惟盛雨竟夕,故山泉白道争飞”.(同上)那么前一天夜色里大雨下的山野景色,便可依赖读者的想象,在文字以外构建起来.同样道理也适用于《文杏馆》:“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做人间雨.”清人李瑛在《诗法易简录》中分析此诗道:“玩诗意,馆应在山之最高处.首二句写题面,三、四句写出其地之高.山上之云自栋间出而降雨,人犹不知,则所居在山之绝顶可知.”也就是说,三四句写文杏馆中的云气可化为人间甘霖,实际上是暗示了其位置的高.“不知”二字写出此处人迹罕至,可见文杏馆处在山的巅峰.此诗于文字之内写馆写云,却在文字之外写出了高峻的山.

再来看《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空山幽深宁静、人迹罕至,在秋天雨后的傍晚,这里的景色又是如何呢?诗中于文字内写到的只是松影竹声,而雨后松针竹叶上的露水滴落之景却是通过“新雨后”三字暗示出来的;同样,诗中写到的只是泉水潺潺流淌,而波光粼粼之景却是通过“明月”二字暗示出来的;另外,诗中于文字内写到浣女归家,却通过“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之法在文字外暗示出了竹林的茂密,路径的曲折.读者还可联系“晚来秋”三字想象浣女的衣着形貌;再有,诗中于文字内仅写到莲叶和渔船,但玩其诗意,之所以先见莲叶“动”再见渔船“下”,原因只能是莲叶高且密,渔船小且慢,如此便可想象出一系列文字之外的具体场景.

另如《汉江临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一句明写汉江之水和水畔之山,却于文字之外暗示了当地光和汽的特点,袁行霈先生认为其:“写山色……将南国水乡空气的湿润和光线的柔和表现得恰到好处.”[2]而《南垞》一诗则干脆将描写的主体放到了文字之外,诗中写道:“轻舟南垞去,北垞淼难即.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诗中对南垞对面的北垞、欹湖进行实写,对南垞本身反而是进行虚写.师长泰先生分析道:“题为‘南垞’,却从对面落笔,写北垞之渺远,欹湖之浩淼.使人从虚实映照之中,去想象南垞的优美景色.[3]又如“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青溪》),表面上写的是水声,却于文字外令人想象到溪水在乱石中激荡的情景.表面上写的是水色,却于文字外令人想象到它穿过静谧的松林,青松夹岸而列的情景;“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归嵩山作》),表面上写的是荒城、古渡、落日、秋山,却通过“落日”和“古渡”的结合,令人想象到夕阳铺洒在水面上的美好景色;“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表面上写的游客衣服潮湿,却透过这个结果,令人想象到它的起因——山中无处不在的湿气.再进一步,透过湿气,又可令人想到山中茂密丰富的植被——因为植被茂密,所以才会有这么大的水气;“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临湖亭》),表面上写的是亭子四面的荷花,但荷花生于水中,作者写四面荷花的同时也点出了临湖亭四面环水的地理位置;“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北垞》)表面上写的是南川之水,但通过“明灭”二字,于文字之外写出了水面在月光照射下波光起伏的视觉效果.另外,作者能望见“青林端”的河水,也意味着林木错落有致;“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萍池》)表面上写的是绿萍和柳丝,但绿萍之聚散,柳丝之起落,归根结底是风的作用,诗句透过外在的绿萍和柳丝,侧面写出起伏不定的微风.

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如“彩翠时分明”(《木兰柴》)借变化的山色写天上流动的云彩,“清溪一道穿桃李”(《寒食城东即事》)借溪水与桃李的位置关系写水中的倒影;“浣纱明月下”(《白石滩》)直接写浣纱月下的女子,侧面却写出月光下波光粼粼的水景……总而言之,王维许多诗中直接描写到的景物只是第一个层次,其暗示出的“景外之景”才更是诗中精髓.

二、事外之事

此处的“事”指的是“人事”,即与人有关的一切活动和过程.王维常通过诗内有限的事件片段暗示出“事外之事”,其中第一类是“行为”,侧重于个体的“人”,如著名的《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初看之下中规中矩,并无出奇之处.但清人高士奇在其作《三体唐诗》中精辟地指出:“首句藏行尘,次句藏折柳,两面皆画出,妙不露骨.”的确,在第一句中,既是清早,“尘”从何来?掩卷想来,这只能是即将远行之人的马匹扬起的尘埃.尘埃既“轻”,马速必慢,又暗示出行者依依不舍之形貌.第二句中,“柳”谐音“留”,诗人暗用“折柳”事典,写出惜别之情.至于是真的折柳相送还是借典抒情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在这首诗中,“柳色新”三个字给读者带来了“折柳”行为的联想.另如《欹湖》一诗: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

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

前两句“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仅是表面上的行为描写,细加推敲,诗人之所以与友人“日暮”时分才肯分别,而且在道别之后还吹箫相送,必是因为二人感情深挚.那么,吹箫前二人的言语呕呕,依依惜别之形貌则可以想见.另外箫声“凌极浦”,暗示了湖水的宽广绵延,进一步令人想象到载着友人的小船随流水和箫声远去.后两句“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仅写了友人“回首”这一个动作,但与“一”字搭配,便有无限意味:瞬间的“一回首”暗示着之前延续性的“未回首”,进一步体现出二人友情深挚却又于分别后能放下执着,这也与自然且自由的“青山”、“白云”意象契合.又如《终南山》一诗中的“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两句移步换形,暗示出诗人正在山路上向高处移动,故能出“白云”而入“青霭”.《归嵩山作》也是这样,虽只有“归来且闭关”一处直接进行人物行为描写,但前七句将清川、车马、流水、暮禽、荒城、古渡、落日、秋山、嵩高等一系列景物连缀,便暗示出作者一路上的行程.王文濡《历代诗评注读本》说:“谓经多少夕阳古渡、衰草长堤,而嵩山尚远也”,正有此意.

“事外之事”中的第二类是“场面”,侧重于群体的“人”.最典型的当属《陇西行》: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先看首二句,汉代刘熙的《释名·释姿容》说:“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如此一来,“走马”有策马疾驰之意.另外,西晋司马彪《续汉书·百官志》引《汉官仪》曰:“十里一亭,五里一邮”,故“十里”、“五里”指代朝廷沿交通要道设置的驿馆.所以总的来看,前两句写马匹沿交通要道的驿馆一路飞驰而来,节奏是非常快的,骑马之人如此急迫却是为何?后两句点出缘由:“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原来是军情紧急,外敌入侵.但敌人入侵的场面和交战的场面诗人并没有提及,而是提供了两个线索:第一,“关山正飞雪”——“关山”已是苦寒之地,“飞雪”则将寒冷又推进了一层,那么军事战斗的环境自然相当艰苦;第二,“烽火断无烟”——烽火在古代战争中作用巨大,烽火竟然中断,从原因上说不外乎两种,第一,守军死伤殆尽,无人放烟;第二,设施遭受破坏,不能放烟,不管何种原因,都源自敌军的强悍,战争的残酷.从结果上考虑,烽火中断,消息不通,只能靠军吏飞马报信,则再次反映出军情的紧急.所以刘德重先生认为:“这首诗……仅仅撷取军使飞马报急这样一个片段、一个侧面来写,至于前后的情况,则让读者自己用想象去补充.这种写法,节奏短促,一气呵成,篇幅集中而内蕴丰富.”张培恒先生认为:“《陇西行》在险急的军情后面略一点景便戛然而止,把酷烈的酣战场面一并隐去,全部付诸读者的想象.”换言之,此诗所围绕的真正的核心——残酷壮烈的战争场面,正是“飞马报信”这个片段的“事外之事”.与《陇西行》相似的是《出塞作》中的片段描写:“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这个片段侧面写出战事的紧张:天色将明时,军吏须登高观察敌情,布置设防;天色黑暗时,军吏须领导部队突入敌阵,组织进攻.“朝”和“夜”的时间,“乘障”和“渡辽”的行为,都从侧面反应出了整个战争场面的紧张和酷烈.而《寒食城东即事》中又通过“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写出另一种场面:春天日暖,万物复苏,少年们在草地上玩蹴鞠,少女们在杨柳下荡秋千,“蹴踘屡过飞鸟上”透过高飞的蹴鞠,反映出少年们精力旺盛,朝气蓬勃.进一步可令人想象到他们你争我抢,热火朝天的场面;而“秋千竞出垂杨里”透过参差摇荡的秋千,反映出少女们心境开朗,活泼自在.进一步可令人想象到她们嬉笑玩闹,红飞翠舞的场面.葛晓音先生认为:“诗人……点缀了几笔不时飞上天去的彩球和秋千,便令人如闻少男少女们欢乐的笑声”原因正在于诗人撷取了有代表性的片段,给“事外之事”留下了较大的空间.

总而言之,王维常采取各种文学技巧,在诗歌之外产生较多的意义.这些意义中既有抽象的一面,也包括具体的“景外之景”与“事外之事”.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王维诗歌艺术论稿”(项目编号:YB2014473)研究成果之一.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该文汇总:本文是一篇关于经典诗外的景与事专业范文可作为王维诗和景与事和与事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诗外的景与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王维山水诗的复和变
摘要王维将中国山水诗的发展推向成熟,他通过“复”与“变”,呈现了山水诗歌的物感和神似,使中国山水诗歌发展到新的艺术高度 关键词谢灵运;王维;山水诗;复;.

垃圾治理是个社会治理问题王维平参事访谈
垃圾既可以是一种资源,也可以是一个巨大的污染源,向左还是向右,这取决于垃圾治理的水平 伴随城市化的推进、国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垃圾问题日渐严峻 如何推动垃圾治理水平的提升,逐步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

现量境和寂然界王维美学风格
现量指感觉器官对于事物原真态的直接反映,纯以直觉去量知色……外境诸法的自相 如眼见色、耳闻声、未加入思维分别,毫无计度推求……作用 现量境一切现成,不假推理,它是原真的,即时呈显的,未经逻辑理性干预的.

李白和王维:同住长安却不相往来
李白( 701 - 762) ,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王维( 701 - 761) , 字摩诘, 号摩诘居士 唐代诗人、画家、书法家 公元730 年( 唐开元.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