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参考文献>材料浏览

中国历史论文如何写 与从龙纹的演变看中国历史方面论文如何写

主题:中国历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9

从龙纹的演变看中国历史,该文是中国历史类论文如何写和龙纹和演变和历史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中国历史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历史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文化论文中国社会科学期刊中国美容医学杂志如何写历史论文

摘 要:龙是中华民族最崇拜的图腾,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从反映在不同时期器物上的龙纹图案,体现出风格各异的造型特点.本文力图探究不同时代背景下龙纹的演变及其特点.

关键词:龙龙纹造型演变社会发展

龙,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伴随着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从古拙的彩陶,到雄浑的青铜器;从皇家精美绝伦的奇珍异宝,到民间百姓的家传宝物,龙的身影无处不在,并在各个历史阶段体现出风格各异的造型特点.关于龙文化的追溯,从反映在不同时期器物上的龙纹图案,即可看到它的变化和发展.

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灵异神物,乃万兽之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权威的图腾来崇拜.《尔雅翼》中记载:“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牛,角似鹿,眼似虾,耳似象,项似蛇,腹似蛇,鳞似鱼,爪似凤,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另一说法是:龙的“嘴像马,眼像蟹,须像羊,角像鹿,耳像牛,鬃像狮,鳞像鲤,身像蛇,爪像鹰.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龙能细能巨,能大能小,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能翻江倒海,兴云降雨,无所不能”.

不仅龙的形象说法不一,它的起源也并非唯一.对于龙的起源,一种说法是起源于鳄鱼.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45 号墓发现了蚌壳塑龙图,距今约7000 年,属仰韶文化时期.其形状具备鳄鱼的一些特征,如长吻,即嘴比较长,有带有肌肉的前肢后肢、四爪、长长的尾巴.另一种说法是起源于马.1970 年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C”型玉龙,为距今约5000 多年的红山文化遗物.龙头部分包括它的长鬃非常像奔腾的骏马.无论龙起源于什么,它都由一个具象的动物逐渐演化为一个抽象的神.由于龙在人们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使得它同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时代的肇始紧密相联.

一、史前龙纹

据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龙是辽宁查海遗址出土,用红褐色石块堆砌的一条龙,长约19援7 米,龙头部最宽处约2 米,昂首张口、弯身弓背状,距今约8000 年.而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的“C”型玉龙,是距今约5000 多年的红山文化的遗物,现藏翁牛特旗博物馆.红山玉龙呈勾曲形,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并排两个鼻孔,颈上有长毛,尾部尖收而上卷.龙背有对称的单孔.红山玉龙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圆润流利,生气勃勃.玉龙身上负载的神秘意味,更为它平添一层美感.虽然龙在史前时期已具有一定的神性,在造型上已近蛇形,看似张目昂首,形象生动,但工艺制作上却显得较为简单,体现出一种原始古朴、稚拙的风貌.

二、商周龙纹

商周时期的龙纹形象多出现于青铜器上,作为装饰纹样.而商代的玉雕龙呈卷曲状,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圆雕玉龙(图一),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龙的头部较大,张口露齿,眼睛呈微微凸起的“臣”字形,俗称“臣字眼”.因头顶饰有两个如同杏鲍菇状的龙角,也称“且形角”.龙身满饰各种几何纹,从颈脊到尾部有扉棱状凸起,显得沉稳威严,具有一定的神秘感.

西周时期的龙纹基本上延续了商代龙的造型,但较商代的龙更显生动活泼,纹饰的线条也较为自然流畅.龙身呈盘曲状,龙头较大,眼角线略显长且带钩,上唇作云头状卷曲,身上饰有卷云纹,尾端翘至龙口之中,极具生机和动感.

商周龙的造型继承了史前龙卷曲状的体态,但在龙首、龙尾及身躯等部位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但出现了龙角和扉棱状脊骨,而且龙身上还琢饰出各种几何纹,从而使人们心目中的神龙更富有文化与宗教的特殊意义.

三、春秋战国龙纹

春秋战国时期,龙纹作为日常器物的装饰已失去了昔日狞厉的神性特征,龙的吉祥寓意得以加强.这一时期龙的形象、纹饰和工艺体现出新颖独特的时代风格.在西周龙形的基础上向动感方向发展,龙的身躯加长并向多曲线延伸,呈“S”形或“W”形的总体形态特征,春秋晚期太原金胜村晋国赵卿墓出土的龙形玉佩(图二),现藏山西博物院.龙首较商周明显变小,龙角变成耳朵的模样,龙眼呈圆形或椭圆形,上唇长伸向体外并卷翘,下唇如钩,用谷纹、云纹装饰龙身,显得繁缛华丽,高贵而神奇.特别是龙张口瞪目、曲颈挺胸、有一种肢体腾跃的神气.这一时期经济迅速发展,龙纹也体现出一种勃勃生机,并呈现出强烈的气势和生命的韵律感.

四、汉代龙纹

汉高祖刘邦为西汉的开国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第一人.出于巩固封建制度的目的,龙纹被赋予“君权神授”、“真龙天子”等宗法观念,代表“帝德”和“天威”的龙纹便不准乱用.龙从此和皇权结合起来,成为中国封建时代帝王的象征,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威力,不容置疑的统治地位.之后各个朝代的皇帝跟龙的关系也日益紧密.如龙体、龙颜、龙袍、龙种、龙宫等词用来指称帝王,或与帝王有关的事物.

汉代龙的形象受春秋战国龙纹的影响,形态已由先秦时无足的蛇形转变为肢爪俱全,奔走迅速的兽形.在气势和神韵上,这一时期的龙更显得灵动一些,形象也趋于成熟.正如徐乃湘、崔峋先生认为的“龙在汉代,在形式上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汉代是龙纹的真正定型期”.在汉代人们的意识中,龙不仅是通天的神兽,能给人类以神的关照和庇护,而且是人们心中典型的吉祥瑞兽.

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西汉出廓双龙纹玉璧(图三),纹样优美,造型生动,是汉代玉器中的珍品.璧的两面琢刻谷纹,缘周起棱.璧的上端有镂雕双龙卷云纹附饰.两条龙上唇向内钩,下唇呈如意头,张口、挺胸、尾部向上高卷,独角龙纹侧面相背,两龙曲身而立,正视前方,有一种欲腾空而起的态势,极为生动.从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龙奔放、挺拔、豪迈,暗示了神龙的无比威力.正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汉代国力强盛,经济发展速度非常之快,为中华民族两千年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华夏民族因此逐渐被称为“汉族”.

五、唐、五代的龙纹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底蕴博大精深.

这一时期铜镜铸造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龙纹是唐代铜镜上的重要装饰题材之一,形制多葵花形盘龙纹镜,也称“云龙纹镜”,主要流行于盛唐时期.西安博物院藏唐代双龙纹铜镜,盘龙卷曲环绕,首尾相接,曲颈回首,对视中点的圆钮,犹如二龙戏珠.尾部或卷曲上扬,或有力地搭于右后腿之上,四肢分张,游离飞腾于云山雾海当中.龙头长有双角,颈后飘拂着一缕鬣毛,嘴角阔而深,吻部向上翘,四肢呈运动状,三爪,爪趾锐利,龙体盘旋多姿,龙身丰腴,颇具动感.显得生动活泼,富有朝气,充满了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激昂的精神气魄.

晚唐以前龙的身子和尾巴的界限是非常清晰的,即身是身,尾是尾.后来经过数千年的演变,龙的身子和尾巴界限就变得不清晰了,不知道身子从那儿结束,尾巴从那里开始.

五代时期龙的形象基本与唐代相近,承袭了唐代龙的特征,极富生机.在铜镜和玉雕件上都可看到龙昂首瞠目,张口露齿,四肢及龙爪刚劲有力,同样是长尾盘卷着一条后腿,在其他的器物上也有同样的造型特征.

由此可见,唐代的龙不仅沿承了汉代龙的基本造型和神韵,而且变得更加成熟和完善.尤其是龙纹昂首挺胸,尾部与后腿盘绕在一起的优美姿态和生动造型,给人以自信和力量.流动的体态,升腾于云雾之中,有飞动之美,体现了华丽的时代风格,为以后的龙纹造型奠定了基础.从龙纹泰然自若、庄重富贵的神态,体现了唐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昌盛景象.这一时期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唐朝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的时期.

六、宋元龙纹

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与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其龙纹尽管延续了以往多为单体的造型,但在整体形式上发生了变化.龙常穿越于花草之中或游戏于海水祥云之间,表现了龙神通广大,变幻莫测,无所不能.此外,宋代的龙更加趋向于兽,如磁州窑白地黑花龙纹瓶(图四),现*于日本神户白鹤美术馆.龙纹的身形比较短,张口怒目,须向上自然舞动,脖子相对较粗,四肢刚劲有力,三爪非常锋利尖锐,空间衬托着两朵云纹,宛如腾云驾雾,显得雄壮有力.一改以往龙爬行、卧势、卷曲的形象,宋代器物中的龙多作飞行状.

元代由马背上的民族统治,铁蹄之下开疆拓土,纵横欧亚大陆,创造了中国的疆域传奇.自元始,龙的身子就逐渐拉长了,从兽的形象中基本脱离出来.如现藏上海博物馆的元代青花龙纹大盘.元代龙头大多瘦长且小,颈部渐细,到晚期,龙头变大,而颈部却细如蛇.龙嘴较之前长且卷曲,身躯修长,四肢矫健有力作攀附状,毛发变得长而稀疏并向后飘拂,彰显出凶猛无比的神力和威严.从元代龙纹升腾翻飞、粗放潇洒的气势上,反映出元朝国力的强大.

七、明代龙纹

明朝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时期龙多为侧面龙,并流行四爪龙.如建于明代洪武末年,山西大同的九龙壁(图五),壁长45.5 米、高8 米、厚2.02 米.壁上均匀地分布着九条颜色各异的四爪飞龙,以蓝色为背景,两侧为日月图案.壁面由五彩琉璃构件拼砌而成.九条飞龙气势磅礴,雄浑有力,动感十足,神情各异,升降相间,精美奢华,飞腾之势跃然壁上.壁顶覆盖琉璃瓦,顶下由琉璃斗栱支撑.壁底为须弥座,高2.09 米,敦实富丽,上雕41 组二龙戏珠图案.腰部由琉璃砖浮雕,有牛、马、羊等多种动物形象.九龙壁采用了浮雕技法,显得形神兼备,生动活泼,多彩多姿,令人赏心悦目.整体风格古朴、稳重、端庄、非常壮观.它作为皇家建筑,宣传皇家的龙文化,体现了皇权神授,同时也表现了皇家的一种威严和规范.大同九龙壁是我国最大的九龙壁,堪称龙文化之瑰宝.

明朝在永乐、宣德时期国力强盛,龙纹所承载的意义自然与时代风貌相符,龙表现得非常强悍.如永乐青花云龙纹天球瓶(图六),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瓶造型挺拔,所绘龙纹的龙头较大,鬣毛冲天,好似怒发冲冠.眼睛呈“比目眼”,即眼珠成对眼.嘴似猪嘴,也叫“猪嘴龙”或“鳄鱼嘴”,嘴大且强劲有力.龙身粗壮,动作凶猛.体现了国家蒸蒸日上的态势.

明朝中叶,成化时期的龙纹虽然还保留了永宣时期龙的基本特征,龙首夸大,毛发冲天,龙爪呈“风车状”,看似刚劲,但缺乏内在力度.如意头形的大鼻向上翻卷,而在鼻翼两侧出现了两条长长的龙须,随势向上伸展.龙姿表现出游戏状,反映了当时国泰民安.此外,在明正德到嘉靖年间非常流行画带有翅膀的龙叫应龙,也叫翼龙.

晚明持续时间很长,龙纹画得草率古拙.明嘉靖青花云龙纹大缸(图七),现藏上海博物馆.龙的状态已经变得松软无力,眼神呆滞、毫无生气.嘉靖时期的龙纹鬣毛向前冲,尾巴好似扇子.龙的眼睛好像戴着一副眼镜,给人一种眼大无神的感觉.这一阶段龙纹显得十分单薄瘦弱,有其形而无其神,非常呆板,此时的龙纹与明初龙纹从气势上完全不同.

明朝龙纹的演变,经历了从霸气、形细到单薄瘦弱的变化.从龙纹造型上发生的变化,反映出国势的变化,是国家由盛转衰的表现.

八、清代龙纹

清朝,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封建集权思想更加突出.清朝的帝王仿佛生活在龙的世界里,从他们吃、穿、住、行等各个方面随处可见龙纹的踪迹.其龙纹特征是在明代龙纹的基础上显得愈加成熟,与我们今天对龙的普遍认知是非常接近的.

顺治是清朝开国皇帝,由于当时政局动荡,龙纹在造型上也受到影响.瓷器上大量流行一种若隐若现的龙纹绘画形式,即龙纹常为“一身三现”、“一身五现”等.所谓“一身三现”是指:画一个龙头,画一段龙身,再画一段龙尾,而身体的其余部分都被云纹遮盖.这种龙纹的画法只有在顺治一朝才有.表达了当时的统治者以及百姓的一种心态,即处于一种犹豫不定的状态.

康、雍、乾三朝是清朝最辉煌的时期,俗称清三代.虽然龙纹略有所变化,但在整体上都表现出一种强势.康熙时期处在清初,其龙纹的特征是蟒身,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康熙五彩龙纹盘(图八),所绘龙纹张牙舞爪,龙身卷曲用劲拧动,躯体极富弹性,非常遒劲.龙嘴大张、眼睛直瞪,爪子锋利无比.尤其是在火焰纹的衬托下,龙纹显得更加富有朝气,且异常威武凶猛.这一阶段的龙纹体现了社会处在上升时期.

雍正时期的龙纹保留了清朝初期的那种凶猛的态势,但在绘画风格上显得淡雅.青花过墙龙纹盘是雍正时期非常流行的器物(图九),现藏山西省文物交流中心.此纹饰龙首及部分龙身画在盘内,另一部分画在盘的外壁,为四爪龙纹,龙爪锋利,龙体在火焰纹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雄健有力.

乾隆时期国泰民安,国富民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在器物的工艺上达到了极盛时期,在装饰上彰显奢华,但龙纹的威武凶猛之感已无法与康熙时期相比.其身体较为短粗,眼睛生动,龙爪锋利有力,肌肉健壮,华丽精致,雄健豪放.这一时期的龙纹变得体态丰满,养尊处优,安于享乐,从中折射出当时社会安定,人们过着安逸祥和的生活.

清朝中后期国力逐渐衰弱,道光时期战争爆发,内忧外患.表现在器物上则是龙纹细弱,就像道光皇帝本人一样瘦弱无力,与乾隆时期的奢华相比,显得十分拘谨.

晚清随着封建王朝的没落,同治、光绪时期的龙纹虽然画得很规矩,但很僵硬.光绪龙纹呈现出的特征是老态龙钟、目光呆滞,龙爪变短,好似鸡爪.龙身像一张皮,即使龙背高高耸起,仍有失生机和活力.尤其从龙的胡须来看,康熙时期龙纹的两条胡须即使是朝下,但它最后两角还是会翘起.而光绪时期的龙纹,两条长长的胡须完全是向下的,整体上表现得绵软无力,疲惫不堪.从这些细节上传达出了这个时代气数已尽,即将走向衰败.

数千年来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龙从萌生到定型,其演变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期,也见证了历朝历代的更迭.通过龙纹形象上的演变可反映出,当国家国力强盛时,龙纹的艺术表达强劲有力;反之,当国家走向衰落时,龙纹则呈现出颓败之势.本文通过借助龙纹的变化,折射出一个个王朝的朝日与夕阳,历史的兴盛与衰竭.

参考文献

1. 吴庆洲《龙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华中建筑》2000年第4 期.

2. 常素香《古玉鉴定与辨伪》,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12 月,第1 版.

(作者工作单位:鹿艳芬,山西省文物交流中心;王姝,山西传媒学院)

本文评论:上文是一篇关于龙纹和演变和历史方面的中国历史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中国历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历史演变与特征
摘要本文针对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简述了历史演变,归纳了其艺术特征,分析了其当代应用价值 关键词吉祥图案;演变;特征“吉祥”,其意为预示好运之征兆、祥瑞 吉祥图案是将抽象的概念图像.

侗族服饰龙纹艺术特征探微以黔东南侗族服饰龙纹样为例倪要武
【摘要】黔东南侗族作为中国古代“百越”的分支,对龙的崇拜有其历史渊源 因其族群所处地域偏僻、封闭,进入封建社会较晚,所以较为完整地保留下大量原生古文化信息 服饰作为人类文化的载.

变迁:见证近现代中国历史
马鸿逵为“防共”而“发明”中国近现代的,最早出现于民国时期的宁夏省,与马鸿逵有密切关系 1 933年马鸿逵正式就任宁夏省政府主席一职,不久,红军长征到达.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