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电大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对外投资类论文范文数据库 跟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投资的环境挑战、机遇和建议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对外投资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4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投资的环境挑战、机遇和建议,本文是对外投资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和对外投资和中国对外投资和倡议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对外投资论文参考文献:

对外投资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科技投资期刊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期刊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文/ 李霞 丁宇 汉春伟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投资的环境挑战与机遇

随着2013 年“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中国与其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正在更加紧密和深入地发展,投资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2015 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对“ 一带一路”沿线中的48 个国家的直接投资额合计70.5 亿美元,同比增长22%,占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15.3%.但是,在对沿线地区投资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使得环境议题逐渐成为中国对“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投资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一)主要的投资问题与环境挑战

1. 投资目标国国情各异,加大了对外投资的不确定性

“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情况存在着较大差异,有些国家的环境法律和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如果前期准备不足,缺乏必要的政策和市场调研,势必会使中国企业的投资活动出现偏差.特别是部分国家政局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较多,各方势力极易通过炒作环保议题对投资进行政治操控,使投资企业被动卷入当地的纷争,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

2. 对“ 走出去”企业环保方面缺少明确法律规定,应以鼓励与引导为主

中国政府部门与大型国有企业乃至上市公司坚持“ 属地原则”(即投资活动遵循投资活动所在国的相关法规和政策),缺乏系统的对外投资应配套的环境法律规范或指导意见,导致企业易将与投资属地政府的关系好坏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标准,而忽视环境风险.

3. 投资地区和行业不平衡,导致局部环境问题突出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环境敏感度较高,投资活动存在着较高的风险.中国对外投资的行业分布不均衡,对“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集中在采矿、建筑、木材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资源密集型产业.如果不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将不可避免地对当地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投资不可持续.

(二)新形势下区域开发金融机构的发展机遇在“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将加大对沿线各国投资力度,一些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也将在沿线国家和地区布局.中国在带动沿线各国发展的同时,促进“ 中国制造”提质升级;在带动中国对外投资创造性转移的同时,参与国际投资规则的制定.在此背景下,中国发起并设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金砖银行)和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丝路基金)等区域开发金融机构,将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领域提供投融资支持.

1. 建设绿色丝绸之路要求建立绿色投资与绿色金融机制

“ 一带一路”倡议明确提出了要“ 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理念和要求,提出要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深入分析了绿色丝绸之路的内涵,主要包括:一是在战略与政策制定过程中,要坚持绿色化的原则;二是国际产能合作与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采取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技术标准与准则;三是“ 一带一路”沿线的经济、物流、产品与服务贸易要积极考虑引入环境绿色标准;四是将环保绿色产业有机融入国际产能合作与“ 一带一路”重点任务和项目设计中,通过示范试点和园区合作,将绿色低碳环境技术与产业打造成为支撑“ 一带一路”建设的技术产业合作方向与内容.

绿色丝绸之路,要求制定和引入绿色投资与绿色金融机制,体现高标准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鼓励投资企业践行和履行社会环境责任,对违反生态环境相关法律法规的企业,建立负面清单和黑名单制度.

2. 经济贸易活动中环境规则和标准不断提高《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部长级谈判在美国亚特兰大结束,加上已有的北美自由贸易区、谈判中的美洲自由贸易区、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等,将极大冲击现有WTO 协定框架下的国际经贸格局.TPP 和TTIP,预示着全球供应链将扩张至相对较新的地区,东盟国家将成为发达国家制造业迁移的首选目标国,非洲也将成为部分低成本制造业的迁移地.位于全球最大供应链上游的中国,未来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必将剥离一大部分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业.

在美、日等国回应亚投行成立的声明和美国政府对于中国加入TPP 问题的回应中,相关环境规则和标准都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际间的“ 绿色壁垒”逐渐形成,并已成为中国绕不开的议题.作为国际秩序制定的新参与方,由中国主导的一系列新兴区域开发机构在环境管理方面尚无自身先例可循,初创阶段可考虑向现有的国际多边开发机构学习,积极秉承“ 拿来主义”和坚持“ 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对比分析各国际金融组织现状和本国实情,吸收现有国际金融机构成熟的环境保障机制核心思想,创造性地依据区域特点量身打造可实际操作的弹性条款,使得环境表现不再成为其薄弱一环,而是有特色的可持续运营的基本要求和基石,成为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区域金融机构环境与社会保障体系前景分析与建议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很大程度上标志着中国在国际关系中角色的重大转变,即从过去国际社会乃至国际秩序的旁观者或参与者变为积极的施动者和塑造者.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环境风险控制是保障中国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多边开发银行的环境与社会政策框架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有显著的借鉴意义,其管理框架不仅可以推动“ 一带一路”倡议政策体系的完善,更有助于中国金融机构和具体投资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与风险控制.

共商、共建、共享绿色“ 一带一路”,其实质就是建立一个绿色、环保、低碳的共同体.构建绿色金融机制,应该在金融改革的全过程中嵌入绿色理念,而不是建立另外一套系统,建立另一个割裂的体系.因此,“ 一带一路”倡议下绿色金融改革与实践的基本定位是秉承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从金融体系的绿色化,投资与资本的绿色化,防范环境风险、提升环境绩效,创新市场机制、促进自然资本的可持续投资等方面,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在“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制度建设与实践.

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全面推动“ 一带一路”倡议下金融机构体系绿色化

1. 在兼顾效率的前提下,引入并构建相对高标准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控体系.“ 一带一路”倡议核心是基础设施建设与可持续投资,这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与热点.中国金融机构和有关企业参与“ 一带一路”投资项目需要引入并构建相对高标准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控体系.中国在未来推动多边开发项目的投融资决策中要充分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把与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回报、风险和成本融合进金融和投资项目管理的日常业务中,引导资金流向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节约资源技术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引导企业注重绿色环保,避免注重短期利益的投融资行为.

2. 鼓励国内金融机构采用赤道原则等国际现行标准,加强环境与社会风险管控的能力建设.赤道原则是金融机构可持续项目融资的通行标准,是国际上商业银行自发成立并遵循的一个行业准则,中国目前仅有兴业银行加盟.作为中国金融机构参与国际标准和国际投资的第一步,可先采用赤道原则等国际现行标准,加强环境与社会风险管控方面的能力建设.通过遵循相关国际标准,采用相似的政策体系,提高中国相关金融机构在环境与社会风险管控方面的经验和能力.

3. 借助多边开发银行经验,推动中国银行与金融机构环境与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中国金融机构构建和完善自己的环境与社会保障政策体系更有利于与国际同行竞争,采用赤道原则等国际现行的标准是一个加快能力建设的途径.多边开发银行已在业务开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环境与社会保障政策体系也大都经历了数次修订.应推动更多的中国金融机构与国际上的多边开发银行在环境与社会保障政策上进行合作,吸取其政策与投资实例的经验与教训.

(二)建立机制与平台,促进投资绿色化

1. 结合多边开发银行策略,建立“ 多赢”的“ 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多边开发银行用于绿色产业引导和环境基础设施的投融资资金仍然有限,面对巨大市场空间但存在明显环境经济政策缺陷的“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绿色产业,在中国参与推动的多边开发金融机构构建过程中,建立PPP 绿色产业基金将是多边开发银行绿色信贷的重要补充,可有力引导多边开发银行和社会金融资本合作,加大对“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绿色产业的投入力度.PPP 将是下一步推动“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开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投融资模式.

2. 推动中国金融机构参与“ 一带一路”倡议,加大对绿色低碳项目和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投资.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金融机构应积极参与绿色投资,紧跟中国国内产业升级的可持续发展趋势,通过建立绿色生态工业园区试点等方式,重点在商业可持续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绿色低碳项目和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投资,促进投资目标国的绿色增长.

(三)构建对外投资生态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

平台,并出台政策指引

1. 推动中国金融机构出台“ 对外投资重点行业生态环保风险评估与贷款政策指引”.由于政策选择和国际产业竞争,中国企业多进入相对高风险产业和地区,尤其是环境高风险行业,国内配套的金融机构也较易产生信贷风险,且信贷风险更多地转化为商业风险.为此,应推动中国金融机构出台“ 对外投资重点行业投资风险评估与贷款政策指引”,重点在钢铁、矿产、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加强授信的环境标准,确保中国与“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进行优势产能合作时,可以引入环境与社会风险控制准则和绿色信贷保障.

2. 建立和完善相对透明的环境与社会风险信息公开制度.现有多边开发银行适用的信息公开制度可以保障各参与方及利益相关方的权益.中国金融机构在信息公开制度的实践上与其他多边开发银行有一定差距.中国金融机构在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下投资,需按国际通用做法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在项目的贷前、贷中、贷后等各个阶段充分考虑利益相关方和社区的关切.同时,信息公开制度对于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也可以担当监督的角色,保障项目的实施不会对环境与社会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四)建立绿色债券,推动自然资本的可持续投资

探索建立“ 一带一路”投资绿色债券,重点推动自然资本的可持续投资等新兴领域.为实现“ 一带一路”所倡导的“ 五通”,为“ 一带一路”跨境或境外项目的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发行主要用于境外或跨境环境友好型和气候友好型投资项目的绿色债券.同时,根据其他多边开发银行的发展趋势和经验,重点关注自然资本可持续投资,重视生态系统功能的服务价值,探讨自然资本在未来“ 一带一路”投资发展中的作用,实现“ 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的政府、投资企业、金融机构、社会力量的共赢格局,主动参与制定自然资本投资回报规则以及相关的配套机制.

(五)开展绿色金融综合示范试点

借助金砖银行、亚投行等多边开发金融机构,推动中国绿色金融的国际区域合作与实践.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将实施绿色金融推升为国家战略和政策可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创造新的增长点和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在中国对外投资进程中重点推动绿色金融,特别是选取重点国际区域开展绿色金融合作示范,有助于中国对外绿色投资体系的建设.为此,建议以亚投行、金砖银行等多边开发金融机构的建立和运转为契机,分别重点推动中国与湄公河及其他东盟地区、金砖国家绿色金融政策与可持续投资示范合作,实现环境与社会保障框架理念的区域化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

此文总结,该文是一篇关于对外投资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对外投资和中国对外投资和倡议相关对外投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文化安全刍议
“一带一路”倡议以经济合作为基础,以人文交流为支撑,不仅是当前中国对外开放的外交运筹和经济战略,更是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 “一带.

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与中国之应对
目前学术界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探讨如何把我们的倡议和理念传递给沿线国家,使这些国家更容易接受;二是考察外国人怎样看待“一带一路”倡.

一带一路倡议下边境城市文化对外传播以广西崇左市为例
广西崇左市作为中国通往东盟各国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在我国沿边地区开放开发中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 随着地处广西崇左市左江及其支流明江流域的花山岩画成功申遗,祖国南疆边境城市崇左的知名度也随.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