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技师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思考方面学术论文怎么写 跟新编戏曲剧目的创作以京剧《三寸金莲》为例类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主题:思考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6

新编戏曲剧目的创作以京剧《三寸金莲》为例,本文是思考方面论文范文集跟《三寸金莲》和戏曲剧目和京剧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音乐创作期刊小学科学论文100例音乐创作杂志

【摘 要】当今戏曲舞台上,新编剧目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其创作往往伴随着许多新元素的融入,新的时代元素和戏曲的传统因子相碰撞,诞生了一批至今脍炙人口的新编戏,也催生了许多并不尽如人意的剧目.同样是新与旧的交融,为何有的剧目能广泛流传,而有的剧目却不能?在新编戏曲剧目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应当给予哪些问题以足够的重视和恰当的处理,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武汉市京剧院创排的《三寸金莲》为例,简要阐述对于新编剧目创作的一些心得.

【关键词】三寸金莲;新编剧目;写意;内涵

中图分类号:J8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9-0023-02

京剧《三寸金莲》是武汉京剧院近年来的一力作,以复活“跷功”著称,改编自冯骥才同名小说,亦以小说中“揭缠足陋习、露封建本质”的中心为戏曲创作的着眼点.自排演来,相继夺得多个国内国际奖项,现场观之,确是耗力不菲,无论是布景、灯光的运用,还是唱腔的设计,情节的安排,都不可不谓之“大戏”矣.

一、写意与写实

中国戏曲的美学观和诗词、书画、建筑等一以贯之,皆从属于传统艺术写意的美学体系下[1].以传神为重,讲究戏曲舞台上的一举一动,与真实生活中的行为举止相融相化,最终呈现出美轮美奂、物我一体的演出效果.虚拟化正是传统戏曲的个性之一,更要求情感的真实,以酣畅淋漓地抒发人物,表现人物.而新编戏往往在学习话剧长处的过程中,不巧摒弃了戏曲中特别重要的写意原则.

《三寸金莲》赛莲会上,府中三位少奶奶各自站在清式雕梁画栋的门后,而后缓缓走出,深宅大院的陈腐气息扑面而来,仿佛使人做客府中.不幸的是,这效果几乎完全依仗精美的布景实现,未经台上的人演绎一分,岂不令戏曲中原本擅长的诸多文章无从下笔.也不禁令人深思,舞台版的戏曲表演和戏曲电影、戏曲电视剧差别何在?

踩跷上场和清式服装的搭配也并不尽如人意.几十人的踩跷表演有如群魔乱舞,但见扭捏做作而不见窈窕婀娜,令人难解其中深意.其次,二奶奶在赛莲会上的“步步生莲”表演可谓滑稽,而剧中各位品莲高手纷纷称奇道妙,未知何以奇?何以妙?若说此举恰证明了晚清审美的畸形,则此后大奶奶的令人眼前一亮的毽舞又当何解?

如此演绎虽则是探索新的表达方式,使戏曲的手段更多样美观,却忽视了戏曲艺术的本质特征,且细节设计有待商榷,表演也有过火之处,颇不足观.

二、简单与复杂

戏中借佣人活受之口,道出了府中几位少奶奶的秉性,“二奶奶白金宝,那是一个爱找事行事狠绝的主儿,大奶奶,嘿,好人哪”.

整场戏围绕着“好人,应当有好报”的原则[2],以为可符合观众的预期,所以后来戈香莲得以大获头彩,掌家理事.而其行为、气度的变化,却也以此为分水岭,大相径庭.

掌家前,好不可怜.傻子丈夫、歹毒弟妹、冷面潘妈,以及死气沉沉的潘家大院,全部都逆来顺受了.可奇怪的是,这种种的不幸,都未能给她带来一丝真正情感上的冲突,戈香莲从未流露出一丝要从这环境中挣脱的意愿,唯有傻子丈夫要开腹看子时,她才巴巴地想起要去死,而这死,在舞台上表现出的也只是哭号声高,待潘妈一声“住手”,便瞬间停下了觅死之路,从此走上了美其名曰“破釜沉舟、柳暗花明”的黑化之路.

其实这里的设置颇有意味,如此逆来顺受,从未发出一声反抗之词的戈金莲,居然会在后来,冒家族之大不韪、忍骨肉分离之痛,送女儿出这深宅大院.前后对比,不可谓了无深意.但是在前场的演出中,缺乏必要的情感铺垫和伏笔,以至于效果错裂,不明不白.

掌家后,戈金莲摇身一变,成了脂粉队里的英雄王熙凤,颐指气使、喝令禁止.侄女儿月兰出场时言道“咱妈(白金宝)在这个家也太受气了”、“小声点儿,让大妈听见,咱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如此看来,当前的戈金莲又和得势时的白金宝有何区别,同样的小人得志,一个是诸人口中的大善人,一个却是阖府眼中难惹的.曾经的柔弱、所谓的善良,变成了飞扬跋扈、自私自利.白金宝在丈夫遇难时还知哭喊青天,戈金莲送女儿远走时,也展示出无谓而已,与其是塑造一个好人,在宣传书上大书善良,倒不如说是演绎人性[3].但既然是演绎人性,还一味吹捧主角便有些不近人情.她并非善良,只是时机不到,大权旁握;她并非慈善,不然就不会狠待侄女儿;她也绝不聪明,若然以她的地位,是可以免去几位小姐的裹脚之刑,至少,不会采取如此狠绝且愚蠢的方式:仅送女儿出走,从此天涯不复相见……

《三寸金莲》的剧情处理太过紊乱,缺乏必要的情感逻辑,且全剧没有明确的思想主旨.既想通过多样的视角融入新的内涵以表达复杂人性,又未挣脱泾渭分明的审美观和阶级斗争的历史观的桎梏,在莫名其妙铺排开的情节中,戏曲表情达意的精髓尽失.

三、继承与借鉴

(一)荒诞场景的应用.场景安排上,有耐人寻味之处.新婚之夜,公公躲在躲在洞房里偷看新媳妇的小脚,甚而细细端详,赞不绝口,颇令人咂舌.明清礼教甚严,如此荒诞的情景展示恰好可以道出晚清陈腐、畸形的社会形态,值得推敲.但在表演和安排上,未能将剧中人物的性格剖析完全,不能使人一望而知此人是创作者所褒所贬,滑稽与正派交织,却相对混乱,梳理不清.

(二)地方艺术的融入.唱腔和音乐设计中,融入了许多汉腔楚调,主要集中在彩旦唱腔和伴唱部分,颇为贴切,如斯所言“缠啊缠,缠出了多少血和泪”,既点明了主题,又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该剧的地方特色.吸收、融合其他艺术形式的精髓,也是戏曲艺术不断繁荣兴盛的不二法门[4].

(三)人物塑造的继承.整部戏,非为剧中任一人,任一情,而是为“小脚”量身,通过这些角色几无动机却依轨而走的情节,揭露出缠足之悲,封建之恶.

诸多剧目经久不衰在于它传达的东西不但喜闻乐见,而且具有生发性,或颂情、或感事,妥帖自然.而《三寸金莲》的目的性太强,既欲从中展示诸如人性、制度等复杂,又不能挣脱好即好坏即坏封建阶级的枷锁,以至于处处穿凿,处处附会,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更缺乏内在的情感支撑,也并没有塑造出鲜活动人的形象,几乎千人一面,偶有细节的突破,却不能掩映整体的不足.

纵观全剧,塑造最成功的人物当属月兰,虽然出场次数不多,唱念也很少,却实实在在回归了人物本身,又无所畏惧,敢作敢当,是死气沉沉的《三寸金莲》中一点没泯灭的星.除此之外,对三位老学究的塑造颇为生动滑稽,是剧中为数不多的成功形象.

四、总结

总之,《三寸金莲》恰如其名,展示了一种病态,戏中是扭曲的世事人情,戏外是扭曲的戏曲新编之路.但这扭曲中,也蕴含了许多契机:诸如对戏曲所要表达的内涵的深入挖掘、对戏曲传统特色的梳理继承、对其他艺术形态的借鉴利用,这些正是当今新编剧目应当关注到的问题.

戏曲在发育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美学观和艺术手段,这些东西乃是戏曲的艺术个性所在,是戏曲之所以为戏曲而不为歌剧不为话剧不为舞蹈剧的原因所在.许多新编剧目往往认识不到这一点,在学习其他艺术形态的过程中,拿了不该拿的,丢了不该丢的.简要地讲,戏曲重写意传神的美学观和以情带景、情景交融的创作原则是应当在戏曲创作中坚守的;各种艺术形态各自的表现手段是可以相互借鉴融入的,但绝不是生搬硬套,这其间要经历漫长的“化”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庚,郭汉城编.中国戏曲通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4):165-171.

[2]周传家.戏曲编剧概论[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

[3]王强.平民的眼光,现代的视角——从百家讲坛看当代戏曲传统戏的创作[J].戏文,2007,(5):61-64.

[4]张庚,郭汉城编.中国戏曲通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4):94.

上文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经典思考专业范文可作为《三寸金莲》和戏曲剧目和京剧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思考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戏曲如何讲述西方世界的故事:以京剧《浮士德》为例
冯丹丹(中国艺术研究院 戏剧戏曲学 北京 100029)【摘 要】改编名著关键在于推陈出新,开辟视野,在原著的思想意义上赋予其时代特色,表现形式上创新又不失戏曲传统,使其符合大众审美需求 京剧浮士.

小处着眼精益求精马连良先生为京剧《赵氏孤儿》的程婴设计服饰
口述◎ 迟金声  整理◎ 尚 远以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为四大头牌的北京京剧团,是上世纪中叶京剧界实力最强的剧团之一,创造了一大批优秀剧目,为京剧留下了经典之作,很多剧目至今广为流传,成为全国.

非遗视野下上党梆子新编剧目音乐的探究以新编历史剧目《窦娥冤》为例
【摘 要】上党梆子窦娥冤是山西省长治市文化艺术学校在郭启宏先生改编、北京河北梆子剧团演出的新版戏曲窦娥冤的基础上,进行移植并再度打造的一部新编历史题材大戏 此剧目2011年代表上党梆子艺术唯一传习院校.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