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寻找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与巴黎1896.寻找李鸿章有关论文范文集

主题:寻找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4

巴黎1896.寻找李鸿章,本文是寻找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跟李鸿章和巴黎和寻找方面论文范文文献.

寻找论文参考文献:

寻找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十二章翻译李约瑟难题论文巴黎圣母院论文

1896年7月13日,巴黎迎来了不多见的酷暑,国庆庆典的喜庆气氛遍布全城.恰逢此时,李鸿章率领着浩大的清廷代表团抵达巴黎……

当时中国“独一无二之代表也”

  1896年的李鸿章,其实是处于“下野”的状态.花费半生气力组建海军的李鸿章深知大清海军的真实实力,因此在甲午战争中“主和”导致“贻误战机”,战败后前去马关议和,受到了主战派持续不断的弹劾.于是,1896年,李鸿章只剩下了协办大学士一个虚职.

  但是洋人十分看重他,1896年沙皇登基,点名邀请他出席加冕典礼.虽然年逾古稀,他也有一颗周游世界的心.他自己这么说:“各国都知道有我这样一个人,他们喜欢与我面谈,耳闻不如一见,藉此游历一番,看看各国景象,可作一重底谱.”

  因此,他率领着庞大的中国代表团“出使”欧美.主持签署《马关条约》之后,李鸿章十分痛恨日本,这次出行,却又要先到日本登岸,之后转乘欧洲邮船.李鸿章恨得咬牙切齿,发誓不履仇人之地,秘书、参赞再三劝说,也不为所动.无奈之下,最后在两艘轮船之间,搭了个移动浮桥,方才完成转船.

  李鸿章抵达巴黎之前,也在德国停留了一些时日.他在德国期间,会见了“铁血宰相”俾斯麦,二人惺惺相惜.

  1901年年底,梁启超的《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一书著成.在该书中,他根据当时国外报纸的报道,将李鸿章与俾斯麦的对话翻译如下:“至德,见前宰相俾斯麦,叩之曰:‘为大臣者,欲为国家有所尽力.而满廷意见,与己不合,群掣其肘,于此而欲行厥志,其道何由?’俾斯麦应之曰:‘首在得君,得君既专,何事不可为?’李曰:‘譬有人于此,其君无论何人之言皆听之,居枢要侍近习者,常假威福,挟持大局.若处此者当如之何?’ 俾斯麦良久曰:‘苟为大臣,以至诚忧国忧民,度未有不能格君心者,惟有妇人女子共事,则无如何矣.’李默然矣.”

  当时,整个柏林都十分期盼这位前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造访,因为坊间热传李鸿章要为战败不久的中国军队购买装备.1896年7月10日,法国主流大报《费加罗报》转载了李鸿章停留德国期间当地报纸的漫画,是这股热情的有力证据——在该漫画中,李鸿章坐在工厂烟囱放出的烟云上,戴着孔雀毛帽子,头顶基督教圣贤般的光环,脚边环绕着满满的钱袋子.另一边山头上,古罗马商圣引领着欧洲人民争取来自东方的订单,法国和德国一个拿着,一个举着装甲舰……该漫画的解说词也有力地呼应了主题:“东方的敌人来了,欧洲人民,拿起武器准备战斗!把你们最珍贵的商品卖给他!”

  美国前总统格兰特将李鸿章称为当时的世界四大伟人之首,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历史学家唐德刚认为其“内悦昏君,外御列强,是自有近代外交以来,中国出了‘两个半’外交家的其中一个”.

  李鸿章自认为自己是“大清的裱糊匠”.他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打仗,但都是纸糊的老虎……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纸片糊裱,然究竟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对付.”他身处“两千年未有之变局”,灭捻军,办洋务,建海军,战败屈辱议和,堪为当时中国“独一无二之代表也”.

历史呈现的另一副面孔

  身着黄马褂、戴着缀有孔雀毛的圆顶帽子、出入上下由仆役搀扶、圆眼镜后冷静但稍显“逃遁”出离的眼神……这是依据当时法国媒体的报道勾勒出的李鸿章形象.

  73岁的李鸿章从巴黎北站下车,在场的人被他的高大震慑.由于当时的报纸都说他有两米高,时至今日,关于当年的传说也常常会附上“李鸿章身高两米”的字眼来吸引眼球.7月20日,他的形象登上了当时发行量超百万、法国第一大报《法国画报》的头版,是该报1944年停刊之前,除了欧洲的君主们以外以个人肖像,尤其是东方人的个人肖像作为封面的唯一一次.

  在李鸿章下榻大饭店前两天,他的两个儿子已经提前几天过来“踩点”.法方为代表团预订了2个饭厅、6间沙龙、30余间卧房.在李鸿章及其代表团抵达法国的10天前,法国国会针对接待事宜,着实争论了一阵子,最后确定采用高规格,并拨出专款.然而,当时有媒体对这样的高规格表示质疑,认为浪费上百万民脂民膏用于接待,是对纳税人的亵渎.法国政府最终只得在媒体上公布了接待细账,总价不超过8万法郎.

  李鸿章抵达巴黎的日子,恰逢法国国庆期间.当晚(7月13日),热闹非凡的露天舞会在多处上演.但是中国代表团无人参与这场狂欢,他们大多通过窗户冷眼旁观这场难得一见的欢庆.

  7月14日是太不寻常的一天,也是李鸿章访法期间安排格外密集的一天.当天上午,李鸿章会见了法国外交部部长、历史学家汉诺多,会见十分简短.紧接着,时任法国总统菲利克斯·富尔在爱丽舍宫接见了他.用过午饭后,他参观了那一年国庆的阅兵式.从后来的资料看来,虽然中方代表团早就确认了参观国庆阅兵式的行程,但是富尔在当天上午会见李鸿章的最后,还是郑重其事地邀请他前往观赏阅兵式.这次会见,在场的还有外交部部长、部长会议主席、海军部部长等,可见军事在当时的突出作用和重要地位.第二天的《吉尔·布拉斯报》中写道:“他要看看我们的士兵,我们的海军,我们的大炮,我们的军舰,我们的工厂,我们的军火库”.

  下午的阅兵式在隆尚跑马场举行.阅兵式开始后,李鸿章的马车才到.他身着绣着大幅图案的金外套加蓝袍子,在一众色彩严肃的西装中间,分外显眼.从当时媒体的反应来看,本次阅兵式因为有中国代表团的“围观”,原本年年重复、新意不多的军事庆典多了不少欢乐.比如,每逢掌声响起,就有人十分期待中国人面露惊讶之色,因为料定他们在国内见不到这样的世面.但是根据《费加罗报》的描述,中国人面对这种场面看起来不动声色,更绝的是李鸿章在阅兵的鼓乐声里打了一小会儿盹,步兵经过时产生的“噪音”才把他吵醒.

  1889年,埃菲尔铁塔竣工,迅速成了巴黎乃至法国的象征.自然地,中国代表团也被邀请参观埃菲尔铁塔.不同于传统说法中李鸿章的拒不登塔,查阅《巴黎回声报》等各种报纸上的报道以及其他资料后发现,李鸿章在中午12点之前就已经在铁塔下面了.上塔前简单参观了一下维持铁塔运转的机房“机器走廊”,带着他“永远不变的讥讽的微笑”,对巨大的钢铁建筑几乎没有看一眼,立刻就走向升降梯.《高卢人报》记载,李鸿章在升降梯里依旧一点儿也不激动.他被巨大的“机械匣子”送上了二层——95米,脸上的线条终于稍微舒展了些,等候在一旁的记者们把这一微妙的表情变化解读为“激动”.和此行其他宴请一样,在海拔95米的二层餐厅,这顿由汉诺多操持的午宴,依旧未能让李鸿章动一动筷子.

  李鸿章曾获邀出席1900年巴黎世*,但是他并未履约.因为巴黎世*启幕的时候(当年4月),正是庚子之乱的“”,他本人也处于外放两广的任上.1900年10月,有法国记者采访李鸿章,见他住处一片狼藉,他本人身着破旧皮衣,精神尚可.翌年9月,经过长达数月的讨价还价,终于签署了《辛丑条约》.当年11月7日,李鸿章病逝.

     (摘自《解放日报》白颐)□

上文结论:此文是关于经典寻找专业范文可作为李鸿章和巴黎和寻找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寻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李鸿章的最后时光:《辛丑条约》不愿签全名
备受诟病的“卖国外交家”大清国本没有“外交”的概念,所有的外事统统归于“洋务” 洋务运动的首领李鸿章,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大清国.

李鸿章之泪
李鸿章,安徽合肥人,生于1823 年 其家族世代以耕读为生,至其高祖时,靠“勤俭成家,有田二顷” 李鸿章20 岁时奉父命赴京赶考,途中赋人都十首,欲“遍交海内知名士.

李鸿章有多富
李鸿章女儿李菊耦的陪嫁有多少,已无从查起,但从她后人透露出来的只言片语仍有蛛丝马迹可寻 房产是她后人提到次数最多的 张佩纶与李菊耦结婚后,一段时间住在天津北洋衙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才双双到南京定居.

泥人张巧赚李鸿章
清光绪年间,天津出了个善于捏泥人的艺人,名叫张明山 据说他与别人闲聊时,袖里藏着一团泥巴,趁说话之际,他把手伸进袖口, 几下便把对方的塑像捏出来了,而且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令人惊叹 由此得了个&ldq.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