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中国文化类有关论文范例 与跨文化视域下的中国文化课程改革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中国文化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8

跨文化视域下的中国文化课程改革,该文是中国文化类有关论文范例和文化视域和课程改革和中国类论文范例.

中国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跨文化交际的论文跨文化管理论文跨文化论文题目跨文化交流论文

【摘

要】英语专业学生在锻炼语言技能的同时,有必要加强学习文化通识类课程,为跨文化交际实务打下坚实基础.本研究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切入,选取差异性明显且交际价值突出的论题作为课程改革重点,以项目型教学法为课堂组织形式,展开文化案例分析,突显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跨文化;中国文化;英语专业;差异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温州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跨文化视域下的中国文化课程改革与研究”(编号:14jg1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2-0042-02

随着《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5)的制定,英语专业培养方向从复合型人才向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极强语言运用能力,扎实通识知识,有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应用型人才.

本项目以此为研究背景,在对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调研基础上,集中开展课程教学改革.采用项目型教学法,以跨文化交际为实践目的,建构良性循环的中国文化课程多元生态环境.

一、中国文化失语

失语最早是一个医学概念,失语症患者对人类交际符号系统有理解和表达能力上的障碍,其语言认知功能也遭受损害.在跨文化交际中,不能对中国文化相关话题进行较好的诠释,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理解不够深入,从而不能准确地对外介绍中国,这种现象被称为中国文化失语.

长期以来,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多强调英语的工具性和实践性,强调语言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却忽略了人文素养的有效培养.这种教育理念削弱了外语教育的文化本质和人文内涵,使学生在思想深度、知识结构、人文视野的拓展与人文精神的培养等方面受到限制,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也频发“文化休克”和“文化失语”现象.

跨文化知识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对语言文化的输入多表现在英美等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输入,而对处于语言交际天平另一端的中国文化输入甚少时,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无法得到足够重视,本土文化意识薄弱,文化交际失衡.找到“人文教育”和“技能培养”之间的平衡点,才能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综合素养高的英语人才.

二、跨文化意识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汉语热的全球化,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类课程的兴奋度逐年提高.随着各类网络资源的开放,网络平台提供海量讯息以满足蓬勃的知识需求.本研究所在的大学为一所地方综合性院校,学校推行国际化办学理念,与全球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多所国外院校达成合作项目,开设有全英文授课的国际化专业,招收国内和国际学生.

在全球化语境下,外语教育面向世界,更加需要强调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英语专业作为以语言为研究本体的专业,除了夯实语言专业知识和强调提高语言技能以外,务必以人文内涵为主旨,以培养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注重培养具有跨文化意识、国际化视野和多元能力的人才,将最终有利于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改革思路与特色

“中国文化概论”具有交叉学科属性,课程覆盖多门学科知识,涉及中国历史、哲学、文学、艺术、建筑、医药、体育、旅游、民俗等众多领域.由于跨学科知识需要采用全英文授课,该课程对中国学生扩展中华文化知识、深化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显著的作用.2016年我校修订其为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再次突显中国文化类课程对英语专业平台建构的重要意义.

英语专业有别于历史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以英语使用者为服务对象,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有责任和义务宣传中国文化和服务社会.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有利于发扬英语专业文化桥梁的作用和提高文化交流的有效性.

1. 中西文化差异性教学

根据对中国文化课程在英语专业的定位,我们将重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教学指导思想,强调海外中华文化认知需求,优化课程体系;定位中西文化的交叉点和差异点,强调文化求同存异的方向性和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从“按中华文化基本要点编排教学计划的传统方式”转变为“文化基本纲要与海外中华文化认知需求相结合的课程知识体系”,重新确定授课主题和重点;以有代表性的差异性话题为切入点,选取课堂讨论材料(如表1).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出发,选取中西文化的差异性作为教学重点,建构中国文化课程主题教学大纲,分模块开展教学实践,达到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深度融合.

2. 本土文化特色教学

语言归因于文化,文化根源于地域土壤,地域文化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成效,中国文化课程改革需要将地域文化考虑进课程改革框架之内.

温州地处浙南,为吴方言的南极,自古有瓯越之地的美称,地方文化留存大量吴越古迹和古风古俗.其中,思想文化上深受永嘉学派的影响,形成了求真务实、敢为人先的温州人精神;艺术形式上保留用温州方言演绎的鼓词说唱艺术,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艺术风格;建筑上有享誉国际的泰顺廊桥,形成山区田园特色地方文化.地方院校有服务地方的社会职能,对外推广有突出代表意义的地方文化现象和文化产品,在国际交往频繁的今天,特别有现实意义.

鉴于英语专业学生良好的语言基础,能以小见大地展现中国文化的特色和精神,我校课程改革以地方为教学土壤,结合区域性经济环境下的地缘产品,挖掘身边的人文现象,为做好地方品牌介绍和区域性形象的对外宣传提供实践平台.

四、课程案例分析

本课程采用基于项目的课堂组织形式,将整个班级假设成国际班级,开展“模拟联合国”主题项目,将“争做文化大使,传播中华文化”的目的贯穿教学始终.在国际班级中,根据个人喜好,设定成员身份,按既定顺序推广“文化产品”.此环节仿效联合国申遗项目,既提炼文化主题,又锻炼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应变能力,增强了跨文化意识和创新意识.

下面以课程改革“人文教育篇”作为范例,具体阐述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要则:

1. 课程目的.介绍中国教育的起源、发展和展望.找到中西教育体制不同的缘起,讨论教育模式的优化.尊重文化差异,促进有效沟通.

2. 授课对象.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已参加大量的专业平台课程学习,其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和应用能力得到锻炼,为阅读与中国传统教育相关的英文文献奠定基础.学生能够通读难度相当的介绍性文字,并能用英语做文化专题介绍.

3. 授课方法.按照“模拟联合国”的项目构想,要求小组在课前结合优质资源梳理知识体系,做好产品筹备;课上进行课堂陈述,推广文化产品;推广完毕,该组接受来自不同“国家”代表团的提问和质疑挑战.授课方式的改变为课内讨论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想象空间,教师作为课堂参与者观察课程进展,实时调整课程难度.

4. 教学内容.国学是中国人文教育篇的核心内容.由于教育篇所及范围广,课堂讨论既包括古今教育体制的对比,又涉及国学的传统和它的历史传承,以及跨文化背景下中华国学对全球文化的影响.了解历史,重温国学,启发学生对现世的哲学思考,教育话题在历史纵向和国别横向上均得以拓展.

5. 授课流程.课程改革特别重视课前任务的布置,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能动性.课内展示与教师引导性讨论所占时间比例接近1 ∶ 1,学生课堂参与度高.示范课大致经历五个步骤,具体流程如表2(P44).

6. 授课效果.“模拟联合国”概念的提出,本身就蕴含体验的意味.每位课堂参与者(包括教师)都担任一定角色,并按既定角色的身份实践个人体验.教学通过传授知识与启发思维相结合、学生自主文化推广与教师点评相结合、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等形式的综合运用,收集多方面多层次的动态教学材料,突出文化课程“交流性”的本质特点,学生普遍反馈良好,教改公开课获得广泛肯定.

跨文化交际是双向性的交流活动,涉及文化产品和文化需求的动态平衡.只有当海外中华文化认知需求与中华文化基本纲要切实吻合,文化传播的效果才达到最优化,文化传承的意义才最为突显.在本研究所涉及的多元文化关系网络中,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文化圈相斥亦相吸,其引发的价值观、社会形态和处世哲学差异在两两接触的瞬间大放异彩.中国文化课程的改革思路符合英语专业多元化人才和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中国文化为主线,融中国经典文化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为一体,减少文化失语对跨文化交际的负面影响,提高中国文化的传播能力,实现外语人才的多元化培养和分类卓越.

参考文献:

[1] 王俊菊.英语专业本科国家标准课程体系构想——历史沿革与现实思考[J].现代外语,2015,38(1).

[2] 杨丽萍.“大国学”与中华民族文化认知地图的整体建构:基于60本《中国文化概论》编写体例的评介与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50(3):166-171.

[3] 于晨凌,王军.21世纪中国外语教育的改革策略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6):123-125.

[4] 仲伟合.《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下的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J].外语界,2015,(3):2-8.

(编辑:王春兰)

上文总结,此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文化视域和课程改革和中国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中国文化本科毕业论文中国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跨文明视域下叶荷马史诗曳和叶左传曳的英雄品格对读
陈 娴摘要人物的塑造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常常在于其塑造的人物性格的多重性和不确定性 中国先秦典籍左传和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是中西方源头式的史诗文学,其中对英雄原型的塑造分别体现了古代中西.

家国之间:文化视域下的中国乡村治理
杨明佳 陈青霞摘要乡村治理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突破当下乡村治理的困境,既有赖于制度的创新和组织的再造,同时也必须构筑村治的文化心理基础,从传统的家国文化中发掘积极资源,克服其中的.

符号互动论视域下的中国网络小说跨文化传播
近年来,中国网络小说海外传播正在成为一种蓬勃兴起的文化现象 我国网络文学作品的版权出售、影视改编、游戏产品转化已达相当规模 中国网络文学已经具备了与日本动漫、韩剧并称为亚洲三大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 ①中.

能力培养视域下高职院校解剖学教学改革
娄丽芳(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 河南 · 郑州 451460)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 16871j cnki kjwhc 2018 12 036摘 要 新.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