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马克思主义论文如何写 与三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下相关论文如何写

主题:马克思主义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3

三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下,该文是有关马克思主义专升本论文范文与生态文明和三位一体和马克思主义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生态文明建设的论文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文生态文明建设论文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题目

摘 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深刻揭示,蕴含着对生态与人性的反思.生态认知、生态意志、生态审美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位”灵魂,即“真善美”这三位形成的一体就是生态文明,其对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具有广泛的基础理论指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认知;生态意志;生态审美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1-0059-02

认知活动、评价活动和审美活动三者的有机统一就构成了人类整个实践活动过程的全部,其所产生的实践的结果就是知识、意义和美感的统一,即真善美的同一.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指出实践是自然、社会、人三者之间的联系体,“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1]131.“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2]95即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之间关系.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在于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有序、共生共融的生存空间,创造一个天地人和的相互间协调统一的人性世界,重构经济与政治、生态、文化之间的关系,实现生态认知、生态意志、生态审美之间的一体化,将其置放于“自然——人——社会”三者之中,对实现生态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为实现中国梦,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五位一体的发展提出有意义的思考.

作为人的主体认知结构、评价体系和审美标准分别由知识范畴、意志规范和美感道德三者组成,所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时代的必须,更是人类自觉行为,是一种思想、一种责任、一种意识、一种情感、一种道德,在这一活动践行中,人的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和谐的理性行为得以生成、限制、规定和发展.通过对生态认知、生态意志、生态审美的思索,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地位和作用.

一、生态认知: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求

马克思理论中关于认知就是一种真理性的认识,指的是对客观规律的能动的反映,也是人进行能动的创造性实践活动的结果.其将生态文明的认知放置于整个社会文明发展进步中,其生态理论具有深刻的质的飞跃.可见,生态认知则是包含对生态的真理性认识,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通过人的主观知性而形成的对生态文明发展各种科学知识,例如生态要素、生态特征、生态行为、生态道德、生态技术、生态创新等内容.生态认知的理性特质是指导人行为向善的基石,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准则,只有具备全面而完整的生态认知,才能在实践中更好保护环境,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减少人类对生态的破坏,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工具理性与情感感性的整合,这样才能实现生态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生态认知还应具备对生态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制定和实施的理性认识,“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3]这样,才能对人的各种行为活动进行管理和规范,实现生态文明发展.有效实现生态效益的最佳化和利益最大化,就应该从生产和生活方式入手,经济可以实行有补偿的经济制度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政治上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生态问责制度;文化是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扩大对生态价值观的影响力,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社会建设道路.

生态认知要求将生态知识、生态信念转变成指导实践活动的行为导向,随时随地有效控制人的创造性的活动,改变经济利益为先的生产活动,使得人的生命本能复归于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基础之上,对于一系列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损害生态环境,污染自然、浪费资源的行为认知受到自身认知的制止和坚决的反对.这是一种对生态理性的、逻辑的形式的反映,要求用知识为核心基础,科学系统要求人的行为必须建立在对生态友好共生的基础上,立足于现实,通过人的主观认知,感悟并宏观把握现实世界,实现生态自然与人类社会发展互助互利,和谐进步,即达到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性化”.

二、生态意志: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意志的作用的发挥.马克思关于生态意识理念进行深刻的论述,既包含有客观历史性也具备主观能动性两方面的内容.意志是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是人内在的一种强大驱动力,生态意志的建立是可以对生态建设发展形成积极的促进作用,将意志认知上升到意志道德情感,形成具有目的性行为指导思想,达到善的道德最高境界,指导人们进行社会实践改造活动时将生态文明的道德准则上升到意志指导,受生态自然规律的约束,有节制有计划地开展各项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活动.意志行为包括无知和有知,生态意识所要达到的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进而指导人有序开采,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自然与人之间道德的友善共存.道德意志所凸显的就是善,生态意志所要求的就是生态的道德情感、道德理性建立,使得人们具备高尚道德情感,提升道德境界,指导和规划着人们的实践行为,向着生态道德目标前进,实现自我道德情感的升华,进而指导人在生态建设中遵循自然的道德原则,与自然和谐有序发展.

生态的保护不仅仅需要客观历史发展的生产实践活动走向,更需要有人的生态意志的主观思想指导,其中就包括有生态责任、危机意识、生存认知.“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4]383具备生态危机的意识观是必要的,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要学会居安思危,尊重自然是法则,维护人与生态的和谐有序发展.生存认知则是要求人类能够主动反思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建于和谐友好的共生关系上,细心呵护自然、关爱生态,进而更好地实现自身全面而自由发展.最后,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就是生态责任的建立.马克思从历史的发展的高度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将生态环境的有序健康发展作为人类最重要的责任,他以土地关系为例,指出:“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以至一切同时存在的社会加在一起,都不是土地的所有者.他们只是土地的占有者、土地的利用者,并且他们必须像好家长那样,把土地改良后传给后代.”[5]875可见,人对自然是具有责任的,为了人类的永续发展,必须将这份生态责任代代相传,担当起生态责任重担.

三、生态审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追求

马克思曾指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2]120-123其中就包括了美的实现方式.生态审美是渗透着主体对自然生态的一种强烈的美,是人类进步与自然界发展相互协调的美的展现.“美只适用于人类”,德国哲学家康德曾指出过.这所指的是人不仅仅要从客观对象中获得真理,改造客观世界,更为重要的是要从自然生态中捕捉“美”,具备生态审美的发展眼光,实现以“美”为最高价值的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其中心就是以“生命”为最高价值的生态保护实践活动,使得当代人的发展为后代人的发展留下更为广阔美丽的天空.再者,生态审美蕴含着主体强烈的主观情感因素,是从生态美的角度入手,对人与生态之间的和谐美的追求,具有一种主客体交汇、情景交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审美意境.生态审美是对生态之肯定,审美主体对“美”的关照和创造就是人对生态自然的珍爱和尊重,是一种对生态犹如生命一样热爱的最为深刻的审美之情感体验.赋予了人的生命实践活动更多丰富的内涵和价值,是发展变化,也是绚丽多彩的.最后,生态的审美是一种非功利性质的情感体现,所达到的是美的真情世界,这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无关乎利益较量和利用的约束,而是美的相互之间依托和扶持,具有超现实性和超功利性的精神感悟,凌驾于人与自然关系之上的一种美的和谐共生境界,人的生命过程始终就包含着大自然,同生同亡.

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能够促进人的审美发展,不管是审美需求、审美能力或是审美趣味都可以成为生态审美的一部分,拓展人的审美空间,获取的是一种使得主体自然人格发生变化的生态情感,其所强调的不是对经济物质的和自身利益的满足,也不是对自然对象无节制的占有和消耗,而是一种超越了功利性直接所呈现出的对生态美的高尚情感的流露,是对和谐生态生命活动的目标追求.再者,生态审美具备有利于挖掘人性的美的本质,使得生态理念深入人心,消灭俗世中的贪婪与资本逐利的自私本性,凝聚生态保护力量,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培育浓烈的生态美之情,以情感人,进而作用于人的行为更加自觉自律地开展生态和谐文明建设,维护生态自然生存发展.所以将生态文明注入审美理念中,深入人心,实现美的体验的对象化,使得生态自然活跃着生命的希望,为人类所用的同时与人类友好共生.并且,人类的生态审美的实现,是一种对生态美的和谐追求,不但可以积极推动人进行生产劳动和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而且还可以培养人形成向上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完美的人格特性,不断探索、创造各种更多更丰富的美的生态自然.

四、结语

综上,生态认知是对生态文明的真理性认识,生态意志则是对生态文明的善的道德实现,生态审美就是对生态文明的美的追求和享受,三者的合一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序发展,即“真善美”有机统一,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同时,达到与生态自然的和谐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综上资料:本文论述了关于马克思主义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生态文明和三位一体和马克思主义相关马克思主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城市观的当代建构角度
摘要中国的城镇化实践和西方社会批判理论的空间转向使我们开始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城市向度,城市已成为新时代构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重要维度 建构马克思主义城市观不仅是为了反思中国城镇化道路中的问题,而且.

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理论的北疆草原牧区生产、生态、生活的建设分析
魏 鹏1,2,侯钰荣2,任玉平2,李 超2,朱 昊2(1 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2 新疆畜牧科学院草业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及.

基于主体间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路径
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课程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担任重要角色,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更要注重价值引导,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ldqu.

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建设和沿线环境保护
2015 年3 月28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多部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借助于这一实施纲领,实现对“丝绸之路经济带&r.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