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学生资助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与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反思和制度完善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学生资助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6

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反思和制度完善,该文是关于学生资助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高校学生和资助和反思有关论文范文资料.

学生资助论文参考文献:

学生资助论文参考文献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思想政治工作杂志工作论文德育工作论文

摘 要: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资助的运作不够精准,育人的效果有待加强等不足.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完善动态资助、资助监督、资助跟踪和资助回馈等制度来实现“精准资助”,有效发挥“资助育人”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学生资助;精准资助;资助育人;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3-0200-02

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2016年期间,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就学生资助工作答记者问时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学生资助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为目标,以建立“精准资助”工作机制为抓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不断创新资助育人途径和方式,努力开创学生资助工作新局面.这条思路是在目前相对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的基础上,反思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指明了以后努力的方向.其中,最重要的是借鉴“精准扶贫”的理念和做法,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在实现“精准资助”的同时,加强“资助育人”,以更好地发挥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作用.

一、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反思

进入21世纪,我国的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经过1999年高校扩招后,在2002年就达到了高校毛入学率15%的奋斗目标,实现了从精英化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跨越.国家教育部公布的2016年高校的毛入学率为42.7%,预计到2019年将突破50%,全面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其中,不可忽视的是,国家对高校学生的资助体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2007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加上这些年的持续推进和不断完善,目前我国已基本上形成了“奖、助、贷、勤、补、减、免”一体的“混合多元”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为实现教育公平、确保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社会保障,促进了国家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但是,在具体实践中,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认定标准不够合理科学,认定结果不够客观公正.由于国家助学金包括困难补助带有保障性质,它们的评审标准比较单一,加之国家助学金数额较大,就难免出现一些本身不贫困但通过不合理渠道取得助学资格的同学.总有一些学生无论是从本人的穿着打扮,还是从同学们反映的消费水平来看,根本称不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却也堂而皇之地享受国家助学金.其在补贴学生日常用度的情况下,能否产生正向的激励作用值得深思.二是偏重经济资助,忽视成长帮助.高校现在的学生资助工作主要还是围绕资助的事务性内容展开,学生受助后的跟踪、拓展工作只是零散地开展,尚未形成一定的体系.对于受到国家资助的真正贫困生,也有一些存在被动接受思想严重,奋发进取精神不足的问题,甚至对国家帮扶存在严重依赖倾向.这些都是因为我们目前的工作还是以无偿经济资助为主,忽视了有偿的激励资助.虽然受助学生逐年增长,覆盖面越来越广,但资助资金的实际效益发挥如何是个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在“立德树人”理念下,高度重视资助工作的与时俱进,在“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方面加大力度.

不少高校都认识到资助以育人为最终目的,不断探索资助育人方式,创新资助育人工作思路,提出了各具特色的资助育人模式.比如东华大学提出了“经济保障、精神关怀、发展支持”三足鼎立的帮困育人模式[1].吉林师范大学通过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建立起“中层领导——普通教职员工——学生党员”三位一体的帮困体系,对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帮生活、帮学习、帮思想”的“三帮”措施[2].南华大学形成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经济资助为基础、制度建设为支撑、文化培育为保障、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中心四基点”多维资助育人模式,对受助学生进行感恩文化、责任文化、诚信文化和励志文化的教育[3].这些做法有效地促进了贫困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了资助应有的作用.但总体来说,由于缺乏刚性的制度规定,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工作还没有引起高校普遍的重视,也没有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必须通过加强高校学生资助制度建设来改进.

二、完善高校学生资助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我国适龄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如何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高校只有完善资助工作的相关制度,实现资助工作的常态化和规范化,才能大力推进精准资助,全面构建资助育人机制,实现由“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的工作目标.根据各高校的有益探索,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完善高校的学生资助制度.

(一)动态资助制度

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一般是以学年为单位,每年进行一次,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在保证资助工作有序推进的同时,缺乏对情况变化迅速反应的灵活性.这种粗放管理模式不够精细化,不适合现在精准资助的工作要求.根据受助学生的实际情况,必须建立动态资助管理制度.具体来说,就是要让因为突发情况或特殊原因出现经济困难的学生,能不受申报时间的限制及时得到资助.而对于有些正在接受资助的学生,因为出现诸如违法违纪、弄虚作假等行为而受到惩戒,停止或取消对他们的资助.比如笔者所在学校,对于因考试舞弊受到处分的贫困生,一律停止发放助学金;对于弄虚作假获得资助的学生,一经查实,要求追回已发资金.有些高校规定对综合素质考核不及格、考试成绩严重挂科的贫困生也采取停止发放助学金的措施.教育行政部门可以考虑允许高校建立资助基金会的形式,来实现对资助工作的动态管理.

(二)资助监督制度

现在各高校在具体操作学生资助政策的过程中,还存在量化不够,随意性较大的情况.虽然,高校资助工作都有一套严格的操作程序,但是一些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学生的民意也容易被操纵,贫困生的认定结果不能完全服众.问题的解决,一方面应该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探索建立量化评估指标体系,对受助对象进行科学评估和准确认定;另一方面应建立学生资助的申诉监督制度,由其他同学对受助学生进行监督,给确有困难又没有受到资助的同学行使申诉权的渠道.对于受助学生,他们在平时学习、生活中的行为,尤其是对待资助资金的处理上,都是有明确的要求的,一旦他们违反了相关规定,其他同学就有权.只有自觉接受身边广大同学的监督,受助学生才能加强自我约束,更好发挥资助的育人作用.教育行政部门在各级教育阳光服务中心也应该建立相关的通道,让学生有充分表达利益诉求和反映问题的机会.

(三)资助跟踪制度

高校的工作纷繁复杂,在学生资助工作上,普遍存在重资助、轻管理,重经济、轻教育的现状,往往“一助了之”.高校辅导员工作在学生管理的一线,他们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是最大的,但是往往因为很多资助项目时间要求紧急,辅导员们因身兼数职、自身发展力不足等各种原因,无法高质完成工作,更谈不上后续如何开展育人工作[4].其实贫困生存在的问题不简单是经济方面的,他们在专业学习、人际交往、心理健康、就业择业上都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帮助.研究发现,高校贫困生在心理上具有先天的压力,在个人发展、人际交往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这些心理困扰也使他们产生了精神贫困的现象[5].现实要求必须完善资助跟踪制度,形成学校资助管理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各级团组织和院系辅导员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针对受助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资助育人平台和模式,强化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两项能力”,对他们加强励志教育、诚信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三项教育”,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成才.学院的各级党组织也可以把对贫困生的资助跟踪活动纳入到党员联系群众长效机制建设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资助育人中的作用.

(四)资助回馈制度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接受国家经济资助,享受公平教育权的同时,应不应该承担相应的义务、履行一定的责任呢?这是一个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研究但还没有取得共识的问题.但是必须看到,通过感恩教育,大部分受助学生都是心存感激、愿意回报社会的.在本课题组的网络调查中,对于“你对尽己所能回报社会有何看法”这一问题,有242人选择“从点滴小事做起,为社会多做贡献”,占比84.32%;有16人选择“把回报社会作为自己的人生规划”,占比5.57%.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很多受助学生有回报社会的意愿,但是缺乏相应的组织,找不到实践的机会,这与我国社会公益活动的大环境也是密切联系的.当然也有一些受助学生面对国家的资助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倾向,在享受政策的同时更关注利益的争取而忽视责任的承担.如何通过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展示平台,积极引导他们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需要建立资助回馈制度.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本着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不少高校倡导受助学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回报社会.有些高校通过鼓励受助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协会、三下乡、三支一扶等活动,来累计“感恩积分”记录在册;有些高校联系社会机构给受助学生提供“义工”机会,并由接受服务的机构开具证明.虽然不能把回馈社会的表现作为大学生接受资助的必要条件,但是至少可以作为他们接受更多更好资助的充分条件,这无疑将促进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发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高校只有在现有的学生资助体系下,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建立有效机制,在“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两个方面有所作为,才能使资助工作更好地促进贫困学生的成长,更有效地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文伟,廖丽金,赵北琳.“人的全面发展”视阈下的高校帮困育人体系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0(7).

[2]邱忠信,李佳.爱心助学,情满校园[N].吉林日报,2008-01-14.

[3]黄建美,邹树梁.高校资助育人创新视角:构建多维资助模式的路径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2(4).

[4]刘品希.高校辅导员贫困生资助育人能力提升研究[J].教育观察,2016(6).

[5]潘梅英.高校贫困生精神贫困现状及教育救助策略[J].陇东学院学报,2014(9).

上文评论:此文为关于高校学生和资助和反思方面的学生资助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学生资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
牛恒磊(陕西中医药大学社会科学部 陕西 西安 712046)摘 要高校不断扩招,相关政策逐渐完善 很多贫困区域学生申请学校或者政府的资金救助,在实践阶段如何做好资助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关键所在 在.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理念
张玉清(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40)摘 要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的新理念应从人性化出发,以人为本,不仅仅要在学生知识上进行培养,还要提高学生的心里素质水平 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无论是.

高校学生资助和育人相结合的思政教育工作
摘 要本人深入分析了高校资助工作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以及具体的改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资助;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措施高校学生资助的对象主要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 家庭经济困难大.

关于构建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评估体系
石志强(中国民航大学,天津300300)摘要党的十九大为新时代加强党支部建设指明了方向,创建教育党员有力、管理党员有力、监督党员有力、组织师生有力、宣传师生有力、凝聚师生有力、服务师生有力的战斗堡垒成.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