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艺术类有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与明代广东文人的艺术和生活展撷珍有关论文怎么写

主题:艺术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9

明代广东文人的艺术和生活展撷珍,该文是艺术在职毕业论文范文跟生活展撷珍和广东文人和艺术类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领导艺术论文生活和数学论文艺术教育杂志艺术期刊

由广东省博物馆主办的《荟雅南州—明代广东文人的艺术与生活》展历时数月,于近日落下帷幕.关于明代广东文人的艺术情趣和生活习俗,《*家》杂志2016 年第11 期曾有专文介绍和梳理,本文拾遗补缺,从此次大展展出的近百余件文物和艺术珍品中,挑选部分精品作一赏析,与读者共飨.

1.陈献章著《白沙子》八卷(图1)

陈献章(1428 ~ 1500 年),字公甫,号石斋,明*学家.广东新会人,居白沙里,世称“白沙先生”,亦称“陈白沙”.陈白沙是明儒心学的创始人,也是岭南唯一从祀孔庙的人,被称为“岭南一人”,后人将他比为孟子,因此亦有“白沙子”的尊称(图2).

《白沙子》是陈献章的诗文集,也是他所开创的“江门学派”的代表著作之一.陈献章奉行孔子“述而不作”的理念,没有学术专著,他的心法学说、道德品格,大部分寓于诗文之中,因此有“诗教”之誉.陈献章不仅是理学大儒,而且是集诗、书、画于一身的学者,他的诗作流传有2000 余首,题材广泛,大至民族大义,国计民生,小至插花看柳,闲庭信步,均是触景而成,风格平易自然.这本诗文集原名《白沙集》,初为罗侨所刻,诗、文各十卷,刊于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到了嘉靖十二年(1533 年),陈献章门下再传弟子高简、卞崃重刻此书,对其中的诗文有所增删,合并为八卷,题名《白沙子》.此书在明清时期多次刻印出版,展出的这本刻于明嘉靖十二年,是现今可见的最早也是最完备的版本,其后的版本多以此本为祖.

2.金农铭文古砚 长20.3、宽12、厚5.3 厘米(图3)

文人好古,几案上各色材质均备,古雅与诗书笔意并俱.笔墨纸砚和水丞、笔格、镇纸等文具,不仅作为书写用具,更于终日长伴下自然地呈现出文人赏玩的美学.明人说“砚为文房最要之具”,出产于广东肇庆的端砚作为名砚之首,自然是文人书案上的必备之物.端砚从宋始就具有实用与欣赏价值并重的特性.到了明代,端砚的雕刻艺术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掘,样式更为自由而多样化,砚身常刻有使用者、*者的铭识.同时,砚盒的制作也颇为讲究,益发思古之情.

这方明代端砚为宋坑石,砚式古朴端庄.两侧铭文是清代以后加刻.右侧铭“以玉为质,以金为声,佐吾文翰,艺苑之珍”;左侧铭“艺林清尚.廷芳先生雅好古砚,蓄聚至数百枚,今出一以见示,故拈四字记之.金农”.

金农(1687 ~ 1764 年),清代扬州八怪之首.号冬心,又号稽留山民、曲江外史等.博学多才,精篆刻,擅绘画.尤精墨梅,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机勃发,古雅拙朴.砚铭中的“廷芳先生”指沈廷芳(1692 ~ 1762 年),浙江仁和人,晚年曾掌教于广州粤秀书院.字畹叔,一字蔌林,号椒园,斋室名“砚林”.嗜藏书,建有藏书楼名“隐拙斋”,以“古柱下史”自称.

3.梁元柱《森琅公少年》自画像57.5×47 厘米(图4)

梁元柱(1581 ~ 1628 年)字仲玉,又字森琅,顺德人,书、画俱有名.明天启二年(1622 年)进士,任监察御史.因拒绝宦官魏忠贤党羽的拉拢,被削职还籍,归隐广州越秀山,名声大振,崇祯时始被召回朝.

梁元柱的画迹传世不多,目前可考仅存4 件,此幅是4 件中唯一的人物画,是其早年作品,格调清雅,不失生趣.与一般严肃持重的祖先学者画像不同,这幅画是一位风雅少年的自画像,直白地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追求与想象.画面以素雅的白色、湖蓝色为主调,森琅公穿蓝色直裰,宽白护领,头戴网状幅巾,扎两段发髻,是明代文人的典型装束.手倚白石书案,案上陈列了不少文房雅器,一尊蓝釉梅瓶,旁边是炉瓶三事:白釉连座双耳三足炉、铜箸瓶及香盒.石案正中放着一枚卵形淌池砚、一支湘妃竹管笔、一把上了扇扣的竹扇.另有一函书卷,和一只盛放着佛手果的海棠碟,增添案头清香.画中人物衣褶纹饰工整秀逸,花瓶、兰草、文房四宝及书桌均工笔画出,设色淡雅、明净,极富文人气息.

4.赵焞夫、陈子壮等《肤公雅奏》诗画卷( 图5)

此幅诗画卷被誉为“粤中书画剧迹”,是当时广东的诗社“诃林净舍”诸诗人送别袁崇焕所作.天启年间,监察御史梁元柱因弹劾魏忠贤被削职罢归,回到广州后邀集旧日好友,与陈子壮、黎遂球等人在光孝寺结诗社,推举“南园十二子”之一的陈子壮为社长.因光孝寺中有诃子树,诗社故名“诃林净社”.诃林净社最重要的一次雅集是在崇祯元年(1628 年):当时,袁崇焕被朝廷起用,第二次督师辽东,离别广州之际,粤中名士在光孝寺为他送行.其间赵焞夫绘图,陈子壮等题诗图后,遂成《肤公雅奏图》赠别袁崇焕,因此具有珍贵的文献史料价值.

画卷引首榜书“肤公雅奏”四字,语出《诗经·小雅·六月》“薄伐猃狁,以奏肤公”句.“奏,成;肤,大;公,功也”,故“肤公雅奏”意为大功极成,诸子所寄袁崇焕者,于此四字可见一斑.引首后为赵焞夫绘江岸送别图,图后载粤中名士19 人题诗.这些名士中位列第一的是陈子壮,他与袁崇焕同榜进士,且高中探花,曾官至礼部尚书.天启年间因弹劾魏忠贤被削职,回到广州后重新组建南园诗社.崇祯末年李自成起兵时,陈子壮曾建议崇祯帝下“罪己诏”,以激发忠义之士为国效力的热情.明亡后,陈子壮抗清殉节,卒谥“文忠”.第二位题诗的是梁国栋,梁国栋的官职仅是彭泽县令,但他为官清廉,造福一方,因此声名远播.关于梁国栋在当时的声望,有一个故事可以佐证:明末将领左良玉是一个所经之地无不抢掠的人,但他经过彭泽时却叮嘱部下说,“这里是梁侯管辖的境地,不可骚扰”,由此可见梁国栋声誉之隆.其余题诗的人中,绝大多数是当时诗坛的佼佼者.黎密与其子黎遂球皆有诗名;欧必元曾任广东巡抚,其诗自成一家;邝露是富有传奇色彩的浪漫诗人,被称为“粤中屈原”.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光孝寺的三位高僧释通岸、释超逸、释通炯也参与了题诗.这三位僧人都是憨山大师的弟子,憨山德清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秉持儒、佛、道三教融合的理念,主张积极参与世间事务.因此,当时的光孝寺成为晚明广东文人集会、议论军国大事的重要场所,也造就了当时抗清失败的广东士人多避世入佛的历史背景.

5.天然和尚诗翰轴 136×67 厘米( 图6)

天然和尚即天然函昰禅师(1608 ~ 1685年),明崇祯六年(1633 年)举人,后于庐山归宗寺削发为僧,曾在广东及江西地区弘法,道声远播,被尊为“天然和尚”.天然和尚在文学艺术方面具有高度的修养,以他为核心的“海云诗派”,囊括了包括岭南三大家在内的众多僧俗诗人,作品蔚为大观,极一时之盛;同时,天然和尚及其门下弟子中十余人亦雅擅书法,世称“海云书派”.天然和尚书法尤以行草见长,其墨迹在清朝屡遭查禁,真迹流传稀少.

这是函昰禅师分韵创作的《梅花诗·五言绝句三十首》中的一首,书于晚年归住番禺雷峰海云寺期间,书风汪洋恣肆,一挥而就,与其盛年时着意模仿李邕、米芾的书风已大不相同.此轴为梁启超旧藏,极为爱重,将其精工挖裱,并跋云:“天然和尚名函昰,俗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崇祯末以名孝廉出家,得法于黄严道独,为曹洞宗第三十三代法嗣.国变后,遗黎耆宿多从之游,熊鱼山、金道隐、陆严京等,其从者也.所著《瞎堂诗集》列于禁书,遗墨传世极稀,此轴至可宝也.丁卯九月,后学梁启超跋.”

诗轴释文:香暗随风度,飔飔不欲存.闻香意何限,花自到黄昏.雷峰老人.

明季以降,时局动荡,国事衰微.一些文人志士深感家国之痛而回天乏力,于是纷纷隐遁佛门,成为披着袈裟的遗民.这些既是文人又是僧人的高僧群体,共同奠定了明清之际岭南佛门的历史地位.

6.澹归今释诗翰卷 25.2×195 厘米( 图7)

今释(1614 ~ 1680 年),号澹归.俗名金堡,浙江杭州人,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 进士. 后为天然和尚弟子,创丹霞寺,倡儒、释合一之说,说法30 余年,名著岭南.工诗文,善填词,晚年文风晦涩,作品大多抒写明亡之痛.著述宏富,有《遍行堂集》等.其书法格调甚高,用笔淳厚古茂.此卷为民国年间汪精卫旧藏,卷首有汪氏“双照楼”钤印,卷末有*跋.

7. 陈献章《种萆麻诗》草书卷25×431.2 厘米( 图8)

明代中期,岭南大儒陈白沙以独特的茅龙笔书法,一扫明代初期中原书坛的流风习气,成为岭南书家的杰出代表.此卷乃白沙茅龙书法的代表作,用笔枯峭,而枯中带润,笔笔似断却又笔笔皆连,飞白处尤见精彩.人谓白沙书法“沉雄苍劲,朴茂绝伦”,于此帖可见.作为明儒“心学”的创始人,陈白沙首先是一位哲人,然后才是一位书法家.书艺,是表现其哲学思想的一种形式.白沙以“熙熙穆穆”作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他认为,平和自然,方能体现人格与书艺的统一.

8. 邝露旧作诗草书卷 252×30 厘米( 图9)

邝露(1602 ~ 1648 年)字湛若,广东南海(今广州)人.年十三为诸生.工诸体书,能诗,著有诗集《峤雅》,手书开雕,极精.

释文:清溪曲曲抱仙源,锦石虚疑翠黛存.云里玉環妃子井,绿萝金谷美人邨.霓裳忽散华清舞,玉笛难招博白魂.最是剑门花落后,依稀如见陊楼昆.九嶷如黛楚天分,水绿三湘雁倒闻.春晓玉台开岳雪,月明银殿蔚卿云.翠华想像湘君竹,龙驭迢遥古帝坟.何处匏笙将凤曲,至今犹似咏南薰.《吴楚感秋》:隋宫仿古惟衰柳,楚泽伤秋见落英.痛苦嗣宗千日醉,乱离王粲十年情.目穷沙界参龙象,手挽天河洗甲兵.五见梨花归未得,故园(此处漏一字)闻蟪蛄声.旧作数章,偶书呈曰旦社词兄教正.时曰旦将广郑虔之学,苜盘余兴,试为我定之,灯下草草观者,幸得之笔墨之外也.戊子暮春,罗浮山人邝露.

9. 梁元柱《出山首疏》卷 31×333厘米( 图10)

梁元柱在朝中风骨棱棱,其书法亦自矫矫不群,善草书,时杂魏碑笔意.此幅手卷得颜鲁公《争座位稿》与怀素《苦笋帖》之遗韵.笔法简古,在字体的大小和用笔的粗细方面均错落有致,笔画极细者仍不失劲气,极粗者自有其刚健之姿.可谓“雄深雅健,合为一手”.

10. 陈子壮《张秋即事》诗轴212×47 厘米( 图11)

陈子壮(1596 ~ 1647 年),字集生,号秋涛,南海(今广州)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 年)进士,授编修.时其父陈熙昌为吏科给事,上疏弹劾魏忠贤,父子同日夺职.崇祯初启用,后抗清殉国.谥“文忠”.

陈子壮为明末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余事作书,已足不朽,尤精擅行草,传世书迹较多.早年好用羊毫笔,有米芾、董其昌笔意.此《张秋即事》五言诗轴为其青年之作,行宽韵逸,古淡朴茂,正是其平素本色.

11. 钟学《寿萱图》轴 88.5×43 厘米(图12)

钟学(生卒年不详),字雪舫,顺德龙江人,寓居广州.擅画花鸟,笔意清新淡雅.陈白沙有题其《春草图》云:“兰兮兰兮翳灌莽,棘刺薄芽递消长.野竹抽梢一千丈,巨石盘云覆仙掌.鹡鸽三三兼两两,鼓翼飞鸣齐下上.仰视元穹极高广,秭稗瓦甓皆真赏.半酣一爬谁老痒,五羊城中钟雪舫.”

12. 高俨《山中午读》图轴 158×55厘米(图13)

高俨( 约1620 ~ 1691 年), 字望公,号海滨渔父,广东新会人,有“高士”之称.博学多才,工诗,能书,擅画,时人称为“三绝”.生性高洁,气度潇洒,史有“尚藩入粤,屡辟不就”之说.擅绘山水,取法沈周,兼融倪云林、王蒙、文徵明等诸家笔意.此图画山中密林草阁,楼房中一人持书午读.自题诗曰:“密林新雨歇,叠壑泻潺谖.书声午未罢,深坐觉未寒.”笔法苍劲沉着,墨色浓厚,气韵雄逸,深得石田( 沈周) 笔墨的长处.

13. 杨昌文《兰竹图》卷 513.3×28厘米(图14)

杨昌文(生卒年不详),字宪卿,号北畹,广东番禺人,生活在明末清初时期,曾自钤印“耕凿孤臣”,以明遗民自居.善画兰花竹石,在画兰中寄托着其遗民心境.此卷是杨昌文赠与诗人朱彝尊的鸿篇巨制,作者在自题中表示朱彝尊“脱然尘垢之中”,赠兰竹以肯定杨氏的高洁品格.画中兰竹疏密有致,柔韧有力,加上一丝不苟的长题,足见其对友人的敬重之情.

14. 彭睿壦《竹石图》轴 97.8×35.9厘米(图15)

彭睿壦(生卒年不详),字公吹,号竹本,顺德龙江人.其父彭耀,在南明诸王纷争时,曾奉桂王命往谕绍武,被杀.彭睿壦怀君父之痛,终身隐居不仕,潜心书画.工草书,又擅绘墨竹,时以草书笔法行之.他深通书画同源之理,以书法入画,又以画法作书,世传其书画为“竹本派”,可与明人张弼为“兰根派”并称,时人竟有誉其为“草圣”者.此墨竹图用笔老到,墨韵明净自然,而且意蕴深邃,流露出遗民之苍凉情结.

15. 竹雕荔枝香筒 通高19.6、口径3.9 厘米(图16)

香筒是古代室内净化空气的用具,一般是直接将香料或香花放入香筒内,香气便从筒壁、筒盖的气孔中溢出,是古代富贵人家必不可少的生活实用品.同时,由于香筒的制作考究,工艺精湛,又是一种清雅的室内陈设.制作香筒的材料以黄杨木最为常见,亦有用紫檀、竹子等做成,材质讲究,工艺精美,切雕多为镂空,较为常见的图案有商山四皓、惠山五老、竹溪六逸、竹林七贤等.这件香筒以岭南嘉果荔枝为题材,每颗荔枝上均雕刻以不同的纹饰.筒身上下阳雕回字花纹,寓意吉祥永续.

16. 石湾窑月白釉八卦纹琮瓶 高28.3、腹围12.2、口径6.3 厘米(图17)

琮是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多为玉质.这件琮瓶仿照玉琮外形制作而成,器型规整,古雅大方,四面浮雕八卦纹,做工精细,施月白釉有细开片.由于釉的流动和收缩,纹饰的周边和转折处都显露胎色,称为“出筋”,这是明代石湾白釉的特色.

17.“可松”款石湾窑天蓝釉小口瓶 高22.5、腹围6.3、口径5.5 厘米(图18)

明代艺术风尚和消费风气趋向多元化,文人*并不惟古是好.一些当时著名工匠所制的器物,也颇得文人士大夫的青睐,称为“时玩”.明代的时玩,有一个鲜明特点,即是在自己制作的器物上署名落款.在此之前,能工巧匠们标识自己的作品只是偶例.这件花瓶底部刻有“可松”二字款.苏可松,为明代晚期石湾陶塑名家,人称“驼松”,善仿钧窑器,尤以烧制仿钧翠毛釉最为出色.所制器物多有刻写或钤章的底款,字体端庄秀丽.

18.石湾窑翠毛釉笔筒 高13.3、口径14.4、底径13 厘米(图19)

陶胎,胎色灰.底刻阴文楷书“可松制”.手捏成型,器身厚重,造型规矩.器内及底部施赭色护胎釉,器外施仿钧窑翠毛釉.釉色晶莹润泽,虽年代久远,仍光亮照人.由于釉料的流淌,口沿一圈微有露胎.翠毛釉因其釉色酷似翠鸟的羽毛而得名.

19. 哥釉渣斗 高5.5、腹围5.5、口径6.3 厘米(图20)

渣斗是古代一种特殊造型的器物,用来盛放鱼骨等食渣,后来移入茶席,成为古人众多泡茶器具中的一种.利用渣斗盛放废弃的茶水和茶渣,正是明代文人追求精致生活的真实写照.

哥釉瓷器向以“小器开大片,大器开小片”为贵.这件渣斗器型小巧典雅,线条洗练,且釉的开片方式独具特色,在器物外部开大片,内部开小片.不同大小的开片分别存在于同一器物的内外,工艺可谓精妙莫测.

20.“天响”琴 长126.7 厘米(图21)

文人藏琴皆有琴名和款识.文人雅士常根据琴的取材、形制、声音等特性,为其取名,并刻于琴的底板上靠近琴颈的部位.其名两字、三字或四字,文意清雅,寄托遥深.如岭南四大名琴:春雷、秋波、绿绮台、天响.有时,琴的底板上还刻有记述*传承,或表达主人理想志趣的文字,雅器与诗书相映成趣,使得古琴更加成为一件艺术珍品.

这张古琴背面颈部刻篆书“天蠁”,下有“万几永宝”印文.龙池左右两侧刻隶书“式如玉,式如金,怡我情,声我心.是谓天蠁之琴.东樵铭.”下有“东樵”、“岭南潘氏海山仙馆宝藏”印文.“天响”琴是广东四大名琴之一,相传为唐代成都名琴匠雷氏所制,著名诗人韦应物的旧物.1984 年经专家鉴定,定为是明代古琴.

上文总结,此文是关于对写作生活展撷珍和广东文人和艺术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艺术本科毕业论文艺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艺术高于生活,但不等于生活
【摘 要】艺术是通过人的头脑来反映的,经过加工之后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比实际生活更加理想,更加典型,更加强烈,更有集中性 【关键词】更纯粹;生活的本质;讲究形式中图分类号J81      文献标志码A.

深入生活艺术升华
文 刘曦林山东文化底蕴深厚,我们山东有人才,董刚(大罡)就是其中一位优秀青年才俊 他的作品挺有意思,有生活情趣,你看他画的蜻蜓和花卉构图非常好,笔墨掌握得也非常好,你看他画的老鼠是批评老鼠在吃他的书 .

艺术和生活
冯雅婷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116052 )摘要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生活是体验的过程,艺术是生活体验后的生活,人们常常用音乐表现高山流水,用绘画表现梅兰竹菊,用书法表现阴晴圆缺 通过对自然生活.

新时代文人画艺术内涵
一、新时代文人画提出的时代背景这个时代是一个充满变化、竞争激烈的时代,也是逐渐物质化和泛娱乐化的时代 东西文化交融、技术手段创新,使人们接受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也越来越丰富 另一方面,对文人而言,这个时.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