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经济增长相关论文怎么写 与河南省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脱钩现象分析方面学术论文怎么写

主题:经济增长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2

河南省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脱钩现象分析,本文是有关经济增长论文怎么写跟经济增长和脱钩和能源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经济增长论文参考文献:

经济增长论文参考文献 工程经济论文宏观经济管理杂志社国际经济和贸易毕业论文选题金融经济杂志社

蔡玎琰胡淑新

(郑州财经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摘 要:随着河南省工业进程的不断加快,河南省能源消费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通过研究河南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在国家不断加强大气环境治理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今天,河南省能源消耗已经进入到一个稳定期.随着河南经济结构和发展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河南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呈现出由弱脱钩向强脱钩转变的趋势,但河南省能源脱钩弹性要由弱脱钩进入强脱钩阶段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

关键词: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脱钩弹性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6.007

作者简介:蔡玎琰(1985-),男,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硕士,郑州财经学院教师,助教,研究方向:能源经济;胡淑新(1991-),男,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郑州财经学院教师,助教,研究方向:大数据.

随着河南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河南省经济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河南省能源“瓶颈效应”将会日益显现.如何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形成合理产业结构、加大清洁能源利用,从而实现河南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河南省目前亟待解决的战略问题.所以对河南省能源与经济、生态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保证实现河南省可持续发展,对于其他地区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国内外经过大量的研究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现象,也有不少研究表明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出现脱钩后又复钩的现象如Vehmas(2003)和赵一平(2006),也有一些学者姜秀秀(2017)和马杰(2017)分别研究了辽宁省和江西省的能源脱钩现象发现上述两省均出现弱脱钩现象.本文为了切实展示河南省近年来脱钩情况,利用从Tapio(2005)与OECD(2002)的脱钩程度测度模型来计算脱钩指数.两篇文章虽然采用的模型和方法不同,但都认为如果用能源消费量替换环境压力测度这一指标,能方便研究,简化程序,使得结果更有实践意义.则按Tapio(2005)将脱钩弹性定义为能源消费弹性,而OECD(2002)利用能源强度指数来代表脱钩指数.

在国际经济合作组织(OECD)系列报告(2002)价中,利用脱钩理论分析环境压力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对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的相对关系的不同定义了脱钩现象出现的成因,得到学术界广泛认同.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将脱钩程度分以下两类:(1)相对脱钩或弱脱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如果环境压变量成长速度小于经济增长的速度;(2)绝对脱钩或强脱:是指如果经济增长而环境压力参数不断降低.脱钩指数(DC)定义为一段时期内环境压力成长指数与经济成长指数的比,其计算公式表示为:

其中,脱钩指数是DC、环境压力成长指数为CI(在本文中表现为能源消耗量)、Yi为经济成长指数(本文表现为年GDP量),指标C0和CT为基期0和末期T的环境压力指标,指标Y0和YT了为基期0和末期T的经济成长指标.

Tapio(2005)采用脱钩性描述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之间的“脱钩”程度,并将脱钩弹性定义为:

为了研究河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选取1985年至2015年,21年间的能源消费量和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为了数据的准确性和统一性,能源数据和经济增长数据都选用历年的《河南省能源统计年鉴》数据,经济增长数据采用1985年不变表示的河南省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为亿元.

通过Tapio(2005)对脱钩弹性的定义出发,计算出1985年-2015年间河南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弹性如图1.

(1)从整体的脱钩弹性变化趋势来看,脱钩弹性的曲线呈倒“U”型曲线.但不同的时期,脱钩弹性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1998年以前,脱钩弹性整体波动在很小的区间内,呈现弱脱钩的状态.显示出1985年-1997年间环境压力增长明显小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而

基金项目:本文由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农林经济管理重点学科资助.

作者简介:汤晓丹(1979-),贵州石阡人,仡佬族,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和农业经济.

且脱钩弹性随着经济增长不断下降.到1998年-2002年间,脱钩弹性快速增长,脱钩指数主要介于0.8-1.2之间,说明经济的增长与环境压力增长速度相当,进入到扩张连接阶段.2003年-2004间,脱钩随着经济收入的增长指数进一步升高,快速突破了扩张连接阶段和扩张负脱钩阶段的临界值1.2,进入扩张负脱钩阶段,并在2003年达到最高值1.7.而后,脱钩弹性快速降低,在2005年-2015年间脱钩弹性保持在0.5左右,进入弱脱钩阶段,脱钩指数随着经济的增长有所下降,从整体趋势上看是不断降低的,但相对缓慢,脱钩指数仍然保持在弱脱钩区间.

(2)从不同阶段脱钩指数变化趋势来看,在1998年以前,脱钩弹性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特别是1994年-1997年间,河南的经济总量从1994年的5862亿元,增加到1997年6711亿元,每年经济总量的增长率都在13%.期间脱钩弹性从1994年0.225,降低到1997年的0.047.脱钩弹性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不断下降.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速度明显高于环境恶化的速度,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在与新技术应用,和生产要素的投入,能源消耗相对不是主要问题.1998-2004年期间,随着经济的进一步提高,脱钩弹性快速增加,并在2003年达到最高点,当时河南的经济总量6681亿元,脱钩弹性达到1.7.而此期间经济评价增长率回落到9%,这说明此期间能源消费成了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3)通过图1,我们发现河南能源与经济的脱钩弹性并不是如传统的库兹涅茨曲线呈现出平滑的演变曲线.在1998-2003年间,脱钩弹性在扩张连接和虚弱脱钩区间内进行多次转化.这说明脱钩弹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些其他的因素可以影响到脱钩弹性的变化.

(4)在1985-2015年间,出现两次弹性出现负值的情况,而且明显偏离曲线序列,在这里认为是数据离散所出现的偏差不具有代表意义.

下面给出本文结论:

通过此研究可以发现,长期以来河南省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增长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其体现脱钩现象符合库兹涅茨曲线变化的,也是随着经济的增长,河南省能源脱钩弹性出现了先上上涨,后下降的趋势的.但河南省能源脱钩弹性要由弱脱钩进入强脱钩阶段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

参考文献

[1]姜秀秀,吴明,赵玲等.辽宁省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其脱钩努力分析\[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17,(07):13.

[2]史丹.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正逐渐脱钩\[J\].理论导报,2017,(07):56.

[3]马杰,吴翠霞.江西省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老区建设,2017,(08):55-58.

[4]Tapio P.Towards a theory of decoupling:Degrees of decoupling in the EU and the case of road raffic infinland between 1970 and 2001\[J\].Transport Policy,2005,12:127-151.

[5]OECD.Indicators to Measure Decoupling of Environmental Pressure and Economic Growth\[R\].Paris:OECD,2002.

[6]赵一平,孙启宏,段宁.中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响应关系研究——基于相对“脱钩”与“复钩”理论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6,(3):128-134.

[7]Jarm.Vehmas,JyrkiLuuLuukkanen,JariKaivoja.Material Flows and Economic Growth\[Z\].Finland:Turk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2003,(3):9-11.

本文结束语,本文论述了关于经济增长和脱钩和能源方面的经济增长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经济增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广西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
摘要研究如何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处理好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广西现阶段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文首先检验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三个变量的平稳性,然后建立起三个变量的向量自.

加快能源、信息、交通三网融合打造实体经济增长新动能
我们认真学习领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刻认识到,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解决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牢牢抓住实体经济这个根基,依靠创新把实体经济做大、做强、.

IMF今年第四次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 月10日发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其中再次上调中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预期 报告将中国经济今明两年增速较7月份时均上调0 1个百分点,分别提高到6 8和6 5,这也是国际货币.

建设自由贸易港,探寻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10月26日,传来商务部正会同上海市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上海自由贸易港区的有关建设方案 与此同时,浙.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