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健康教育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和新常态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融合模式有关本科论文范文

主题:健康教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31

新常态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融合模式,该文是健康教育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与心理健康和常态和新常态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

安徽 叶兰兰1 吴成海2

【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问题,而且还关系到祖国未来是否可持续发展以及整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大问题.“互联网+”行动计划倡导将互联网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创造出新的发展生态,笔者认为高校通过建立“三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适应性模式,拉长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系,实现系统全覆盖服务;加宽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网络,实现全过程服务;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效率,实现时时服务.本文结合具体的研究与实践对如何开展“三维”心理健康教育展开论述.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互联网时代

大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问题,还关系到祖国未来是否可持续发展以及整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大问题.现代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综合型人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如何将互联网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创造出新的发展生态,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焕发生机活力的新课题.结合工作中的具体实践和研究,笔者认为,要善于利用网络优势,建立“三维”模式,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化、信息化、数据化,开创新常态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局面.

一、认识新常态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融合的重要性

1.1是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在要求

在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社会经济转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时代背景下,各种思潮跌宕起伏,价值判断标准也变得更为多元,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也深受影响.2013年8月,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而大学生群体是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力军.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很多合格的大学生力量,担当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合格的人才,不仅包括良好的品德、智力、身体和文化素养、专业技能,更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时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应对复杂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在要求.

1.2是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互联网是信息技术的载体,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发布,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2].“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没网”,这句话是对互联网时代的真实写照,也是高等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媒介即讯息,在现阶段,门户网站、博客、微博、微信、手机短信、手机APP等新媒体雨后春笋般涌现,使得大学生成了“数字化生存”的最新体验者.互联网成为大学生与人交往、发表观点、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交往、消费、休闲娱乐等.利用互联网学习、通讯、团购、旅游、理财、游戏、支付水电费甚至打车,已成为当代大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生存能力,迎接时代对高等教育的挑战,必须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1.3 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迫切要求

一项面对全国12.6万大学生的调查显示,20.3%的受访大学生有心理问题[3].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时代是从学生身份向社会人过渡的时期,也是敏感、复杂、细腻的时期,更是他们从年轻走向成熟的发展时期.他们是最活跃、又最具有学习能力的社会群体,同时,也存在涉世不深、情感脆弱、自控自理能力不强等特点,容易发生心理矛盾和冲突.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大学建设的新校区远离闹市,未能配套完成教职工宿舍建设,教师跟班车来随班车走,为了应对教师上班的交通压力,实行“朝九晚五”的作息时间,给学生留下了大段的课余空闲,拉远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网络与学生的距离.

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大学生匿名嬉笑怒骂、畅所欲言、无所顾忌,不受时空、地域的约束,无“网”而不胜,筑起了逃避现实的“心灵避难所”.有的对网络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沉湎其中不能自拔,荒废了学习,淡漠了感情;有的屏蔽外貌、身份等,进行各种话题交流,甚至“搞怪”发泄;有的经常浏览不健康网站,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有的沉迷、暴力的网络游戏中,造成网游诱发症,甚至走向犯罪[4].

二、适应新常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融合的对策

网络自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带给我们机遇也带给我们挑战,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势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三维”模式,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全覆盖:

第一维:拉长--构建全天候、全覆盖的工作体系

首先,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和机构体系.目前我国高校纷纷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咨询中心以及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三大板块,逐渐形成心理健康教育为核心、心理普查为重点、心理咨询为关键、危机干预为补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其次,延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在“互联网+教育”新形势下,延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构筑“学校—院系—班级—宿舍”为主体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网络.每个系1组心理辅导老师,每个班1名心理委员,每个宿舍1名心理观察员,借助飞信、邮箱、微信等手段交流和反馈信息,借助班级和室友力量,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监控和预警,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减少或避免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伤害事件发生.第三,强化与学生家庭联系的体系建设.通过校讯通等手段,加强学校—家庭一体化的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各自的情感和资源优势,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加生活体验,培养积极人格,形成一个运行有序、保障有力的和谐系统,从健康幸福、自信自强、积极乐观等向上层面去挖掘学生潜力,激发青春活力,让大学生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绽放心灵之花.

第二维:加宽-构建全方位、系统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网格化

首先,转变校级心理咨询中心的职能.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完全依赖校级心理咨询中心实现咨询任务,已十分困难.需要不断转变校级心理咨询中心的职能,开师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心理咨询技能的培训,咨询业务技术指导,咨询流程规范,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评估、重点学生人群的跟踪调研分析.其次,建立辅导员心理咨询队伍.要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全体辅导员学习和掌握心理咨询知识和技能,取得心理咨询师资质.辅导员对学生基本情况了解多、对学生突发情况知情早,要通过辅导员的心理咨询,更好地及时地,更有针对性地服务于班级学生.第三,建立院系心理咨询室.组织全院有资质的教师、辅导员轮流值班,直接服务学生的需求,同时直接了解本院系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重点人群对象.第四,设立校医院心理干预治疗室.根据心理治疗的需要,有必要依托校医院,设立心理干预治疗室,一方面,便于通过药物治疗,应急处理.另一方面,也可以为长期需通过药物辅助治疗的学生,提供便利.随着各心理咨询、辅助治疗机构及其队伍的完善,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及时沟通指导,可以实现上下无缝对接,同时可促进咨询、治疗及其方法研究的职能明确,提高处置能力、分解存在的风险.

第三维:提高-构建高效率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

首先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数据库.为了及时掌握学生的各种变化,众多高校在第一学期对新生进行网上心理健康测试,并为每一位同学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然而,心理健康状态不是固定的,它是一个不断起伏波动的过程,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管理技术,对新生进行跟踪测试,直至学生毕业离校.心理健康档案,不仅包括学生的一般情况,还应具有能够评定情绪、思维、行为、人际关系等心理健康症状的自评量表,及时补充心理咨询和诊疗结果的记录,利用专业的统计方法,监测学生的心理变化,真实反映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为辅导员和心理咨询专业人员提供最新鲜最详细的资料,更好地了解学生,有效疏导和及时辅导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

其次,实现心理咨询的线上与线下互动.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迅速占领网络阵地,加强自身网络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与应用,如开通辅导员心理微博、每日心理微信等.同时,要适时“潜伏”,打入学生意见和舆论集中的论坛、贴吧等网站群,用大学生能够接受的网络语言,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惑与问题.心理咨询中心主要承担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工作,但实物场所存在着开放性、固定性、咨询老师经验不够丰富、工作时间限制等不足,使大学生的隐私权保护和心理咨询效果受到很大限制,导致学生“望而却步”.网上心理咨询可以充分发挥网络虚拟性、匿名性的特点,通过心理学慕课、网络道德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情景剧、心理电影展播以及实时心理咨询在线窗口,将线下心理健康咨询和线上的心理健康咨询相结合.

此外,还要加强校园网、微博、微信、论坛、贴吧等网络宣传教育阵地,加强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提升他们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找到心理调节方法,缓解心理冲突.最后,营造积极的网络环境和心理环境.高校应坚持“以生为本”,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去,通过网络舞台,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知识讲座、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心理话剧大赛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传播出去,并辐射带动整个校园文化.高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更要赋予他们真、善、美的能力,将校园常见的心理情景剧制作成微课堂,让大学生在演员与观众、电影制作人员的角色中,体验现实生活中的自我,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健康阳光的情绪.通过系统而形象的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心理异常现象进行艺术化呈现,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是给学生“治病”,而是让学生“自愈”.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阵地,高校通过“三维”模式,拉长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系,实现全覆盖服务;加宽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网络,实现全过程服务;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效率,实现全日制服务.新常态下,唯有树立新思维,探索新模式,才可以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性的心理困扰,指导、督促和服务他们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社会形势纷繁复杂,互联网技术与日更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将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1).

[2]罗宇凡.第3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J].青年记者.2015,6:16-17.

[3]叶兰.吴成海.打造隐形翅膀让学生飞得更高更远[N].中国中医药报.2012-7-30(3).

[4]施今.网络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及引导[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73-75.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

(作者单位:医药经济管理学院)

综上而言:此文是适合心理健康和常态和新常态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健康教育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健康教育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团队心理辅导的应用
随着高……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也越发重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注重对大学生在心理健康层面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也愈发多样化 团体心理辅导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它的出现极大的丰.

新时代地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新时代地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陈艺心(贵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4)摘 要新时代的人才应在具备优秀知识技能与道德修养的同时具备好的心理素质,而好的心理素质又离不开有效的心.

基于CIPP模式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
摘要CIPP 评价模式的特点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相吻合,本文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将CIPP 评价模型引入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研究,从评价方法、评价主体、评价目的入手阐释CI.

新时代下高校二级学院三高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工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B844 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c 2018 07 069摘要新时代下,高校学生的心理现状呈现出新的特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代下全面推进素质.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