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现代汉语毕业论文范文 跟现代汉语x而y之格式内部语义指向分析相关本科论文范文

主题:现代汉语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3

现代汉语x而y之格式内部语义指向分析,本文是现代汉语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和现代汉语和语义和现代汉语x类本科论文范文.

现代汉语论文参考文献:

现代汉语论文参考文献 护理论文格式模板英文论文格式模板论文的格式字体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

石文丽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 200083)

[摘

要] 在“x而y之”格式中,大多数的x和y通过“而”进行连接,有并列、顺承、偏正、补充、因果和转折等关系.有时,x和y之间的语义指向符合句法关系,出现语义同指现象.但有时,形式和意义并不对应.x和y之间的语义联系并不符合“而”显现的句法关系,出现形式和意义不一致的语义异指情况.本文将对“x而y之”格式内部的语义指向进行分类,并从认知和语用角度对“x而y之”的语义异指现象进行解释.

[关键词] 语义指向;语义同指;语义异指;认知

中图分类号: H 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6)5-0052-03

[作者简介] 石文丽,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现代汉语.

一、引言

在现代汉语中,存在着“替而代之”、“忍而受之”等短语,这些短语是由虚词“而”、“之”作为的固定语型和可替换成分x、y构成的,不仅用法灵活,而且能产性、使用频率很高.通过对从北大CCL语料库、北语现代汉语语料库搜集的语料的分析,发现在“x而y之”格式中,“而”表示并列、顺承、偏正、补充、因果和转折等关系.但是,前后项有着相同语法关系的“x而y之”短语,内部情况不同.如:同为补充关系的“积而久之”和“斗而胜之”,其后项的语义指向便不同.“久”指向“积”,而“胜”指向“斗”的施事主体.由此我们发现,在“x而y之”格式中,存在不同的语义指向现象.

在对语义指向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张国宪(2005)对语义同指和语义异指的现象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所谓语义同指,是指在句法上具有直接成分关系,语义上也发生直接联系的形义一致现象,语义异指是指句法上具有直接成分关系,但直接成分之间并不发生语义联系的形义扭曲现象.税昌锡(2005)也针对语义指向的类型进行了细致的划分.

本文针对“x而y之”格式中出现的形义一致语义同指和语义异指、形义扭曲的现象,进行分析.

二、“x而y之”格式内部的语义指向分析

通过对格式的分析,我们发现x和y的关系主要通过连词“而”显化.x和y之间的关系主要可以分成联合关系和偏正关系2个大类,联合关系下又可以分成并列关系和承接关系2个小类;偏正关系下可以分成修饰关系、补充关系、因果关系和转折关系4小类.

在并列和承接关系下,x和y在格式中的句法地位相同,所作句法成分也相同.在修饰关系下,前项x为后项y的修饰成分,相当于状语和中心语的关系.在补充关系下,后项y为前项x的补充成分,相当于中心语和状语的关系.在上述4种情况下,前后项的句法关系本应与其语义关系对应,但是,出现了形义扭曲的现象.而在因果和转折关系中,前后两项之间的关系虽然也是通过“而”进行连接,但不像并列和承接关系中那样,在格式中的地位相同,所作的句法成分也相同,也不像在修饰和补充关系中那样,前后项互作句法成分.因果、转折关系下的“x而y之”,前项x一般是后项y的条件或者原因,起一定的修饰作用,x和y互不作对方的句法成分,形式和语义上的联系都较为松散,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便无所谓是否出现形义一致的语义同指或者形义扭曲的语义异指现象.

(一)联合关系下的语义指向分析

1.x和y为并列关系.当x和y为并列关系时,x和y在语义上大多为近义关系,这时的“x而y之”格式主要是用来强调动作行为或者性质状态的,所以它们在句子中的语义指向相同.若“之”为代词,则x和y是由同一个动作主体发出的动作,用来制约相同的受事“之”.若“之”为补充音节的助词,x和y便描述了一种性质状态,共同指向涉及的事物或者动作.如:

(1)他说,他准备在1998年国际足联现任主席阿维兰热任期届满的时候替而代之.

(2)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相信今后这一基调将会得到长而久之地贯彻.

在例(1)中,“之”为代词,变项共同指向句子中的主语“他”.而在例(2)中,“之”为不指代任何事物的音节助词,变项共同指向其后的动作“贯彻”.

在并列关系下,并没有出现语义异指、形义扭曲的现象.x和y指代的对象相同,语义同指,符合它们处于并列关系中的现实.

2.x和y为承接关系.当x和y为承接关系时,“之”为代词,整个格式描述了有时间先后的动作.在一般情况下,承接关系中的x和y应该指向同一个施事主体.但是,我们发现存在语义异指的现象.

1)语义同指,指向同一施事主体.x和y虽有时间先后差异,但由同一个施事主体发出,指向相同,如:

(3)思而得之,比之于明快简捷,更是别具丰采.

(4)一有敌情,取而喷之,十个有十个得落荒而死.

在例句中,“思”、“得”与“取”、“喷”均指向同一个动作主体,语义指向相同.

2)语义异指,指向不同施事主体.x和y在时间或逻辑顺序上虽有先后之分,但是它们也可以指向不同的施事主体,表示由不同的施事主体发出有时间先后顺序的动作,如:

(5)即使问而告之,(医生)也是三言两语简而答之或应付一下了事,弄得病人及其家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在例句中,“问”指向的是“病人及其家人”,“告”指向的是整句话所省略的“医生”.虽然指向不同的主体,但是“问”和“告”有着时间和逻辑上的先后之分,必然是“病人及其家人”“问”在前,“医生”“告”在后,符合时间顺序原则的一般认知经验.所以,并不影响理解.

(二)偏正关系下的语义指向分析

在对“x而y之”格式进行分析时,发现x和y可为主从关系.通过常项“而”,前项x和后项y之间的意义得以彰显,一般有修饰、补充说明、因果和转折等四种关系,在这四种关系中,也出现不同的语义指向情况.

1.修饰关系.在修饰关系中,前项x修饰后项y.由于格式的限制,y一般为动词,即使是其他词性进入,也会通过隐喻或转喻等方式转化成动作,受前项的修饰.而“之”一般是代词,接受y的处置.由于连词“而”在格式中起修饰作用,相当于助词“地”或者“着”.因此,前项x在句法关系上通过“而”的作用修饰限定后项y,相当于状语成分.一般而言,语义内涵应该得到句法形式上的映射,并和句法身份对应,即x应该与y有直接语义联系,语义上指向y.但实际情况下,x可以指向句中其他成分,出现语义异指情况.具体情况如下:

1)有约束限制义的语义同指.在语义同指的情况下,句法形式和语义关系相符,x作为修饰成分,指向y,与y构成“限制被限制、约束被约束的语义关系”.(税昌锡,2005)如:

(6)但细而察之,深而思之,不能不令人拍案叫绝.<状态和程度>

(7)婚后,不要生顽,要敬,要像晏平仲那样久而敬之.<时间>

在上述例句中,格式中的x和y,在句法和语义上都发生直接的关联,x构成一个约束限制性语义指向关系,指向其后的中心语y,构成后向约束(税昌锡,2005).其中,后项y一般具有动作义,前项x修饰限定其不同方面.在人们的认知心理中,一个动作会涉及到情态、频率、程度、方式等多个方面,这些是动作本身具有的,和动作有着直接的联系,也是修饰约束动作的层面,为动作提供相应的背景.所以在此情况下,x一般表示动作y的时间、方式、范围、程度、状态、频率、速度等方面,多为表行形容词(张国宪,2005).

2)降级性述谓结构的语义异指

在语义异指情况下,形式上,x修饰限制y,但是,在语义联系上,x并不指向y,它指向句中的其他成分,并构成一个降级性述谓结构.

(8)然而,肖辉如大公无私、为事业不讲私情的崇高思想境界和品格,使人敬而听之,乐而从之.

形成此类语义异指的“x而y之”结构,前项x会和句中其他成分形成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使“一个直接述谓结构中的论元或谓词所带的修饰语和该论元或谓词,以及与别的论元或谓词构成下一个层级的述谓结构”(税昌锡,2005).在“乐而从之”中,“乐”并不是“从”这个动作本身带有的,而是“从”的主语“人”具有的,与“人”一起构成“人乐”这样一个降级性述谓结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前项x在语义上指向的是事物而非动作,所以不涉及动作自带的性质,而是有修饰描述事物属性、评价和情貌之义,借助其他主体或客体为后项y提供一个动作行为发生的背景.此时,x多为“表物形容词”(张国宪,2005).

2.补充说明关系.在补充说明关系下,通过“而”的连接,y补充说明x,一起作用于代词“之”.一般而言,y和x的语义关系与其句法关系对应.句法关系上y补充说明x,语义联系上也应指向x.但是在具体情况下,我们发现,y的实际语义指向情况如下:

1)有约束限制义的语义同指.在语义同指的情况下,y对x进行约束限制,其语义也直接指向x,x和y组合后共同作用于“之”.

(9)但读而久之,疑惑生焉.

在上述例句中,y在语义上对x进行约束限制,形成前向约束,限制动作的频率、方式、时间、速度等方面.

2)降级性述谓结构的语义异指.y补充说明x时,在句法关系上通过“而”和x联系,但是在语义异指的情况下,y并不与x发生语义上的直接联系,而是指向句中的其他成分并形成一个降级性述谓结构,从而和前项动作x有着时间顺序上的先后不同,表示前项动作x的结果.通过分析,我们发现,y的指向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a.y可前隔指向x的施事主体

(10)让你的团队成为神奇队伍,让妖魔闻而远之,让对手听而敬之!

(11)“戴”意味着坏人犯罪的下场,人人见而恶之.

由于y一般指向x的施事主体,所以y多由表示具体动作行为的动词或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组成.由此表示,由于动作x的影响,施事主体做出的动作反应以及心理动态.

b.y仅后指代词宾语“之”

(12)于是消息不胫而走,该表的名声也传而广之.

(13)天时地利人和占而全之,我们如鱼得水而敌人龙困浅滩.

由于y指向动作x的受事客体“之”,所以y多为形容词,表示“之”在动作行为处置下的结果和情状,并和宾语构成降级述谓“之y”,如:“之空”、“之广”、“之全”.且由于y受到格式的限制,在形式上为“之”的述语,所以会通过转喻的方式,由事物的结果引申成造成这一结果的动作,即“使……y”.

在补充说明关系中,当出现语义异指的情况时,y表示的语义一般不是前项动作x本身具有的,而是表示x的施事主体或者受事具有的性质和状态.但当其表示动作本身具有的属性时,则不会出现语义异指现象.

2.因果、转折关系.在因果和转折关系中,x表示原因或转折的条件,y表示相关的动作结果.虽然通过 “而”连接,但是前后项并没有明显的修饰关系,或者补充说明关系,句法语义上的联系并不大,所以无所谓语义同指或者异指.

有时x和y的指向不同,表示说话者由于外部原因做出相应的行为动作,如:

(14)对付实力甚强的敌人,他的方法是:实而备之:对实力强的敌人要充分戒备.

有时二者的指向相同,表示说话者由于自身原因做出相应动作,如:

(15)没有钱没有关系的,或者厌而远之或者羞而避之.

三、“x而y之”格式语义异指的理解理据

(一)语义异指的认知理据

1.受时间顺序原则的制约.在“x而y之”格式中,x在y之前,根据时间顺序原则,x先于y发生.所以,若符合动作行为发生的先后顺序,即使出现语义异指的情况,也可以得到正确的理解.

在承接关系中,x和y是由同一个主体发出的具有时间或者逻辑先后关系的动作.但在 “问而告之”中,“问”和“告”虽指向不同的主体,但也符合时间顺序原则.在人的认知经验中,“问”必然处于“告”之前,即使分属于不同的主体,也不影响人们对这一短语的理解.

在补充关系下,语义异指没有导致理解上的歧义,便是因为x和y符合时间顺序原则.x一般表示动作,后项y即使不指向x,表示的也是动作造成的结果.在人的认知中,动作在前,结果在后,自然不会造成歧解.如“传而广之”中,“广”是“传”造成的事物的状态,没有“传”便不会导致“广”.

2.受“焦点—背景”模式的制约.所谓“焦点—背景”模式是指“在被感知时,焦点相对于情景的其余部分(背景)更突出,被给予特殊的显著性,成为中心实体,情景围绕焦点组织起来,并为它提供一个环境”.(Langacker 1987:120)也就是说,焦点是凸显的部分,背景相对而言是隐退的部分.

汉语的状中结构和“焦点—背景”模式相关.刘振平等(2014)认为,形动组合的顺序与“焦点—背景”模式对应.状中结构中,状位形容词相当于“背景”,动词对应于“焦点”.从句法上来看,状位形容词虽然可以表示多种语义,但是这些语义都是为动词提供一个相应的背景.这些形容词若和动作行为有关,便可以直接作背景.若和动作行为的主体、客体有关,便可以联系主客体为动作行为提供相应的背景.

在“x而y之”格式中,修饰关系下的x修饰限制y,相当于y的状语.虽然在形义一致的原则下,x应该指向y,但实际并非如此.可由于“焦点—背景”模式的制约,语义异指并不影响我们对整个格式意义的理解.应用于“x而y之”格式中,y相当于一个“焦点”,“x”相当于一个“背景”,为“焦点”提供补充信息.x既可以直接提供信息,如“久而敬之”,也可以和主体联系后,再提供信息,如“乐而从之”.

(二)语义异指的语用理据

张国宪(2005)认为语义指向的理解是一种接近话语意图的概率推理.人们在理解语义指向时,遵循了“明示—推理”过程.语义异指这种错位现象是一种明示行为,蕴含着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和信息意图.听话人在理解时,会调动词语信息、逻辑信息和百科信息构建意义.

“明示—推理”模式来源于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在“明示—推理”模式的作用下,交际者以最佳关联为目的,他们的目的是让接受者在处理信息时用最少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说话人会清楚地表示自己有明白地表示某事或者某信息的意图,而听话人会根据自己对说话人明示信息的推理获取说话人隐含的意图.

所以,在对出现语义异指的“x而y之”格式进行理解时,听话人受到了“明示—推理”模式的作用,不会出现歧义的理解.以“乐而从之”为例.虽然“乐”不指向“从”,但是听话人接收到这一短语时,会认为这是说话人想要表达的信息和交际意图,通过对上下文的识解建构意义.“乐”指向“人”,这些快乐的人在“从之”,据此,听话人得以正确地理解语义异指.

四、结语

在“x而y之”格式中,x和y通过“而”进行连接,有时x和y互作对方的句法成分,但在语义联系上,x和y不一定有着直接的语义联系,出现了形义一致的语义同指和形义不一致的语义异指现象.在对格式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语义异指更多出现在修饰关系和补充说明关系中.本应指向中心语的x或y,却指向了句中的其他成分.在对语义异指的理解进行理据探究时,我们发现,通过时间顺序原则、“焦点—背景”模式以及关联理论的作用,听话人能够正确地理解语义.

【参考文献】

[1]税昌锡.汉语语义指向论稿[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吴为善.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3]刘柏林.关于定、状、补语的语义指向问题[J].语文学刊,2002(5).

[4]刘振平,赵旭.形动组合顺序的认知理据[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5).

[5]张国宪.结果补语语义指向分析[J].汉语学习,1988(4).

[6]张国宪.谓词状语语义指向浅说[J].汉语学习,1992(2).

[7]张国宪.性状的语义指向规则及句法异位的语用动机[J].中国语文,2005(1).

总结:本文论述了关于现代汉语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现代汉语和语义和现代汉语x相关现代汉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探析
【摘 要】近几年来,文化软实力逐渐带入佳境,也是国家软实力地位的象征,很多外国留学生特地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语言魅力所在之处 在课程的进一步学习中就会看到他们的热情不减,但存在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前期问题,.

基于《汉语动词用法词典》的现代汉语双宾动词典型性
摘要孟琮汉语动词用法词典里共有74个(83条义项)动词标注有双宾用法 本文对这些动词从词汇语义、使用频率和句式功能……不同角度进行了封闭式统计和描写,发现其中给予义动词多达78条,占94;取得义动词只.

卢瑟福: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秘密
“这是我挖的最后一个土豆了”外表粗犷、性情豪放、留着一把海象式胡须的卢瑟福,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做学问的人 在他功成名就之后,他的一位得过诺贝尔奖的学生詹姆斯·查德.

现代汉语中您们的运用
摘要现代汉语中能使用“您们”吗语法学家对此向来有不同的看法,从多方面论述现代汉语中使用“您们”的合理性 关键词您们;复数;尊称一、引言辞海现代汉语词典新.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