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现代汉语类论文怎么撰写 跟现代汉语重动句句法特征考察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主题:现代汉语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6

现代汉语重动句句法特征考察,该文是关于现代汉语硕士学位论文范文与句法和现代汉语和考察有关论文怎么撰写.

现代汉语论文参考文献:

现代汉语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改重论文查重修改技巧小论文查重论文改重技巧

[摘 要]本文对现代汉语重动句定义的基础上指出重动句成立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和两个可选条件;从动词V1和V2之间句法和语义关系角度进行了分类,同时排除了两类“假”重动句,最后对学者们有争议的宾语的指称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重动句;句法特征;“假”重动句;指称

中图分类号:H1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6)4-0002-02

“重动句”也叫“动词拷贝句”(李讷、石毓智1997;施春宏等)、“动词照抄句”(黄正德1982;戴浩一1990等)、“复动句”(范晓1993;温锁林1996)等.学术界对重动句的认识和研究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最初的研究只是把重动句看作动宾或动补结构的下位小类,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大部分学者基本达成共识,把重动句看作一个独立的句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综观几十年来的研究,虽然成果很丰富,但在分析以下例句时,仍然是众说纷纭:

(1)一个论坛的两群朋友吃饭都吃一块了!

(2)抽烟抽荆山红,喝酒喝荆水液.(刘雪芹2003b)

对于以上句子,有的学者(如刘雪芹2003、施春宏2014)认为是重动句,有的学者(如丁婵婵2015等)认为不是重动句.在我们看来,之所以会产生上述分歧,主要是由于界定的标准和范围不同,所以虽然都是对重动句的研究,但研究的根本不是相同的语言现象.因此,本文想对重动句重新加以界定,并考察其不同于其他句式的句法特征.

一、现代汉语重动句的定义

学界最早提出“重动句”概念并下定义的是刘维群,他认为“重动句是指谓语部分重复使用了同一个动词的单句格式”.他的这一定义注意到了重动句的典型特征是动词重复,但因为对重动句的其他构成要素没有限定,他的定义一方面无法将动词重叠形式从重动句中排除,另一方面也遗漏了那些动词性语素重复的重动句形式.因此后来的学者(刘雪芹2003、孙红玲2005、金允经2007等)倾向于采用以下定义:“现代汉语重动句是指谓语动词(或动词性语素)后带有宾语性成分,再重复动词(或动词性语素)而后带上补语性成分的一种单句形式.”这一观点已被大部分学者接受.

现代汉语重动句的句法结构可以形式化为:S+V1+O+V2+C.其中S是句子的主语,“V1”和“V2”是相同的动词;“O”是宾语成分;“C”是补语成分.

现代汉语重动句有别于其他句式的必要条件有以下几个:(一)谓语性成分的重复;(二)V1后存在一个宾语性成分;(三)单句形式.以上三个条件对于重动句的成立是缺一不可的.此外,在某些语境下,句中的主语成分、补语成分可以不出现.如:

(3)今天赶火车赶不上了.

(4)A.你腿怎么受伤了?B.昨天踢球踢的.

句子(1)中主语在对话语境中是谈话双方已知信息,所以省略不出现.句子(2)是针对问话人问题的解释,句子中的补语性成分“腿受伤了”承前省略.

二、现代汉语重动句的句法结构特征

对于重动句句法结构的描写,不同学者有各自的角度.大部分学者对重动句进行形式描写一般或者从补语成分的不同入手,如秦礼军(1985),李讷、石毓智(1997)等根据补语的语义特征和结构特点将重动句分为四大类,或者如张旺熹(2004)以“得”作为形式标志把重动句分为带“得”的重动句和不带“得”的重动句,前者还可以细分为三小类,后者还可以分为六小类.

本文我们考察重动句的句法构造则是从动词的形式和语义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根据动词结构的不同有两种形式:

1.(S)+V1+O+V2+C.如:

(5)在国外搬家搬怕了.

(6)马云教书教得很好.

对于类似以上例句的重动句形式,目前学界没有异议,是大家认可的重动句的典型结构.大家比较有争议的是下面一类.

2.S+V1+O+O(V2)+C.如:

(7)我昨晚做梦梦见了一条大蛇.

(8)爷爷生病病了大半年.

刘雪芹(2006)认为这是一种非典型重动句,而金允经(2007)等学者认为这一类不应该属于重动句.他把以上两个句子排除的原因在于,这些句子当中的V1之后没有带宾语,不符合重动句V1之后必须有宾语的句法特征.

但在我们看来,以上两个句式中“梦”是“做”的宾语,“病”是“生”的宾语,是符合他的界定标准的.只不过句子(7)、(8)与(5)、(6)类句子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重复的是“梦”和“病”,而不是“做”和“生”.我们认为,其中原因在于现代汉语中“梦”、“病”这两个语素,既可以是名词性成分,也可以是动词性成分,而且它们在交流中经常单独使用.在这类结构中它们充当了两种角色,在V1O中,它们是宾语性成分,在V2C中,它们则是动词性成分.最能反映这一特点的是以下例子:

(9)a.这个孩子发烧烧得睁不开眼了.

b.这个孩子发烧发得睁不开了.

句子(9)a、b我们认为都是重动句,都是正确的句子,主要原因就在于“发烧”既满足了重动句对宾语的要求,同时“发”、“烧”还可以作为动词或动词性语素重复后接补语性成分.

(二)V1与V2之间的语义关系

学术界对V1O和V2C之间语义关系的研究较多,但对VI和V2之间的语义是否同一研究很少.只有孙红玲(2005)规定,重动句中的两个V表示的一定要是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同一动作.但在我们看来,她的这一限定只能涵盖以下类型的重动句.如:

(10)他那儿挥手挥了老半天,人家女生早走了.

以上两个句子中的V1“挥”与V2“挥”属于同形同义的动词性语素重复,表示的是同一事件中的同一动作.但下面两个句子则有不同:

(11)我倒是很好奇,要是国内因为挂号挂死病人,会出什么样的社会新闻.

(12)他摔通灵宝玉摔伤了贾母的心.(施春宏,2014:7)

(11)和(12)两个句子很多学者都称为“致使性重动句”,V1“挂号”和“打儿子”是V2C“病人死”、“妈妈恼”的致使性原因.两个句子中VI和V2乍看是完全相同的动词,但仔细分析,可以看出,它们并不是表示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同一动作,V1是表达真实动作的实义动词,V2是形式意义上的动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挂”、“打”.

因此,基于以上观察,我们可以看到重动句中虽然都是重复动词,但V1和V2间的语义关系可以分为两类:

(1)V1、V2同形同义;(2)V1、V2同形异义.

三、两类“假”重动句

学者们对重动句中V1O和V2之间能否插入成分、插入何种成分的标准有宽有严.我们认为,分析重动句的句法构造时采用严格的标准更科学,否则就会造成该句式和其他句式的纠缠不清.

(一)重动句不同于紧缩复句

在研究重动句的可插入成分时,很多学者都会提到重动句和紧缩复句的关系问题.如下列句子:

(13)吃桃子就要吃好的.(刘雪芹2003)

(14)这孩子,太挑食,顿顿吃饭都要吃好的.(同上)

一些学者认为上述句子属于重动句,依据主要在于例句中两个动词之间的插入成分能去掉,而不影响对句意的理解,与原句意思基本相同,在相同的语言环境里不会造成歧义和误解.我们认为上述句子由于“就”、“也得”等成分的存在,形成的是一种紧缩复句,表示假设或条件关系.因此,我们认为类似上述结构的句子属于紧缩复句,不能归为重动句的范畴.

(二)“分用式”重动句不属于重动句

施春宏(2014)将各种类型的动词拷贝句构成的表达系统归纳为“合用式”和“分用式”.“合用式”顾名思义就是上文我们分析的中间没有间隔、停顿的重动句形式.“分用式重动句”又分成“隔开式”和“呼应式”:

(15)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真味.(卷140)

(16)公看文字//,看得紧切好.(卷67)

(17)譬如烧香//,烧得出来底汁子便是魄.(卷68)

他把上述句子归为重动句的依据在于,现代汉语重动句“具有显著的话题特征,是话题表达方式之一,或者说该句式具有表达前景—背景信息时的语用/话语功能”,因此,前后两个部分之间就很容易插入其他成分.

但在我们看来,以上“分用式重动句”都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重动句”,是话题句.虽然重动句具有话题特征,也如刘雪芹(2006)所言,“重动句是一种游离于单句和复句之间的句式”.但重动句之所以有特点,我们认为也正是在于结构的紧密,但由于符号和其他成分的插入,就不能再被看作是重动句.因此,我们认为V1O与V2中间不能插入任何成分,而且在书面呈现上没有标点符号,在口语语流中也没有停顿.

四、宾语的指称问题

这涉及到的是对宾语O的限定问题.李讷、石毓智(1997)认为重动句中的宾语O应该是非指称性的类属成分.但王灿龙(1999)、施春宏(2014)等学者认为上述两位学者的分析并不与实践情况完全吻合.如:

(18)他看新买的《红楼梦》看上了瘾.

(19)妈妈搓你的脏衣服搓得手指都出了血.

(施春宏,2014:13)

句子(18)和(19)中的宾语分别是“新买的《红楼梦》”和“你的脏衣服”,这两个宾语性成分都是有指的,都是合法的句子.因此我们认为,V1和O之间插入了对O的限定性成分,这样的重动句也是合法的,即宾语的指称问题不会影响到重动句的生成.

五、结语

目前学界对现代汉语重动句的研究既有结构主义的分析,也有功能主义的阐述,还有生成语法角度的研究.大家关注的问题包括:1.重动句的句法—语义结构分析;2.重动句的语法价值、重动句的信息结构和功能分析;3.重动句的成句条件及与其他句式间的关系;4.重动句的教学研究.虽然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研究者对重动句的限定和描写有宽有严.本文对重动句的定义进行了严式界定,目的是排除貌似重动句的句式,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该类句式不同于其他句式的特点.

【参考文献】

[1]丁婵婵.现代汉语重动句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2]付云华.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11.

[3]金允经.汉语重动句的句法特征[J].中国学,2007(28).

[4]李讷,石毓智.汉语动词拷贝结构的演化过程[J].国外语言学,1997(3).

[5]刘雪芹.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6]施春宏.动词拷贝句的语法化机制及其发展层级[J].国际汉语学报,2014(5).

[7]王灿龙.重动句补议[J].中国语文,1999(2).

[8]项开喜.汉语重动句式的功能研究[J].中国语文,1997(4).

[9]张旺熹.汉语句法的认知结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

[10]钟小勇.重动句信息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8.

总而言之,上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句法和现代汉语和考察方面的现代汉语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现代汉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湖南农动考察报告》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周邦君(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320)摘要的湖南农动考察报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孕育阶段富有特色的奠基之作 在动机上,它意在为农动辩诬,捍卫其正义性 在创作上,它源于作者对农民问题与.

对外汉语量词教材考察
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使得教学研究走向系统且精细的道路,也开始出现了大量的量词教学研究,并出现了少量专门的量词教材 本文将对量词教材进行考察,并提出相应意见 我们选取其中五本作为考察对象,分.

汉语中的句法象似性
摘 要象似性是指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之间存在着一种联系,这种联系是可论证的、有理据的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研究领域,近年来语言象似性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在句法结构上表现最为突出,而句.

闽南民间舞蹈的动律特征和源流
摘要核雕和竹雕都是传统的民间雕刻工艺 在民间美术普遍步履艰难艰难的当代,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的只有103户的自然村的村民在2014凭着核雕技艺,创造了年产值2个亿的乡村经济奇迹,实现了核雕艺术的新生和发.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