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植物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与每一种植物都有神的面孔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植物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0

每一种植物都有神的面孔,该文是关于植物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跟植物和面孔和有神方面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植物论文参考文献:

植物论文参考文献

神的面孔

我不知道,人世间假如没有草木,会是怎样的.没有草木,会不会有昆虫,会不会有夜晚凝结的露水,会不会有掬出蓝色液体的星空.会不会有鱼群、飞鸟和猛兽?不会有的.我们也不会有故乡.故乡是什么?是漫山遍野的油茶花.是春天在田畴里掀起浪涛的紫云英,是岸边栖息了白鹭的洋槐,是池塘边六月灌满糖浆的桑葚,是萝1-,是白菜,是大蒜,是鱼腥草,是荷花,是笨拙的土豆……是硬硬的木柴.是软软的棉花,是板凳,是八仙桌,是温暖的床,是门前的酸枣,是水井里的青苔……是饭,是蓝印花布,是竹篮,是温热的中草药——它们.穿过时间黑暗的甬道.变成了蓝色火焰或黑色的记忆游丝,沿着亘古不变的动脉、静脉,分布在我们灼热的胸腔.我们作为一个异乡人.循着植物的气味——即使是化为灰烬的植物,比如炊烟,比如火盆里燃烧的木炭.比如父亲写来的一封三言两语的简函——追寻我们草木茂密的出生之地.事实上.当我们历经人世诸多苦痛,会领悟,我们所有的出发,最终是另一种形式的返回:返回到一棵树下,返回到荒草萋萋的墓前,返回到芦苇吹拂的河流.返回到一根母亲尚未燃尽的灯芯里.我们返回的脚步是迟缓和犹豫的,茕茕然,茫茫然,故乡的草木将成为指引.我们终将不会迷路,星月下,风雪夜归.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黍离》)消失了.“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经·采葛》)消失了.“六月食郁及奠,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茶薪樗,食我农夫.”(《诗经·七月》)消失了.“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经·关雎》)消失了.《诗经》消失了.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汉乐府·江南》)消失了.《汉乐府》消失了.

竹简没有了.绢绸没有了.纸也无从发明.毛笔也不会有.

不会有四书五经、楚辞汉赋,不会有《茶经》《天工开物》,也没有唐诗、宋词、元曲.

没有张骞出使西域.没有昭君出塞.

写“浴兰汤兮沐芳.纫秋兰以为佩”的楚大夫屈原不存在了.

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不存在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东坡居士也不见了……

没有草堂和秋风所破的茅屋.没有山寺桃花.没有竹里馆,、

兰亭夜话的王羲之去哪儿呢?富春江上的黄公望去哪儿呢?鸟眼看人的八大山人去哪儿呢?做木匠的齐白石去哪儿呢?

《》《金匮要略》《神农本草》《本草纲目》都不会有的.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丫,又香又白人人夸,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茉莉花呀茉莉花……”美好的歌谣也不会有.

是的,我们的文明史与草木紧密相连.没有草木,乜不会有文明,不会有人世间.人类史就是草木的供给史,草木翻开了人类的篇章.草木是人类史的序曲、筋脉,和结束语.

我遥想,一百年前,我们的家园是怎样的呢?在赣东北,是古树参天,月月有花,季季有果,处处是百花园.随意走进一座山,都是深山不见人,白云生处有人家:随意走进一个村舍,都是山水的画廊,“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唐·王建)我祖父曾对我描述,在他孩童时期,村后的山垄是有老虎和狼出没的,一两个人不敢进山.山垄里的杉木、松木比磨盘还粗,抬头不见天.我小时候,山垄里还有土狼、黑熊,一年会被村里人遇见几次,豺则是十分常见.后山的树,可以做房柱.四月梅雨,我拎一个竹篮,去山冈上,采蘑菇,采半天,能采小半篮.后山有成片的按树,铅灰色的树皮甚是朴素雅美,松树和杉树使整座山常年墨绿.我们上山砍柴,每次都能看见麂在溪涧惊慌地逃窜.1983年,我13岁.这一年,山垄里的树全砍完,分给各家各户.村人当时并不知道.这是万劫不复的灾难.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村里号召劳力上山种树,连片种植,连续种了几年,都无功而返.山垄里,没有树了,只有茅草、芭茅、藤,和小灌木,水源慢幔枯竭,喝水成了难题.

在没有公路和电的时代,动物、植物,与人和睦相处.有了公路,卡车进来了,进来了,有了电,电锯和电网进来了,水泥钢筋包围了我们的家园,野兽躲进了深山甚至无处可躲,无处可居,直至灭绝.我们开始寻找逝去的家园.寻找失落的伊甸园,为了看一片原始的山林,亲近一条初始的河道,我们坐了一千公里的火车.

乙未年深秋,我去横峰新篁,意外地看到了我遥想中的林中村落.在白果村,千年的银杏在细雨中招展,金色的叶子圆盖一般,地上铺满了金黄的树叶.陈坞千年的金桂,像绿色的喷泉.在平港村,板栗树、红豆杉、苦槠、枫树,都是上千年的,在村舍的后山,形成密匝匝的树群.平港处于地势平坦的河岸,隐身在密树林里,墨绿的苦槠和紫红的枫树在山坡上.像一幅古老的风景画.我想起俄罗斯风景画家伊萨克·列维坦(1860年8月18日——1900年7月22日)笔下的《金色的秋天》《雨后》《白桦丛》.在橘园里,我们采摘橘子,在山涧边,我们采摘禾本草莓.站在古树群下,看着新篁河静静地流淌,低垂的瓦蓝色天空覆盖了原野,薄薄的粉黄阳光给村舍蒙上了温暖和煦的色调.从对面山垄延伸出来的田畴里,是各种青翠的菜蔬.邻近的落马岭是原始的草甸.一坡一坡的草浪在起伏延绵.我悲欣交集.眼前的新篁河和千年的古树群,我似乎回到了百年前的原始山村,我问自己:从哪里来,我在何处,去往何方?河流从哪里来,经过什么地方,最终汇聚何方?河流汇聚的地方,对它的源头是难以想象的.

是草木.使我们免于挨饿受冻.草木给予我们食物,给予我们温暖,去除我们疾病,填充我们心灵,滋养我们美学.草木是我们的父母.

无论哪一种植物,都有一副神的脸孔.有丑陋的人,但没有丑陋的植物.有残忍的人,但没有残忍的植物.植物只有一副柔肠.每一种植物以神的意愿,长出俊美的模样,各不相同.我愿意与植物为邻.我乡间的家门口.有一条半米宽的小溪流,溪流边有一堵矮墙,百米长的矮墙长了许多植物.我说说这些植物吧,它们是我每天拜见的神.

指甲花:有一年,我大嫂从菜地地角挖了一株指甲花,栽在水池边,过了两年,指甲花繁衍了十余米墙垛.指甲花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立冬后落叶,枯烂而死,开春发芽,浅黄的茎秆多汁,初夏开浅黄、浅红的花,到了孟夏,繁花似火.孟夏后,花结籽,像芝麻壳.指甲花花色多种,纯白如冬雪,紫红若晚霞,嫣红似胭脂,绛紫像火焰.宋朝诗人杨万里写《凤仙花》:“细看金凤小花丛,费尽司花染作工.雪色白边袍色紫.更饶深浅四般红.”多么的绚烂呀.指甲花是中医常用药,种子亦名急性子,茎亦名透骨草,清热解毒,通经透骨.烂指甲了,把指甲花摘下来,捣烂,包扎在指头上,换三五次,便痊愈了.小孩得了百日咳,摘鲜花熬水煎服,喝个几次,也好了.指甲花可治妇女经闭腹痛,治白带,治水肿,治百日咳,治腰胁疼痛,治骨折疼痛,治鹅掌风和灰指甲,治跌打损伤,治呕血咯血.乡人都说蛇怕指甲花,有指甲花的地方,蛇都不会去.房前屋后.最多的花便是指甲花了.这可能与指甲花含有发挥油有关吧.指甲花学名凤仙花.也叫金凤花、好女儿花、急性子、钓船草,药名透骨草.我最讨厌的名字是凤仙花,像一个出自青楼的歌女.叫指甲花多好,像从自己手指上长出来一样.

菖蒲:一丛菖蒲长了好几年,还是那么一丛,十几柱.不是它不繁衍.而是它长在一块水泥地里的一块泥土上了.碗大的一杯土,便是它的宿命.浇水泥地的时候,那里有一个石头,浇水泥地的人偷懒,没有把石头挖出来.过了两年,石头被一个打木桩的人,打裂开了.我大哥看着裂开的石头,怕小孩摔倒刺破头,把石头挖出来,从田埂上随手栽下这株菖蒲.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横走,稍扁,分枝,外皮黄褐色,芳香,叶片剑状线形,肉穗花序斜向上或近直立.狭锥状圆柱形.谁都不会在意一株菖蒲.就是鸡鸭鹅,也不吃它.到了端午,找不到艾草插门楣了,才想起门口还有菖蒲,拔几株,插在门楣的墙缝里,驱邪防疫.《吕氏春秋》说:冬至后五十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于是始耕.李时珍说蒲类之昌盛者,故日菖蒲.可见,菖蒲是百草之中,生命力最旺盛的.很多植物可致幻,菖蒲便是其中之一.菖蒲全身有毒,不可直接供入食用.有菖蒲之处,无蜘蛛、蚜虫.在年少时,我常常把菖蒲和生姜,识别不出来.其实生姜属于姜科,菖蒲属于天南星科,茎块和株茎都相差甚远,更别说花了.只是它们青绿油油的叶子,相似罢了.作为一种植物.也许菖蒲可以作为草民最好的隐喻,遇土即安,匐地而生,生生不息.

藿香蓟:去年初秋,我在门口散步,小溪边有一种草本植物开了很多花,小朵小朵的,像菊花.花朵竖在枝头上,像一架架小风车.风吹来,风车呼啦啦地摇.这种植物乡间田埂太多了.花色有菊黄的、有银白的、有淡紫的.可我叫不上名字.沿溪边,我来来回回走了十余次,一丛一丛地看.我拍了十几张图片,发给诗人夏午辨认.夏午呵呵呵取笑我:“藿香蓟.”我有些沮丧.这么大名鼎鼎的植物,天天在我身边,我居然无识别之力啊.

爬墙虎:矮墙上,爬满了小叶爬墙虎.红茎圆叶,四季常绿.我出生的时候,它们就有了.也许,我祖父出生的时候,它们也就有了.有矮墙的时候,它们就有了.它们是壁虎的故乡.

美人蕉:电线杆旁边有两丛美人蕉,一丛开黄花,一丛开红花.蕉中的美人,是至美了.蕉与荷,是文人挚爱的植物.唐朝诗人杜牧写《芭蕉》:“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怜渠点滴声,留得归乡梦.梦远莫归乡,觉未一翻动.”情意绵绵,款款有致,动人心弦.雨打芭蕉,夜雨打芭蕉,孤寂的夜雨打芭蕉,怎么不让人伤感,怎么不让人思念远方的人呢?离离远行人,迟迟不归乡,许是人的一种至痛.美人蕉也叫红艳蕉、昙华、兰蕉、矮美人,是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姜目.绿叶肥阔,立冬后,叶子开始枯萎,变枯色,变麻色,零落凋敝之气,肃穆黯然.吴昌硕和张大千均善画蕉.蕉红时有雍容之气.凋敝时有衰老凛冽之姿.一种植物,两样的生命之势,也是我们一生的缩影吧.

水芹:溪边有很多水芹,清明之后,茂密地生长.水芹属于伞形科,多年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别名水英、楚葵、刀芹、蜀芹、野芹菜等.小溪流不通畅的时候,我父亲会端一把锄头,把水芹全部铲了,倒进水田里.可要不了一个月,溪边又长满了水芹.我爱人去老家了,会采水芹菜,洗净、焯水、凉拌,浇上酱醋,吃得津津有味.我母亲便站在一旁,说:“水芹有什么可吃的呢?吃多了牙龈会痛.”

鹅肠草:鹅肠草又名繁缕,别名五爪龙、狗蚤菜、鹅馄饨、圆酸菜、野墨菜、和尚菜,是石竹科越年生草本植物,茎枝细弱,一节一节地长,像植物中的百足虫.立春后,开始发叶,到了农历三月,开始老去.老而不死,如百足虫死而不僵,一年到头开星白的花.矮墙上,鹅肠草怎么拔也拔不完.它的一生,大部分在劫难中度过.但再大的劫难,它也会度过.

铜钱草:祖母在世的时候,到了秋燥,嗓子会干咳.她提一个笸篮,蹲在水坑边拔铜钱草,洗净晒干,煮水喝,喝三五天,祖母的嗓子就不痒了.她的堂弟是个老中医,对她说,铜钱草可是个好东西,和艾叶一起煮水,拿来泡澡,浑身舒爽.小溪边,铜钱草撑起一把把圆叶伞,给青蛙遮太阳,给鱼虾纳凉,也是昆虫的迷宫.现在有许多城市的人,用一个瓷器钵养铜钱草,摆在案头或饭桌上自是十分养眼.诗人颜梅玖写过一首《铜钱草》的诗歌:我喜欢把她们养在水里/喜欢她们一尘不染的样子.下雨的夜晚/她们陪我看书,写信,发呆/为我打着一朵朵小伞∥我流泪的时候/她们一言不发.只是将心事默默地发芽/一个夏天过去了/有的个子长高了,有的低眉顺眼∥我想,前世她们一定个个都是/温柔的姑娘/点着油灯.做着针线/不说话∥每天晚上,在南风吹来的窗户旁/我都会和她们坐上一会儿/看着这些年轻的姑娘/我就又活了下来∥“点着油灯,做着针线”一个娴静柔善的女子.它还有一个少人知晓但十分动人的名字.叫积雪草.积雪,想想,冬天就到了,路上的归人满身白雪.

这些不起眼的植物,给我四季的暗语.故园之所以为故园,不但有亲的人,还有相依的植物.草木滋养了我们的肉体,也滋养了我们的性灵.我不膜拜任何人,但我膜拜动植物,它们是我们的神.神谱写了人类史.

去野岭做一个种茶人

新篁的王晓峰几次对我说.要把山林里的甜茶移栽下来,开垦一片甜茶园,免得甜茶消失了.王晓峰又反问我:“你知道甜茶吗?”我说我当然知道,甜茶是土茶的一种,茶叶厚实、肥绿一些,还结茶籽,茶籽和龙眼差不多,也可以泡茶,农人用茶籽放在脸盆里泡茶,暑天,热气难耐,喝一大碗甜茶,解渴又解暑气,十分畅快.几次去新篁,去葛源,去青板,都没喝上甜茶.或许甜茶过于老土,品相粗糙,上不了桌面,不方便待客吧.在崇山的老徐家,倒喝了两次甜茶.野茶青绿,毛尖细细,味是涩后甘甜,喝起来很是顺爽,可惜是塑料杯泡的,若是瓷器标泡茶,色泽还会清透些.

深山出好茶.我去恩施时.很多人便向我推荐硒茶,出租车师傅也自豪地说,硒茶可抗衰老,可防血管硬化,似乎硒茶是不老灵药.后来我才知道,恩施是中国硒之乡.到了咸丰县,在茶楼喝茶,也是喝当地的野山茶.泡茶的女子说.野山茶喝了一杯,第二天咽喉不痛,长期喝,不得咽喉炎.我品不来茶,喝起来倒是很提气,香气清幽,微苦微甜.我说.山上哪有那么多野山茶呢.野山茶是常绿乔木,很难采摘.泡茶的女子说,人是用绳索吊上树采摘的,所以野茶昂贵.我看了一下茶价,几乎每斤都在千元以上.我身边玩的朋友,都是资深茶迷,提包里随时放着好茶叶,前几年是黄山毛峰,后来是正山小种、肉桂岩茶,或是祁门红,现在是黑茶或安吉白茶.茶叶和烟一样.都是他们离不开的.我一个朋友,茶喝了十七八年,工资发到手,第一件事便是买一斤好茶叶,在办公室、家里,各摆了茶具,他说,能喝上一杯好酒、喝上一杯好茶,一生无它求了,能喝到死,一生也算完满了.我以前也喝茶,因有浅表性胃炎,把茶戒了,现在喝一杯,如喝咖啡,整晚入睡不了.

婺源有种茶的传统,大鄣山茶是绿茶上品.上饶的其他地方鲜有种茶的,即使种,也只是乡人在地角山边,种几株,待谷雨时分.采摘几篮子,做手工茶,留在家里待客泡泡.灵山下的茗洋、望仙,在武夷山北麓的篁碧,在怀玉山下的南山,在大茅山下的龙头山和桐西坑,在铜钹山下的岭底,都能喝到上好的高山手工茶.谷雨时,妇人围条围裙,上山,采摘抽芽的嫩茶叶,放到铁锅里烘烤、搓揉、翻晒几日,茶叶便做好了.高山手工茶,制作简单,保留了山野的元气,清香弥漫、气韵悠长.可惜手工茶量少,也鲜有外卖的.

但每去一个地方.我还是非常愿意去品当地的茶.茶和豆腐是一样的,一杯茶见山水的灵性.去青板,肖建林便带我去一个叫山帽凸的山里.山路像盘结的盲肠,我坐了十几分钟车,有些恍惚了.越进山,树林越茂密.树林是灌木林,阔叶的,油绿得发黑.也有延绵的毛竹林,在山腰以上,兀自随风汹涌.到了山帽凸山顶,车停了下来.我看看,海拔只有几百米高,可能是进山的路偏长,以至于山给我高海拔的想象.山体被垦荒了两个山坳.连绵近千亩.陪同进山的人有一个浙江安吉汉子,四十来岁.他说,找了好几个省,才找到这个地方,日光照射足,又多雾,雨量充沛,非常适合种安吉白茶.垦荒的山体.被人工垦出了一垄垄的条坑,条坑上栽种的茶苗已经成活了,叶子疏疏地黄稀稀地绿.安吉汉子给我讲了很多安吉白茶的故事,可我几乎没听进心里.我脑海里,始终盘踞着他那句话:“第三年,就能喝上新茶了.”

继续往山帽凸进山.到了祝家垄.这是一个废弃的山中小村,有五六户人家,夯土的泥瓦房.高大的柿子树上挂满了小灯笼一样的柿子.橙黄的袖子悬在柚树上,已开始腐烂.墙垛下的木柴,被树虫噬空、腐化,落下灰扑扑的木尘.门口两畦大蒜还是油绿绿,畦垄铺上了茅萁.茅萁黑枯枯.屋后的高梁无人收割,倒伏在地里.七八只蜂箱还是崭新的,放在廊檐下.要走的人,始终是要走的.要回来的人,却再也不回来.细雨中,向下延伸的山脊像是沉入翻滚的大海.油茶花在雨丝中,开符过分孤独.有一户人,在门前晒场上,垦挖了一块地,种上茶苗.我猜想这种茶的人.是一个花甲老人.家里的门锁着,似乎那不是他的家,他像他的先祖一样,逃难或逃灾或逃凶,来到这个山顶,见一片地,种上茶.有那么一日,日上三竿,他可以摆上一张小桌,坐在竹椅子上,慢慢喝,慢慢回味简单的一生.安吉汉子说,可以把这里修饰一下,作民居旅游.把当年下放的知青请回来看看.我一下子想起了我多年的挚友苏万能兄长.他曾在这一带度过青年时期,早晨习武,夜读诗书.他刚毅正直的性格.和这座深山相关.我在蒙昧的青年时期结识他,如今已二十余年,他一直视我为弟弟.我突然期盼,天降大雪,我就约他融雪煮茶,坐在这山野里,看看灰蒙蒙的天空,看看被雪淹没的林海,我会给他朗读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雪中一碗茶,或许比酒入肠更炙人,茶越喝越渴,越喝越醉人.我不明白这个在晒场种茶的人,怎么那样去参悟了人生呢?原原本本的寂寥,原原本本的独自一人面对深山.原原本本的独自一人面对剩余的另一个自己.一个有强大孤独感的人.他的心里足够容纳一座深山野林.

荼树,可能是最贴近我们的一种树了.进门一杯茶,上桌一杯酒,是我们的待客之道.婺源是中国的茶乡,漫山遍野是茶园.每次去婺源,我都喜爱去看茶园,一坡一坡的,沿着山边,沿着公路边,甚是美.茶园,相当于女人的头,梳得整洁、发亮,有层次.这和黄山的太平是极其相似的.太平人,5亩茶园养一家人,婺源也差不多如此吧.茶园是需要常年打理的,把人困在园子里,男人除草施肥,女人采茶,还要做茶、摆摊子卖茶叶,一季一季的茶上市,一季一季地忙碌,等秋茶卖完了,一年已近尾声,大人又老了一年,小孩又长高了一节.所以,婺源人很少在外务工的,千好万好不如茶园好,勤勤恳恳地营生.采茶的时候,茶园里便响起了清清丽丽的《采茶曲》:

溪水清清.溪水长

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

哥哥呀.你上畈下畈勤插秧

妹妹呀.东山西山采茶忙

插秧插得喜洋洋

采茶采得心花放

插得秧(来)匀又快呀

采得茶(来)满山香

你追我赶不怕累呀

敢与老天争辰光

哎.争呀么争辰光

左采茶(来)右采茶

双手两眼一齐下

一手先(来)一手后

好比f那)两只公鸡争米上又下

溪水清清.溪水长

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

姐姐呀.采茶好比凤点头

妹妹呀.采茶好比鱼跃网

一行,一行,又一行

摘下的青叶篓里装

千篓,万篓,千万篓

篓篓新茶放清香

姐姐妹妹来采茶呀

青青新茶送城乡.送城乡

送呀.么送城乡

我不懂茶,茶禅和佛道一样,博大精深.我也不喝茶,喝了茶,会茶醉,整夜入睡不了.前几日在德兴,刘传金留了一罐手工茶给祖明喝.祖明拿出茶叶罐,摇一摇,茶叶不多了.他说,最后一撮茶,晚上喝了吧,你也喝一些.我说,手工茶难得喝,喝一杯吧.第二天,祖明问我:“你眼睛怎么那么红啊?”我说:“茶醉得太厉害,一夜无眠.”祖明笑我:“茶,这么好的东西,你都不知道享受,你确实是一个无趣的人.”我20年之前喝茶.且爱喝浓浓的绿茶.我曾患有浅表性胃炎,医生告诫我别喝绿茶,我便戒了茶.我到福建工作时,又喝起了岩茶.福建人爱茶、嗜茶.记得在很多年前,我有一次去厦门,坐火车回来,同卧铺包厢的人,是两个闽南人,入铺落座,他们便取出茶具,泡工夫茶喝.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他们便喝了十几个小时,你一杯我一杯,兴味盎然.福建人爱红茶、爱岩茶.我上班报到,便购买了茶具,还专门学习泡工夫茶.茶叶是我雇人到高山采的野生茶,再给茶厂加工.我也喝不完,送给外地爱茶的朋友喝.喝了茶的朋友也谬赞我:“武夷山的岩茶,确实有些不同凡响.”每次做茶,我便做几百斤,用青花瓷茶罐裴起来,看起来,也清雅.我办公室客人不断,有的人是来谈事,有的人是来喝茶.有一杯好茶,他们跑几十公里来喝.也是乐意的.

我身边的人,多为爱茶之人,什么东西都可以将就,唯独茶叶不可以.有一个朋友,每月领下工资的第一件事,便是买一斤好茶叶.出差了,什么都会忘记带,忘记,忘记资料,忘记,但茶叶不会忘记带.他有一个锡铁罐,这是随身之物啊.

茶和笔墨纸砚、瓷器、丝绸一样,是我们最古老的文化之一.茶马古道是一条以茶为核心的人文精神超越之路,蜿蜒延绵数万里.我的朋友刘海燕是央视纪录片的编导,两次获金熊猫奖.今年她自驾,从云南往西藏,走了一个多月的茶马古道.她在朋友图发了海量照片分享,看得我眼睛发直.当然,想我这样缺乏探险精神的人,我只能看看照片了.南方也有茶马古道,即福建,入江西,经鄱阳湖,至湖北襄樊,走陆路,达泽洲(山西晋城),在大同,分两路,一部分运往归化城厅(呼和浩特),一部分经天镇运往张家口.茶叶研究者郑望在《坦洋工夫茶话》一文中写道:清嘉庆二十三年(1817年),清政府规定茶叶运往广州必须走江西路,不准从厦门、福州等地转口.因此,闽东茶叶水运路线几乎中断.福安茶只能靠人力肩挑先运往崇妾下梅(后改赤口),再转运江西铅山县河口镇(当时系江南大码头)转运.到河口镇后有两条路线:一条是入赣江水路向南往广州口岸后再到东南亚和欧美:一条是向北运往俄罗斯,以陆路为主.后一条商路成了与“丝绸之路”齐名的“茶叶之路”.也为坦洋茶商融入茶马古道开辟了道路.

河口,是信江中上游的一个码头,离我生活的城市不足50公里.我常去.中国最早的红茶,在河口集散,发往世界各地,取名河红茶.茶叶的集散,使一个码头演变成了一个小镇.后又成了铅山的县城.我在《信江》中,写到了河口曾经的繁华:

每次去河口.我都会去明清一条街走走.这是一条古街,明清时期的,建筑还保留着原始的风貌.石板街、古城墙、条石码头、木板房、深巷子;中药店、木器店、打铁店、棉花店、菜油店.石板街有两条深深的车辙,我仿佛看见,货船下来的茶叶、盐、布匹、松香、瓷器,堆在两轮货车上,被一个个货夫拉着,南来北往、熙熙攘攘.街有两华里长,两边是木板房,深深地逼仄进去,上下两层,窗口临江而开,房子和房子之间有埠头深入下去,直达信江.民国以前,这条街是赣东北最繁华的商业街,货物交易,江南江北,船号不绝于耳,贩夫走卒不绝于市.酒肆临河的窗口,有曼妙的女子在唱歌,挥舞手帕.城门下,是麻石铺就的码头.船舶停靠下来,操各种口音的汉子搬运着货物,有茶叶,有盐巴,有中草药,有布匹绸缎,有牲畜,有瓷器,有各地的土特产.也有花船畅游江上,临江歌咏、跳舞、斗酒、行酒令.累了的、脏了的、赶不了路的,住了下来,喝花酒,抱着美人,酣畅忘归.河口,是长江进入鄱阳湖、逆信江而上、水路的最后一个码头.长江中上游省份的人,入闽浙,河口是必经之地,商贾云集.走在古街上,依稀仍有江面飘来的歌声、“咚咚嗒嗒”的脚步声、行酒吆喝声、车轮“嗒嗒嗒”声、清晨“*”捣衣声、船行江面“啕啕啕”声、深夜更夫“当当当”的敲更声、歌楼上甜腻腻的耳语声、“嘿呦呦”的江号声,仍能呼吸到空气里炽热往昔的气味.

陆羽写世界第一部《茶经》,是在上饶市的茶山祠.写《茶经》的时候,上饶叫广信.他所在的茶山祠,便是现在的上饶市一中校园.距离我的家,只有10分钟的脚程.可惜我从没去拜谒过这个把茶形成文化的人.我种田的父亲.曾在茶山祠读书,对陆羽颇为膜拜.父亲说:“南方人,有两种植物贴近人的五脏六腑,一种是禾稻,一种是茶树.”父亲也爱茶.用碗喝.

父亲也种茶,但他没有茶园.他把茶树种在菜地边,种了几百株.清明后,我母亲便提一个扁篮,去采茶叶.我也去采茶叶.菜地在一个山垄里,晨雾还没散去,茶叶还挂着露珠.茶也是母亲手工做的,用一口大铁锅焙茶.我还卖过茶叶.用手绢一包包地包好茶叶,提一个篮子,送到小镇卖,一包两块钱.

近年,我对城市生活越来越厌恶,城市人争斗太多.厌倦城市的时候,我便想去找一个荒山野岭生活,筑一间瓦舍,种一片疏疏朗朗的小茶园,白天种茶,晚上读书,听溪涧流于窗前.从青板的祝家垄回来之后,我这样的念头,似乎更强烈了.

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这个邋遢的老先生,写《归田园居》五首,我最喜欢的是那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结多少果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种下去.他种豆,是一种怡情,虽然他穷得连酒也买泵起.穷怡情,是一种生命本真的态度.

黄土适合种*、包皮瓜、辣椒,最适合种黄豆.如今,田地大面积荒芜,鲜有人在山上种黄豆,要种也只是在田埂上栽几排育种了的毛豆.毛豆日照期短,最长的不超过3个月,叶茂茎长、豆粒饱满、颗粒粗大.在田园的乡居生活中,是离不开豆的,像离不开水井、月亮一样.在山垄或在山南,垦出一片地,清明前,撇下豆种,撮上草木灰,撮上几粒黄土,浇几木勺水,隔上三五天,豆子便摇着小辫子一样的芽,钻了出来.芽是一根脆脆的茎,头上两瓣芽叶,像甲壳虫.这是一个童话世界.芽叶过个十天半月,由黄转绿,像甲壳虫长出的两只翅膀,豆芽成了豆苗.把豆苗移栽到地里,开始了日晒雨淋的一生.土黄豆苗矮矮的,叶子稀疏,中秋后,叶子发黄,豆荚鼓起来,像吃饱了的蚱蜢,豆叶凋敝,把豆秆拔出土,用稻草绑起来,挂在屋檐下或挂在竹竿上翻晒.豆秆发黑了.豆子从豆荚里蹦跳出来.土黄豆,颗粒小、*.

在物质贫乏的年代,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乡村人,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生活经历.饿不住了,躲在豆丛里,坐在地上,剥生豆吃.黄豆也称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古称菽,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钥萝1、素、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卵磷脂、大豆皂醇、各种维生素等各种物质.大豆不但有营养,而且还有药用价值.《贵州民间方药集》:“用于催乳,研成末外敷,可止刀伤出血,及拔疔毒.”因大豆富含植物性雌激素.是女性预防乳腺疾病的最佳食品.但黄豆含氨基酸种类少,含有消化抑制剂,妨碍消化吸收,会产生大量的气体,使肚子发胀.坐在地里吃饱了生豆,要不了一个时辰,鼓胀胀的肚子便会“噗噗”腹泻.

《广雅》云:“大豆,菽也.角日荚,叶日藿,茎日萁.”晒干了的豆秆,在灶膛里,“噼噼*”烧得特别畅快,火苗青蓝色,水在铁锅了“卟卟”翻腾.曹植写《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看样子,帝王之家的人,还不如山中种豆之人惬意.我儿子安安,在7岁的时候,看电视剧《三国演义》,便背下了这首诗,问我:煮豆为什么烧豆萁啊.我说,那是兄弟以死相争的意思.以死相争,人世间,还是有许多东西比生命更重要的.其实我到现在还不明白,哪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呢?

中国是一个豆制品十分丰富的国家.有毛豆腐、酿豆腐、豆花(又称豆腐脑、豆腐花)、麻婆豆腐、臭豆腐、干豆腐、豆腐皮、茶干、冻豆腐、豆卜霉豆腐、豆腐乳.我见过很多偏食的人,有不吃带眼睛食物的,有不吃带鳞片食物的,有不吃带毛食物的,有全素食的,但我还没见过不吃豆制品的(疾病原因除外).毛豆腐是徽州名菜.酿豆腐是客家名菜.麻婆豆腐是川蜀名菜,始创于清代同治年间.由成都万福桥“陈兴盛饭铺”老板娘陈刘氏所创.因她脸上有几颗麻子,故称麻婆豆腐.临湖豆腐是上饶名菜.

山里人用石磨磨黄豆.山泉水泡了一天的黄豆,完全发胀了,黄圆珠般晶莹发亮,手抄下去,清凉的黄豆一下子让人安静下来.用木勺擦豆子掺入磨眼,石磨转动,白白的豆浆汁淌入木桶或木盘里.石磨一般是麻石磨或青石磨,人工凿出一条凹槽.豆浆汁用白纱布过滤出浆汁,倾入铁锅煮熟,加石膏,放在豆腐箱里压榨,豆腐便成形了.元代的张劭写《豆腐诗》:“漉珠磨雪湿霏霏,炼作琼浆起素衣.出匣宁愁方璧碎,忧羹常见白云飞.蔬盘惯杂同羊酪,象箸难挑比髓肥.却笑北平思食乳,霜刀不切粉酥归.”新鲜黄豆的豆腐渣,其实也是一道上好的佳肴.铁锅的熟油“噼噼*”作响,把豆腐渣翻下去热炒,半生熟,放两个鸡蛋清下去拌炒,熟透了,放蒜叶再炒,也是很多人的挚爱.闽北人把发酵了的豆腐渣,拌以调味酱汁搓团,放在竹匾上,用米糠灰蝤熟,槭开切片,熟油煎黄,洱一口酒吃一口豆腐渣片,或唆一口粥吃一口豆腐渣片,算是半个神仙.

苏东坡是个文学家、酿酒家,也是一个美食家,后半生颠沛流离,热衷于厨艺,不改达观性情.他写《蜜酒诗》:“脯青苔,炙青莆,烂蒸鹅鸭乃匏壶,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真是很有情致.山中人,最为敬客人的三样东西,老母鸡、新做一箱豆腐、蒸糯米打麻子稞.出箱的豆腐,无论怎么烧法,都是非常美味的.水煮、半煎煮、煎四面黄蒜叶炒,或煮肉、煮霜后白菜,或和青椒芹菜丝咸肉煮干锅,皆为菜中上品.豆腐是个娇贵的东西,到了第三天,便发酸,即使不发酸,口感也粗粝,便用笸箩把豆腐晾干,做豆干做霉豆腐做蝤豆腐做酱豆干.

自小在乡间长大,常见乡邻做豆腐,我却从没把豆腐和美学联系在一起.忘记是哪一年了,我去广丰铜钹山深山,见一户人家做豆腐,我傻子一样看了半天.时值初冬,做豆腐的妇人三十来岁,穿一件大红的棉袄,磨豆煮浆.黄黄的豆、白白的豆腐脑、木质的厅堂、黑黑的瓦屋、青色的砖墙、幽绿的袖子树、红红的棉袄、微笑的脸、长长的辫子、腾腾的蒸气,我恍惚进入了油画世界.

我尤爱霉豆腐和豆1、.霉豆腐富含天然氨基酸.黏到舌尖,鲜味便散布全身.前几日,颜志华兄送我小罐霉豆腐,每小块豆腐用箬叶包起来,很是精致.想必做这个霉豆腐的人,是个年迈的婆婆,坐在门前的太阳底下,洗净箬叶,一块一块地包,像给婴儿穿衣暇,格外地细致.豆卜也叫油豆腐、豆泡,用油把豆腐炸干水分,中空,呈金.煮白菜、文肉、炒野葱咸肉、炒白菜心,豆泡都是绝佳的配料.豆泡和白菜切细丝做馄饨馅,和榨菜、紫菜切细丝做汤,和青椒切细丝做地皮菇羹汤,也是难得的配料.

豆腐娇嫩,是一种心肠柔软的食物,像一个滋美的女人.我常想,能把豆腐做出佳品的人,肯定是有一副好心肠的人,不邪恶,不贪婪.懂得养人爱人,有热热的血.这样的人,住在竹林或阔叶林里,喝甜美的山泉水,说温软的吴语.和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即使艰难,也是美满的.一个内心腌腊的人,是不配去吃一块好豆腐的.鲁迅在《故乡》中写杨二嫂这个人物:“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50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我敢说.杨二嫂做的豆腐肯定不招人喜欢.

其实,我并没有看过草盛豆苗稀.黄豆,家家户户都种.在我孩童时代,我祖父对我讲,在民国时期,祖父山地多,能产80多担豆子.傅氏在村里是孤姓,受人欺负.收了的豆子,有一半会被村里的恶霸夺走.我祖父善种豆,在后山,有一块黄土地,每年都种满了豆子.祖父恳出一块地,挑来两担沙子,打豆秧.打豆秧不需要施肥,早晚往沙上泼水,三五日,黄黄的豆芽露出了两片瘦削的芽脸.从炉里,扒出草木灰,往地上撤一层,豆芽第二天便绿了.憨头憨脑的豆芽,显得清秀、苗条,把开叶的豆苗选出来.移栽到黄土地上.黄土地铺了一层茅草,雨“*啪”下来,豆秧成了豆苗.盖了茅草的地,荒草是怎么样也长不出来的.没有开叶的豆芽,拔出来,做了一盘青嫩的豆芽莱.

在打豆秧的时候.我会暗自孵豆芽.我把豆子泡半天,放在鱼篓里,盖上沙土,早晚洒水一次,隔几天,豆芽便孵出来了.用铁盒养蚕和鱼篓孵豆芽,是我玩不厌的,乐此不疲.那时,我便觉得最美好的事情,便是看着动物和植物一天天地成长.

我们种豆,是为了收获豆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一句乡间俚语.我的哲学老师,讲因果关系时,这句俚语,足足讲了一节课,我也足足趴在桌子上睡了一节课.种豆当然得豆啊,也得花.黄豆苗开花,甚美,可无人在意.花,多瓣,外瓣浅紫,内瓣深白,多像一张美人脸.可花期太短,花瓣收缩,豆荚就毛茸茸的长出来了.其实,种豆也不一定得豆.豆子收获了,自己却吃不上.小时候家里穷,祖父年年会种出几担子黄豆,都卖给了公社的粮站.卖出不多的钱,供家里开销,一年难得吃几次自家做的白豆腐.种豆不得豆,便是大苦.

点评:此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植物本科植物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植物和面孔和有神方面论文范文.

山龙眼科植物9个种/品种在深圳地区的引种试验
韩宙1 钟锋1 黄少伟2(1 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广东 深圳 518000;2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 广州510642)摘要为了丰富深圳地区山龙眼科植物资源,于2013 年在深圳儿.

植物弦歌人面桃花相映红
漫天桃花盛开,总令人思绪飘飞,一些女子,比如息妫,会在粉嫩的花海中浮现出来 息妫是春秋时期息侯之妻 一次,息妫到蔡国探望姐姐,姐夫蔡哀侯对她无礼 息侯一怒之下,引楚兵入境灭了蔡国 成为阶下囚的蔡哀侯嫉.

老年人热衷于盲目投资,这是一种社会病
据央视财经频道报道,黑龙江哈尔滨市警方最近打掉了一个以字画、纪念币……艺术品投资能够快速升值为幌子,专门游说老年人投资的诈骗团伙 被骗老人大多在60岁到80岁之间,不少老人含辛茹苦一辈子积攒下来的钱都.

正确运用几种常用笔法
文/岳崇中锋与侧锋所谓“中锋”,就是在行笔过程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见东汉蔡邕九势 具体说,中锋笔锋尖端入纸运行时,笔尖所指的方向与笔的运行方向相反.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