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光阴深处相关论文范文 跟光阴深处有关论文范本

主题:光阴深处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4

光阴深处,本文是关于光阴深处硕士学位论文范文与光阴类论文范文.

光阴深处论文参考文献:

光阴深处论文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孙爱雪.系江苏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协会会员.作品在《散文选刊》《黄河文学》《山西文学》《山东文学》《青年作家》《雨花》《芙蓉》《红豆》《红岩》等杂志发表.作品入选多种选本.

站在远处遥望村庄.树影下的村庄像远去的歌谣.记忆中吟唱的小村清晰明亮,眼前的村庄,向我扬着一个灰蒙蒙的苍凉手势.

站在家门口凝望我家的庭院.这个用红砖围起的院墙我闭着眼能想到每一块砖的位置.现在我不认得那些暗的有些残破的老砖.它们一块块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位置还是那个位置,从来没有挪动半步,但是它们残损的棱角、黯淡的颜色和飘浮在表面的风尘已经不是我记忆中的模样.还有那屋顶上的瓦,幽蓝幽蓝的光泽,像梦一样迷人的颜色.已经被雨水冲刷得墨黑、碎裂,带着几乎崩溃的神色勉强遮挡着随时降临的风风雨雨.红色的铁门.也不是我抚摸的那个清凉的铁门了,它的漆每年都一层层往下掉,露出里面薄薄的铁皮.窗棂上淡绿色的油漆气味.已然不是鼻息间那种剧烈的刺鼻气味了.它完全换成了铝合金的窗户.四间宽大结实的瓦屋坐北朝南20多年,20多年一动不动的屋子怎么越来越小,越来越萎靡不振了呢?它仿佛缩水的衣服,越穿越小了.还有东屋——我家的厨房.它的狭小、它的混乱、它的低矮都不是我印象中的模样,一转身,那间宽大敞亮的厨房狭窄得我一个人在里面都觉得拥挤.原来我们一家人围在厨房案板上吃饭还很宽敞.儿子在厨房,他站在我身后,一个屋子都被他的身体占满了.我仰脸看他.他的头几乎顶到屋顶.换灯泡的时候我要站到椅子上,他一伸手就够到了,他镇静自若的样子让我目瞪口呆.

我把菜橱子从厨房里搬出去.把碗橱钉到墙上.柴火一根也不放在厨房里,拥挤的厨房还是拥挤,油烟和蜘蛛网占据着墙体,尘土覆盖在水泥地上,夏天的土鳖子和秋天的蝈蝈藏身在锅灶底下,还有煤气罐、电磁炉、电饭煲、烤箱占据了整个北面墙.20年前的厨房里只有一个案板和一口8张大锅.我每天烧大锅做饭,喂猪、喂羊、喂鸡鸭鹅.那时候我体重不过50公斤,没有眼角的鱼尾纹,没有脸上的忧郁色.也没有颈椎病和腰肌劳损.

西屋比厨房晚盖两年多.墙体上大大小小的洞或因挂吊扇,或因拉网线,或因挂灯、挂钟、挂开关而砸上了无数的钉眼.像一个个空洞失神的眼睛.白色的仿瓷被雨水浸透,一块块掉落下来,没有掉的,乌蒙蒙的,像一幅潦草的图画,露着灰色和的斑痕.南墙窗下铺着两张床.床头上方各有一张字画,字画是用鸟字写着的儿子的名字,颜色鲜艳、大红大绿,很亮丽,浅蓝色的边框暗淡了.那年,那个写鸟字的人在大街上写了很多字画,大多是用鸟字写人的名字.我要求他在名字的两边加了两句励志的话,一边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一边是“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正楷字依然清晰有力.那字里所含的意蕴已经不在这里,勉励的人,也去了他处.

白天我一个人在这个院子里时.我从堂屋走到东屋,从东屋走到西屋,我在这些屋子里转悠,我感觉到另一个人的身影也在这些屋子里转悠,她游离在屋子的每一个角落,站着、坐着、睡眠、吃饭、喝水、说话、看书、写字,她的呼吸声和空气一样塞满这些屋子,她的声音,她的脚步,在我耳际回响.我觉着她离我很近,又离我很远,我看不清她的脸,我看到她的背影是这样熟悉,我想喊住她,让她停下走远的脚步,她看也不看我,径直朝黑夜的方向走去.

我在这些屋子里寻找.像在包袱里翻找某年的一块纯净的布,它清晰的颜色、花纹、形状都在我脑海里.但是我找不到它,尽管我知道它在这些屋子里.在屋子里的某一个角落.可是我却找不到它,越找不到却越想找,越想找却越找不到.这样的纠结一直从早晨到黄昏,在心里绾成一个结,萦绕着,缠绵着,喋喋不休地自言自语着.我要找到它,我记得是放在箱子里一个浅蓝色的包袱里的,我那么珍惜、那么用心珍藏的一块布,我要用它做一件永远的贴身的小棉袄呢.怎么不在了呢?是谁拿去做抹布了吗?是谁会拿去补衣裳了吗?是谁随手把它丢在风中了吗?不,没有人拿它,它一定还在哪里,说不定我不找它,它就出现在眼前了呢.想到它会重新出现在我眼前,我一下子热泪盈眶,仿佛我又回到了少年时代.我内心清楚这是我的幻觉,可是,这样的幻觉多么温暖,多么有益身心健康.多么值得我永远停留在这样回去的方向上.这样想一想的时候.我眼前便挂上了一颗晶莹的早春暖阳,它就在厨房的墙上,就在西屋的墙上,就在堂屋蓝色的瓦上.那墙上红色的砖还是那样崭新,瓦缝里漏下的细雨敲窗的声音,一滴一滴响在我耳际,清晰悠远而又让人心疼,仿佛一个人远去的步履.

我突然记起那年的一天我去田野的时候带上了那块布,我把它当作丝巾顶在头顶,它轻盈得像一块彩云.我在上面种植棉花的白.种植玉米的黄,种植豌豆的紫,种植小豆的红,种植小麦那沉郁的咖啡色.我突然记得那年那天我坐在夕阳西下的河边淘洗过那块布,河水里倒映着我的眼睛,眼睛里是河水一样清澈的天空.那块布在我手心里随水漂去,我看到河水里飘逝的青春的颜色,一点儿也不疼惜.一点儿也不慌乱.那年那天一切都那样遥远,记忆遥远,衰老遥远,骨骼弯曲遥远,遥远的远方似乎会永远遥遥无期.我会有用不完的光阴,我会有用不完的力气,也会有永远灵敏的四肢.这一切无期的相会都在那块轻盈的布上躺着.我悄悄地把它裹在包袱里.藏在我家堂屋箱子里.我觉着我会藏下一块永不褪色的布.我会在想找到的时候找到它,我真的异想天开,我真的从来没有想过我会遗失了我最心爱的布.

夜晚我一个人在这个小院子时.我拉亮所有房间的灯,也拉亮院子里的灯.60瓦的灯泡换成了25瓦的节能灯.当电工的爱人看到我拉亮那么多灯,大声吼叫:用电不用交钱吗?节能灯也是有寿命的!你知道一个节能灯能使用多久吗?果然院子里的节能灯没用多久便烧了.我怎么知道这些生活中的细节那么容易损坏呢?就像不经用的青春,说没有就没有了,是什么蛊惑了它们的靓丽?是什么窃取了它们经久耐用的品性?木头板凳松动了板凳腿,四方桌子面上起了皮,木板门裂开了缝,平板车断了右边的车帮,木锨剩下一柄把杆,头缩小成一把小刀——家用电器寿命更短.一过保修期,是没完没了的修理,空调换氟、冰箱不冷冻,洗衣机修过甩缸修洗缸.电磁炉先坏面板再坏开关,至于豆浆机、电饭煲、吹风机、电熨斗、照明灯等是一次性的,坏了就报废.相比这些东西,人的结构是结实的,何况人的维修地点、维修人员、维修代价比之于世间的其他物种、用具是优先的、发达的.由此看来人是世间最聪明的.人先想到了自己的退路,不惜代价为自己准备好了修理站.纵然是这样.维修站里仍然有一个叫太平间的地方像垃圾场一样让人望而生畏、不寒而栗.太平间,哈,真是一个天才的想象,比之于生存的颠沛流离,那里的确是一个太平的地方.

我不相信鬼怪的传说.也不害怕一个人的黑夜.我只是觉着看不到光明就会被黑暗吞没.被黑暗吞没形同一个人被隐形或者消失.我要看到我的存在.我拉亮所有的灯看到我自己.我看到我自己之后,我还畏惧夜晚死寂一般的寂静,听不到这个世界的声音我似乎沉入万丈冰窟,整个村庄、整个地球都沉入了无边的黑暗之中.在寂静中我会听到老鼠啃玉米的声音.会听到青蛙蹦起落下的声音,会听到蛇吞食青蛙的声音,蝎子经过屋檐下草茎的声音,壁虎扑食蚊虫的声音,蜘蛛在蛛网上编织的声音,蝼蛄钻出地层的声音,燕子孵出蛋壳的声音——这些声音预示着自然界随时存在着盗窃、捕食、杀戮、掠夺.预示着随时随地有生育繁衍、有无处不在的危险和大地不停地在颤抖.

在冬天我会听到夏天的声音.在秋天我会听到春天的声音.在田野我听到飞机飞过蓝天的声音,听到公路上轰隆隆的汽车驶过的声音.在白天我能做梦.在夜晚我睁着眼睛想人世的纷争世态的炎凉.我听到风的声音、雨的声音和雪落大地的声音——我听到这些发自地穴深处的声音.听到这些发自我胸腔之下的声音.这些声音预示着不满,预示着浮躁,预示着不切实际的,预示着人世的诡秘多变、人心的无尽奢望.这些声音预示着自然的狂放、多情和从容.夜晚的灯光会让那些恍惚的景物露出真相.我必须看清夜晚的庭院里房屋是房屋,树木是树木,猪圈是猪圈,电磁炉上滚烫的开水沸腾到80度.以及满院子的玉米穗子小麦口袋一样一样真实鲜活地映照在我眼前.

大铁门关住了门外的黑暗.黑暗是的开始,它掩盖了事物的真相,我没有一双狼那样的眼睛和喉咙.要不我就在夜晚用狼那样的眼睛把世界看清楚.要不就对着黑沉沉的夜空发出凄厉的狼那样的嚎叫.这样.我在黑夜里的压抑和愤怒才会得到发泄.沉落到夜色之下的下落不明的生存方向,也会在狼眼里放射出幽蓝色的光芒.空洞、盲目、紧张、烦躁的情绪也向会在像狼那样凄厉的嚎叫声中得到片刻的舒畅.

拉亮电灯我看到的庭院似乎和白天不同.又似乎一样.我像白天一样从一个屋子转悠到另一个屋子,夜晚的我不在屋子里寻找那块布,我想躺在一间屋子里睡眠,我想一睡下便做一个好梦.几乎每一个夜晚都会有梦.几乎每一次我都从梦中惊醒,我梦到从悬崖上跌下来,下面是无底的深渊,要么就是一个所有人都能过去的小桥,唯独我过不去.我站在河岸这边呼喊那些过去的人带我一起走,他们径直走他们的,把我抛弃在河岸这边,我常被自己的呼喊惊醒.我揣测这些凶险的梦的预兆,希望像人们说的那样梦都是相反的.实际上所有的梦背后的故事我没有一次能够解释清楚,梦的真相大概一辈子都不会解释清楚.我还在反反复复做着各种奇怪的梦.因为这些梦,夜晚的诡秘更加阴森,当我把所有的灯都打开,我看到灯光下自己的身影紧跟其后,我想我抛开梦的恐惧,像抛开身后那片剪影一样的身影,事实是我永远无法抛开我自己.

无论有没有灯光.无论我在白天还是在睡梦中,我一转身就看到我的身影,我不相信我看到的那个模糊的影子就是我自己.当我剩下剪影一样的一个影子时,我生命的意义何在?就像那面墙、那片瓦,就像那条小河里的一滴流水,就像红尘里一粒尘埃,飘浮还是落定?

在黄昏的余光中我从一条弯曲的乡间小路走回村.村庄里一座座新楼房屹立在路边或开阔的地方.楼房旁边有低低的老房子老院子.也有空地、沟塘、草垛、菜园.村里道路纵横,从一条小路弯到另一条小路,越往里走道路越不宽阔.我家就在一条道路不宽阔的地方,大车开不进来,买玉米的车停在屋后,用推车一袋袋推出去.有些开大车的小贩子干脆不买我家的玉米,我骑电动车出去,骑电动车回来.我的车比我熟悉这些弯弯扭扭的路.每天黄昏是车把我带回家.我感觉到车子比我的脾气好.它不会因为道路难走把我丢弃在半路上.也不会因为黄昏的余光模糊了道路而走到别的村庄去,它总是能轻车熟路地把我带回家.是车子把我带回来.我不愿意回来,也不想回来.回到空无一人的家令我心寒.回到冷落的村庄让我魂不附体.我似乎被抛弃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我走到左边院子里看看没有一个人.走到右边院子里看看没有一个人.走到前面院子里看看还是没有一个人.走到后面院子里我看到80多岁的大伯母像一团垃圾一样躺在一张破床上嚼蛆(骂人.她的心脏装了支架的儿媳妇用水瓢给她送饭时的话).我家右边没有一个人,右边的右边也没有一个人.左边没有一个人.左边的左边还是没有一个人.前面的前面一样没有一个人.

在村庄里,我无处可去,我看着一家家紧闭的大门心生悲戚.说村庄是一片安宁的世外桃源的那些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们是那些没有在村庄生活的人,或者是脱离了村庄的人,他们不知道现在的村庄是怎样的荒凉和低沉.也不知道村庄处在怎样空旷的恐慌里.仿佛一条失群的野狼离开了领地,曾经的群居生活让它留恋不舍,可是它找不到家族的领地,找不到失散的狼群,一个孤独的身影在夜幕下诚惶诚恐.

那些年我一拐到村里的道路上就闻到油馍里夹着葱花的味道.这味道从小时候就在我鼻息间飘荡,它是故乡的味道,是童年的味道,是不变的乡村味道.我觉着这味道在我鼻息间飘荡得太久了,它没有尽头,我一辈子竟然没有走出这种乡村固有的味道.接着我会听到母亲呼喊孩子的声音,我们这里吃晚饭不叫吃饭,叫喝汤,母亲用围裙擦着手上的水花一路呼喊着孩子:来有——喝汤来——,小七糕——喝汤来——那么多年,我听着这样的呼喊行走在村庄里.我的耳朵熟悉这样的声音比我的内心更多些.就像我的双脚熟悉村里的道路比我内心更多些一样.

有一天黄昏我在村里走着.空荡荡的村庄杳无人迹,像每天一样,我看到所有的院门依旧都关闭着,烟囱直直地挺立在高高的空中,嗅不到一点烟火的气息,一间间冷漠的屋子参差不齐,面无表情地伫立着,久未走过人的院门前荒草肆意蔓延.顷刻间我觉得村庄像个冬眠的虫子.慵懒而又困乏.被深深地埋藏到了地层的深处不再醒来.这时藏猫猫的孩子在紧闭的房门里写字.呼喊孩子喝汤的年轻的妈妈去了大城市.老迈的爷爷奶奶惧怕小偷的来袭早早锁紧了大铁门.站在风中.我想听到母亲呼喊儿子喝汤的声音.我想嗅到葱花油饼的香味.那熟稔的乡音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那些熟悉的村庄的味道遥远得仿佛从来没有经历过.我张了张口想对着夜空呼喊一声,我想枣树上的猫头鹰一定会说我是神经病.一度被我所不齿的那些老土的风俗习惯.特别是那些我们自己才听懂的语言.我轻易听不到了.我们的孩子说普通话.年轻的妈妈教育孩子文明礼貌.村庄里的粗野、残暴、凶蛮渐渐消失,同时消失的还有村庄里泼辣的谩骂、野蛮的殴打一一退去了它们的势力.村庄变得轻柔、温软、低眉顺目,轻飘与浮夸之下隐藏着淡淡的哀怨和忧思.村庄里没有了吆喝和呼叫,没有了喧闹和吵嚷,没有了人来人往鸡犬鸣吠,也没有了小媳妇的打情骂俏,青年男女玉米地里的幽会,队长的呵斥、会计的冷眼早已消失到地平线的那边.五六个孩子的家庭不见了.三四个女儿儿子横七竖八躺在一张破席上的场景已是趣谈.安宁的村庄、孤单的家庭、我们像狼一样群居的家族.现在每户都以三两个人的小家为个体.聚集在这个人稀屋多的村庄.

我在家,我不养鸡鸭鹅,也不养猪羊.尽管我那样喜欢养殖,我已经没有耐心饲养这些小动物,像很多家庭一样我们嫌这些动物脏.嫌它们麻烦.可是我十分怀念那些年饲养这些小动物时的情景,鸡下蛋的叫声.老母鸡带着小鸡觅食的情景,山羊淘气地爬上屋顶,把屋顶的瓦块踩烂,爱人上去把小山羊逮住提留着后腿扔下来.小山羊“咩咩”叫着跑到婆婆的屋子里再也不出来.婆婆噘着嘴骂儿子.

记得那年喂的一头黑猪.在院子西边的猪圈里拱来拱去,它一刻也不闲着.婆婆说肯吃肯睡的猪才肯长,那头黑猪怎么都不肯长,一身菜毛呛着.从门口下地的人过来过去说它不长,像头野猪.它真的很野,那么高的围栏,“哧溜”一下就蹿出去,蹿到人家院子里拱人家的地,把水缸面盆都拱翻.我们天天要找那头猪.站在巷口的一群人张着胳膊帮着赶圈里去.还有一只大公鸡.每天晚上到东队人家鸡架上住宿.和人家的老母鸡相亲相爱,怎么逮也逮不来.夜里从鸡架上偷偷抓回来,放进我家鸡窝里.第二天我们没有起床公鸡又走了.后来把那只鸡腿上绑一个旧鞋底.一走一瘸它还是去找老相好,痴情得令人唏嘘.再后来那只鸡不见了,旧鞋底耷拉在墙头上,大约缚住了鸡腿好了黄鼠狼的嘴.鸭子也跑到东队里去,钻进人家鸭子圈里不出来.我们去捉鸭子,惹人家一脸不快.鸭子夜里下蛋,一定要在夜里把它带回来,侥幸的那家人也想在夜里多拣一枚鸭蛋.那些年村里小河清冽,河水里倒映着鸭子洁白的羽毛,鸭子一个猛子扎下去,屁股高高蹶起来许久,它吃河里的蝌蚪、小鱼,还有那些鲜嫩的水草.鸭子沿着小河游走,玩欢了不回家.我和爱人河这边一个,河那边一个,拿着手电赶鸭子,一直赶到半夜鸭子都不回家.爱人气急了发狠说:逮住它把它脖子拧下来喂狗!逮住鸭子,摸摸鸭子屁股里带着蛋,我说:给你拧它的脖子!他理也不理我,提着鸭子脖子往回走,我大步流星赶不上他.那晚的夜色好幽静,我握着鸭子脖子的手软软的.感觉到鸭子脖子里有小鱼在游动,还有它扁扁嘴里“吧唧吧唧”的.走在小村里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到处是生灵呼吸的气息和孩子们在路边树荫下梦呓的声音.~股温软的乡村情韵氤氲在月光里.

新楼房霸占了村里的路.有些路走着走着就走不通了,被院墙、楼角堵住.没有堵住的路还是那些走了几千年的老路,老气横秋地躺在家门前,走的人少,路上生了草,落了枯树的枝叶,路看不见了.我知道路在枯草下.我从那些落满树枝枯叶的路上走过.路不知道路难走还是好走.走在路上的人知道路好走不好走.所有的人都走那条好走的路.好走的路是大路,铺了水泥,沿着大路能走到城里.大路的分支是小路,小路曲里拐弯,拐进一家家门前.我出门先走门前的小路.再拐上水泥路.村后那条土路没有人走,长满葛茅草,远看不是路,是一片草地.走在水泥路上也遇不到人,干净的水泥路清幽洁净,有点落寞,偶尔过去的车辆风驰电掣,它们不用顾忌撞车,更没有红绿灯和拦截,这是一条顺通的大路,是一条畅通无阻的路.

大路两旁的新楼两层或三层.样式新颖结构坚固.盖楼的人不住楼,他们要还盖楼欠下的钱,常年在外打工挣钱.住楼的人上不去楼.老人和孩子,他们住在楼旁边的配房里,看着楼,看着楼里面飞来飞去的麻雀和灰尘.腰间一把明晃晃的钥匙支撑着他们最坚固的盖楼情结.在乡村新修的水泥路边、在桥头上、在代销店门口,这些人多的场合,露出那把象征着富裕和资本的钥匙,露出他们一生的满足.

夜晚的村庄恍若空村.灰蒙蒙的夜色雾一样把村庄缠绕在无尽的迷离里,新楼房威风凛凛,老房子沉落到无边的黝黑里.沿小路一家家走过.没有几家院子里亮着灯光.村子里是一片黑幽幽的寂静.打工走的自不必说,在家读书的孩子也去了县城,在城区的边沿租赁一间小屋子,爷爷在某厂子里看大门,一月800块钱,奶奶带孙子在城里上学.老人说现在手里有点钱了,眼底下看不见人了,一家人分散到四下里.每一家都是这样,各奔东西,为生存,为更好的生存谋取生路.一家人在家围着锅台转的穷日子很温馨.老婆孩子热炕头也很团圆、很温暖,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回来过这样的老日子.

村庄在竭力摆脱贫穷.村庄里的人在竭力摆脱农民的身份.富裕起来的村庄呈现出一幅从未有过的空阔景象,这些空阔的景象,充满几许忧伤、几许失落,空间上的荒芜和心灵上的荒凉,以及让人茫然若失的无助.

我看到无家可归的流浪狗那双恐惧的眼睛.我看到孤单的孩子独自坐在黄昏的门前遥望远天,手里握着妈妈的照片,眼里噙着欲落的泪花,还有那些躺在床上的老人无人护理.夏天的褥疮里蠕动着白色的蛆,冬天的被窝里粪便结成冰.金钱的追求改变着温情.富裕的攀比淡化了血脉里的亲情.我们需要资本托起怕穷的心,村庄需要追赶城市才能成为富裕的村庄,农民的身份盖上了大红印戳,一直往外走,往外走,想走到灯红酒绿的城里穿上时髦的衣服染了的头发.遮掩住那个卑贱的大红印戳.

村庄还在我眼前矗立着,它比过去高大,比过去富裕.也比过去苍凉.

概括总结,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对写作光阴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光阴深处本科毕业论文光阴深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繁花深处的美丽乡愁
●金  涛凤走了 美人虽未迟暮,终成岁月绝响;燕子不再归来,化为流年心香 对于电影、上海人以及这座城市而言,秦怡、黄宗英、凤这些名字则有着太多的象征意义 她们穿过了长长的时间隧道,美丽地活着,提醒人们.

俗常光阴
王吴军清脆的鸟鸣一声声唤醒了清晨的光阴,也唤醒了在睡梦中的我 睁开睡眼又静躺了片刻,然后穿衣起床,用清凉的水洗脸、刷牙、漱口,来到敞开的窗前,问候在这里流连了一晚的清风,邀请明媚的阳光在我的小屋里落座.

一不小心就耗费了四年光阴考古纪录片《土司遗城海龙屯》诞生记
这是一座悬崖上的宫殿,三面环水,一面衔山 传说中,这里埋藏着无数的宝藏,但有一天,它却突然消失 宫殿、宝藏、探险,这仿佛是从最流行的盗墓小说中摘录出来的情节 然而事实上,这是出自央视的一部考古纪录片土.

时光深处的地木耳
那是40多年前,我孩提时代,认识地木耳,了解地木耳,日后在诸多事由中与地木耳扯着关系,是生活对我的恩赐 一个一场瓢泼大雨过后的天高云淡的夏天,妈妈背着背篼,一手扛着锄头一手牵着我,走出我们那依山而居聚.

相关频道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