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林风眠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跟调和中西林风眠艺术思想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林风眠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6

调和中西林风眠艺术思想,本文是林风眠相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与林风眠和调和和中西类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林风眠论文参考文献:

林风眠论文参考文献 意林投稿艺术教育杂志艺术期刊科技风杂志社

摘 要:林风眠,20世纪中西艺术融合理论重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的艺术是西方构成,中国韵味的结合.本文分析时代与自身原因促成林风眠“调和中西”思想的确立.再较之徐志摩、潘天寿的艺术思想,体现林风眠艺术思想的独特性.分析林风眠在创作上,调和中西艺术思想的实践.林风眠的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与绘画的精神内涵,体现着现代审美需求.

关键词:调和中西;林风眠;形式语言;审美

一、“调和中西”思想的确立

从明末开始“西学东渐”,西方美术以绘画为主传入中国,对中国美术思想产生影响.两次战争失败后,中国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狂潮,出现“全盘西化”的思想,表现在美术创作和研究上即主张彻底否定国画价值,用西画改造中国画.

林风眠的少年时代跟随祖父凿石,学习父亲描摹自然,奠定一定的传统绘画基础.在法国和德国留学期间,他研究如野兽派等风格,阅读大量哲学著作,特别推崇叔本华.他可谓是深入了解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审美.同时,又因其导师杨西斯的教诲,重视学习中国的传统艺术,看遍了巴黎的陶瓷博物馆和东方博物馆里的古埃及、古代中国艺术,这对他后来的艺术风格产生了潜在影响.

关于振兴中国艺术之论争,林风眠持有自我的态度与主张.以其开阔的视野,独辟蹊径的话语诉求和形象实践, 因时代与自身的双重原因,形成了“调和中西”的艺术思想,中西艺术应相互取长补短,相互沟通,促进中国艺术的复兴.这样的艺术思想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历史潮流相顺应的.

二、林风眠 “调和中西”思想的独特性

在中西艺术沟通上的探索,引来无数艺术家的尝试.徐悲鸿立足西方艺术,改造中国画,中体西用,采用西画的*、明暗、构图等方式,使得中国画更加逼真,坚持他所认为的“写实主义”.与徐悲鸿相反,潘天寿在中西艺术沟通的立场上,是立足于民族本位艺术的,主张“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侧重中国传统绘画.

而林风眠的中西融合具有独特性,如他所说,“绘画的本质是绘画,无所谓派别,也无所谓中西.”他欲冲破中西方艺术的固有限制,借用西方现代艺术的范式,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调和传统和现代艺术的冲突,创造出一种与传统绘画形态相异的新的绘画.他的中西融合,是西体中用.作画材料工具多采用中国的为主,即宣纸、水墨等.画法与风格是融合了中西,在他看来,写生只是观察与记录自然的手段,创作时主要靠回忆和默写,侧重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语言.

较之徐悲鸿,在创作手法上,林风眠更接近中国传统;在语言媒介上,林风眠更接近西方艺术.较之潘天寿,林风眠的“调和中西”弥补了思想中文化融合的不足.

中西两种绘画形式语言的融合,是探索艰难的.调和不是随意的拼凑,他对一些“盗得西人一点颜色”的所谓西画摹仿嗤之以鼻.在中西融合过程中,他做出了一些取舍.对西方艺术,他选择从浪漫主义到立体派的充满生命力与现代性表现,放弃学院派的程式化僵硬法则.对中国艺术,他选择了汉唐艺术为主的中国早期传统艺术和民间美术,抛弃了文人画的笔墨法则.

林风眠所倡导的中西融合思想的艺术态度是,“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不只是在绘画表现技法上的融合,更着眼于中西方审美观的结合与发展,“相信艺术涉及人的理性与情感的精神状态,中国艺术家应该将西方的理性与客观态度同中国传统的想象和主观精神结合起来,这样,过分死板的理性主义与缺乏形式的东方艺术的适度结合有可能成为艺术的前途.”

三、“调和中西”思想的实践

艺术史反复证明,没有形式语言上的创造与相对成熟,内容再好也无用,终成不了好的艺术.林风眠对形式语言的探索,长达数十年.他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人类共同的情感冲动,是形式的外化.因此提倡在形式创造与语言运用上,要中西融合,在审美趣味上也要中西融合.

林风眠的绘画既吸收了西方艺术的多种表现形式,同时也保留着中国艺术的水墨韵味.其绘画的特色,是清晰的形体,就传统绘画而言,弱化明暗,强化色彩,使得画面和谐自然.他的色彩是当代中国画色彩中最具创新性的形式之一,“色彩层次的丰富,是他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

传统中国画晚唐以降,终究是以水墨为上的,“运墨而五色俱”.在处理墨与色的关系上,林风眠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被抽离出来,黑色仅被当作一种色彩.他在融合中西色彩时,有纯水墨形式.黑白对照,充分挥洒黑色,自然的渲染出黑白的悲凉,如他的作品《渔舟》、黑色的渔舟紧邻白茫茫的水面,不同与宋元以降的文人画笔墨,强调墨色的层次与笔法;也有纯色彩型.用浓重的色彩表现艳丽,基本不用墨,他的花卉题材多采用这种方式,如《绣球花》,直接以丰富色彩在宣纸上作画,颇有印象派色彩的味道,又有中国传统的刺绣感觉;有以墨衬色式,大面积的浓墨作背景,黑色为基调,如《紫藤》,是墨色笼罩下,点缀几抹紫色与白色,几丝绿色穿插其中,在梦幻的情境中,有些许落寞.林风眠的一个用色创新是墨色融合法.在墨中加色,色中有墨,墨中有色,使黑色与物象色彩的和谐.“画面既有西方绘画那种强劲的视觉冲击力,又有中国绘画那种宁静的文化气质.”

同时他舍弃了文人画的以书入画的笔法形式,选择继承唐代那样流动的线条.他欣赏魏晋与唐代画家的以自然为师的态度,及“美与生之线”的造型表现力,即塑形的同时传达生命情感的力量.在创作时,还会借鉴野兽派马蒂斯那样用线表达情感的观念.将二者融合,形成自己的线描风格,能方能圆,可曲可直,富有冲击力.

林风眠所画的仕女和裸女,在气质与精神上是东方的,是传统古典的,有着中国古典的优雅韵味;在笔法上又有西方的味道,马蒂斯似的线条,强调曲线美.西方绘画的裸女是开放张扬的爱欲.古代中国画的仕女是压抑遮蔽的爱欲.而林风眠笔下的仕女和裸女恰好是朦胧了肉体美,升华了爱欲.圆润匀细又带有飘逸的曲线,将女性美的妩媚温柔描绘至极.

而他所画的禽鸟题材,用线是疾速,富于力度的,柔中带刚,有生命力.他画鸟都是高度简洁概况的形体,寥寥几笔捕捉住对象的个性,生动的形象便跃然纸上.林风眠画的鸟是专注于造型性格的,具有个性与表现意味.

林风眠笔下的中国画是与传统国画有很大不同,他采用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西化”的,但是画面效果和作品体现的意境却又是东方诗意.

他的画作是有种孤寂美的画境,如他的《猫头鹰》,金黄的秋叶和广阔的天际有一只落寞的猫头鹰孤立在枝头,它双目圆睁,静静的看着前方,看着大千世界.如他的《寒鸦》,一只乌鸦独行于枯枝上,在暮色中怅然若失的游荡.林风眠偏爱这种寂寞的意境,那种寂寞不是痛苦的,而是有诗意的,独自欣赏世界的孤寂.

林风眠的艺术作品,表现着淳朴的自然,体现着美和生命的力量,创造出了寂静的和谐世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绘画既具有中国古典绘画的神韵,又具有西方艺术的典雅.林风眠“调和中西”的艺术思想至今仍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郎绍君著.《现代中国画论集》.广西美术出版社,1999.

[2]吕澎著.《20世纪中国艺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何文婷(1993.5- ),女,湖北省武汉市,单位(湖北美术学院),学历(2015级硕士)研究方向:世界美术史.

上文评论:此文是一篇关于对写作林风眠和调和和中西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林风眠本科毕业论文林风眠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原创舞剧《烽烟桃花飞》的艺术思想内涵简析
曾 嵘(江苏省盐城市歌舞剧院 江苏 盐城 224000)【摘 要】原创舞剧烽烟桃花飞是国内首部以新四军华中鲁艺为题材的舞台作品,取材独特,构思上大胆尝试,突破舞剧固有的模式,浪漫、写意,留有大量想.

元代中后期戏曲艺术思想
【摘 要】元代中后期是古典主义精神在中国戏曲艺术中得以展现的时期,元代中后期的戏曲艺术思想受当时主流文化思想意识的影响,在审美上主要表现为追求和实现“冲淡平和的性情之正”的风尚.

富兰克林的调和术
1787年参加美国制宪会议时,富兰克林已是81岁高龄,是制宪代表中最年长的人,也是宾西法尼亚最高行政长官 当时的美国还是互不隶属的13个介于“国”与“州&rdquo.

苏霍姆林斯基的阅读教学思想探析
内容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最好的教学方式是阅读,教育以阅读为基础,有了阅读才会有深入思考,才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教师与家长需要共同进行引导,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信息量空前膨胀的当今社会,阅读并.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