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设计方法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跟基于符号学的传统手工艺设计方法有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设计方法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9

基于符号学的传统手工艺设计方法,该文是设计方法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与符号学和手工艺和创新类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设计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设计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论文方法有哪些机械设计和制造期刊毕业设计说明书

本论文受到“江苏省文化科研课题一般项目资助(课题编号:17YB14)”以及“江苏省社科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资助(课题编号:17YSB015)”

一、传统手工艺研究背景与现状

传统手工艺指以手工劳作进行制作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工艺美术.它是一种通过创意手法改善人们生活的传统文化,是一种满足人类物质及精神生活的造物艺术,是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在经过历史沉淀后,传统手工艺独有的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历史价值对文化传承、文化认同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改革开放以来,机械化生产代替传统的手工业生产,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造成大量传统手工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物质文化消费空间,逐渐丧失“活态性”,传统手工艺面临着传承的尴尬与消失的危险.

面对传统手工艺百年后的发展现状,针对它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国家、手艺传承人和文化研究领域早已开始战略布局和模式探索.研究发现,目前关于传统手工艺的文献研究有1892条,1987年,李荣昌教授第一次提出近代工业会取代部分手工业的思考,到张道一教授提出传统工艺文化构成了工艺美术史的主体.研究表明30多年来的工艺美术只追求技艺精湛、却缺乏时代创新.该现象从20世纪80年代一直延续到21世纪.2017年,国务院根据总书记在十八大系列讲话中提出的“两有”“两相”“两创”,要求传统工艺必须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策略方针,印发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在国家政策指引,现代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传统手工艺逐渐从文化工业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工匠精神逐渐回归大众视角,无论是线上体现匠人匠心的传统手工艺电商平台,还是线下追求中国美学体系的诚品生活理念,都在诠释现代消费者除了追求商品的实用性外,对商品背后的文化美学价值越发关注,并愿意为其买单.

二、传统手工艺创造性转化的符号学解读

(一)创造性转化概念的由来

“创造性转化”概念最早由美国华籍学者林毓生在1970年代面对”五四”时期的激进文化思潮中提出.林先生对于创造性转化的定义是:把传统文化中的符号与价值加以改造,使经过改造的符号与价值转变成有利于变迁的种子,同时在变迁中继续保持文化认同.传统手工艺作为国家传统文化的代表,它的创造性转化就是提取传统手工艺文化、美学、历史元素进行设计符号学解读,探索传统手工艺形式、客体和意义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传统手工艺的创造性转化、活态传承.传统文化元素的符号学解读是根据符号学的语意、语构、语用三个维度,提取传统手工艺的形态、色彩、结构、功能、情感等元素,进行解构、联想、发散和重组的创新过程.

(二)传统手工艺的符号学解读

1.语意

语意是指符号中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双面性关系,是人们根据自身已有知识对产品的初步诠释.能指代表人们可以感知到的一面,映射到传统手工艺领域,主要指能够具像化、文本化的显性知识.所指描述的是传统手工艺抽象、不可感知的另一面,如传统手工艺创造者基于自己个体的经验和见识所要传达出的情感、文化和审美等隐形价值.显性传统手工艺的特点可以用文字、图片、视频、模型等形式去清晰表达,方便复制和传播,但也存在着更新不及时而产生的信息落后,因循守旧的误区.隐性传统手工艺是指以人为载体,通过高度个人化、难以规范化的技能和经验进行创作,赋予产品的情感体验价值.

2.语构

语构主要研究传统手工艺元素之间的表现和构成关系.从传统手工艺中提取出产品的基本构成元素,遵循个体元素之间的空间关系、表现形式,通过解构、联想、发散和重组,重新定义传统手工艺的产品意象,寻找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产品表达形式.

3.语用

语用是符号使用者对符号的理解和运用,探索传统手工艺的现代使用场景.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发现,大众对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强烈的文化认同,很多消费者不选择对传统手工艺及其衍生品进行消费,其本质原由是大众与传统手工艺的连接被切断.日常生活中,大众主要通过旅游纪念品中了解到传统手工艺,而全国旅游纪念市场的传统文创产品大同小异,缺乏地方区域特色,降低了消费者对传统手工艺品的认知和期待.因此在传统手工艺的语用维度,应该考虑消费者的认知和情感体验,重新解读传统手工艺使用背后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提升大众对于再造产品的认知度和期待值.

三、传统手工艺活态传承的应用实例

探索传统手工艺创造性转化,就是基于消费者对于传统文化符号的价值认同,提取传统手工艺中代表中国文化和东方审美的符号元素,进行二次创作,让传统手工艺不再只是陈列在博物馆、陈列馆等地方,而是应用到生活中,实现传统手工艺的活态传承.下面以惠山泥人为例,从符号学的角度提取惠山泥人的创作元素,结合现代年轻消费群体的情感诉求,输出惠山泥人的创新设计方案.

(一)惠山泥人发展历程

惠山泥人作为无锡区域文化的代表,起源于明太祖洪武年间,盛行于清,发展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其著名品种有“大阿福”和以戏曲人物为题材的“手捏戏文”.惠山泥人早期以家庭手工艺为主,采用模具印胚,作为农民的副业生产,被当地人称为粗货.粗活造型简约,彩绘运笔粗犷,反映当时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愿望.清代中后期,昆曲戏、京剧流行于无锡,给泥塑艺人提供了观摩戏剧的机会,由此启发他们开辟全新的创意领域.由印段镶手的小板戏到捏段镶手的手捏戏文,作品扎根生活,善于从生活中观察和捕捉形象,虚心听取顾客建议,在艺术上精益求精,惠山泥人进入泥人发展的兴盛期.民国24年,上海艺专学生李文华传来石膏翻制,因其制作工艺简便,对惠山泥人生产有一定的推进作用,同时也对本地的传统民间泥人造成严重的冲击.抗战开始后,无锡百业凋零,惠山泥人仅少量生产,泥人陷入窘境.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政府组织艺人参加培训,以调查小组的形式对惠山泥人进行抢救、挖掘、整理和保护,聘请当地著名艺人,成立泥人研究所,将惠山泥人生产合作社转为惠山泥人工厂,工人最多时达到800人,创意设计品种300件.惠山泥人工厂的成立带动了无锡旅游业,旅游纪念品逐渐成为惠山泥人行业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直至今日惠山泥人的传承现状堪忧,面临制作原材料黑泥的匮乏,以及售卖市场的巨变.根据桌面调研和实地考察,现在的大众能接触到的泥人作品,多存在产品美感缺失、形式老态的问题,泥人产品的改革与创新刻不容缓.

(二)泥人“大阿福”元素提取与整理

以惠山泥人中的“大阿福”为例,从符号学的三个维度深度挖掘惠山泥人的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对最具有代表性的阿福进行素材收集、符号提取和创造性转化,探究惠山泥人在现代语境下的活态传承.

1、显性语意

“大阿福”被称为降福人间的沙孩儿,是最被大众所熟识的泥人形象,最早作为家庭中供奉、压邪的吉祥物.阿福的显性语意从形态、结构和表面处理三个方面进行提取,分别为整体形态、装饰、开相和色彩.造型上丰满稳重,盘膝而坐,脸型饱满,鼻直口方;塑造和装饰上遵循“ 重前不重后,重上不重下”的原则,强调人物正面的塑造和装饰;色彩上追求整体色调的火红热闹、明快富丽,以红、黄、青、绿等色彩对比使用.

2、隐性语意

惠山大阿福的产生集中体现了当地人民的审美情趣和习俗爱好.阿福形式多样,有清代盘龙头大阿福、抱桃阿福、如意阿福、元宝阿福等20多个品种,集中表达了群众对“福”的祈求.泥人的达意主要通过形象的塑造来传达,头两侧扎着牡丹花,代表富贵;身穿五福衣,代表纳福;脖戴长命锁,代表长寿;手捧青毛狮,代表辟邪;脚穿粉底靴,代表登第.

3、语构层级

通过桌面调研和市场考察,共搜索到二十多种阿福形象,经过筛选,选择其中六种阿福进行元素解构.按照时间排序分为清代盘龙头大阿福、民国阿福和阿喜、现代阿福和阿喜,以及阿福的派生系列小女囡和如意囡.分别从六种泥人造型提取形态、色彩、开相、装饰等元素,发现从现存最早的清代盘龙头阿福开始,到现代阿福、阿喜为止,泥人的形态越来越概括,色彩越来越明亮,表情越来越生动(如图1)

4.语用层级

笔者访问了40名年轻用户,针对六种阿福的语构元素进行喜好评分.现代的抱桃阿福、阿喜因圆润的外形、明亮的色彩,以及可爱的形象更受到年轻消费者的喜爱.对于阿福的衍生系列小女囡和如意囡,因抽象的外形和刻板的表情反而让青年消费者感到恐惧,认为泥人的形象表达和内容所指高度不协调.通过提取的有效关键词对比查看,年轻消费群体对于形态圆润、细腻,色彩清新明亮,形象可爱生动的泥人作品更加喜欢,并通过阿福开相元素的提取联想到表情包的设定(如图2).

研究发现,现代消费者把阿福定义为手办礼和无锡旅游纪念品,只有少数无锡本地人会选择购买阿福作为吉祥物摆放在家中.通过分析阿福形象中各元素之间的关联性,结合消费者喜好及访谈结果可知:

(1)年轻一代对于阿福所要传达的文化价值认同度较高,但对于阿福的美学价值认同度较低;

(2)相对于扁平、抽象的泥人商品,更喜欢一系列立体生动,能指与所指高度统一的泥人形象;

(3)对于现代阿福所要传达的吉祥如意、富贵长寿等美好寓意,年轻一代更喜欢符合现代生活场景、具有自我独特性的积极情绪传达,如奋斗、开心、逍遥、知足、舍得等生活情感诉求词汇.

(三)泥人“大阿福”元素的文创应用

2013年,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出现了“中国梦”系列海报,通过提取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创作元素进行艺术表达,创意鲜活,深受群众喜爱.2017年底,故宫博物院通过深度挖掘明清皇家文化元素,成功研发9170种文创产品,每年的销售额超过10亿元.惠山泥人“大阿福”作为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一种,不仅承载着无锡百姓的喜怒哀乐,也丰润着生生不息的中国民间文化,具有超强IP属性.前文从符号学的角度构建和整理了惠山泥人的创作元素,并结合现代年轻消费群体的情感诉求,筛选出惠山泥人的创作基因.后文以“大阿福”为设计对象,选取明朝、清朝、民国、现代4种人物形象,保留阿福的创作元素,指导“阿福” 系列文创书签设计.

1.造型

阿福的创作基因主要有显性造型符号,还有隐性象征符号.形态、开相和装饰是最典型的显性因子,最全面的体现了泥人造型特征.根据阿福造型元素解构,造型饱满、情绪生动的抱桃阿福更加受到年轻消费群体的喜爱.提取抱桃阿福的造型设计元素,化繁为简,保留阿福的主体形态和典型特征,舍弃繁琐的装饰,对阿福的造型元素进行简化处理.通过精确提取阿福的典型基因,凝练其特征,并运用几何法再设计,以点、线、面等简单几何象征元素表达复杂的具象图案.

2.色彩

色彩基因作为最直观的视觉语言,对消费者的审美有着强烈的导向作用.根据泥人的色彩发展和大众的喜好评分,提取出明(C0 M3 Y80 K0),绛色(C0 M100 Y100 K0),吴须色(C90 M75 Y0 K0),樱桃色(C7 M95 Y45 K0)等8种代表色彩,合理分配色彩构成.

3、内涵

依据阿福的IP属性,塑造明朝、清朝、民国、现代四个阿福形象.通过四个时代场景,提取具有代表性、积极向上的文化符号,把时代文化元素融入到阿福的文创设计中,深化阿福的文化内涵(如图3).

四、结语

传统手工艺作为区域文化的代表,是古人生活智慧的结晶,民族精神的体现.为了探索传统手工艺的创造性转化,积极响应现代消费市场的文化诉求,提出基于符号学进行传统手工艺构建、转化、创新思路.从语意、语构、语用三个维度对惠山泥人的形象进行解读,提取关键要素,进行文创探索.基于现代消费市场对于泥人文化和艺术的喜好认知,总结年轻群体对于阿福的情感化诉求,为下一步泥人创新提供设计思路,进一步促进传统手工艺领域的创造性转化以及活态传承.

上文总结,此文是关于设计方法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符号学和手工艺和创新相关设计方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符号学在平面设计中 和运用
摘要平面设计是一种由抽象反应具象生活的一种方式 同样的符号设计是平面设计中最基础的元素,是一种从图像到文字再具象化到抽象化的过程 随着平面设计的领域越来越广,设计也渐渐融入各个领域,变成了综合的、多元.

试析符号学在室内设计中的文化表征
摘要符号学是一门相当有意思的学科,它包含着学多的美学知识在其中 在室内设计当中对于符号学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它给舍内设计注入新的含义与活力,本文主要着重于对符号学在室内设计当中文化表征的研究和探讨 关.

传统手工艺在创意产业背景下的产品设计路径分析
【摘要】传统手工艺是产品设计中文化资源的基础,创意是核心的动力,现代的产品设计得益于依附其内在的文化内涵与外观的设计创意,在市场竞争中走上了一条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文对创意产业背景下的传统手工.

运用传统建筑元素的动画场景设计方法
一、动画场景中体现的传统建筑元素(一)动画场景中体现出写实性传统建筑元素 在动画片的制作过程中,在场景设计时,会考虑到剧情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需要将场景处理得更具有写实性 写实性要求在设计场景时,依据.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