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时代类本科论文怎么写 与稳中求新抒时代素养立意展和谐2019年全国文综I卷地理试题评析方面论文范文素材

主题:时代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5

稳中求新抒时代素养立意展和谐2019年全国文综I卷地理试题评析,该文是时代有关本科论文怎么写跟地理试题评析和素养和2018类本科论文怎么写.

时代论文参考文献:

时代论文参考文献 新教育时代是正规期刊吗时代周刊杂志美和时代杂志时代教育杂志

2018年高考有25个省级行政区分别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三套文综试卷,其中,山东、山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福建和广东等选用全国文综Ⅰ卷.本文仅就今年全国文综Ⅰ卷地理试题进行全面统计、分析和评价,意在总结试题特点和命题规律,并提出教学备考的建议,为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等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统计分析·精准解读

1.题型结构统计分析

*试卷题型结构分析(图1)

*解读分析

与前几年全国文综Ⅰ卷地理试题相比,今年试题从结构上看没有变化,仍然呈现如上图所示特点.

2.考点统计分析

*近三年考点分值统计图(图2、图3、图4)

*考点梳理统计(表1)

*解读分析

从近三年来看,全国文综Ⅰ卷试题对考点的考查及变化趋势有以下特点.

(1)自然地理部分.侧重对自然地理原理与地理现象成因及过程的考查,整体难度较大.如2016年7~9题中“贝壳堤的形成”、10、11题中“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分布”,2017年9~11题中“不同条件下平均温度的日变化”,2018年6~8题中“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中的内外力因素”,第10题中“阳光照射与行车中座位的选择”等.

内外力作用下的河流地貌仍是考查的重点,对以“花鸟虫鱼熊林土”为背景的整体性、差异性的考查有所淡化,对地球运动的考查有所回归,但考查重点仍放在时间计算、日出日落方位及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等与生活相关的基础知识上.

(2)人文地理部分.不刻意追求知识覆盖度,强调考查学科最核心、最基础的主干知识.从前述的统计可以看出,工业生产是考查的“常青树”,每年都有涉及.人口、城市、农业、交通不同年份波动较大,2016年涉及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等级,2017年、2018年都没有考查;2016年、2017年没有涉及人口和交通,但在2018年却均又进行了考查.

人口部分侧重考查国家宏观经济格局下的人口迁移特征,城市部分侧重考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经验,农业部分更多放在非选择题中结合区域农业发展进行考查,工业部分由“地上”转入“地下”,但仍侧重考查区位因素分析,交通部分一般不单独进行考查,而是常与其他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

(3)区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多置于国家大政方针背景下,并关注资源综合开发问题和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则更多放在选修6《环境保护》中进行考查.

(4)选修部分.《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自2017年开始考试大纲不再要求,高考也不再进行考查;《旅游地理》模块由原来的主要考查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逐步转向考查旅游与区域发展、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环境保护》模块则侧重对环境污染、生态环境问题与保护的考查.

3.核心素养考查统计分析

说明:2017年底,教育部正式发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本项统计从核心素养“四个要素”的“三个维度”进行,因为大多数试题往往同时考查多个要素,所以统计时虽然尽可能按侧重考查的要素进行,但个别地方难免会有所重复.

*核心素养四要素考查统计(表2)

*解读分析

(1)“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是考查的核心主题.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是地理问题分析的基本出发点.试题侧重考查了区域地质(地震分布)、地貌(河流断面)特征,流域地势特征、水文特征,区域(极地地区)独特气候特征,人口规模及变化特征等.

综合各种地理要素全面分析地理事物的布局、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与限制,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等,是最重要的考查内容.

在时空变化背景下,对地理事物动态变化的考查也较为密集.如河流阶地形态特征随时间的变化,湿地水体各项指标(降水量、蒸发量、含盐量)随时间的变化等.

(2)“人地协调观”也是考查的重点.探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考查的重点;人类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如何科学评价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也较多;如何因地制宜地改造地理环境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等,考查较少;对于措施类问题,以对措施的评价考查为主;对独立提出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等,考查也较少.

(3)“地理实践力”考查很少.除最后一组选择题外,其他试题对地理观察、野外考察、地理调查、实施活动方案等实践活动,几乎没有涉及.

4.核心能力考查统计分析

说明:基于核心素养考查学科核心能力,是近几年地理试题的价值取向之一.学科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空间格局的觉察与概括”、“综合分析与区域比较”、“空间推理”、“数理分析”等方面.本项统计,即主要针对以上四方面进行.

*核心能力考查统计(表3)

*解读分析

(1)基于“一带一路”的“空间格局觉察与概括”能力,一直是命题的热点.特别是以 “一带一路”为空间纽带,觉察沿线各国空间位置关系,概括各国合作共建时的条件等.如2017年第36题考查的中坦(坦桑尼亚)合作,2018年第36题考查的中俄合作等.

(2)轻“综合分析”,重“区域比较”.多因素、多角度分析问题的综合考查有所淡化;为考查更多的区域,涵盖更多的考点,有些题目将不同区域进行对比考查,似乎成为一种趋势.

(3)非选择题对“空间推理”的考查有变化.2016年第36题,直接考查茉莉花种植条件、茉莉花茶厂布局的原因.2017年延续此特点,同样直接考查原因分析(我国剑麻供需矛盾原因、剑麻即时加工原因、山地不同坡向温湿度变化及生物多样性变化原因).2018年直接考查原因分析较少,更多的是从“益处”“影响”“特点”等结论角度进行设问.如第36题,将常规的设问角度——配建港口、模块化施工及航线开发原因,变成了配建港口、模块化施工、航线开发产生的“价值”、“益处”及“作用”等;第37(1)题,将常规的设问——湿地成因分析,变成了由湿地形成推测区域地貌、气候特点等.

(4)“数理分析”成为新的考查热点.与往年试题相比,2018年对数理分析的考查比重较大,尤其是第37题,以两道小题的分量考查具体地理数量的分析,前所未见.

5.图表类型统计分析

*近三年全国文综Ⅰ卷地理图表类型及数量统计(表4)

*解读分析

(1)图表总数维持稳定,种类有减少趋势.2016年9组(道)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有2组选择题和1道选修题(自然灾害)没有图表;2017年8组(道)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有1组选择题和1道选修题(环境保护)没有图表;2018年8组(道)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有1组选择题和1道选修题(旅游地理)没有图表.但是近三年的图表总数都为6幅,种类上由前两年的6种减少为今年的5种.

(2)经纬网区域图出现最多,而且连年不断.这与“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本质属性之一有着密切的关系,它能够为命题提供承载背景,也为落实“区域认知”这一核心素养的考查提供依托.

(3)统计图出现较多,且有增多和稳定趋势.这与统计图能够直观反映地理事象的时空变化和体现对读图分析能力的考查有着很大关系.在所有统计图中,曲线图和柱状图出现的频率更高,很少涉及复杂的结构图和三角坐标图等.

(4)等值线图不单独呈现,且呈减少趋势.前两年出现的等值线类型都为等高线,并且往往与经纬网区域图结合呈现,没出现单独的等值线图;在今年的试题中,没有出现等值线图.

(5)景观图考查变冷,有刻意回避之嫌.景观图能够提供真实、直观和生活化的情境材料,利于考查考生的“地理实践力”,应该更多出现在试题中,前两年在试题中出现较多,但今年没有出现,似乎有刻意回避的成分.

(6)剖面图略增,并保持稳定.2016年试题中没有出现,近两年各出现1幅,应该引起注意.

6.热点背景及命题素材来源统计分析

*热点背景及命题素材来源统计(表5)

*解读分析

由统计可知,2018年全国文综Ⅰ卷对热点背景的考查和命题素材出处,主要有如下特点.

(1)不刻意回避热点,时代感强.从8组(道)试题选取的背景材料来看,“地下工厂建设”“户籍问题”“生态环境保护”“能源开发与合作”“全球变暖”等,都是当前地理味道浓郁、时代特色鲜明的情境素材.选取这样的素材,不但利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和落实,也非常契合国家当前倡导的立德树人、讲中国故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树立合作共赢新理念的要求.

(2)脱虚向实,关注“三生”.虚拟情景提供的往往是简单的、具有良好结构的问题,对培养学生的低阶能力和素养有利;真实情景能够提供复杂的、具有不良结构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和素养.如4、5题选取的“户籍”问题,9~11题选取的“小明旅游”问题,都取材于现实生活问题,引导考生关注“生活”;1~3题选取的“地下工厂建设”问题,第36题选取的“中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建设”问题,第43题选取的“九寨沟震后重建规划建设”问题和第44题选取的“斯匹次卑尔根种子库建设”问题等,都属于现实中的“生产”问题;第37题选取的“乌裕尔河流域扎龙湿地环境特点及流域治理”问题等,则属于现实中的“生态”问题.关注“三生”,某种程度上说也体现了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和价值.

(3)削枝强干,合理剪裁.试题所选取的背景材料虽然取自现实,但是材料的呈现并不是杂乱和原生态的,而是由命题者根据需要进行了去粗取精、削枝强干式的加工和整理,既体现了命题者的匠心,也利于体现对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的考查.4组选择题的题干已经非常精炼,非选择题第36题的文字信息虽然显得比较繁杂,但是已然经历了命题者的打磨,使文字材料虽多但并不冗赘.

(4)选材面广,地理性强.从命题素材来源看,有的来源于报纸、网络上的新闻报道,有的来自专业性强的学术期刊,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它们都具有很强的地理性和独特性.如选取的乌裕尔河,即属于我国东部大外流区中的一条内流河,特点鲜明.

二、总体特点·宏观评述

1.知能考查——抽样侧能

(1)必备入手,抽样考查.“必备知识”是指学生经过长期学习获得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是学生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在本套试题中,1~3题,考生须具备“技术指向型工业的区位因素”方面的知识;4~5题,考生须熟知四大直辖市人口及经济方面的特点;6~8题,考生须掌握流水侵蚀、流水沉积等外力作用和地壳升降运动等方面的知识;9~11题,考生须具备中国地理和日照方位的基础知识等.这些知识就属于“必备知识”,少了这些知识就很难解答相应的问题,当然中学阶段类似的“必备知识”众多,高考命题只能采用抽样性考查的方式.

(2)着眼应用,重视能力.很多试题力求在学与用之间搭建桥梁,对知识的要求不仅仅是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迁移和应用.如10、11题,通过旅行中光照时间与座位的选择,考查日出日落方位;通过重庆和毕节的要素对比,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第36题,并不是直接考查港口的区位、模块化施工的条件以及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的区位条件等基础知识,而是都围绕“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这一中心展开,分析其“价值”、“益处”和“作用”.解答这些题目时所需要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等,都属于考生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

2.试题风格——守正平和

(1)试题立意,坚守传统.从隐含的命题立意上看,今年的试题继续围绕人地关系这条主线,突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这是近几年命题立意方面的传统.如第37(1)(2)(3)题反映了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第37(4)题则反映出考生在人地关系处理上的不同价值观念;第43题,九寨沟土地利用优化措施对该地旅游发展的意义,意在引导考生树立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等.

(2)知能考查,平实稳定.从显性的考查重点来看,所涉及的“必备知识”中,工业区位、内外力作用、人口问题及日照方位等都是近几年的重要考点,考生非常熟悉.从隐性的考查能力来看,主要还是《考试大纲》要求的“四项基本能力”和其他一些关键能力. 在这一方面,近几年的高考命题风格基本保持稳定.

(3)命题手法,平和延续.从显性的命题手法上看,总体仍采用“主题探究”的方式,以“小切口”介入,围绕“主题问题”进行设问,并注意问题的开放性.如1~3题,以“地下工厂”建设切入,围绕其利弊、影响因素等设问;第36题,围绕“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进行设问;第37题,围绕“乌裕尔河和扎龙湿地”进行设问,尤其第37(4)题还是类似往年的开放性设问等.不过与往年相比,尤其非选择题“纵向深度挖掘”设问的味道明显变淡.

另外,从显性的图表应用上看,不求每组题目都有图表,图表种类既不复杂,也不刻意求新,这与往年特点也基本相似.

3.考查方式——熟中透新

(1)选材熟悉,但关注点和文字量有新变化.前面已经提及,今年试题所选背景材料多与现实生产、生活联系密切,有些题目的材料和图形甚至在平时模拟训练中都能见到,所以给考生带来熟悉和亲切之感.如第43题选取的“九寨沟灾后重建”背景材料等.

在非选择题素材选取上,关注点有了明显变化,学术性明显减弱.如第36题,全国文综Ⅰ卷2015年、2016年、2017年分别选取了“卤虫”、“茉莉花”和“剑麻”等生物类素材,而今年变为“天然气”;第37题,虽然选取的区域仍然比较偏僻,但与全国文综Ⅰ卷2015年的“热棒”、2016年的“堪察加半岛”和2017年的“苔原带”等题目比较来看,学术味道明显减弱,更接近中学教学实际,从而也使试题的难度得到明显降低.另外,在情境材料的文字表述上,除第36题外,试题整体文字量趋于精简.

(2)设问新巧,成为今年试题的新亮点.如1~3题,围绕“地下工厂”去考工业区位因素,可谓出其不意.4、5题和9~11两组选择题,通过两幅简洁的图形即能设计出深度考查考生数理推理思维和知识素养的设问来,可谓用心良苦.第36题,不是考查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和模块化施工的原因,而是考查港口建设的经济价值与模块化施工的好处;第37(1)题不是遵守常规去考“湿地的成因”,而是让考生根据湿地成因反推“湿地的地貌和气候特点”,可谓独辟蹊径.另外,在很多试题设问题干上,提供的答题信息和限定减少,设问变得更加细致具体.

(3)试题参出现新特点.从试题提供的非选择题的参来看,出现了由原来注重“因果表述”到目前“要点罗列”的变化.如第37(4)题所给的参,在表明态度后,所列理由基本都是一个个的要点短句.

4.素养立意——轻重有别

如前所述,本套试题以素养立意,核心素养洋溢其中,体现了当前的新课改精神.同时,受核心素养各要素自身特点(区域性、综合性的学科本质属性)影响,试卷对核心素养不同要素的考查比重差别较大.如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考查分量较大,但对“人地协调观”,尤其是“地理实践力”考查分量较小.

(1)重“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试题全部从区域的角度进行考查,对“区域认知”的考查可谓丰富多彩.如在图表选取上,经纬网区域图出现最多,对考生养成从区域视角分析问题的习惯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在区域尺度上,不同尺度区域搭配考查,有对地下工厂、河流断面、亚马尔半岛、扎龙湿地及九寨沟等小微尺度区域的考查,有对四大直辖市、云贵地区、川渝地区、中俄能源合作及北冰洋航线等中大尺度区域的考查.不同尺度区域搭配,既利于聚焦小微尺度区域的“特殊性”因素,又利于全景整体扫描大区域“普适性”的地理因素.在区域选取上,注意冷热区域搭配,既有如日本岐阜、俄罗斯亚马尔半岛、斯匹次卑尔根岛等较为冷僻的区域,也有我国大连、四大直辖市、扎龙湿地及九寨沟等较为熟悉的区域.在区域差异上,多进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对比考查.如同是地下工厂,在不同区域建设时,其所受影响因素不同;同样属于直辖市,不同的城市,其人口状况会有所不同;同一高速公路,不同路段可能会有同样的限速原因;而不同的直辖市(如京津沪),却可能有同样的人口流动特点等.

对“综合思维”的考查全面到位.针对“地方综合”,大部分试题多整合不同区域进行对比考查;针对“要素综合”,有对工业区位因素综合、人口变化因素综合及港口建设因素综合等的考查;针对“时空综合”,多以动态发展变化的地理事物入题考查,如人口随时间、空间的变化,河流断面在不同时期的发育特点,太阳方位(光照)随时间及地点的变化,流域水体及相关数值(降水量、蒸发量、含盐量)的变化,气候条件的变化等.

(2)轻“人地协调观”,尤其是“地理实践力”.试题对“地对人”方面的考查较多.如地质条件对工业(地震对地下工厂)的影响、地形对交通的影响(高速限速)、气温对生活的影响(避暑)、恶劣自然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及气候变化对种子保存的影响等.对结合区域实际,如何解决区域实际问题的考查较少.如对扎龙湿地治理措施的辩证评价,九寨沟地区震后旅游业发展措施的评价等,虽利于考生理解协调人地关系采取的措施,但不利于考生独立发现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

对“地理实践力”考查很少.除9~11题小明同学对高速公路信息的搜集及座位选择稍微体现了对地理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外,其他试题基本没有涉及对地理实践力的考查,成为整套试题的一大缺憾.

5.核心能力——空间推理和数理分析并重

(1)重视空间推理能力的考查.“因果互推”类设问在今年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成为设问角度的一个创新点.这类试题要么要求“由因索果”,要么要求“由果索因”,意在考查考生的空间推理能力,非常利于考查考生的高阶思维品质.如第3题对地下工厂直接目的的推断,第4题对重庆市人口变化的推测,第8题对河段地壳运动的推测,第36(1)题对扎龙湿地地貌和气候特点的推测等.其他一些试题,虽然没直接限定“推测”,但也隐含着推测的意味.如第36题,围绕刚建成的亚马尔天然气项目,要求对其经济价值、航线作用进行推测;第37题,要求对扎龙湿地水体蒸发量、含盐量等指标变化进行推测;第44题,针对全球气候变化进行种子保存条件的影响推测等,其实也都是体现了对地理事物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推理分析能力的考查.

(2)重视数理分析能力的考查.数理分析是地理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也是今年试题重点考查的另一种核心能力,考查次数很多,考查分值也很高.如第4题对人口数量的分析,第6题对河流砾石砾径数据的分析,第10题对高速公路限速数据的分析,第37(2)题对降水量、蒸发量数据变化的分析,第37(3)题对水体含盐量变化的分析等.这种考查方式,将“数据”和“原理”结合在一起,增强了地理学科的科学性,同时也凸显了地理学科的应用价值.

三、质疑反思·问题商榷

1.取材或设问与模拟试题雷同,是否有失公平

一般来说,高考命题人员与广大的应考者、研考者之间存在天然的“矛”与“盾”的关系.依据常理,高考命题者在命题的选材和设问上会最大限度地规避全国各地的模拟试题,以达到为国家科学选材、公平选材的目的.然而,本套试题中很多题目却与各地模拟试题来了个“大撞脸”.熟悉的考生自是高兴,相关的地方命题人员也可以借机很好地夸耀一番,但就高考的属性来说,这绝对会造成高考选拔的不公平.命题者是有意为之?还是另有原因?令人不解.

如6~8题(河流阶地)与2017年5月份四川省自贡市高三第三次诊断文综地理的9~11题设问基本雷同.第36题(亚马尔半岛液化天然气项目),与郑州市第三次文综质量预测题第37题无论在文字材料、图形,还是设问上相似程度很高;山东省临沂市2018年5月份的文综模拟选择题9~11题,亚马尔半岛图形也与第36题的主体图形一致,围绕液化天然气主要考查了“模块化”建造和液化天气运往中国的航线问题.第43题,“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与2008年广东卷的选择题第1题“植物界诺亚方舟仓库选择建在此处(斯匹次卑尔根岛)的最主要原因”,材料和设问几乎完全雷同.另外,9~11题(小明从重庆到毕节旅游)、第43题(九寨沟重建)等也有着一些地方模拟试题的影子.

2.素材、设问和答案打磨不够精细,是否有失匠心

如果说面对千军万马的猜题押题,高考命题取材和设问要想绝对完全地避开模拟试题,确实是难之又难.但是取用的素材和呈现的答案,却需要精雕细琢,不然就会给考生答题和考后阅卷环节带来不良影响,也影响高考试题的严谨性和权威性.

如第36题,情境材料文字虽然已经进行了取舍和裁剪,但是文字量依然偏大,选用的“亚马尔半岛”区域图与部分模拟题雷同,都有可继续精简打磨的空间,否则会无谓地浪费考生的阅读时间.第37题,文字情境材料提供显得偏少,给考生提供的答题信息不足,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另外,有的试题设问不够严谨,有些设问和提供的答案不匹配.如第37(1)题,题干“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中的“地貌”改为“地形”似乎更为规范严谨;所给答案只有结论,没体现推测过程,不符合“推测类”问题的表述特点;第37(2)题所给答案,似乎没有体现题干中“分析”这一要求;第37(4)题答案中,“不同意”的理由表述,不是“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的“坏处”,而是“不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的“好处”,表述角度不合适,没有直接回答问题,似乎是答非所问.

3.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是否有失全面

非选择题是核心素养考查落地的主要承载体.从必修模块两道非选择题的命制看,以素养立意,已经有了对核心素养较好的考查.但细细品读审视,对素养的考查,尚有不够全面之感.

从多角度、多要素全面分析问题的综合思维上和全面剖析区域人地关系上,两题设问切口较小,精准度有余,全面性不足.如第36(1)题,仅分析配建港口的经济价值,也就没有再关注其对社会与生态方面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如能宏观一点,考查其综合影响,是否更有利于认知区域,更有利于对区域人地关系的全面分析?第(3)题,仅让考生分析航线的市场作用,对这条航线的制约因素、产生的影响和如何应对等都没有进行考查.第37(2)(3)题,缺少人类活动在湿地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及湿地变化对当地人类活动影响的考查,也没涉及如何发现这些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考查.如盐度增加,有何影响?如何应对?虽然在第(4)题中有所涉及,略感深度不够.

从对“地理实践力”的考查看,关注过少.河流阶地一题,可否提供河流阶地的景观照片,凸显对地理景观的观察、考察?小明同学的旅游,能否直接改为“研学旅行”?

四、试题启示·教学建议

1.研透顶层设计,少走备考弯路

在某种程度上说,高中教学主要还是“依考定教”.一线教师和考生作为备考者,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效益,必须首先将当前国家发展、国家对教育(对高考)的顶层设计和要求了解清楚,研究透彻.

新时期,国家整体发展定位为“五大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国家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是“一点四面”,“一点”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四面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和创新精神的考查.

近年来,国家对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概括起来说就是坚持“一体四层四翼”.“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四层”指高考考查目标(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个圈层),“四翼”指高考考查要求(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教育部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提出的考核目标和要求仍是重点考查“四项基本能力”.这四项基本能力就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启动,并将尽快在全国展开,其改革的方向就是要以素养为本,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新课改的一些要求已经得到了渗透和体现.

以上这些内容貌似宏观,离一线教师和学生似乎也比较遥远,在备考过程中容易被忽视,但对备考来说却恰恰是最重要的环节.作为备考者,只有学习和研究透这些内容,才能向着正确的目标前进,少走弯路.

2.紧扣和重整主干,狠抓能力培养

一是要吃透教材,重构知识.教材提供知识的原点,试题考查知识的外延.因此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应吃透教材,理解教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过程,如试题中涉及的“日出日落方位”、“我国的人口迁移特征”、“地形对交通布局的影响”、“全球变暖的影响”等.同时还要以核心概念为原点进行系统的知识建构,抓住因果关系,建立思维链条,如针对“水循环环节”这部分知识,教学时可先建立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之间的“水量平衡”关系,然后再进一步整合提炼出“内流湖和湿地形成”“面积和盐度的变化过程原理分析”等问题.2017年6~8题“我国西北盐湖的蒸发量、降水量、盐度、湖泊面积的变化”、2018年第37题“乌裕尔河流域蒸发量、降水量、含盐量的变化”等实际上都是对教材中“水循环环节”等知识的考查.

二是要关注思维,提高能力.高考答题不是让考生背诵书本地理知识,而是要求考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考查的主要是“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图表分析判读能力、探究创新能力、综合分析与区域比较能力等.这就需要在日常教学和复习备考中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与训练.如4、5题,某直辖市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统计图中简单两条曲线不仅体现了人口迁移的数量,更反映了不同年份的人口变化,需要考生具备统计图的判读能力、数理推理能力(两条曲线数值差异及变化趋势)以及综合分析与区域比较能力(与京津沪三大直辖市的对比).第36题,围绕“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进行设问,从“配建港口的经济价值”到“模块化施工的益处”,从“新航线对提高竞争力的作用”到“项目合作中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分析”,层次递进的设问,完整地体现了高考命题的思路,即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图像、文字信息)→围绕主题设问(并列式或递进式)→运用核心知识和能力作答.因此在复习训练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构建问题解答的思维主线,即收集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提出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引导学生解答问题的思维方式要由“记忆知识”型向“分析能力”型转变.

3.实行深度教学,落实核心素养

纵览整套试题,以学科素养立意,融汇地理思想方法,体现地理过程与联系,凸显学科关键能力考查,体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着力提升地理素养.这就要求教学备考时要将以知识讲解、能力总结为主的浅性教学,变为着眼核心素养培养为主的深度教学.

一是要抓好案例深化.坚持教学主题化,主题案例化,案例问题化,问题素养化,素养落地化.要围绕教学主题,精选符合高考命题理念的教学素材(真实性、生活性、时代性),针对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需求进行裁剪、增补和对接,然后加工打磨成教学案例,再从素养视角提炼一些案例问题(如案例发生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认知及认知方法、案例背后成因、产生影响的综合分析、科学应对及实践解决等)进行训练,使学生在问题分析和解决中提升素养.

二是要进行探究深化.以动态深化静态,以定量分析深化定性分析.整套试题对空间推理能力及数理推理能力考查的重视,都表明今后的教学要在对静态地理事物特点和成因等进行定性描述和分析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事物发展变化的动态分析和数理分析,以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推理等核心能力.

4.扩大视野,关注热点,凸显核心价值观培养

针对当前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趋势,在教学备考时,师生一定要有开放的胸怀和宏大的视野,尽可能多地关注热点事件.一方面要立足中国,关注生活,关注国家大政方针、重大发展战略和重大建设工程等.如“一带一路”倡议、新能源战略、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生态安全、贵州大数据中心建设、智能制造等.另一方面要放眼世界,关注全球性问题、中外合作中的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等.如中非合作中的交通建设、中俄能源合作项目等.

针对众多国内外热点事件,还要注意用地理的视角进行观察,注意热点事件的地理属性.诸如生态农业、海水稻、资源分布与开发、自然灾害、生物入侵、全球变暖、荒漠化治理和粮食问题等地理内涵丰富的热点,才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

另外,在热点材料的使用上,还要特别注意体现核心价值观导向.正如人教社丁尧清博士所说,“刷题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改变刷题的方式,让学生在刷题的过程中去体验文化、感悟文化、欣赏文化”.

(本文由山东省临沭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陈延松,山东省临沭第二中学唐永强、刘树材,山东省临沂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相炜撰稿)

言而总之,本文是一篇适合地理试题评析和素养和2018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时代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时*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核心素养立意下的初中思想品德命题策略探究
摘 要倡导核心素养理念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初中思想品德命题应基于核心素养立意,遵循紧扣时代热点,坚持价值引领;创设恰当情境,体现知行合一;设计跨学科试题,培养创新精神;立足地方特色,增强.

全媒体时代出版编辑的应对措施探究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数字出版行业也在迅猛的发展 我国的全媒体出版时代已经到来,数字化出版方式是目前我国出版业发展的新趋势,要想将媒介传播的优势最大程度的发挥,.

全媒体时代的一次融合思维实践
摘 要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但是,只要我们主动去拥抱这个时代,那么带给传统媒体的更多是机会 在文中主要就结合实际情况就全媒体时代的一次“融合思维”实践进.

全媒体时代驻站记者素质提升路径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新闻行业内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传统的新闻媒体企业纷纷进行转型,加快了我国全媒体时代的到来 尽管媒体企业实现了向全媒体企业的转变,但是企业驻站记者本.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