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教师角色方面毕业论文怎么写 与卢梭的教师角色观与其当代价值类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教师角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9

卢梭的教师角色观与其当代价值,本文是教师角色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与卢梭和价值和教师方面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教师角色论文参考文献:

教师角色论文参考文献 我的教师观论文教师杂志教师论文发表刊物幼儿教师评职称论文

摘 要:《爱弥儿》一书集中体现了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在此思想下所展现的三大教师角色观可以总结为:教师首先应该作为环境的创造者,其次在适宜的教育环境中做理性的旁观者,同时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做灵活的协调者,转换好这三种角色能有效引导学生成长为更加完整的人.在阐述教师如何扮演好这三个角色的过程中,结合当代基础教育问题进行思考 

让·雅克·卢梭生活在18世纪的法国,在那个封建权贵利用天主教思想控制人民的黑暗时代,卢梭顺应启蒙运动的潮流,试图猛烈挣脱封建神学的枷锁,还人性以自由.他的思想犹如甘露滴落在荒芜的沙漠,拯救了饥渴困民,引领他们迈向希望,步入人文的殿堂.《爱弥儿》是卢梭最有名的著作之一,在这部巨作中,他把自己想象成一名理想的教师,把爱弥儿想象成自己的学生,全书主要叙述爱弥儿的成长经历,卢梭基于性善论的自然教育思想渗透在书中的每个角落.

卢梭的哲学思想体系是由自然主义思想和自由主义思想形成,既有个体生命体验而获得的真实感悟,又有古老而质朴的自然思想之间的深刻交流[1].他所提及的“自然”和“自由”为其自然教育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从本质而言,他的自然教育是一种赋予人自由品质的自由教育,是一种始于自然人培养、终于理想社会公民培养的教育,是一种始于自然的教育,并归于“自然”的教育[2].最初的自然如同“白纸”,最终的“自然”是经过完美的平衡与调和过后的本真状态.“自然”与“自由”之间存在一种显著的联系,即遵循造物规律的自然成长,方可获得生而为人的自由品质;还存在一种微妙的差别,即自然主义教育的目的是建立理想的城邦或国家,是每个人都能自主地接受教育,是唤醒人类良心这种天赋道德,并让其做统帅的教育,是良性的,“在我们内心深处有着关于正义和道德的先天的原则;凭着这个原则,我们便判断自己和别人行为的善恶”[3].而自由主义教育一旦把握不当就会在个人理性、德行形成中发挥着不良作用,造成儿童精神和*的堕落.“我们的灵魂正是随着我们的科学和我们的艺术之臻于完美而越发腐败.”[4]可以认为,卢梭提倡的自然教育思想试图调和自然主义的理想状态与自由主义的消极方面之间的矛盾,而“自然人”的提出就是这两股看似矛盾的力量平衡后的结果,可以将自然人理解为生活在社会、呼吸于社会人群之中能够从事任何劳动,独立生活的理智的自由人.

卢梭所倡导的自然教育思想可以阐释为:教师遵循人性本善的天性和自然最本真的规律来引导孩子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内心平和又丰富的理智的自由个体.其中所指的“教师”并不局限于专门的学校或机构的教育者,是指传承和传播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开发受教育者智力,塑造受教育者个性的人,学校教师和家长等都可称作“教师”.基于这种自然教育的理解来探讨卢梭的三大教师角色观是本文试图明晰的问题.1 环境的创造者

从《爱弥儿》全文来看,卢梭极其注重孩子所处的环境.他从感觉经验论出发认为,儿童是通过感觉去认识世界的,教师要引导儿童去看、去听、去摸、去感受,因此,教师如何创造有利的环境激发儿童的感官,顺应儿童的天性,是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由此可见,教师应该扮演的第一种角色是充当环境的创造者,这种环境创造的能力需要教师有较高的素质和水平,要求教师时刻判断哪些信息有利于孩子的发展,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在看似无意实则有意的情景之中引导孩子去探索.卢梭根据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创设优质得当的环境,时刻保证儿童处在独立观察世界的情境之中.

在婴儿时期,教师要创造最适宜的环境,要有选择地让孩子接触不同的事物,但不能凭空想象孩子可能会喜欢的事物,要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孩子在其身心无害的环境中自由成长,“当一个孩子希望得到他所看见的和别人准备拿给他的东西时,最好还是把他抱到他想得到的东西那里,而不要把东西拿过来给他;这样做,他就能明白其中的含义,这种提示的方法是适用于他的年龄的,而且还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可以启发他明白这一点.”[5]

在儿童时期,教师要创造不同的环境,对此时不适合孩子做的事情加以提防,无论对孩子做什么都要有个度,观察他们之后再进行指导和创造.儿童期的孩子应该有一定的承受苦难的能力了,卢梭反对将孩子当成“温室里的花朵”来培养.“孩子们之所以如此弱小,正是因为要他们受到这些没有危险的重要的教训.”卢梭不赞同过度保护孩子,“有些人用各式各样的东西把孩子围起来,预防他受到任何伤害,以致他在长大后一有痛苦便不能对付,既没有勇气,也没有经验,只要一下便以为就要死了,看见自己流一滴血便昏倒过去.”[5]

在少年时期,卢梭创造环境让爱弥儿学习理论性很强的天文学,在其所设的情景中,爱弥儿真正体验到迷失方向后运用天文知识找到路的感觉,兴奋地感叹天文学的用处,从此自觉学习天文知识.少年期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自主性,此时的教师需要创造一个能够激发孩子兴趣的情境,将“应该学”转化成“想要学”,在此过程中,孩子的体验感和自我效能感得到满足尤为重要.“如果我们能创造一种环境,以便在其中可以把人的一切自然需要都显示给孩子,同时把满足这种需要的办法也巧妙地展现出来,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这种环境的生动而天然的情景去初步训练他的想象力.”[5]

在青春期,教师创造自然的环境,面对孩子性意识的萌动,不矫揉造作,不遮遮掩掩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卢梭强调人性本善是基于他认为人都是有良心这一前提的,而良心都是善的,但欲念如果未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就会蒙蔽良心,向着恶的方向滋生.他提倡教师首先要告诉孩子渴望伴侣是人的正常需求,其次要让孩子明白:“优秀的伴侣始终是很少的,但是,我们既不着急,也不畏难,总是有这样一个真正优秀的人的,到最后我们总会找到她的,或者至少也会找到一个同她差不多的人的.”[5]在此种环境的熏陶下,孩子能避免产生危险的好奇心,使他们的欲念向着善的方向发展.过于注重书本上知识的传授而忽略情感体验是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在中小学阶段,“过度教育”愈演愈烈,过量的家庭作业、名目繁多的培训辅导班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来.尽管近几年教育部一直在倡导“减负”,但没有实质性改变.心理学家霍尔指出早期的过度教育会给学生带来极大危害,他提到儿童在8岁之前处于“类人猿阶段”,心智尚未开发成熟,过早的教育在浪费时间的同时还会紊乱孩子的发展机制,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可能会后劲不足.碍于升学压力、安全因素,目前的中小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自然缺失症”.“新浪环保开展的关于‘儿童与自然亲密度调查问卷’显示,中国的家长、教师们意识到增加儿童户外活动时间的重要性,愿意带孩子多与自然接触,其中鼓励儿童爬树的占524%,愿意带儿童到郊野、林地、湿地这样的地方占62.2%,但认为如果为了功课可牺牲一些玩耍时间者达到35.6%,更愿意带儿童去主题公园、游乐园、展览馆这样的地方者占56.6%,不允许儿童参加可能受伤的活动者仍达30.2%……”[6]

针对这种现象,我国当前基础教育应该吸纳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中关于环境创设的思想.对于教师而言,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孩子的官感与体验,尽量用更加生动的方式授课,注重活动课程与户外课程,适度解放孩子的天性.课后作业可以少而精,注重实践情境的创设.对于家长而言,要多观察自己的孩子,陪着孩子共同成长,了解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学校课程之外有能力也有兴趣去接触新的事物,锻炼他们的感官,丰富他们的童年,引导孩子培养至少一个爱好.如此一来,从环境的创造视角来看,当今的基础教育要用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待培育孩子的问题,明确孩子内在人文素养积淀的重要性,清楚这种素养需要脚踏实地才能落实.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培养孩子的出发点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功利性的知识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而应该懂孩子,以同理心进行情境的创造,这个情境就是将所要教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践活动联系起来.

作为环境的创造者,卢梭要求教师无时无刻不是一个有心人,尊重孩子兴趣的同时,不断去唤醒和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时刻挖掘有趣且有用的教育方法,用长远的眼光关注孩子内在,帮助孩子学会充分把握事物的本来面貌,慢慢学会自己做判断,做一个纯粹的且有思想的人.

2 理性的旁观者

卢梭认为上帝赐予人类与生俱来的禀赋:自由、理性和良心,而这三者构成了人善良的天性.自由是人最宝贵的本性,但缺乏理智的选择会成为放任自由的任性.在自然状态下人的理性常常受到和私利的诱惑和蒙蔽,需要良心来统帅[3].好的教师一定能将人的天赋转化成能力,因此,要说卢梭心目中好教师的要素,理性绝对是必要的一个.称职的教师要足够成熟,能理性思考与决策,尽量与事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旁观者的姿态去引导孩子,让孩子理智地对待自由,使自由成为善性.卢梭提倡教师要扮演好理性的旁观者角色.此种身份的转变发生在环境创造完毕的下一步,此时的教师应该扮演置身事外的旁观者角色,看孩子认真探索其感兴趣的东西,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保持理智,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或者试图控制孩子.卢梭提到了人一生中接受的三种教育:自然、人和事物,这三种不同的教育要想趋于圆满,必须以自然教育为主轴,人和事物密切配合自然教育.因此,教师在实现了事物的教育,即创造完适宜的环境后,就要以旁观者的身份理性观察并引导孩子进行人的教育.

在婴儿期,爱弥儿一出生,卢梭就主张在适宜的环境中当一个理性的旁观者.他指出:不要让孩子养成习惯,不要让他定时吃饭、睡觉等,因为这样会阻碍其发展,要多留一些空间给孩子,让其自己动手,这样才不会生长出能力之外的.“应该趁早就让他支配他的自由和体力,让他的身体保持自然和习惯,使他经常能自己管自己,只要他想做什么,就应该让他做什么.”[5]

在儿童期,他依然践行让孩子承受一定苦难的原则,建议教师在确认孩子所处的环境有利于他们成长之后就可以放心地站在一旁,让孩子自由体验痛苦与欢乐,不干预他们的玩耍与实践,“如果他摔倒了,如果他头上碰肿了,如果他鼻子出血了,如果他手指戳伤了,我不但不惊慌地急忙走到他的身边,反而安详地站在那里,至少也要捱些时候才走过去.伤痛已经发生了,他就必须忍受;我急急忙忙的样子,反而使他更加害怕,更加觉得疼痛.”[5]这个时期,教师既要理性地旁观和尊重孩子在此期间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又不应该将理性强加给孩子,因为他们还不懂什么是理性,“理智这个官能可以说是其他各种官能综合而成的,因此它最难于发展,而且也发展得迟”[5].因此,他认为直接向儿童期的孩子灌输理性是“本末倒置,把目的当手段”[5].

在少年期,教师创设完良好的情景后,应站在一旁理性看孩子自己认识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在此期间,学习的主体完全是孩子自己,让他们自己摸索和体验自己好奇的事物,“他所知道的东西,不是由你的告诉而是由于他自己的理解.不要教他这样那样的学问,而要由他自己去发现那些学问”[5].卢梭认为,应该在孩子学习之前明确知道自己所学的东西是做什么用的,为了什么,以此培养孩子自己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在青春期,教师面对孩子欲念的激增,在其创设的良好环境中,作为旁观者,应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我不怕促使他心中产生他所渴望的爱情,我要把爱情描写成生活中最大的快乐.”[5]在这种健康的环境中谈论能让孩子直面最真实的情感,没有打压和抑制,才能遵从良心,向善发展.

结合当今的基础教育来看,为了平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少人支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但落实到实践中,就出现了“人的空场”和“物的教育”,教育的主体不是学生,而是教育的制度、学校的规定和教师们.当前的普遍现象是,教师会有意无意干预学生的学习,直接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天性很容易被扼杀,无形之中还会出现心理问题,比如过度依赖、缺乏独立性、空虚、压抑等.他们一方面受好奇心驱使极力想要探究外部世界,强烈渴求冲破束缚之后能够独当一面做自己的主人;另一方面又畏手畏脚,不敢向前,害怕自己脱离家庭和学校这两层“保护膜”之后身体和心灵都无法应战.

针对此种现象,借鉴卢梭自然教育理念,教师可以做一个理性的旁观者.对于学校的教师而言,在确定自己创设了有利的环境后,放心大胆地站在一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好奇心和兴趣的驱使之下,孩子总会收获自己想要的知识,也才能够激发真正的思考,随着思考能力的提升,孩子就会慢慢变成一个真正独立的人.对于教育者而言,要成为一个“理性的旁观者”,首先是要学会观察儿童.“在卢梭看来,视觉是在所有感觉中同心灵判断紧密相连的一种感觉.因此,好教师需要花很长时间去学习观看,观看儿童的一举一动.”[7]对于教师和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为其营造良好的氛围后“静待花开”,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然成长,期间出现问题,要与之理性沟通,切勿控制与打压.最后,因材施教是教师作为旁观者的重要环节,理性之为理性,是针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沟通与引导方式,这需要教师有较高的素质和丰富的经验.

作为理性的旁观者,教师应该十分清楚,“教育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借助于树木来认识树林”[8].因此,教师在创造完良好的环境之后,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由探求真知,让孩子身临其境地感受与体验,让他们有意识地发现、思考.在此过程中,孩子仿佛被一股神秘的自然之力推向内心最渴望的地方———离真理最近的地方.

3 灵活的协调者

《爱弥儿》开篇就讲到教育的方式分别来自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这三种教育发生冲突或者缺失了一种,教育就是失效的.正如华特海所说:“教育是教人们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这是一种很难掌握的艺术”[9],灵活协调三种教育的关系,是教师独特的教育美学.这种教育艺术是美的,它在合理地协调过程中焕发人性的真善美,点亮师生彼此的生命之灯,挖掘师生各自的潜在资质.譬如,卢梭看重“模仿”之于儿童成长的价值,但又对儿童的“模仿”行为极其谨慎便是一例.“只有人们模仿正当的事情才可能变得有道德,如果激发了模仿错误事情的,就会败坏模仿本身以及所蕴含的各种道德意图.”“所以,借助人类模仿这种天性,为人类提供高雅的模仿对象,体验美好的榜样人生,这既满足了培养人类高贵灵魂的需要,更不会惧怕模仿会无辜伤及到卢梭想要培养新社会人的教育目的诉求.”[10]灵活的协调者是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所扮演的最重要的角色,也是终极角色,要求教师有弹性地调节学生与自然、人和周围事物的关系.灵活可以理解为有弹性、不呆板、不极端.将教育上升到艺术的层面还不可缺少柔韧性,这种柔韧性体现在教师应该如同杜威所说:“是儿童教育的改造者,是广大儿童的福音,是儿童解放的象征,是为儿童争夺人权的旗手”[11],教师可以随意切换自己的身份,灵活协调各种关系.这种角色的核心之处在于:教师在坚守理性与良心的前提之下多元性与开放性的并存.

在婴儿期,卢梭提到了教育孩子的四大准则:第一,“必须让他们使用大自然赋予他们的一切力量,这些力量,他们是不至于随便滥用的.”[5]第二,“一切身体的需要,不论是在智慧方面或者体力方面,都必须对他们进行帮助,弥补他们的不足.”[5]第三,“在给他们以帮助的时候,应当只限制在他们真正需要的时候才帮助他们,决不能依从他们胡乱的想法和没有道理的.”[5]第四,“应当仔细研究他们的语言和动作,以便在他们还不知道装样的年岁时辨别他们哪些是直接由自然产生的,哪些是由心里想出来的.”[5]其中,第一条代表遵循自然赋予的成长的驱动力,第二条代表孩子的本能,第三条和第四条代表给予孩子有利的环境.从中可以看出,卢梭将爱弥儿成长的驱动力和人的本能结合,同时保证周围的环境对其成长有利,灵活地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儿童期,卢梭提到教育应该“按照人的天性处理人的欲念,为了人的幸福,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这些”[5].他还提到孩子在童年时期已经开始受到种种束缚,他们享受的自由已经极其有限了,基于此,他呼吁:“我们要让孩子们享受天赋的自由,这种自由至少可以使他们在一个时期中不沾染我们在奴隶生活中沾染的恶习.”[5]因此他认为孩子应该像孩子一样生活,同时遵循人的本性中最初的冲动,不让其心灵生出邪念,又只给其有限制的自由,孩子健康成长需要教师协调好其中的关系.

在少年期,卢梭开始引导孩子获得理性,“为了使年轻人能够成为明智的人,就必须培养他有自己的看法,而不能硬是要他采取我们的看法.”[5]尊重爱弥儿的兴趣,“不能让孩子照别人的话做,除了他自己觉得对他是有益处的事物以外,其他的一切事物对他都是没有益处的.”[5]同时重视鼓励孩子观察大自然中的种种现象,“在探索自然的法则的时候,始终要从最普遍和最显著的现象开始探起,要常常教导你的学生不要把那些现象当作原因,而要当作事实.”[5]教师应灵活协调好自然规律、少年特性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在青春期,卢梭针对爱弥儿的欲念发展尽可能地帮助他节制欲念的产生,又引导孩子向别人敞开心扉.文中提到:“良心是灵魂的声音,欲念是身体的声音.这两种声音往往是相互矛盾的.”[5]而理性又常常欺骗我们,所以他提倡“按良心去做,就等于服从自然”[5].卢梭是这样引导孩子接纳爱情的:“希望他专注于爱情;我将使他感觉到,两个心结合在一起,感官的快乐就会令人为之迷醉,从而使他对荒淫的行为感到可鄙;我要在使他成为情人的同时,成为一个好人.”[5]教师协调好人的本性、自然的良心和孩子所处的环境之间的关系,爱情和就能助推孩子变得更完整,从而享受生命的动人旋律.

当今基础教育在实践环节中显现了许多不协调的问题:不同天赋的学生被迫向着一个方向发展、学生身体的发展跟不上思维的发展,学生的成绩与品德以及能力发展不一致,学习时间过长导致课余时间过少等.以上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给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造成了不小的困惑,教师如何协调多项矛盾的本事显得尤为重要.从卢梭的自然教育来看,可以提醒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教师应该反思当前基础教育僵化的教育模式,给予学生有节制的自由,以身体健康为前提,引导学生将所学用于生活,反对单纯的书本说教与纸上谈兵,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揠苗助长”,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在把握孩子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基础之上给予孩子相应的自由,真正接纳孩子的不完美,用自己的善心靠近孩子的善心.

灵活协调是教学的艺术,“人如果得到的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那么人就会变成这个世界上最温和神圣的生命体;如果人接受的是断裂的、扭曲的教育模式,那么人就会变成最难以被驾驭的生物.”好的基础教育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特性,不同阶段学生的心性,不同生活环境学生的品性,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可能性,协调和平衡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和缺陷,尽量帮助每一个生命个体认识自己.总而言之,教师要明确除书本上的知识、纸面上的成绩外,还有更多的因素会影响一个人的发展,比如天赋、身体、性格、品行等.如何协调学生内部与外部的状态平衡,是教师应该终其一生思考的问题.

作为灵活的协调者,卢梭提到教师还要协调孩子在身体的锻炼和思想的提升之间齐头并进的关系.只有充分了解孩子在每个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掌握多种教育方法,根据不同孩子的类型因材施教,不偏不倚,不矫枉过正,才能灵活地协调人、自然与实践三者的关系.如此一来,孩子才可能在最好的时光做最正确且舒心的事,实现每个人最自然的发展.

4 结语

“如果人被迫只顾眼前的目标,他就没有时间去展望整个生命.”[8]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关注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他希望人在发展的每一步中都能顺应自然的规律前行,希望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中都能感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更加注重生命的密度,因此具有高瞻远瞩性.

毋庸置疑,任何理论都有其漏洞和不足,人们应该带着开放性的视角来看待,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不足之处在于:过于理想化,落实到实践操作难度大;没有积极引导儿童探索科学与知识,以致于学生的理性难以得到发展;对教育者的要求极高,能到达这种境界的教师不多等.但作为教育经典,其核心理念永垂不朽!

本文所提炼的教师角色观中每一种身份都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强调将孩子引入适合他们的情景之中,保护孩子善良的天性,让他们体会世事的艰难与欢乐,但又并非完全放手,也非打压控制,教师以创造者和旁观者的身份协调与引领,让孩子走向最自然、最幸福的人生之路.在此期间,孩子无时无刻不感受到自然之力,成为真正的“自然人”,并将这种感染力传递到下一代.如此往复,生生不息!

言而总之:上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卢梭和价值和教师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教师角色本科毕业论文教师角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卢梭人论的内在逻辑从野蛮人到文明人的演变过程与其若干属性
丁 涛(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北京 100081)摘 要卢梭关于人的属性的论说,是其最具特色的理论之一 他对“人类不平……的起源和基础”的认识也是源于其对人类从“野蛮.

高职院校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普遍教育化,高职院校古代文学的发展也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在古代文学课堂的教育改革中教师角色的定位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在分析现阶段高职院校古代文学课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

从《爱弥儿》探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爱弥儿一书集中并深刻地反映出了卢梭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 18世纪整个法国社会被封建制度和宗教神权所控制,教育也不例外,这一时期的教育“更是戕害天性和灭绝心智的把戏” 在这样的社会.

卢梭《爱弥儿》中自然教育思想与其当代价值
摘要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自然人”, 教育原则为传授有用的知识, 教育方法即顺应儿童的天性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具有很好的当代价值,即教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