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在哪儿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民企治理比国企差在哪儿?有关论文范文素材

主题:在哪儿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8

民企治理比国企差在哪儿?,该文是关于在哪儿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和民企治理和国企和国企差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在哪儿论文参考文献:

在哪儿论文参考文献 公司治理论文关于公司治理的论文

通常围绕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讨论都集中在两者的区别上,包括在所有权、经营目的、业绩表现、管理风格和公司治理等方面.令人意外的是,外界其实并不认为民营企业的治理水平优于国有企业

文/亚洲公司治理协会

中国内地民营企业在利润率、生产力、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的表现都优于国有企业,但在公司治理方面优势却不明显,未享有更好的声誉.其中部分原因在于其有着许多东亚地区民营企业的共性:家族所有权和控制权占主导,内部人控制观念盛行,以及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他们在监管规定的最低要求之上披露更多信息.事实上,在中国内地或境外上市的民营企业中,谈及糟糕或者有问题的公司治理,人们一下子能想到许多名字,但可以奉为典范的,人们能想到的名字却是寥寥无几.

当然,原因不止这些.民营企业也面临着与国有企业类似的风险:政治和监管上存在不确定性,市场波动大,以及公众普遍对于股东权益缺乏信任.尽管所有权结构不同,但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样,仍然需要与政府维持良好的关系,游走于复杂关系网之间,也需要按照国家要求落实相关政策.一些更为成功的大型民营企业所享受的诸多福利不亚于国有企业.

此外,正如许多观察人士所指出的,“民营”和“国有”之间的界限常常十分模糊:民营上市公司的所有权登记册里经常可以见到国有企业或者国家机构的身影,而国有上市公司的股东名册里也不乏民营机构和个人.我们对Wind提供的数据分析显示,截至2018年6月,有22%的民营上市公司的主要股东直接或间接向国务院汇报,而有63%的国有上市企业的前十大股东当中有自然人股东.

上述中国国企和民企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也帮助解释了,为什么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有三分之二的外国机构投资者回复,较国企而言,他们并没有更青睐于投资中国的民企.只有23%的机构投资者表示他们更倾向于投资民企.虽然听起来投资国企可能不如投资民企那样令人兴奋,但相对来说,风险水平也更低.

另一个值得争论的观点是,中国国企的治理情况也比民企更容易预测.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国企的所有权结构往往比民企更加透明:可以试着对比任何一家企业的主要上市子公司与海南海航集团的所有权结构,显然后者要复杂许多.事实上,我们对中国上市公司发放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总体来说,中国上市公司的经营者对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也是持高度怀疑的.只有10%的回复者认为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好于国有企业,三分之一的回复者认为两者水平相当,超过半数的回复者认为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更高.

治理挑战

国有企业中的系统性治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有股东的利益与中小股东的利益有时并不一致,比起公司的经营绩效,控股股东常常更关心的是政治或者社会因素.

二是,管理层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因为他们的工作评价和任免与公司的业绩表现并不挂钩.许多高管将在上市公司的职位视为自己政治生涯的“垫脚石”,他们的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无关.

三是,董事会作为独立的治理机制力量相对较弱.董事会通常由非独立董事,特别是高管主导,独立董事可以发挥的作用相当有限.董事会没有选择董事长的自主权——董事长是由上级党组织任命的.董事会也不能决定首席执行官、总裁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免.

四是,股东大会对董事会的问责能力很有限.

中国的民营企业存在许多和国有企业一样的治理问题.

首当其冲就是所有权的集中.由于民营企业大多是由企业家创立的家族公司,这些企业的所有权在创立之初高度集中.虽然后来在上市的过程中,股权逐步被稀释,但2010年至2017年间,民营企业第一大股东的平均持股比例仍然很高,足以其行使对公司的完全掌控.更重要的是,由于第二至第五大股东的平均持股比例之和在此期间略微上升,导致中小股东基本上没有可能对这些公司产生任何影响.

民营企业的另一个特点是治理系统十分薄弱,或是仅仅以满足合规为要求.2015年5月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治理报告2014》以2013年的1232家沪深两市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发现民营企业在以下这些方面表现较好:满足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比例三分之一的最低要求;年报中包含无保留审计意见报告;很少受到监管机构的公开批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任期稳定;四个董事会专业委员会设置齐全;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会成员都持有公司股份.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在以下方面表现较差: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由同一人担任,没有进行区分;年度股东大会的股东出席率较低;监事会的角色被边缘化——这一点又由于监事的平均持股比例较低而被强化.

但是,从有效治理的角度来看,上述个别“正向”指标的解读也许并非那么积极.最明显的就是,满足独立董事最低占比及董事会专业委员会数量的监管要求其实意义不大,这些应该取决于公司本身的需求、规模和业务的复杂性.公司的治理水平应该随着公司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事实上,一些公司,尤其是市值较大的公司,会自发地任命更多的独立董事,而这正是亚洲大部分市场和世界上其他发达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公司的业务越复杂,就越需要更成熟的治理结构和体系.然而,大多数中国上市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聘请独立董事方面都只达到了监管的最低要求.

另外,较少受到监管机构的公开批评是否就代表拥有良好的公司治理,这也很值得商榷.这也许只是反映了中国企业强烈的合规心态,又或者只是监管机构的执法力度受资源所限的副产品.有趣的是,近期的数据同样验证了这一情况:从2016年初到2017年上半年,沪深两市民营企业受到公开批评和谴责的比例仅为所有执法通告的1.9%.

同时,如果公司业绩不好,需要更换新的管理层的时候,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稳定肯定也算不上公司治理良好的表现.

治理差异

意料之中的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也存在很多重大差异,包括市场对这两者治理形态的看法.其中,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有着很强的行政风格,业务发展受到过多的干涉,对效率也不够重视.

行政化的干预

与民营上市公司相比,政府对国有上市公司决策制定的干预究竟达到何种程度呢?几乎所有回复我们外国机构投资者调查问卷的都认为,国有企业的决策制定受到行政化的干预.在行业方面,一些战略性行业,比如电信通讯、能源、国防和金融,被认为是受干预程度最高的.

更有趣且受到更多关注的是民营企业受政府干预的程度.恰好有半数的回复者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另有46%的回复者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有干预.

回复者的评论有比较中性的:“对民营企业来说,他们大部分的业务都是以市场为主导.只要他们需要与政府在很多领域打交道,包括税收政策、购买土地、环境排放标准以及本地就业等,就会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

董事长是谁重要么?

回复我们调查问卷的绝大部分回复者认为,国有企业由谁来担任董事长对他们的投资决策过程并不十分重要,而在民营企业中则刚好相反.回复者给出的理由基本都在意料之中,主要可以归纳为:国有企业的董事长由政府任命,首要职责是落实政府政策,而且数年以后就会被调职;但民营企业的董事长一般都是控股股东,会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公司发展上,而且通常任期很长.民营企业的董事长被视为“公司发展的关键”,是“真正的决策者”;而国有企业的董事长则“影响力较弱”,或者只是个“傀儡”.

不过,并非所有回复者都认为国有企业的董事长不重要:有17%回复者认为董事长是谁很重要,还有25%的回复者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很重要.正如其中一位投资者所回复的:“在A股国有企业里,如果董事长和高管本身是股东,他们往往会拿出与绩效挂钩的薪酬方案和管理层激励计划,这能更好地将管理层与中小股东的利益结合起来.在竞争激烈的行业里,这样的公司会因为拥有更好的治理和决策制定体系而表现更出色.”

另一位也指出:“对国有企业来说,董事长的水平往往代表政府和党对公司未来的重视程度.”还有人认为:“关键领导者的身份始终是我们分析时的一个重要因素.”

值得强调的是主动投资者和被动投资者之间的区别.正如一位主动投资经理在对上述问题的回复中说的:“对主动投资组合来说,董事长是否重要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够做出一个公正的评价,而大部分时候我们不能.对被动投资组合来说,答案是不会,我们无法将这一因素纳入投资决策的制定过程.”一位被动投资者也在其回复中认同这一观点,认为由谁来担任董事长“并不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投资决策”.但是,“好的公司治理会提升公司的价值”.

国有企业的分类治理

中国的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不同业务属性的企业功能和定位不明确.一些国有企业既有“特殊目标业务”,又有商业化业务,两者界限不清.同时,行业的政策和规定也不明确,经营中更是存在大量行政介入和干预的现象.因为不同的国有企业对监管和公司治理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政府决定采用不同的指标来评估企业的表现.

为了提高效率,国资委于2015年12月特别出台了《关于国企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这份文件将国有企业按照其主营业务界定为两大类——商业类和公益类.根据指导意见,商业类国有企业应该加大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的力度,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其中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商业类国企还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改革中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商业类国企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坚持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根据不同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要求,制定差异化考核标准,重点考核经营业绩指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市场竞争能力.公益类国企的主要目标则是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以此标准为依据,各地政府随后也制定了更为详细的指导意见.北京、上海、江苏、湖北、四川、河南等地都在2016年上半年出台了分类方案.这些方案以国务院的指导意见为基础,将国有企业的种类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比如“商业一类”(纯商业类国有企业)、“商业二类”(部分文件中也称特殊功能类)和“公益类”.

虽然中国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业绩表现、企业运营和公司治理方面都存在着重大差异,但其实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并不像人们所想象得那么明显.两者不仅在所有权结构上有一定程度的重合,反之亦然,而且民营上市公司也面临着与国有上市公司类似的治理挑战,例如控股股东占主导地位,独立董事势单力薄,在实施新的公司治理最佳实践时思维过度僵化,把合规作为唯一目的等.

中国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自身治理水平方面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延伸阅读

私企治理缺失源于责任追究不足

我不认为私营企业的治理比国有企业的要好.对私营企业来说,我看不到控股股东有任何动机来提高他们公司的治理水平,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的股价和治理水平毫无关系.试问一个企业家有什么理由要聘请一个真正的独立董事来挑战自己在董事会的权威?当然董事们对自己的定位也都非常了解.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还是与董事会成员不需要为公司所犯下的错误负责息息相关.在最坏的情况下,董事会成员面临的也无非是被点名批评,但是他们完全可以换一家公司去继续做董事.有很多欺诈前科累累的公司的董事都是这样做的.

相比之下,国家反而有动机任命能力更强的人来担任国有企业的独立董事,以监督和制衡企业的管理层.国家还会为独立董事安排各种各样的培训.不过一旦国家想要推行某项政策或者让某项提名通过的时候,这种制衡就未必会起作用了.

当然,我承认确实有些私营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比国有企业的要好,但它们只是少数.

任美贞

评论:此文是关于民企治理和国企和国企差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在哪儿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在哪儿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被抽贷的民企们
对一家经营暂时陷入困难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来说,最大的担心是什么大多数企业负责人的回答是来自银行的“抽贷”“断贷”行为,特别是当企业涉及多家银行授信.

济南国美电器兼山东大中电器总经理丰海明35条支持民企奔跑,国美趁势加速
成立17年,济南国美像一名不知疲倦的少年,在家电零售行业全力奔跑 那些颠覆传统的营销创举、亮眼业绩,以及孕育而生的雄鹰精神和狼性文化,都成为济南乃至全省零售商业史上的重要一笔 在国美电器集团济南国美电.

1998:民企的喜怒哀乐
1998,农历虎年,闰五月,共384天 “大事件”不断1月27日20点,29岁的王菲和31岁的那英携手唱起相约1998,王菲的丸子头和脸颊上的两个大腮红青春逼人 那一年的开.

民企制造业老板,现在混的怎么样了?
文 正和岛提高居民收入,关键在民企 80 的城镇就业人口在民企 你家男人业余时间开滴滴毕竟是少数 问题是,民企现在自身也是一脸懵逼,各种各样的税费罚,各种法律政策内部文件,上级通知窗口指导,想要搞懂.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