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生态环境相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郝吉明:建设综合性生态环境智库势在必行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生态环境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4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郝吉明:建设综合性生态环境智库势在必行,本文是生态环境自考毕业论文范文和郝吉明和中国工程院和清华大学方面学术论文怎么写.

生态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生态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期刊生态环境保护论文3000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环境污染论文

本刊记者 郑挺颖 实习记者 崔悦

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的倡导和支持下,2017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组建了由郝吉明院士、 高吉喜研究员、 徐海云总工程师等专家组成的10支环境科学首席传播专家及团队, 首席专家及团队针对青少年、 农村居民、 城镇居民、 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 围绕生态环境部中心工作、 社会热点和公众关切, 在各类环保科普宣传活动、 专业环境科技论坛中开展环境科学传播. 本栏目将围绕热点环境话题, 采访这10位环境科学首席传播专家, 与公众分享他们的最新思考. ——编者

2018年是国务院《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三年行动计划” )的第一年. 过去5年里,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通称“大气十条” )取得了哪些成果?

2018年9月19日下午, 《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来到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采访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 环境科学首席传播专家郝吉明院士.

“大气十条”首战告捷

郝吉明院士现任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2018年2月8日, 美国工程院院士名单公布, 郝吉明等当选外籍院士.

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院士办公室, 郝吉明院士对来访的记者说 : “你们不要叫我院士, 叫院士太见外, 我喜欢大家叫我郝老师. ”郝老师两米长的书桌上, 摆满十几摞书籍和文件. 《环境与生活》记者问要不要先整理一下, 郝老师说 : “不需要收拾, 这就是我本来的样子. ”

作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首席传播专家, 郝吉明院士向记者简单介绍了我国近几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情况.

2013年9月, “大气十条”发布实施.5年来, 在全社会积极参与, 各地区、 各部门共同努力下, “大气十条”目标全面实现, 作为“大气十条”的衔接文件, “三年行动计划”的下一步工作目标是什么?郝院士介绍 : “客观来看, ‘大气十条’取得的成绩可以说是首战告捷.去年是‘大气十条’收官的一年. 国家最高层、 地方的领导、 公众都非常期待有一份好的答卷, 经过大家的努力,PM2.5的浓度降低了一些, 已经全面实现‘大气十条’的目标. 但是, 全国达标的城市比例不到30%. 再一个就是标准的问题, 我们的标准是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第一个阶段. 世界卫生组织指导的是10微克 / 立方米, 现在我们是35微克 / 立方米, 第二个阶段是25微克 / 立方米, 第三个阶段是15微克 / 立方米. 从技术上来说, 我们仅仅处于第一阶段, 今年是‘三年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 未来的路还很长, 控制 PM2.5的任务是打持久战. ”

北京的经验可与各地共享

在郝吉明院士以往的演讲中, 经常有“空气质量管理走入 PM2.5和臭氧协同防控的深水区” 的表述, 对 “深水区”该如何理解?郝吉明院士解释 : “各种污染物的控制不协调, 有的污染物控制起来相对容易, 取得的成绩也比较大, 但有两种污染物比较难控制, 一个是氮氧化物, 另一个是挥发性有机物(VOC) , 这两种污染物既是PM2.5的前体物, 也是臭氧的前体物, 但控制氮氧化物和VOC 是非常不容易的, 因为面大量广, 如果要更好地控制 VOC, 不仅需要技术, 还需要大家自觉行动, 这是非常重要的. ”

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 北京控制 VOC 的工作做得怎么样?郝院士认为 : “北京控制 VOC 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 北京市在科学治霾、 污染防治方面做得比较好, 在某种程度上也引领全国的大气防治工作. 机动车污染防治最早就是从北京开始. 向大气污染宣战, 最早也是北京在1998年12月开始做的. 北京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有20年的经验. 在燃煤污染防治方面, 北京也是走在前面. 北京的大气环境改善, 光靠北京本地区的努力是不够的, 还要在区域上进行协同发展控制. 北京不仅要为各地提供经验, 也要提供科学治理的方法. ”

综合性生态环境智库的意义

作为一名生态环境领域的资深专家, 郝院士经常为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出谋献策. 谈到中国科协即将成立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一事(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9月26日在四川省遂宁市成立——编者注) , 他认为, 我国必须建设综合性国家智库.

郝院士详加阐述 : “构建生态环境的智库, 主要是服务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 但现在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 现在大家都在建智库, 但如果是破碎的体系, 就很难为国家生态文明起到建设性的作用, 所以建设综合性的国家生态环境智库, 势在必行.

“第二, 搭建高端的科技交流平台, 就需要数据共享.但共享、 开放、 交流这些方面还做得不够好, 这就很难服务于社会. 第三, 我们应该搭建一个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平台. 在科技创新方面, 我们有很多重点专项成果, 事实上这些专项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创新体系, 尤其是在环境方面, 包括水、 气、 土壤、 污染废弃物的重点专项, 这些专项之间如何打通?如何实现成果共享?大家都说要建立数据库, 建立平台, 但如果数据库的成果不能共享, 不把生产、 消费、 环境关联在一起, 那这是不完整的. 有了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 我们就可以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去通过联合体做一些探索, 这对我们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

“综合性数据库要包括三种数据”

对于如何建设综合性数据库, 郝吉明院士以大气为例, 向记者详述了为此需要做的工作. 郝院士指出 : “大气的数据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是环境质量数据, 在环境质量数据方面, 国家建立了一千多个空气自动监测点, 那其不足在哪儿?首先, 这些监测点只是对 PM2.5浓度的监测, 没有对成分的监测, 所以下一步不仅要建浓度监测站, 还要建成分监测站. 其次, 城市道路的站点现在还比较缺, 将道路边上的污染状况和非道路点对比, 可以看出交通的污染情况.

“第二就是污染源的数据, 如果缺少污染源的数据,污染源与环境的关系就反映不出来了, 另外治理的主体也体现不出来了. 再者, 污染源的数据还能帮我们弄清楚污染程度, 到底排放了多少?排放的浓度是多少?如果这些都不清楚的话, 就存在很大的问题.

“第三是气象数据, 大气污染问题总是与气象问题相关的, 在气象条件比较好时, 环境质量也比较好, 在气象条件不利时, 环境质量也会恶化, 我们要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 来找出不同气象条件下的规律性.

“所以, 我们的数据库要包括这三种大数据. 然后, 逐步明确我们环境质量状况是如何改善的, 污染源质量控制做得怎么样, 气象对环境的影响有何规律, 区域之间如何互相影响, 这些都要通过分析平台的数据来发现. 我们用数据来看现象, 再通过分析现象寻找规律, 发现规律才能指导行动. 科学治霾就是这样的, 并不是看见现象就行动, 而是根据现象分析规律, 然后再行动. ”

“5公里以内还是骑车比较好”

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早在2000年, 郝院士就撰写了《城市机动车污染防治规划》 .说起这个规划, 郝吉明院士回忆道 : “这个规划是实时调整的, 但总的框架不变, 那是我总结国外经验和中国发展的趋势来做的. 事实上, 中国的发展趋势比我原来想象的要快. 当初, 我预估中国的机动车保有量要超过美国要到2030年, 现在看来比我预想的要快很多. 其中有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的因素, 也有国人追求更高生活水平的动力,大家有了房子就要有车. 当然, 大家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 很多人关心空气质量, 在网上、 微信上晒蓝天照片, 蓝天成了北京人自豪感的体现, 这说明优美的环境已成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

说到交通, 郝院士还呼吁公众要多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非机动车出行更好, “5公里左右的距离, 还是骑自行车比较合适” .

“不建议成立专门的环境大学”

近来, 有专家建议成立专门的环境院校, 加大环保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以满足我国环保工作的需要. 对此观点, 郝院士诚恳地说: “我并不建议成立专门的环境大学,把环境学科、 生态学科分离出来, 单独办一个大学是不合理的. 综合性大学更适合环境专业人才的培养. 因为环境学科是一个综合性学科, 离不开其他自然学科, 甚至离不开法学、 政治学、 金融学. 但是, 如果说加强环保专业人才的培训, 我认为是可以的. ”

简而言之:该文是一篇关于对写作郝吉明和中国工程院和清华大学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生态环境本科毕业论文生态环境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物联网专家组组长邬贺铨:物联网支撑互联网+
本报记者徐恒“互联网”行动计划比工业4 0 和产业互联网还要更进一步,在支撑“互联网”的基础 我们需要有一种专为广域物联网而设计的技术的应用,毕竟像智慧.

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2020年动力电池性能争取和日韩并驾齐驱
本报记者 徐恒编者按6月30日,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标志着首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正式落地 会议期间,中国电子报记者专门就创新中心及动力电池行业相关问题采访了业内专家 6月30日,.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不能忽略信息资源的高效灵活调用
本报记者李佳师未来网络发展面临安全的问题、扩展性问题、5G 的问题、大数据分析的问题、云业务问题……,这些业务的发展要求网络简单、开放、可扩展,还要求安全可靠,另外就是要融合 今天的互联网只是普通马路.

行坚意笃科研路永矢弗谖中国梦记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都有为
题记磁性材料,通常所说的磁性材料是指强磁性物质,是古老而用途十分广泛的功能材料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现物质磁性现象和应用磁性材料的国家,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关于天然磁性材料(如磁铁矿)的记载 而在新中国磁学.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