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人才培养论文范文 跟本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一体化建构以信息和计算科学专业为例类论文范例

主题:人才培养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5

本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一体化建构以信息和计算科学专业为例,该文是人才培养论文范文跟本科和高职院校和人才培养相关论文范文.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本科生发论文本科论文题目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和教育部“教职成【2011】12号”文件精神,为了满足学习者职业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各地政府和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开展了高职教育与应用性本科教育衔接的探索和实践,江苏省、广东省等率先在省内中高职和应用型本科院校之间,开展了中高职教育与应用性本科教育衔接的探索和实践,发挥中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和长处,探索中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机制,按照“专业对接、课程衔接、实践导向、专本一体”的思路,培养“应用特色+本科底蕴”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教育类型的横向贯通与教育层次的纵向衔接.文章以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为例,剖析了本科高职衔接的状况,揭示了本科高职专业衔接层次上存在的问题.

一、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为了分析本科与高职教育衔接上的问题,作者调查了省内多所高职与本科院校,以韶关学院和韶关市技师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两个单位的专业老师作为为研究对象.韶关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理论水平高,教学教改经验丰富.韶关市技师学院创办于1964年5月,2013年获批广东省首批“校园对接产业园”示范创建掌校.学校教学设备先进,师生有对专业有进一步发展的需求.自2013年起,韶关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连续4年在韶关市技师学院实习,为文章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实践经验,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目标,对促进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的衔接大有裨益.

二、调查学校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衔接的现状分析

(一)缺乏完善而科学的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脱节.高职、本科教育应该分属于职业教育的不同层次,专业课和实操课的培养应该遵循由低人高、由浅人深的设置的教学过程.但在现实中,高职与本科却缺乏与之相应的有效沟通,没有制定统一的中高职与本科课程体系与不同层次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尤其像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必修的高等数学课程,好多高职学生进入本科后,很多简单的数学符号,数学定理都不清楚,导致课程衔接不畅,不利于高质量人才的培养.

2.专业设置有重复之处.高职与本科各自构建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安排上彼此缺乏沟通,造成了在某些专业课程内容上的重复,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持续学习.

(二)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过程、评价等方面缺乏衔接,缺乏人才分段培养标准

本科及高职院校没有设置专门的人才墙养标准.高职学生相对文化课基础薄弱,接受新的知识方面的能力相对于普考的学生较弱,学生学习压力大.在课程设置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其中必修的计算机和高等数学相对难度较大,高职学生学起来比较费力,应适当降低定理等的推导过程,精选符合专业的例题,否则长久下来,高职院校学生失去了学习该专业的信心.

(三)理论课与实践课不匹配

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强调专业能力与岗位能力对接.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理论课程所占总学分的比例较低,在实践环节的课程设置上比例较高.本科院校总体体现了以学术为导向的教育,侧重了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

(四)师资队伍存在问题

我国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比较低,还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相当多的专业课教师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这种现象在中高职及本科中都存在,这会影响到中高职与本科层次在学生的职业能力上培养衔接的水平上差异不大.

总的来说,本科院校教师和学生隔离于教育实践之外,教育与培训功能分离;高职院校的发展缺乏本科院校的支持,缺少本科院校持续的、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使学生无法在理论上进一步提高,不能成为专业技术人才.

三、人才培养一体化的意义和目栎

(一)人才培养一体化的意义在于

1.拓展本科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实习基地,可以为实习、见习提供更为稳定、更具实效的基地.

2.有利于提高本科和高职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于本科学生,培养培训一体、理论实践互动,提高他们的教师实践能力和计算机动手操作能力,走向社会工作后,可以多元化选择,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选择就业方向;对于高职学生,加强数学与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遇到技术瓶颈,能用理论指导实践,独立解决问题,使之成为具有一技之长的职业技术人才,具备更好的发展潜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

3.有利于教师的科研水平的提高和自身专业的横向发展.通过本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共同体建构的探索与实践,为参加共同体的本科和高职搭建一座共同的科研平台,对于高职教师,教师的动手能力较强,科研水平比较薄弱,本科教师可以帮助和指导他们做科研,提高高职老师的科研水平;对于本科教师,在和高职教师相互探讨中,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促使自己跨学科发展,有利于成为“双师型”教师.

(二)人才培养一体化的目标

1.加强教师发展学校的组织建设,建立有效协作机制,努力寻求共同合作愿景和共同发展利益需求,不断丰富合作内容,创新合作形式,加强沟通、协调,探索长效协作机制;

2.通过协作,共同努力把协作共同体建设成“集人才培养、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教学、基础教育研究、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开发、学校管理与发展、教育发展咨询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成“本科高职院校联手”、“培养培训一体”、“理论实践互动”、“反思研究结合”、“师生共同发展”的教育合作示范区.同时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双师型”教师:

3.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或高端技能),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对本科学生,在就业时打破“一元化”模式,化被动为主动,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对高职学生,提高理论知识,有利于提高学历层次,且让在他们踏上社会后,有助于成为技术人才.同时,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建立有效协作机制,努力寻求共同合作愿景和共同发展利益需求.

四、人才培养一体化的措施

1.在思想上要打破传统观念,明确高职和本科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做好同一类型不同教育层次的衔接贯通.本科院校学生,要转变“重理论轻技能”的传统观念,实现从学术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变;高职院校学生,知晓理论与其专业之间的联系,明确自身与职业人才需求还有距离,纯技能性学习,会限制自身的发展.

2.面向本科高职院校开展校本培训,采用“合作、互补实践、反思、再实践”运行策略,实现人才培养一体化模式,提高信计专业学生的教育实践和对计算机等操作能力.到合作学校指导调研、实习、开展合作研究,为一体化模式成员学校的师生开设专题讲座,提高师生理论水平;构建学习共同体、共同开展合作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合作学校教师学历职称层次提升.高职教师,有的学历、职称还不合要求,提升教师学历.

4.合作教研,建立稳定和谐的教育教学实习基地、合作发展共同体,形成平时沟通、阶段性见习、毕业实习相结合的持续的综合实践指导模式.

参考文献

[1]陈纲、张锋熊等.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物流古管理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4(11).

[2]张宇华,吕建国,袁希平.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一体化模式研究——以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为例U].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

[3]蔡善文,邓胜立.基于广东省商务英语专业中高职衔接调研的有效策略研究卟职业教育,2013(09).

[4]赵琼梅.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对比分析——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卟广东教育(职教版),2017(01).

上文汇总,此文为一篇关于人才培养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本科和高职院校和人才培养相关人才培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现代企业优秀文化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实践
摘要为了更好地培养高职技术人才,也为了企业人才输入,我国职业教育与现代企业达成合作 这样的校企合作使高职学生在技术技能上得到了锻炼,但是在企业文化这一层面的输入上还有所不足 在高职教育中用优秀的企业文.

混合所有制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测和保障体系建设
摘要“混合所有制”是高职院校创新体制机制、突破校企合作瓶颈的必由之路,实行“混合所有制”的体制有利于高职院校更加贴近产业需求、跟上社会步伐 探索发展&l.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
摘 要以优化产业结构、增加经济效率的供给侧改革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任务和新挑战 高职教育存在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不匹配、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人才培养过程单一以及“软件设施&rdquo.

应用型本科学生创业人才培养策略新探以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b 2018 02 016摘要应用型本科人才是推进创新创业发展的核心人群,研究核心人群创新创业现状,进而探究培养对策,是实.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