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和工业4.0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人才培养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5

工业4.0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本文是人才培养硕士学位论文范文与高职院校和人才培养和时代相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工业工程毕业论文选题美和时代杂志时代教育杂志企业人才管理论文

孟春青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山东聊城252000)

摘 要:“工业4.0”时代,社会对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呈现新特点.为满足社会新的人才需求,高职院校必须改革和完善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国外办学经验,因地制宜构建多种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工业4.0;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9-0250-03

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加速了工业智能化进程,德国政府于2013年率先提出“工业4.0”概念,引领世界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世界工业强国纷纷制定新的工业发展规划,如美国的“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日本的“再兴战略”.2015年3月,中国政府制定《中国制造2025》,并计划用三个10年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在此背景下,我国制造业掀起机器换人的工业智能化浪潮,智能机器人已经或将要抢走一批一线工作岗位.现在我国仍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但是社会对一线技能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一线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在产业升级、新技术浪潮的不断冲击下,高职院校需要更新教育观念,完善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社会新的人才需求.

一、“工业4.0”时代高职人才培养的新特点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时代性、发展性,随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改革、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一直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最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工业4.0”时代的到来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呈现出新特点.

1.培养的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和长效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突出实用技术性、技能性,但又应该避免低端劳动力的培养,尤其是已经或即将被智能机器所取代的技术技能.当前工业机器人已在汽车制造、电子、橡胶塑料、航空制造、食品工业等领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有专家预测,车间工人、行政秘书、客户服务经理、家政餐饮人员、律师、外科医生、新闻工作者、清洁工、专业救灾人员等9类工种将会被机器人替代.另外,电话销售员、房地产信息搜索员、下水道工、货运*人、图书管理员等12类工作被列为高危职业.因此,当前高职院校应“高瞻远瞩”,有效辨别出哪些技能具有长效性,并洞察社会新的技能人才需求,在才培养上充分体现技术技能的不可替代性和长效性特点.例如,“机器换人”把更多劳动力从烦琐、机械、危险等一线劳动中解放出来,大批低端劳动力将被淘汰,但是人仍然是生产技术的掌控者、机器的管理者和设计者,未来社会需要更多的人从事生产过程的管理、协调、规划、评估、决策等工作.另外,“机器换人”催生了新的用工,从机器人的研发、编程设计到机器的操控、维修、保养,都将出现人才紧缺.

2.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特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确保所培养的人才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工业智能化是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高度融合发展,是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领域的综合集成应用,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成为各行业人才生存的必要条件.虽然高职院校不培养互联网、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技术的研发者,但他们培养的人才必须是现代信息技术的熟练使用者,能操作、控制、维护、保养智能化机器设备,通晓机器的设计原理,能与机器人协调配合,合作共事.另外,智能化时代,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为3~5年,知识老化加速.例如,目前电子数据处理和工艺知识方面的新技术利用期仅为1~3年.在知识和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走在时代的前沿,培养能适应新技术革命,驾驭日益复杂的新技术技能,能引领或促进社会发展的高级技能人才.

3.体现全面发展观.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功能,但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教育还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生的幸福.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职业人,更要重视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完整人.在“工业4.0”时代,尤其要注意防止机器化大生产下人的异化现象,要避免把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降低为职业技术培训、岗位培训,要注重理想、道德和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精神生活的幸福.

4.服务学生终生发展.教育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不但要立足学生就业,还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其今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因此,人才培养在突出技能性的同时,更要体现高等教育的特点,厚基础,重创新,努力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

(1)培养学生扎实的文化基础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产品不断升级换代,技术不断更新,但是任何一个学校都不能把学生以后工作所需知识和技能一一培养到位,一劳永逸的学习是不存在的.应对新技术革命下的产业升级,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使他们能通过学习培训,较快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术,适应工作的新变化.

(2)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高级技能人才是生产、运输、服务等领域的一线从业者,他们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最了解生产设备的不足,能及时发现生产中的各类问题,也最有可能提出改善产品、机器和工艺的方法.他们的创新力是不断提高一线技术水平的关键,这也是机器人永远不能取代人的最根本原因.

二、构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完善现有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工业4.0”人才需求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最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多数高职院校采用“2.5+0.5”或“2+1”模式,即前两年在校学习理论文化课和校内实习实训,最后一学期或一年到企业实习、实训.事实上,一些高职院校在学生实习、实训前与企业联系很少,企业基本不参与人才培养,直到学生来实习时,才临时对学生进行短时培训,匆匆上岗位,再由企业师傅进行指导.在“工业4.0”时代,技术更新快,人才需求不断变化,这种校企联合很容易导致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脱节,极易出现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差,企业对学生上岗后的表现不满意,企业和学生互不适应,最终难以达成就业协议.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完善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

1.调研企业用人需求,构建与现代企业发展趋势相匹配的课程体系.当前各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理念多源于“工业2.0”和“工业3.0”时代的需求,已不能满足“工业4.0”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要调研社会用人需求的变化,改革传统的分科制课程结构,按照“宽基础,活模块”原则,研究开发项目课程,构建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

2.按照由短到长原则,逐渐增加学生与企业联系时间,把企业用人要求渐渐渗透到学校教学中.学校要在第一学年安排参观、访问等短期接触企业的实践活动,了解企业最新发展和人才需求状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打好思想基础.第二学年安排到企业见习1~2周,感受企业文化,实地熟悉工作要求和技能操作流程,撰写实习和调研报告,增强学好专业的信心,为校内实习、实训打好基础.第三学年开始到企业正式实习.要保证学生在校学习的几年时间始终与社会保持联系,时刻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

3.聘请企业专家、行内大师来学校作报告.请专家介绍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状况、行业发展趋势、用人要求等,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专业认可度.

4.组建导师团队.让企业专家、企业师傅参与到学校的教学和课程的开发,与教师结成对子,合作培养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理论优势和师傅的技能优势,促进企业和学校的深度合作.

(二)借鉴国外办学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德国、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始较早,发展较为完善,但因为办学传统、经济发展状况、教育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在借鉴国外的办学经验时必须有效甄别、科学吸收,努力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以下以现代学徒制为例进行分析.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采取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2014年8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2015年8月又推出试点企业8家,试点高职院校100所,旨在借鉴国际上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我国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然而,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和企业直接招聘用人习惯的影响,我国的现代学徒制在课程体系建设、学生的管理、人才质量鉴定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虽然学校、学生对现代学徒制充满了热情和期待,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许多企业认为参与人才培养是累赘,会影响企业盈利,因此他们宁愿沿袭直接招聘人才的模式,回避参与人才培养.因此,要进一步推行现代学徒制,必须考虑企业利益,让用人单位真正受益.

1.学生入学时要建立学生和企业双向选择招生机制.学校是联系学生和企业的桥梁,学校在招生时就要公布各专业的合作企业(最好一个专业有多家用人单位),并介绍企业情况供学生选择.企业参与招生,即招工,双方互选后,学生就成为企业备用人员,学校、企业、学生签订培养和用人协议,明确三方的权利和责任.如果学生经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最终达不到企业用人要求标准,企业将不予签约录用,学生可选择继续接受培养,也可选择其他用人单位.这样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激发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热情.

2.建立科学公平的现代考核机制.学生在校学习的文化基础课和校内的实习实训,由学校考核;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时学习的实际操作知识和技能,由企业负责考核.为保证人才质量满足智能化时代的要求,学校和企业在新课程的开发、人才质量标准等方面可以共同协商,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标准符合现代生产需要.同时,建立第三方监督体制,即学生要取得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由政府相关部门统一组织考试、颁发,采用国家标准,确保人才质量.学生通过了学校、企业、国家的考核,取得书和国家资格证书,才能上岗.这样就实现了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融合,*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另外,与国际人才质量标准接轨,实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是全面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职业院校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国际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取得国际上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这就要求学校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要融入国际资格认证的相关内容,提升课程含金量,建立“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三)因地制宜创新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减少人才培养的同质化现象

由于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正在进行一场划时代的产业变革,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等不断出现.另外,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人才需求的区域性特征明显.因此,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彰显区域性,突出专业性,因地制宜创新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减少人才培养的同质化现象.

1.师徒制的教学+应用性研究模式.高职院校要突破现有人才培养的功能,大力推进应用性技术的研究,积极探索传统技术与当代科学技术的结合.学校要建立相关专业技术研究中心,打造“大师工作室”,积极推行导师制,由校内专业教师或校外聘请的专家、大师带领学生一对一教学,手把手学技术.采用师傅带徒弟方式,师生边教技术边搞研究,教研结合.例如,工艺美术等传统手工技术专业可通过这种方式传承传统技术,创新现代工艺.

2.与特色专业学校或培训机构联合培养模式.某些专业可以与高水平的特殊学校或国内外知名培训机构联合培养人才,采用课程嵌入方式,引进优质课程.如引入ACCA、IIPQ-CCPA等职业资格认证相关课程体系,使学生通过学习考试获得含金量较高的职场通行证.再如通过与发展迅速、技术先进的计算机专门学校联合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充分利用联办学校、培训机构的专业师资、硬件设备等优势,提高本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3.建立国际交流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校的开放性,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与国外高校开展合作交流,通过联合培养,互认学分,交换学生,选送部分学生到国外就读.同时,通过短期培训、实习等多种形式,对接国际顶级企业,创新办学机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4.畅通与普通高等教育衔接通道.国家不断畅通高职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衔接通道,《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适度提高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为优秀的高职生进一步学习深造打开了方便之门,但目前因教学设施、课程设置等条件限制,普通高校对高职生开放的专业还很少.因此,培养应用技术类型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待继续研究.

总之,面对“工业4.0”背景下的智能化浪潮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对高职生的要求已由数量转向质量,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密切关注社会需求,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确保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林宙,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趋势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5):46-47.

[2]卢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成人教育,2012,(5 ):95-96.

[3]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8 ):93-96.

[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中国教育新闻网,(2014-06-22)[2015-04-18].

http://www.jyb.cn/zyjy/zyjyxw/201406/t20140622_587161.html.

[5]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EB/OL].政府门户网站,(2014-08-25)[2014-09-05].

http://www.gov.cn/xinwen/2014-09/05/content_2745818.htm.

综上资料,本文论述了大学硕士与人才培养本科人才培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高职院校和人才培养和时代方面论文范文.

混合所有制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测和保障体系建设
摘要“混合所有制”是高职院校创新体制机制、突破校企合作瓶颈的必由之路,实行“混合所有制”的体制有利于高职院校更加贴近产业需求、跟上社会步伐 探索发展&l.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
摘 要以优化产业结构、增加经济效率的供给侧改革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任务和新挑战 高职教育存在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不匹配、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人才培养过程单一以及“软件设施&rdquo.

工业4.0时代,供应链整合为何至关重要?
文 蕙嘉琳在当今这个世界,越来越多的业务以数字化形式完成,企业的供应链是否为工业4 0做好准备,将是企业之间竞争优势之争的关键所在 洛克汽车公司(Local Motors)是一家与众不同的汽车制造商 .

高职院校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谢剑锋随着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也慢慢在发生改变 烹饪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专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专业学科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高职院校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入手,分析了.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