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故事有关毕业论文范文 跟景颇族:背盐人的迁徙故事相关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故事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31

景颇族:背盐人的迁徙故事,本文是故事方面开题报告范文和景颇族和迁徙故事和盐人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故事论文参考文献:

故事论文参考文献

滇西有句谚语:“汉族老倌聚在一起谈经商,傣族老倌拢在一起议佛事,景颇老倌凑在一起讲历史.”少数民族口耳相传的历史,跟我们学者写在书本上的有些不一样.虽然我没有听过“景颇老倌”之间聊他们的历史,但根据我的经验,他们聊的内容中必定有各自家族、民族的迁徙故事.

背盐人

景颇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缅甸、印度和中国云南等地.中国境内的景颇族人口比缅甸景颇族少,缅甸据说有110多万,中国有14 万多人.云南德宏州的盈江、陇川、梁河、瑞丽、芒市等地是景颇族的主要聚居区,景颇族与傣族、德昂族、阿昌族,以及内地迁到边疆的汉族等多个民族生活在一起,为祖国的边疆繁荣与稳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说到景颇族的历史,他们可不是一开始就在德宏,在中国西部.景颇族虽然文化已经跟周边民族有了较深的融合,看上去已然定居云南西部若干岁月.但事实上,人们更倾向于认为,景颇族是从别处移居过来的.那么,景颇族的“老家”究竟在哪里呢?

在景颇族口传的历史里,有一个地方叫“木拽省腊崩”,据说,这里才是景颇族祖先生活过的地方.而这个地方,有学者推断,位于今天的青藏高原.

现代学者还从景颇族族名上入手,以证明这种观点.在景颇语言里,“景颇”的意思是开盐矿的人(也有人认为是“背盐的人”).有学者借此推断,景颇族在某个遥远的时代,应该就生活在产盐的地方.

另外,景颇族说一个人去世,也会委婉地说他(她)“背盐去了”.景颇族跟“盐”的不解之缘,不仅在中国的景颇族中存在,在其他国家与景颇族同源的民族(在缅甸叫“克钦”)中也同样存在,可见背盐这个事情的确是景颇族很有年头的历史记忆.

今天的景颇族研究者为了考察景颇族的族源没少下功夫.一个叫李向前的学者就专门进行了实地考察.他到了青海,找到一个叫“茶卡盐湖”的地方,他推断这里就是景颇族祖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也是“景颇”这个民族自称的诞生地.

亡灵回故乡

景颇族的历史起源地可追溯到青藏高原还有很多证据.一个比较重要而且在云南也比较普遍存在的证据是:老人去世时念诵的送魂词.云南的少数民族很多都有原始宗教,认为人死后还有灵魂,这个灵魂在死后要完成一次漫长的还乡之旅.

不过,死者的灵魂找不到方向,需要人间的巫师为他们导航.于是就有送魂的仪式,仪式上念诵的经文里提到一些地名,沿着这些地名就可以到达祖先生活的地方,跟祖先团聚.

景颇族的送魂仪式里为亡灵勾画的路线图,据说指向了北方.十多年前云南省景颇族研究会副会长李向前组了一个“景颇寻根考察队”,沿着古老的记忆寻找,最后也找到了青海湖.

铭记历史

景颇族对迁徙的历史有很强烈的记忆.

人去世后的送魂仪式,与其说是把亡灵送回祖先的故地,不如说是提醒活着的人,不要忘记祖先来自何处.

这种提醒在今天德宏景颇族最隆重的目瑙纵歌节庆上也有体现.目瑙纵歌的仪式和活动上,一般要在广场竖立4 根高约20 米的木桩,称作“目瑙示栋”,桩上画着内涵很丰富的彩案.其中,木桩顶端画着太阳图案和月亮图案,代表景颇族的“故乡”;木桩下部的螺旋形舞蹈图案,代表景颇族祖先当年迁徙的路线.而目瑙纵歌仪式上由“瑙双”带领大家跳的舞蹈,其脚步的走位,则象征着祖先迁徙的路.可以说,景颇族的目脑纵歌仪式,演变至今所保留的最核心的内容,依旧是景颇族的民族迁徙的记忆.

目瑙纵歌,是景颇族一个传统的祭祀活动,过去只有山官家(过去景颇族的贵族)有重大事情时才能举行.1983 年德宏州政府确定目瑙纵歌的节庆时间为每年正月十五、十六两日.此后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目瑙纵歌节.

景颇族的历史

景颇族的族源到今天也没有一个定论.不过,民族学者更多倾向于认为,景颇族也跟云南很多民族一样,是从北方迁徙下来.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老的氐羌民族,他们一度生活在青藏高原东侧,大约秦汉时代迁徙到中国西南.然后在云南与其他支系的民族集团接触、融合后,分化成今天的景颇族.

我们讲述民族的迁徙历史经常把民族追溯成一个单一的、封闭的、从古至今绵延不绝的实体,就好像一条河,从源头流到终点,中间没有分叉.但历史的事实却是,民族不仅经常有分叉,有汇入,有分流,而且现代意义上的民族的形成,比口传故事里要年轻得多.

我们要读懂民族的历史和文化,需要开放包容的胸怀.历史也证明,云南民族文化之所以如此丰富精彩,就是因为民族众多,民族之间文化交流、交融,彼此借鉴学习的结果.

该文评论,这是关于景颇族和迁徙故事和盐人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故事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故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故事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相关频道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