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时尚类论文范文 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时尚消费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时尚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7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时尚消费,本文是时尚类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和时尚消费和《了不起的盖茨比》和了不起的盖茨比方面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时尚论文参考文献:

时尚论文参考文献 在线时尚杂志关于消费的论文电子时尚杂志国外时尚杂志

肖 英

摘 要:司格特·菲茨杰拉德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迷茫一代的成员之一,爵士时代的代言人,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被称作爵士时代的一曲挽歌.文章将以时尚消费的视角,结合文本,从男性注视、情感表达、群体认同三方面探讨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从而揭示这种消费背后的女性悲哀.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 时尚消费 男性注视 情感表达 身份认同

引言

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经济依旧繁荣,但一战对其文化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经历战争的美国青年不再相信“以战争结束战争”的谎言.他们不再像父辈一样恪守传统清教主义的信仰,他们追求自由与独立,崇尚物质享受.菲茨杰拉德这样总结这个时代的特点:“一切神明统统死光,所有战争都已打完,对人的一切信念完全动摇.”(转引自朱通伯译,1994)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兴起填补了这代青年的精神空虚.《了不起的盖茨比》讲述了出身卑微的青年杰伊·盖茨比为爱而努力,最后为爱而牺牲的故事.作者以独特的创作手法呈现了“爵士时代”的萎靡、挥霍.小说自1925年发表以来一直深受评论家的关注,他们已从小说的主题、叙事、象征主义、传记批评等方面对小说进行分析,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将以时尚消费的视角,从注视对象、情感表达、群体认同角度解读小说中的女性人物,从而揭示这种消费背后的女性悲哀.

消费时尚是指“示异”(借助消费显示与其他社会阶层的不同、差别和距离)和“示同”(借助消费来表现与自己所认同的某个社会阶层的相同、一致和统一)的结合(Simmel,1990).根据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消费时尚往往发源于上层社会,因为上层阶层既要以时尚显示上层的内在一致性,又要借时尚以表达与下层阶层的区别与差异.但是消费时尚并不是静态的、为上层所垄断的.消费时尚实质上涉及到一场各阶层之间的象征竞赛,是社会模仿力量和社会区分力量的相互作用的社会形式(Simmel,1990).

一、男性注视

作品中反复出现画着T.J.埃克尔堡大夫的眼睛的那幅广告牌,这既象征着在这双“暗淡无光,巨大无比”的眼睛的注视下,上演着人间悲剧,同时也暗示了商业广告的迅速发展.温希普指出,广告给女性增添了一种焦虑,意思是除非妇女合乎标准,否则她将得不到爱.于是她们打算对身体进行一番加工,使之更趋完美和性感,拥有越来越多的令人动情的部位.她们每一分钟都对身体的每一个部位进行仔细审查.嘴巴、头发、眼睛、眼睫毛、指甲、手指、皮肤、牙齿、嘴唇、脸颊、肩膀、肘、胳膊、腿、脚——这一切还有更多的地方都变成了需要加工的部位.因此女性被定义为“消费者和供男人凝视的目光‘消费’的形象”(转引自张萍译,2003).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女性渐渐开始无意识地把自己当做被注视的物体,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跟打扮.小说的女主人公黛西出身在一个富裕家庭,从小就追求时尚浪漫,年轻时期的黛西身穿白色短裙,开白色的跑车.借用乔丹的话,黛西十八岁时,是路易斯维尔所有小姐中最出风头的一个.[1]而在尼克看来,黛西的脸庞忧郁而美丽,脸上有明媚的神采,两只明媚的眼睛,一张明媚而热情的嘴;她声音里有一种激动人心的特质,那是令所有为她倾倒过的男士都觉得是难以忘怀的.[2]当尼克第一次见到黛西时,她穿着白裙,慵懒地躺在沙发上,用令人激动的声音低声地与尼克谈话.尼克不得不倾斜身子向她靠近以倾听她的声音.黛西“时尚”的声音,只不过是用来索取男人注视和感情的手段.黛西凭借优越的出身、迷人的身材和时尚的打扮深受青年军官的注视和喜欢.来自西部的青年军官盖茨比对黛西一见倾心,并成功地与她开始交往.这段恋情称得上是纯洁的.而后在盖茨比奉命参战期间,富家子弟汤姆·布坎南“盯”上了黛西.此时对盖茨比感到迷茫不安的黛西接受了他的追求,可是慢慢地她发现汤姆并非她所爱,结婚前夕本应该是令人高兴的,可是收到盖茨比来信的黛西却痛苦不堪,她想退婚.可是金钱最终战胜了理智,黛西还是嫁给了汤姆.在汤姆心中黛西只不过是一件供他注视炫耀的商品,带她参加各种宴会,看似恩爱有加,其实不过是他借来炫耀自己的社会地位,展示自我的一件附属品,黛西的引人注目也正满足了汤姆炫耀性的虚荣心.

二、情感表达

在父权制度的大背景下,人们崇尚的物质至上主义和享乐主义,使女性沦为男性注视消费的对象.经济上他们依附于男性,而在精神上对这种注视的操纵是反抗的.随着商业的发展和百货商场的出现,这时期的女性将其精神的反抗诉诸于消费,购物不再是自动地买和进一步消费商品,而是女性挑战她们对男性的隶属地位的基础.结婚前夕,黛西收到了盖茨比的来信,她彻底反悔了,要求悔婚,在强大父权社会势力的压迫下,这无疑是不可能的.她把汤姆送给她的价值三十五万美元的一串珍珠扔进废纸篓,喝得烂醉,又哭又闹,然而她的是苍白无效的,最后她安静下来了.“半小时后,当我们走出房间时,那串珍珠已套在了她的脖子上,这场风波过去了.次日下午五点钟她跟汤姆·布坎南结婚,顺当得连嗝都没打一个,接着他俩动身去南太平洋做了三个月的旅行”[3].婚后不久,不再,汤姆整天在外面拈花惹草,花天酒地,甚至在黛西分娩最需要他陪伴时都不在她身边.黛西在冷酷的婚姻面前开始变得堕落、迷茫,每天念叨“我们明天应该做什么呢?”“剩下的三十年又该干些什么呢?”除了乔丹偶尔过来看看她,她整天呆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寄情于服饰,抽烟喝酒.消费享乐主义助长了消费者个人主义,消费者个人主义削弱了人们对社会公共事务和对他人的关心,使消费者的情感宣泄和满足越来越从人际关系转向人与物的关系.一方面,人际关系的弱化和人际情感的淡化,促使人们的情感投向物和消费品.另一方面,消费的热情取代了交往的,消费的技能取代了沟通的技能(Bauman,1987).黛西处于消费享乐主义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淡化,每天连说话的人都没有,她除了用烟酒麻醉自己,寄情于时尚打扮,通过物质享受来填补心理上的空虚,她偶尔会想起她的女儿帕米.虽然是母女关系,但是帕米在黛西心中,只不过是个“可爱的”小玩偶,碍事时便叫佣人弄走的玩偶,她对女儿冷漠到都不能确定女儿的牙齿有没有长齐.“你这个梦中的小宝贝”,黛西这样叫她的女儿,对黛西来说,自己的女儿确实是一个梦,只是她孤独空虚的情感寄托与宣泄,而不是她与汤姆爱的结晶.

三、身份认同

女人作为一个基本的性别消费群体,其消费通常是力图体现“女人化”或“女人味”,即女性认同(王宁,2001).而小说中被菲茨杰拉德称为“新女性”的女人们,身着新潮的衣服,反叛传统的性别约束行为.比如,小说中的第二个女性人物乔丹·巴克为了刻意显示自己是有别于传统的新一代,穿短裤,剪短发,抽烟喝酒,大胆追求性权利和性需求.女性认同主要表现在女性形象上面,巴克的“新女性”形象既是对传统女性形象的反叛,也是她对“新女性”认同的追求.女性认同形象既是社会、尤其是男性世界的社会分类的结果,又是女人自己主动认同的产物(王宁,2001).她通过展示自身的“新女性”形象,主动地认同自己的“新女性”身份,同时向当时的男性社会宣告被边缘化的女性的在场,呼吁关注,要求获得与男性同等的权利.在时尚消费中,消费是一种表达存在的方式,是自我认同的一种方式.

下层阶级通过“示同”的方示来象征性的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他们模仿上层阶层的时尚,从而获得一种“群体成员感”,它使消费者获得了一种具有了进入某个“时尚社会圈”的门票的感觉,从而摆脱了对“落伍”“不合拍”“乡巴佬”等“社会污名”的恐惧.因此消费时尚使消费者得到某个社会圈子的接纳而不被拒绝(Simmel,1990).小说中第三个主要女性人物玛特尔·威尔逊太太,为了挤进上层社会,也倚着时尚来矫饰自己,“她穿了一件有油渍的深蓝双绉连衣裙,她的脸庞没有一丝一毫的美,但是她有一种显而易见的活力,仿佛她浑身的神经都在不停地燃烧.”[4]她以为这样时尚的自欺欺人的打扮就可以掩饰自己下层阶层的社会地位,就可以进入“时尚社会圈”,从而摆脱“乡巴佬”的阶层.其实在汤姆看来她只不过供他消遣的一件商品,当她直呼黛西的名字时,汤姆打了她一巴掌,因为出身高贵的黛西是他身份地位的象征,直呼黛西的名字就是对他的不尊敬,因此即使汤姆不喜欢黛西,他也要捍卫她.出身低微的玛特尔以为凭借她“时尚”的打扮和富贵的情人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上层人,她装模作样地用上层社会的口气训斥服务员:“这些人!你非得老盯着他们不可.”[5]她甚至公然羞辱自己的丈夫:“我嫁给了他,是因为我以为他是个上等人……不料他连舔我的鞋都不配.”[6]她模仿贵妇养起了宠物,宠物既是她挤进上流社会的一种象征,同时也是她空虚心理的调味品.时尚消费既是一种“符号的消费”,表达了消费者的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又是一种“符号的消费”,即对时尚所代表的“群体成员感”的消费(Douglas and Isherwood,1996).玛特尔太太的裙子、宠物以及装腔作势既是自我认同,也是她对上层“群里成员感”的渴求.

结语

黛西、乔丹、玛特尔是美国“爵士时代”的产物.黛西借助时尚消费成为男性注视渴求的商品,既是消费者,也是受害者,通过消费获得“快乐”,宣泄情感,但由于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即使遭到丈夫的背叛,她仍无法摆脱丈夫而追求自己的幸福;作为小说中典型的“新女性”形象,乔丹大胆追求性权利,而最终被尼克抛弃;出身卑微的玛特尔一心向往上层社会,明知汤姆是有妇之夫而主动出击,不仅没有尝到爱情的甜头,而且被玩弄之后遭遇车祸而意外死亡.造成三位女性悲剧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女权运动带来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她们拜金奢靡,另一方面在于社会经济的依赖性.她们只能依靠男人而生活,靠男人注视和*实现自己的价值,通过纸醉金迷的时尚消费来证明自己的生存意义.要改变这一切,一方面女性首先要有社会经济独立的意识,而后通过努力证明自己;另一方面男性需要改变传统的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的思想,平等地对待女性.

注释:

[1]巫宁坤等译,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47页.

[2]巫宁坤等译,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8页.

[3]巫宁坤等译,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31页.

[4]巫宁坤等译,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18页.

[5]巫宁坤等译,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22页.

[6]巫宁坤等译,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24页.

参考文献:

[1]朱通伯译,埃默里·埃利奥特.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M].哥伦比亚: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94,P882.

[2]Simmel,Georg. Philosophy of Money (2nd enlarged ed.) [M].Trans. by T. Bottomore and D. Frisby,London:Routledge,1990.

[3]张萍译,西莉亚·卢瑞.消费文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Bauman,Zygmunt.Legislators and Interpreters:on Modernity,Post-modernity and Intellectuals[M]. Cambridge:Polity Press,1987.

[5]王宁.消费社会学:一个分析的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6]Douglas,Mary and Baron Isherwood. The World of Goods:Towards an Anthropology of Consumption[M].London:Routledge,1996.

(肖英 湖南湘潭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411201)

小结: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对写作时尚消费和《了不起的盖茨比》和了不起的盖茨比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时尚本科毕业论文时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破灭
摘 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于 1925年完成的中篇小说 在小说中,菲茨杰拉德描写了主人公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展示了大萧条时期美国社会的精神荒凉 本文将从美国梦的实质和特点入手,分析主.

《了不起的盖茨比》你的遥远是遥不可与
我想盖茨比其实是一个追梦的人,黛西就是他心中最美丽的幻想 正像他在西卵遥望对岸的那盏青灯,因为遥不可及而愈发的吸引人 黛西与盖茨比曾经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黛西从小出生在贵族家庭,而盖茨比只是黛西父亲的.

国内网络综艺节目内容以《大牌对王牌》和《了不起的挑战》为例
【摘要】2017年是我国网络综艺发展进入快车道的阶段,无论是在总体播放量还是播放形式上,投入的规模都获得了快速增长 本文分析了大牌对王牌和了不起的挑战的节目内容,介绍了节目形式、嘉宾和主持人设置以及节.

集体的缄默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人性沉沦
摘要西方文明对于人的重视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西方人对人、神之间的关系从来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 20世纪之前的西方传统文明主要围绕着两方面展开上帝的膜拜与人性的高扬,这两方面在历史的长河中具有相对稳定性.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