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大学生方面论文例文 和内地高校港澳大学生国家认同影响机制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大学生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6

内地高校港澳大学生国家认同影响机制,本文是关于大学生方面论文怎么写与认同和港澳和高校相关论文怎么写.

大学生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投稿大学生小论文范文大学生时间管理论文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

黄炳超

(华侨大学团委,福建泉州362021)

摘 要:国家认同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领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近年来,随着两岸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港澳地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有所提升,但“反国民教育”甚至是“去中国化”的危机仍存在,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是面向海外开展华文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目前境外学生人数最多的两所内地高校.本文以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港澳学生为例,通过对在读港澳学生国家认同感的调查、统计和分析,提出从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和教育体系内容等方面,构建提升港澳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机制.

关键词:港澳地区;国家认同感;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040-04

基金项目:本文为福建省泉州市2014年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课题“内地高校港澳大学生国家认同影响机制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4E1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炳超(1980-),男(汉族),福建泉州人,经济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国家认同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身归属国家的认知以及对其政治、文化、族群等要素的评价和情感,是实现国家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内地和港澳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交流融合愈趋紧密,港澳地区的国家认同感有所提升,但随着各方面的深入交流,港澳地区的本土文化面临着巨大冲击,同时,由于部分内地游客在港澳地区的不文明行为,导致港澳地区对内地的不满情绪也开始发酵,促使香港社会特别是年轻族群孕育出一股“反国民教育”甚至是“去中国化”的危机.鉴于此,本文以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港澳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国家认同感进行调查、统计与分析,提出应对潜在的“去中国化”危机和提升国家认同感的对策.

一、国家认同影响机制理论基础分析

(一)研究综述

关于认同问题的研究,学者们从民族、文化、国民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试图构建出一个“认同网络”.心理学意义上的认同,关注的是个体的认同问题,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他把认同看作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认为认同是一个心理过程,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或团体的价值、规范与面貌去模仿、内化并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的过程,认同是个体与他人有情感联系的原初形式,国家认同作为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其总结归纳为以下三个层面:

一是从理论上看,主要围绕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钱雪梅从认同的基本特质去解释,认为,无论是国家认同还是族群认同,归根结底都是个人的集体认同.郑晓云从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形成及整合的内外部因素来说明,民族认同的稳定性大于国家认同,且早于国家认同的产生.陈茂荣从辩证的角度解析,认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一对矛盾体.强化民族认同,则弱化国家认同;反之,弱化民族认同,则强化国家认同,但在某种意义上,民族认同的向心力可以增强国家认同的凝聚力.陆海发、胡玉荣认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存在两方面的关系:一是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共存于现代多民族国家之中;二是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互依赖,共同构成民族国家的认同基础.

二是从历史上看,重点考察特定时期的国家认同问题.黄志繁以明清时期的族群冲突为例,认为,流民与土著产生冲突并形成各自心理认同的前提是,流民接受“国家”统治,开始具有与土著同样的国家认同意识.许小青则从晚清时期,民众的“国籍”问题入手,探讨不同群体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认同的焦虑和危机.

三是从经验研究上看,重点分析国家认同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包括台湾地区的国家认同研究.邵丹以满族的形成和发展为例,论证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陈红梅则从回族的政治意识形态去讨论政治形态与国家认同的关系,认为回族的国家认同是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立场上实现其更高层次的政治认同.

(二)概念界定与模型构建

本文通过对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分析,将“国家认同”界定为国民对自身所属身份的社会认同,即“认同自己是哪里人”的身份建构,即国民个人承认和接受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政治身份,对国家产生归属感,全体国民能从国家的角度团结和凝聚,形成建设和保卫国家的自觉行动.由此提出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三)研究方法

针对国内对于港澳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研究相对较少,而且大部分学者对国家认同都进行理论研究,因此本文大胆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运用定量分析,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通过个案访谈和问卷调查,对内地港澳大学生调查研究.基于对相关研究资料的整理分析,本文将国家认同分为身份认同度、民族认同度、文化认同度、政治认同度四个变量维度,运用统计分析SPSS软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分析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与整理,探讨政治因子、经济因子、文化因子、民族情感因子、社会因子对国家认同的影响,从而为提升港澳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寻找一条有价值的建设性途径.

二、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1. 调查样本基本分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60份,回收率达到90%,其中有效问卷328份,有效率达到91%.问卷调查情况如表1所示:

2.统计性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本文结合理论模型从身份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四个层面进行分析:

在身份认同、民族认同层面,样本中有高达90.6%的被访者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有6.5%的被访者认为自己是外国人,这表明港澳大学生的国民身份认同建立较为牢固的基础,与此同时,还有7.5%的人对于自己的身份处于不清楚状态,说明依然有一部分的被访者对于自己身份处于待选择的状态,而这部分的身份倾向的未来选择对于总体的身份认同有较大的影响.但数据显示,依然有84.9%的人认为自己是香港人或澳门人,有83.0%认为自己是中国香港人或者中国澳门人,说明港澳大学生已经建立较高国家身份认同,但依然存在地区性身份认同的倾向.

在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层面,数据显示,港澳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度较低,只有9.1%的被访者表示会唱国歌,绝大部分港澳大学生对于国歌这一重要的政治符号缺乏认知,而且数据显示54.3%的港澳大学生表示有机会就会选择移民国外,只有17.1%表示不会移民,这两组数据都表明港澳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度非常低.在文化认同上,港澳大学生表现出对中华传统文化很强的认知度,其中79.9%的人知道3个以上的名胜古迹,47.9%的学生了解5个以上.而且对于中华民族标志的传统图腾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的文化符号,高达98.7%的港澳大学生都知道中华的传统图腾是龙,同时,90.5%的港澳大学生读过中国传统的文学名著.

(二)回归分析

本文通过因子分析,主成分法,最大方差旋转,保存政治影响因子、经济影响因子、民族情感因子、社会影响因子、文化影响因子等5类因子值作为影响国家认同自变量.以调查数据为依据估计国家认同对5类因子的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得出以下分析结果:

1.政治影响因子分析:通过社会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依法治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大制度的认知情况为指标来衡量政治影响因子,除去常量项外,政治因子的解释变量的t等于3.865,在α等于0.000显著性条件下拒绝零假设,说明政治因子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56,说明政治态度对认同有影响,但是为反向的,因为赋值时没有反向赋值,这就意味着:政治态度越积极,越认同国家.也就是说对内地港澳大学生开展社会政治制度、重大国策宣讲,增加政治认知,改善政治态度有利于增强港澳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度.

2.经济影响因子分析:经济影响因子,主要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度、经济发展的满意度、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度三项来测量,除去常量以外,解释变量经济因素的t等于-3.397,在α等于0.05条件下拒绝零假设,说明经济因素对国家认同影响显著,线性相关系数为-0.429,说明经济因子对国家认同有影响,但也是反向的,因为赋值时没有反向赋值,其含义是:经济认知越正面,越认同国家.也就是说,探索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化,促进经济的巨大发展,让港澳大学生享受国家经济发展成果,提高他们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信心对于提高国家认同有重要意义.

3.民族情感因子分析:民族情感因子,是人们对于所属民族的内在心理感受活动,是对一个国家的认同的深层次是影响因素.主要通过毕业后是否愿意在大陆发展为指标,除去常量以外,解释变量民族情感的t等于2.450,在α等于0.05条件下拒绝零假设,说明民族情感对国家认同有显著性影响,线性相关系数为0.224,说明民族情感因子对国家认同是有影响的,而且是正向的,意义是民族情感越强烈,国家认同感就越强.也就是说,我们要立足于民族,从民族文化出发,增加港澳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进而增强民族情感,提高国家认同度.

4.社会影响因子分析:社会影响因子,主要采用学习方式、起居饮食、兴趣活动、消费娱乐、风俗习惯、人际交往的适应程度指标.解释变量社会影响因素的t等于-2.665,在α等于0.05条件下拒绝零假设,说明社会影响因素对国家认同具有显著性的影响,而且线性相关系数为-0.339,说明社会因子对国家认同有影响,但也是反向的,因为赋值时没有反向赋值,意义是:对社会生活越适应,国家认同越高.也就是说,我们对于内地港澳大学生的生活多关注,帮助其接触了解内地社会生活,了解内地风俗习惯等等,从而加快他们适应内地生活,进而增强国家认同感.

5.文化影响因子分析:文化影响因子,通过庆祝中国节日为指标来衡量文化影响因子,其解释变量的t等于3.486,在α等于0.05条件下拒绝零假设,说明文化因子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量的影响是显著的,而且线性相关系数为0.279,说明文化因子对国家认同有影响并且是正方向的,意义是:对文化的倾向度越高,国家认同越高.

(三)研究结论

对于港澳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特征分析发现,港澳大学生已具备较高国家认同,但还不坚定;区域认同度较高,超过国家认同的比例;地区性国家认同差异明显.对于港澳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情感以及社会因素等都对他们的国家认同起作用.调查分析显示,政治态度越积极,经济认知越正面、民族情感越强烈、对社会生活越适应、对文化的倾向度越高,国家认同也就越高.

三、意见与建议

教育是国家认同感构建的一个重要途径,港澳大学生作为联系内地与港澳两地的重要纽带,是增强港澳人民国家认同感的重要承担者,探索提升国家认同的有效教育途径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基于前文分析,本文认为从以下几方面来有效提升港澳大学生国家认同.

(一)重视思想素质教育,增强港澳生国家认同意识

增强内地高校港澳大学生国家认同意识,离不开思想素质教育的努力.本文认为思想素质教育工作,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国家观念教育和国家认同教育三个方面.由于港澳地区长期受到殖民统治,以及一国两制政治环境的影响,港澳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也应该与大陆区别对待.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熟知中国历史,了解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和地区的特色风土人情等等,在潜移默化化中让港澳大学生爱上中华文化,以中华民族文化而自豪.通过历史的学习了解,感受港澳自古就是中国的重要的部分.对于港澳大学生,开展类似“寻根之旅”、“文化之旅”和到老少边穷地区支教等活动作为载体,了解自身祖先生活的环境,认识内地经济发展的成就.在寻根过程中产生亲近感,认识到自己的根在中华这块土地上,自己与中华民族同根同源,进而对于中华民族产生天然的认同感.

(二)丰富校园文化,完善港澳生国家认同方式

校园生活是大学生在学习期间经历时间最长的活动,更是引导大学生国家认同的重要渠道,其要以社团活动为种文化交流平台.社团是已成为学生兴趣的社交场所,社团或者学生组织,学校应该采取较为宽松自由的包容态度,鼓励港澳大学生参与社团建设,加强三地大学生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增强他们对于内地了解和认知,进而转化为其他对国家的认知.通过在校园内定期开展盛大的文化活动,动员起全校的学生参与其中,使中华传统文化和港澳特色文化在港澳生和内陆学生中不断学习交流,既加深了学生对于西方文化的了解,又加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消除文化代沟,如华侨大学长期开展“香港文化展”、“澳门文化展”、圣诞PARTY等活动,加强彼此认同.

(三)优化教育体系与内容,规划港澳生国家认同教育内容

人才培养工作主要通过优化课程体系与丰富教学内容来实现,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对学校教育成果影响重大,由于内地和港澳的教育背景与模式的区别,学校的课程安排应该考虑到港澳生的特殊性,结合港澳的社会环境优化课程体系;同时,在课堂上要让港澳大学生接受专业的中华文化知识,进而能系统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既能深入探寻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能了解当代的社会文化环境和主流价值观,增强国家认同.教学内容不仅应该设置专业相关的知识,还应该开拓课外第二课堂,安排港澳大学生深入内地开展多样社会实践活动,感受内地的社会生活,亲身感受内地发展,加强国家认同.如开展留学生“菁英学堂”,着力培养优秀港澳优秀大学生.

(四)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构建港澳生国家认同教育机制

建立学校与社会一体的双主体教育机制.对于大学生的教育,学校并不是唯一主体,应该将社会作为另一个重要的教育主体,让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接受社会的教育,只有通过学校的理论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的锻炼才是对于一个大学生的完整的教育,对于港澳大学生更是如此.

构建学校与学生良性互动的制度性渠道,使两者达成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良好的互动是和谐关系建立的重要条件,而融洽的关系也是教育目标实现的必要性条件.学校应该构建一个通畅的与学校互动的良性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使得两者的意愿可以达到统一,如建立校长邮箱以及见面会等方式,促进学校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增加港澳大学生对于在内地受教育的接受度,从而提高其国家认同.

参考文献:

[1]周平.论中国的国家认同建设[J].学术探索,2009,(6).

[2]钱雪梅.从认同的基本特性看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J].民族研究,2006,(6).

[3]郑晓云.当代边疆地区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从云南谈起[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1).

[4]陈茂荣.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J].学术界,2011,(15).

[5]黄志繁.国家认同与土客冲突———明清时期赣南的族群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6]许小青.晚晴国人的民族国家认同及其困境———以国籍问题为中心[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3,(2).

[7]邵丹.故土与边疆:满州民族与国家认同里的东北[J].清史研究,2011,(1).

[8]林震.论台湾化进程中的国家认同问题[J].台湾研究集刊,2001,(2).

[9]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M].韩震,王成兵,乔春夏,李伟,彭立群,等,译.江苏:译林出版社,2001.

[10]周晓虹.中国中产阶层调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点评,此文为关于认同和港澳和高校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大学生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大学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大学生国家认同现状分析
刘 博(黑龙江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50)摘要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直接关系到国家思想阵地是否稳定,关系到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是否坚定 影响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家庭环境…….

试析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现状
常 盛,张海超(黑龙江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50)摘要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国家责任感,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而在新时期,尤其是当美国的战略东移之后,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异常复杂.

高校公寓管理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牛恒磊(陕西中医药大学社会科学部 陕西 西安 712046)摘 要近年来各地区频繁出现校园暴力、寝室暴力的问题,而且该问题愈演愈烈,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从微薄、公众号……公众平台上,大.

中国水神崇拜的流播和国家认同
罗美洁基金项目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长江流域水文化研究”(S2017423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川江与荆江流域水利史研究”(12Y.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