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地方类有关论文例文 跟地方高校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和实践相关论文例文

主题:地方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4

地方高校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和实践,该文是地方类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与地方高校和校企和协同相关论文例文.

地方论文参考文献:

地方论文参考文献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教育实践和杂志经贸实践杂志翻译理论和实践论文

陈国钦

[摘 要] 校企协同育人当中,地方高等院校要根据学生在工学结合过程出现的问题,逐渐调整自身的教学体系.地方高校在日常的地方高等院校的课程教学过程里,需要非常注意学生将来和社会市场用人需求之间的适配性,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育人模式等进行调整,培养出“一专多能”,具备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 地方高校;校企协同育人;探索;需求导向

[作者简介] 陈国钦,惠州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惠州 516007)

一、前 言

对于地方高等院校而言,如何培养出具备适应能力、综合能力的人才始终是重中之重,地方高等院校不同于国家重点高等院校,其学生培养过程更多需要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加以支援.校企合作作为地方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机制上的重要一环,已经有很多高等院校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效[1].但是,地方高等院校在校企合作、校企协同育人这一方面的尝试仍然有缺陷处,比如很多高等院校的学生无法将学校学习的知识转移到企业实习岗位上,或者虽然在实习企业岗位上累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是这些经验和学生日后从事的工作并没有较大的联系等.

二、地方高校校企协同

育人模式的关键问题探究

地方高等院校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主要是与国家相关的教学改革目标有关系.地方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最后将投入到市场当中,成为市场里面的积极力量.因此,在日常的地方高等院校的课程教学过程里,就需要非常注意学生将来和社会市场用人需求之间的适配性.地方高等院校在开展校企协同人才培育已经经历了一定的时间,也积累了相当程度的经验,这些经验实际上都深刻地带动了地方高等院校在育人实践发展.而地方高等院校在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过程中,主要是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需求导向性的校企协同育人理念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要真正取得效果,首先就应该以需求作为导向的核心,以市场上的需求为准,引导高等院校当中的学科设置以及培养人数等.地方高等院校更需要对地方的用人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掌握当前市场上急缺人才或者能力,引导高等院校的教学向社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这一方面进行调整[2].校企协同育人当中,高等院校能够从企业里获得更为直接的信息,特别是当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入到企业中实习,其知识和能力上的短板,也会在日常的岗位工作过程里面逐渐浮现出来.因此,地方高等院校应该从校企协同育人的过程里寻找突破点,避免人才培养和市场脱节.这一理念的贯彻,是解决地方高等院校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中的重要指导思想.

(二)重新面向企业调整教学体系

校企协同育人当中,地方高等院校要根据学生在工学结合过程出现的问题,逐渐调整自身的教学体系.因为学生在企业中实习和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地方高等院校应该充分考虑从日常的教学体系调整的角度上进行解决.面向企业对教学体系进行重新调整,主要是从师资、专业知识、教学结构和教学机制等层面入手进行调整.高等院校的专业师资调整,应该在企业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增加专业应用技能类的专门教师,以这些师资来配套当前的企业需求,从企业需求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引进企业类的专门人才作为师资,也让学校当中的教师可以进入到企业里面学习,形成引进走出的良性机制.而专业知识方面,则是要在高等院校当中形成专业性的规范,然后在学科教学之中引入这一类的规范,也就是人才需求和日常教学上的统一[3].除此之外,面向企业的教学机制应该是弹性化的,能够进行柔性调整的,避免教学模式僵化,不适应当前的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出现了教学课程或者知识上的冲突.在这一基础上,地方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也才能够逐渐适应当前企业的教学体系调整,从而更好地解决当前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较弱,地方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际需求脱节,知识没有形成科学体系等相关问题,同时也为高等院校的教师在实践知识更新上提供一个更高的综合性平台.

(三)强化理论知识和岗位实践的结合

地方高等院校在开展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从校企协同育人的角度出发,应该强化理论知识和岗位实践的结合.学生到企业当中的实践操作和岗位实习等,地方高等院校要根据实际形成动态多层次的教学模式,在校内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够仅仅从理论知识的角度进行评估,更应该从学生在校企合作的实习过程中进行分析,以此更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些教学方式可以更加多样化,比如,采用分层次的教学实践计划,根据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岗位实习目标,让学生能够在不同层级上的实习目标上不断提升自己,也可以让学生多参与一些实验性的锻炼,更好地在不同实践环境当中强化自己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4].也可以采用CDIO教学模式,引进企业当中的实际工作案例,让学生组成相对应的团队,以团队共同研究探讨的模式,更进一步地解决当前学生无法团队协作的问题.综合来看,应该在校企协同合作的基础上,有效地引导学生运用岗位实践等方式对自身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

(四)形成良好的校企协同运行机制

在地方高等院校的校企协同合作人才培育过程当中,良好的校企协同运行机制将会是解决很多培养教学问题的关键.校企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实际上要根本形成立体化交叉的人才培育方式,以此鼓励人才能够走进实际环境当中锻炼和提升自己,从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两个层次上形成同步化的效应,让学校的实训更具备实践意义.这种人才培养机制的本质就是要促进人才和市场需求之间的紧密结合,所以地方高校应该从多个方面构建校企协同的运行沟通机制,这些机制并不一定是同一种模式,也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整,以此更好地培育、引导高等院校的青年大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如地方高等院校能够从校企合作的角度,创设一些高校大学生的实践基地,或者工程类的实验室等,让相关的行业参与到其中,学校和企业互相之间进行联系和融合,提高校内实践与现实岗位工作之间的结合程度.地方高等院校也可以探索地方项目引进模式,让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参与到企业的一些具体工作项目当中,以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个人综合能力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终在毕业的时候采用实践答辩等模式[5],让高校大学生能够更加专注于如何将理论知识迁移到实际环境中.因此,校企协同运行机制,将是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在具体化过程中的关键与核心,需要地方高等院校和企业互相之间积极沟通和探究,形成具备操作性和实践性的运行机制.

三、地方高等院校在校企

协同育人模式实践路径思考

地方高等院校在教学、研究以及生产三个方面应该充分结合起来,而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地方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和教学过程中,应该促进研究企业、生产企业和学校之间的结合.“产学研”三者的结合,并不是简单地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机械地整合在一起,而是促进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对于地方高等院校而言,虽然其合作企业范围都很多都是在区域范围内,但是他们也可以运用自己在地方上的影响力以及优势,从而逐渐形成更具备竞争力和特色的地方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模式.地方高等院校在校企协同育人的过程当中,应该注重从顶层加以设计,从需求导向的角度出发,强化高等院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适应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一)校企协同育人运行机制的长效化和深度化实践思考

第一,校企协同育人运行机制要长效化,就需要地方高等院校和企业互相之间在校企协同育人的问题上形成共识,充分认识到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地方高等院校的大学生逐渐提升自己的理论应用水平和岗位实践能力.社会对于高级的应用型人才需求永远旺盛,而地方高等院校要为各个专业的学生提供与产业或者行业相关的平台,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式和知识结构.企业要对于自身的需求进行明晰化,企业要明确地向地方高等院校分析自身所需要的人才结构,特别是不同层次和岗位上人才的具体素质和能力上的要求等,这些实际上都可以成为高等院校在设计高等院校学生就业取向方面的一些具体的参考内容.当前地方高等院校培养出的人才,之所以会出现就业上的困难,并不是纯粹因为高等院校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培养太多的学生,也不是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普遍比较差,而是因为当前地方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其综合知识结构和社会普遍需求没有真正匹配,在知识结构上的失调影响了这些大学生的就业.所以校企协同育人运行机制当中,就需要高等院校主动和企业联系,真正形成校企共识.

第二,校企协同育人也应该形成深度化的合作机制.地方高等院校虽然都会从当前的研究生群体里面,选拔一些优秀的专业理论教师进入到高等院校进行教学,但是这些专业的理论教师往往没有岗位实践的经验,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很多学生仍然无法理解这些专业的理论知识如何应用到日常的实践过程当中.因此,地方高等院校应该深化企业和学校的合作机制,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让地方高等院校的师资结构和当前市场、行业的需求相互适应.如地方高等院校可以邀请有关的企业专家到学校进行授课和教学,这些企业的研究或者生产方面的专家,可以为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提供足够实践知识介绍,为高校大学生参与到岗位实践和工作过程当中的理论知识迁移做好足够的准备.而对于地方高等院校原先的教师而言,则是需要高校选派部分教师到生产企业或者研究企业当中进行观摩学习,特别是一部分的教师通过岗位实践之后,真正理解到理论知识的迁移方式,从而到学校中才能够引导高校大学生重视实践、善于实践.而且地方高等院校在校企协同育人的模式下,也应该对课程的内容知识进行动态化调整,依据当前行业中的需求,调整好课程的内容和方向,以此更进一步创新机制和手段,培养出更多综合类的人才,避免高校的教学内容和计划滞后于当前社会行业发展的情况.

(二)校企协同育人的问题导向与人才培养实践思考

第一,地方高等院校应该针对当前校企协同育人的模式出现的问题,认真进行查找和调整,按照社会行业和市场的要求,划分出不同的层次和桂格,以此培养出多元化的人才.地方高等院校要和企业充分联系和研究,对于不同层次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规格进行明确,充分调查研究之后,明确地方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不同的地方高等院校应该对于自身的人才培养层次有清晰的认识,不能够全部高校大学生都被培养成为通才,而是应该帮助高校大学生形成一专多能的综合知识格局,每一个高校大学生都应该针对自己的就业方向有一项专门性的能力,才能够适应市场中行业的需求.地方高等院校要明确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上的定位,明确高校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水平将需要达到什么层次,才能够多目标地引导高等院校大学生成为应用型的综合人才.

第二,地方高等院校要针对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知识结构上不适配的状况,深度改革自身的教学课程体系以及日常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地方高等院校要调整自己的课程内容,以专业性的知识作为整个教学课程体系的核心,明确专业规范的核心作用,在充分了解当前特定行业的范畴需要的人才结构,优化课程的内容和体系,提升日常教学过程当中的知识集成性,帮助高等院校大学生提升在实践当中的适应程度.在CDIO等育人模式下,地方高等院校应该让大学生成为人才培养当中的主体以及核心,更专注于课程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从而让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学习更具备针对性[6].地方高等院校的教学应该从校企协同合作的本质出发,从人才培育的目标、课程的设置等都适应当前社会行业主流的用人需求,优化高等院校大学生的课程结构,从而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最终让校企合作更具备竞争力和实践价值,促进地方高等院校和地方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形成人才培育的良性循环机制.

综合上述的分析,地方高等院校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可以促进自身知识结构、师资结构以及教学机制上的优化.由此也充分表明了,当前地方高等院校在开展校企协同育人的过程当中,仍然存在比较多的进步空间,需要在实践和探索的过程当中寻找新的路径,因此推动校企协同育人的模式不断发展.高等院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其主要目的仍然是为社会培养更多具备综合性才干的青年人才,因此,高等院校日常教学中,应该将市场作为导向,增强青年大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马俊,梁胜龙,韩莉芬.校企协同下的三坐标测量“紧缺”人才培养[J].科技资讯,2015,(21):224-225.

[2]甘益慧.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协同育人”的实践与创新——以佛山高校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5):149-150.

[3]韩莉芬,梁胜龙,马俊.基于“职业导向校企协同”的三坐标测量技能培训课程的建设[J].科技资讯,2015,(12):190-191.

[4]胡海星,张春霞,张春艳.基于职业能力开发的高职实训教学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5,(04):115-120.

[5]胡俊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三性”解读——对外部适应性、内部适应性和系统协调性的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4,(04):49-54.

[6]孙俊三,吴青峰.高校人才培养价值取向的冲突与融合[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06):102-106.

言而总之:该文是关于对写作地方高校和校企和协同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地方本科毕业论文地方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地方高校图书馆阅读分享会和实践
一、地方高校图书馆阅读分享会的背景(一)阅读分享会的内涵“阅读分享”顾名思义就是分享阅读,是对阅读的一种促进 阅读分享会是读书会的一种扩展形式,其重点在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民办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和实践
摘 要公寓是我国高……院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不容小觑 本文通过研究发达国家高……院校公寓管理模式,结合我国民办高校管理工作实际,论述如何解放固有思想,打破传统观念,.

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模式构建
一、“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扩招,大学生的培养规模不断扩大 在新时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但当下的大学生群体呈现出的特点.

对高校戏曲艺术教学模式的实践和
【摘 要】重视艺术教育,重视中国传统美学观念的教育,历来是师范专科学校所竭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以亲身实践讲述注重戏曲艺术门类淮剧专业的设置,把淮剧纳入全校正规化教学内容范畴所引发.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