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材料浏览

情境创设方面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跟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学堂情境创设问题和改进方面专升本论文范文

主题:情境创设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6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学堂情境创设问题和改进,该文是情境创设方面有关本科论文范文与核心素养视角和小学数学和学堂相关论文如何写.

情境创设论文参考文献:

情境创设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杂志小学数学论文大全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教育杂志

【摘 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创设真实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思考,这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然而,由于一线教师对课堂情境创设的含义、价值和目的性认识不足,以至于在实际课堂中普遍出现创设的情境缺乏目的性、数学学科性、学生探究的趣味性和脱离儿童年龄特征等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时从立足教学目标、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培养数学问题意识和进行充分的数学表达方面加以改进,以使每一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都能达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 - 6120( 2018) 09 - 0106 - 05

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所具有的意义高度依赖于情境,知识在不同的情境下具有不同的意义.”因此,教师教学时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这是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亲自探究与实践学科核心观念,由此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学生的个人知识与学科知识的对话、互动过程,即是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过程.”这说明要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数学课堂的情境创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无论是日常课堂教学还是公开课、竞赛课,小学数学教师们在课堂情境创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基于此,分析这些问题,查找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一些改进策略,对于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有着重要作用.

一、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无效的表现

一次全国性的小学数学教师培训课上,一位教师教学排列知识,上课开始,播放中国健儿在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夺取金牌的总结性画面,一幅幅中国健儿争金夺银的骄人画面把人们的思绪又带到了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的夜夜.当教师针对中国女排夺金后世界新闻报道的统计数据时,没有人在意女排的赛程及赛程的排列方式.小学生无一人能答出单循环赛制是怎样编排的.而且,该情境创设用时超过12分钟.可以想象这样的情境创设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无效的.根据笔者对小学一线教师数学课堂的观察发现,在进行课堂情境创设时存在许多类似的无效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热闹,本末倒置,情境创设缺乏目的性

像上面中国健儿奥运夺金的画面与学生学习排列知识之间几乎没有联系,就连中国女排夺金的收视率与女排打了多少场比赛也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联系不密切.这样的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只不过是“花架子”,与学习数学知识的目标毫无关联.

(二)有趣无味,喧宾夺主,课堂情境缺乏学科性

中国女排奥运夺取金牌的历程,无疑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次集中体现,小学生特别有兴趣.然而课堂上却播放了12分钟的激动人心的画面,过多地描述和渲染女排夺金的画面,反而淡化了情境中的排列方式这一数学本质,失去了探究思考数学知识的本真.

(三)生搬书本,照本宣科,情境创设失去探究性

由观课调查发现,一些小学数学教师为了创设情境,生搬硬套课本上的素材,导致收效不大,原因在于:一方面许多学生在课前已经进行过预习,熟悉课本上的情境,课堂上失去了探究的兴趣;另一方面课本上的素材并不一定是本地学生熟悉的环境,教师想当然地认为学生有兴趣.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师按照教材的图示,在多媒体上出示游乐园的情境,问学生:你们看见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说“坐飞机”“旋转的飞机”“每一架小飞机都绕着一个圆盘在转”“小飞机都是的”“小飞机上坐有小朋友”,5个学生回答的都是具体的东西,无人答出与数学信息有关的话,更没有答出教师期望得到的“几个几”的信息.5分钟就白白地过去了.反思:游乐园在学生的经验中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但这个深刻性是游乐园丰富的色彩、多样的玩法、激动的心情所带来的强烈的感官刺激,课堂重现这个场景容易唤起这种感官刺激,与课堂教学所需要唤起的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反差太大,最终干扰正常教学,不具有数学的探究性.该情境虽然有趣,但没有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不加选择地照抄书本,让情境失去了探究性.

(四)凭空捏造,情境创设失去儿童性

常见教师上公开课时,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将动画片中的人物编造为学习情境,以为可以提起学生兴趣.据课堂观察发现,一开始学生的确有兴趣,可后来学生却感到乏味.因为学生注意的是题目本身,那些用来编制各种练习题的人物在其中毫无用处,这样的情境并不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尤其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这样的情境经常表现为不屑一顾.更何况许多教师用的动画人物都是听来的,没有多少自己的理解,更没有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这样的情境只能是画蛇添足,没有多大的意义,对应有的情境创设来说是无效的.

一、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无效的原因

出现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无效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创设数学内涵、情境价值和目的缺乏真正理解和认识.

(一)教师没有真正把握创设数学情境教学的内涵和本质

教师既没有认真思考数学情境教学的内涵、特点和外延是什么,也没有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去创设情境,更缺乏对教材数学内容的深层次挖掘和利用,以至于编造出来的情境不仅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忽略了学生学习数学所需要的经验,同时忽视了数学问题的提出.这就导致学生面对数学情境时缺乏深入思考的,缺乏深入探究数学知识的意识,当然也发现不了数学问题、提不出数学问题.如奥运会画面的情境对学习排列知识就让人感到勉强、生硬,破坏了课堂教学的秩序和科学性,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教师对情境创设的价值未能真正理解

众所周知,小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它本身与现实生活的直接联系极少.因此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与现实情境相结合,但教师对情境创设的理解主要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课标“数学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有价值的数学”的要求本质缺乏理解,认为只要添上现实生活中的背景,就是“与生活联系”.如前面有的教师设置的女排比赛过程情境,对于小学生学习抽象的排列知识并没有多大的价值.

(三)教师未充分认识创设数学情境的目的

数学课堂教学是关于数学知识的教学,教学的过程也就是提出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课堂中创设的数学情境并非是单纯的情境,而应是隐含相应数学问题的情境.确切地说,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提出、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问题应该是学生认知所存在的“困难”或“障碍”,问题的提出是为了引起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其探究数学知识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也就是说,情境创设是为提出、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服务的,让学生在教师启发下从情境中能提出、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应明确将“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为判断创设的情境有效的关键.如果只关注情境而淡化或忽视目的,既不符合课标的要求,也容易产生为情境而情境的异化现象,从而失去创设情境的真正价值.

三、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改进策略

“数学课堂的有效情境应当涉及三种不同的内容:情境内容、学生经验内容、数学内容.”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要依据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指向数学学科知识和思想,选取学生感兴趣和熟悉的素材作为问题情境.“数学素养概念是基于现实生活的,因此无论是数学素养内涵的阐述还是测量,都有必要将内容设定在某个背景中,这些情境包括个人的情境、职业的情境、社会的情境和科学的情境.”这就要求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数学课堂所创设的情境,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要引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三要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四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征.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通常采取以下策略:

(一)目标:立足教学目标,创设有效情境的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小学数学课堂创设的情境,始终要围绕一堂课的目标进行,这是设计课堂情境的基本要求.创设课堂情境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以实现目标尤其是核心素养目标为前提.一般而言,设计一堂小学数学课的教学目标由三部分组成: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养目标.即师生上课前应明确,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要掌握哪些新的数学知识、学会哪些新的数学技能、在哪些数学素养上得到发展.

如,一教师教学“克和千克”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三条目标:(1)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等活动,学生能辨别给出的物品比1克(1千克)轻还是重,并能以1克和1千克为标准,为具体的物品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2)学生能说出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3)通过情境创设、分享课前调查结果、列举生活实例等活动,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通过游戏“猜一猜”、完成课后实践作业等环节,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为了达成这些目标,设计了对应的情境:掂实物的重量,如饼干、夏桑菊颗粒冲剂、硬币、曲别针、洗衣粉,估1克黄豆有多少颗,猜一管牙膏和一袋葡萄干的重量,分享课前调查,列举生活实例,同桌互相抱一抱等活动来充分感受、体验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对应目标一的知识目标;计算2袋500克的洗衣粉重量之和得出克和千克的关系,对应目标二的技能目标;所有情境中出现的物品都是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物品,课后实践作业“星期天陪妈妈去买菜、买水果、买肉,选好了先自己估一估有多重,再和老板称的实际质量比较,看相差多少”,都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对应目标三的素养目标.这些情境与目标一一对应,针对性强、契合度高,为实现上述三条目标打下了牢固基础,作好了坚实铺垫.

(二)兴趣:激发探究兴趣,创设有效情境的基础

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数学课堂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小学生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选择那些学生感兴趣的背景作为课堂情境的背景,并由此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乐趣.如,女排奥运会夺冠是语文课堂一个很好的案例,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女排精神能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拼搏迸取的志向.但用在数学课堂上就需要将其巧妙地、恰当地同学习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否则就是画蛇添足.如前面的情境可以作如下修改:上课开始,教师简要描述中国女排里约奥运会夺冠吸引全球瞩目的事件,说明女排姑娘不畏艰难奋勇拼搏的事迹,然后提出问题:你知道女排姑娘夺冠一共打了多少场比赛吗?然后引导学生上网查资料、交流,从而提出小组赛的排列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这样的情境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将对女排夺冠的兴趣快速迁移到计算小组赛场次(即单循环赛制的算法)这一数学知识的学习上,从而很好地激起学生探究数学本质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创设数学课堂情境,要注意三点:一是情境要与数学学习有关,与数学学习无关的要尽量舍去,否则会干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二是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低段可以编制童话故事,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学生的兴趣也会发生变化,他们会对有一定难度、思考性的事物更有兴趣,“这时就需要在学习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三是要根据数学学科本质创设情境,利用数学美激起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

(三)质疑:培养问题意识,创设有效情境的关键

数学课堂情境有效与否的重要标志,就是学生能否从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这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课堂情境就是问题情境.好的数学课堂情境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用数学语言表达客观现实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任务及其蕴含的数学核心素养,设计合适的情境与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理解数学内容的本质,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数学课堂创设的情境,一定要是能产生数学问题的背景.

例如,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概念”的本质特征时,设计与学生比赛的情境:全班挑选两个平时数学考试成绩最好的学生,在黑板上用一个点固定一根线,老师和学生一起画圆,比赛谁画得又快又好.结果学生发现老师虽然慢条斯理却很快就画出了一个漂漂亮亮的圆,而全班选出的数学成绩最好的两个学生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画出的圆却不像圆.问其原因:她们拿着的线是可以伸缩的,在画的过程中不能固定长度.由此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圆的本质特征.在这种有趣的比赛情境中,隐含着对数学本质的探究,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要设计出能发现数学问题的真实情境.因为真实,数学问题变得复杂;因为真实,包含大量的多余条件.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首先要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数学问题,再用数学的语言提出数学问题,促进真正的数学思考能力提升.如,一位教师教学小学三年级乘除混合运算的练习时,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有人说:毛竹2天可以长高2米,是真的吗?请说出你的依据.然后呈现出关于毛竹生长的资料.学生首先需要从生活问题“是真的吗”发现数学问题,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这样的情境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有很大的作用.正如有的教师分析的一样,“数学教材受篇幅所限,呈现出来的是比较数学化的问题,但是在教学中仍需要教师进行灵活的处理,通过创设情境、动态依次呈现信息等方式,创造机会让学生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

(四)交流:充分的语言表达,创设有效情境的条件

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渠道.“数学问题来源于真实生活,从现实情境中识别问题,抽象概括出数学问题,从现实世界走向数学世界是数学教学的起点.”因此,创设数学情境,搭建学生用数学语言交流表达的平台,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如,教学四年级植树问题时,一位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学校要在一条20米长的路旁植树,要求是每隔5米植一棵,一共植多少棵?请你帮忙设计一下怎样完成任务.先集中讨论植的棵树,于是出现了三个答案:3、4、5棵.到底哪个答案是对的呢?现在请大家思考并提出你的理由.于是,学生心里产生想法:到底买几棵树就能完成学校的任务?买多了浪费,买少了完不成任务.一定要刚好买够才行.思考的方向就出现了.在学生思考和小组交流过程中,老师还提示可以画图思考.讨论了—会儿后全班交流发言,买5棵的学生说出理由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解答这类问题需要的数学知识:间隔数、间隔与植树棵树的对应关系.种4棵的学生提出“如果一端不种树,那么就是种4棵”,种3棵的学生提出“如果路的两端都有障碍物,那么就是种3棵”.于是,教师根据事先了解的实际出示学校一幅以上三种情况的小路图片,并得出“等待学校具体给出的任务时,我们已经根据计算作好了准备”的结论.这样的情境创设,有一定的生活背景,能引导学生树立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的意识,能促进学生分类思考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发展数学抽象的思维能力.重要的是能引导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围绕问题进行探究、交流,用数学语言表述实际问题,掌握了数学知识,提升了数学核心素养.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尽可能地少讲多导,要“通过创设的情境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表达、对话互动.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或追问质疑(引导学生关注数学的本质深入思考)、或强调放大(把一部分学生的精彩见解上升为全班学生的共识)、或搁置阻止(引导学生某个特定时间里放下游离于讨论主题以外的话题或明显不合理的想法,确保必要的对话效率),这样的教才是真正地为学生的学服务”.创设好的数学课堂情境,重要的是需要教师对情境价值的领会和理解,始终牢记“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这一最重要的数学教学目标,这样创设的数学情境就是有效的.

该文总结:这篇文章为关于情境创设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核心素养视角和小学数学和学堂相关情境创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策略
摘 要 为了提高我国的基础教育水平,进行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不可避免的,这项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促进了人文情感的培养和思维创新能力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黄兆院(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第一中学湖南桂阳424400)【摘要】文章立足于核心素养的视角,分析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论述通过改进传统教.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生数学思维方式的引导和培养策略
【摘要】高中生自身核心素养的形成主要是来自于课堂的教学,如此便要求教师需及时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依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合理的引导,主要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促进数学教学效果获得更.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