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延安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和延安的红色学者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主题:延安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2

延安的红色学者,本文是延安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和红色学者和延安和学者方面论文范文集.

延安论文参考文献:

延安论文参考文献 红色文化论文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宣传运动,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延安时期蓬勃发展.随着整风运动和大规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展开,许多马克思主义书籍被翻译介绍进来,形成20世纪“西学东渐”的又一个.与此同时,有一批“红色学者”涌现出来.

何思敬:眼中“全国第一流的法学家”

何思敬1896年生于浙江余杭,少时东渡日本,在帝国大学攻读社会学,并学习德语.其间正值十月革命爆发,促使马克思主义思潮在日本知识界广泛传播.通过在日中国学者的介绍,又急速传播到中国.何思敬对此极为关注,在异邦大量阅读了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刊,尤其对黑格尔哲学产生了浓厚兴趣.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先驱、经济学家河上肇教授此时正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学说,这对何思敬又产生了极大影响.经过一番研究,他逐渐接受了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道理,也认识到中国必须经过彻底改造.于是,他有意识地阅读马、恩著作.1923年,他加入了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创立的文学团体“创造社”.当时,何思敬以思维聪敏、善于观察和分析形势被称为“创造社”的“眼睛”;成仿吾因善于联系和团结同人,被称为“创造社”的“纽带”;郭沫若则是“创造社”的“灵魂”;他们志趣相投,思想一致,彼此成为莫逆之交.

1927年2月,何思敬学成回国,随即被广东革命政府聘为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不久,“四一二”政变爆发,广东反共军人也实行“清共”.面对屠杀,何思敬利用讲台进行揭露.国共内战期间,大学里的政治派别斗争激烈,何思敬站在进步立场上,掩护地下党员,又在课堂上公开讲授马克思主义,成为一位“红色教授”,在中山大学执教十年之久.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何思敬到上海参加“文化界抗日会”,负责宣传工作,后又主持会务.1932年“一?二八”事件爆发后,上海“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召开盟员大会,为支持上海军民抗日活动发起募捐,何思敬倾囊捐献,并撰文抨击“攘外必先安内”政策.鉴于其表现,他被介绍加入,对外则以无党派人士面目出现.

不久后,何思敬重返中山大学,在课程中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颇有影响.这些课程往往是采取巧妙方式加以掩饰的,如课程表上安排的是“经济学”,何思敬讲的内容却是《资本论》;“方法论”课,他讲授的是唯物辩证法;他讲“战争哲学”,话题从德国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谈起,又联系到日本侵略中国和中国抗战的实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说明抗日的前途必然属于中国;他还运用克劳塞维茨的军事理论分析中国工农红军的战略战术,在南方学府宣传红军以及长征.何思敬课余收集了两广政治、经济、军事的情况,写成《关于红军西征的报告》,向党组织反映广东各阶层对红军的认识和反响.

1933年4月,“中国左翼文化界同盟”广州分盟成立,中山大学师生参加者甚多,何思敬遵照党组织决定在盟外活动,实际上间接地对这个组织起了领导作用.1934年1月28日,为纪念“淞沪抗战”两周年,中山大学“抗日剧社”演出活剧,期间许多盟员和学生被特务和军警逮捕.何思敬联络一批有正义感的教授,联名要求学校出面与当局交涉,营救被捕学生.在校长邹鲁召开的教授会议上,“西山会议派”出身的邹鲁指责学生被捕与何思敬等平日的教育有关,何思敬义正辞严地说:“大学有学术研究的自由,有言论和集会结社的自由,中山大学是国立大学,有这么多学生被捕,这是中国的耻辱!学校的耻辱!也是你邹校长的耻辱!学校,特别是你邹校长,应责无旁贷地迅速把这些无辜的学生营救出来!”慑于广大教师和社会舆论的压力,当局被迫将大部分被捕学生释放,但温盛刚等一批学生骨干却在同年8月惨遭杀害.

何思敬曾撰《上国联书》,驳斥当时的国际联盟在中国调查而作的《国际调查报告》,并联合近百名教授发布《反对中日亲善通电》.《八一宣言》发表后,何思敬发文公开号召人民以“乾坤一掷,乾坤再造”的大无畏精神,奋起抗日.1935年,北京爆发“一二?九”运动的消息传到广州,中山大学学生予以响应,掀起了广州各界抗日救亡运动的,何思敬更是鼎力参加.到了1936年1月9日,广州上万学生和市民举行抗日宣传大会和游行.广东军阀陈济棠决定镇压.就在游行队伍行至荔枝湾桥头时,突遭所谓“广州市民救国锄奸团”的武装袭击,随即陈济棠宣布全市戒严,逮捕了一批学生骨干,其中两人被秘密杀害,酿成了“荔枝湾惨案”.陈济棠认定事件是何思敬等“红色教授”“煽动”起来的,决定将之秘密逮捕,幸好这一消息事先为进步学生所知,何思敬遂紧急离开广州,避居于香港.

何思敬参加了宋庆龄等发起成立的“救国会”,并被推为常务委员和华南区总部负责人,在香港一方面参与指导广州的学生运动,一方面协同梅龚彬、宣侠父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抗战全面爆发后,何思敬辗转到达延安,当即受到等的接见和欢迎.对于这位知名的法学家和翻译家,等领袖是早已“如雷贯耳、久闻大名”了.鉴于当时何思敬的妻儿仍滞留香港,生活困难,亲自批示每月汇寄生活费.到了1939年底,经过沿途各组织的精心安排,何思敬妻儿也平安地抵达延安.当何思敬见到夫人王艾英带来的黑格尔原版《大逻辑》时,大喜过望:“现在,我可以研究我真正喜爱的哲学了.”于是,何思敬在延安的九年,可谓是如鱼得水,期间从事于翻译马列著作和研究、宣传马列主义的工作,曾担任延安大学法律系主任及法学院院长等,培养了许多的政法干部和理论干部.

何思敬还受的委托,将克劳塞维茨的名著《战争论》翻译出版.1938年4月,在延安亲自主持了关于《战争论》的研讨会.克劳塞维茨是德国著名军事理论家,他的《战争论》对世界军事理论有很大影响.其中提出的“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论点,被列宁认为是把“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运用在战争上”,是对战争“所下的定义”,是“一句至理名言”.因此,很重视这部书.在研讨会上,有数十名高级军事干部参加,何思敬主讲了这部书的主要内容.据参加过这次会议的莫文骅将军回忆:这本大部头,“指定何老根据德文原本译出.每次开会介绍一章,并印发复写译文,来帮助讨论……大约经过三个月,(总算)把这本书基本读完了……学完之后(也许在学习中),便写《论持久战》……何老在帮助理解克氏这部难读的书,是有一定贡献的,也是间接在写《论持久战》这部光辉著作中出了一点力.”

在延安时,何思敬还经常与、徐特立、吴玉章、陈毅等讨论理论问题,特别是的老师徐特立.据当时与何思敬同住一起的郭化若将军回忆:“徐老常于夜间找他谈些科学问题,他们滔滔不绝地说,精神充沛,一谈就到深夜.”

1946年,何思敬随、周恩来参加了重庆谈判,任法律顾问,协助拟定谈判原则和方案等.“双十协定”签订后,何思敬随周恩来等留在重庆,就未能达成协议的问题继续与国民党方面会谈.这期间他数次应邀到陶行知办的社会大学讲课,宣传的政治主张,并多次接见《新华日报》记者,以法学家的身份,揭露国民党当局不顾协议墨迹未干即向解放区大举进攻的事实,并在《解放日报》撰文揭露推行“宪政”的欺骗性.

全面内战爆发后,何思敬返回延安,以法律为武器,继续抨击国民党.此后,土改运动大规模展开,l947年初,何思敬赴山西参加土改工作.1948年春,机关迁至河北平山西柏坡,在那里,何思敬协助周恩来草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并为起草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作好了准备.

曾高度评价何思敬是一位“有正义感、有勇气、有学问”的人,并称赞他是“全国第一流的法学家”.新中国建立后,鉴于何思敬的功绩,当时主政广东的叶剑英提议让何思敬回到广州,任新生的中山大学的校长.但是何思敬不愿搞行政领导工作,只想教书和做学问,于是在北京大学任法律系教授,不久后调到新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就在何思敬把全部身心用于治学时,不断的政治运动干扰了他的努力.何思敬的最大嗜好就是读书和买书,曾在旧书摊上买到一套席勒的《希腊哲学史》,于是发愿一定要将之翻译出来,然而译稿终于在政治运动中被抄查散失了.晚年时他花了四年时间研读和翻译黑格尔的《大逻辑》,并译为中文,并印出了讲义,可惜在“”期间,由于几经抄家,这些手稿和藏书都毁散了.

何思敬于1968年4月14日逝世.1979年,为何思敬平反昭雪,并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了追悼大会.值得一说的是,何思敬的女儿何理良在延安时,是朱德的姨侄女贺高洁的同学,于是她们经常到总司令的院子去玩,与朱德的政治秘书黄华经常见面.慢慢地,黄华与何理良发展了爱情关系,经康克清做媒结为夫妻.黄华后为新中国第五任外交部部长,何理良曾任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这么说来,何思敬的女婿和女儿都是受他影响下的红色外交官.

“翻译工作,要多请教柯柏年”

柯柏年1904年生于广东潮安.五四运动爆发后,时在汕头读中学的柯柏年积极参加各种集会,倾听演讲和辩论,后来他回忆说:“五四前后,各种思想和主义百家争鸣.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比和研究,我终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柯柏年19岁时入读上海教会学校沪江大学,后因参加学潮和翻译出版了列宁的《帝国主义论》被开除.这时瞿秋白和张太雷介绍他转到国共合作开办的上海大学,期间由杨之华(瞿秋白后来的妻子)介绍,于1924年加入.

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成立时,周恩来还聘请柯伯年到校讲课.1927年广东军阀叛变革命后,柯柏年辗转至上海,此后从事理论工作.抗战爆发后,柯柏年赴延安,任外事组研究处处长、研究院国际问题研究室主任等职.研究院的前身是马列学院,张闻天是院长,所以尽管这所学校培养了许多的中上层干部和理论工作者,但康生等却视之为“教条主义的大本营”,把矛头对准了这一黄土高原上的高级学府,甚至也牵连上了柯柏年.柯柏年是从上海来到延安的,又是知识分子出身,加上英文水平比较高,翻译过一些马列著作,遂被指责为“教条主义者”,受到批判,以致于他发誓不再搞翻译工作了.这事被知道了,对他说:“你还是要翻译啊!”柯柏年是没有留过洋的翻译家,由他翻译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其中许多是中国人早期的启蒙读物.曾讲过这样一句话:“翻译工作,要多请教柯柏年.”

新中国建立后,柯柏年历任外交部美澳司司长、中国人民政治法律学会副主席、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驻罗马尼亚共和国大使、驻丹麦王国大使等,参与了众多外交活动.晚年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等.1985年8月9日,柯柏年在北京病故.

延安二张

张如心、张仲实是著名的“延安二张”,他们都是留学苏联的“红色学者”,是“科班出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张如心生于1908年,广东兴宁人,早年即在故乡投身革命,1925年参加广东革命政府的招考,被派赴莫斯科中山大学,接受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1929年学成回国,在上海从事文化运动,专事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常赴学校和工厂讲学.其间编写了四部哲学著作,在1930年代的中国,起到了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作用.

1931年6月,张如心正式加入中国,此后奉命转入江西苏区,参加了红军,在苏区红政治部担任宣传部长、《红军报》主编、红军大学主任教员等.红军长征期间,张如心随军到了陕北.抗战爆发后,先后任延安研究院中国政治研究室主任、延安大学副校长等,并一度担任过的秘书.在这一时期,他发表文章,致力于阐述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41年3月,张如心在《人》发表《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第一次公开使用了“同志的思想”的提法.在整风运动和解放战争时期,张如心更是撰写许多重要文章,系统阐述了理论体系,还驳斥了叶青诬蔑的理论和策略是“中国农义”,指出:“同志的理论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1949年后,张如心任东北大学校长等职.1976年1月在上海突发心脏病逝世.

张仲实生于1903年,陕西陇县人,1925年成为党员,1926年赴主持的上海大学求学.同年10月通过考试,远赴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翻译班学习,与杨尚昆、张闻天、伍修权等一起,从事马列主义理论著作的翻译工作.学成回国后,张仲实赴上海任“生活书店”总编辑,期间团结和联络了许多进步文化人和著译者,翻译了大量苏联书籍和报刊文章,编辑出版了《青年自学丛书》等,向中国读者介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影响了一代青年.后来许多耳熟能详的革命文学家、理论工作者,如臧克家、胡绳、何干之等,当年都是在“生活书店”出版了他们的处女作,从而崭露头角的.

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邹韬奋等同仁热烈响应,创办了《大众生活》周刊,张仲实是编委.“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大众生活》成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最主要的宣传阵地,发行量曾多达20万份,创下了中国历史上报刊发行量的最高纪录.当局封查了《大众生活》,邹韬奋被迫出走香港.张仲实则临危受命,在危难中又创办了《永生周刊》,随即又被查封.就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张仲实和沈钧儒、马相伯等300余名上海文化界人士发表了《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发起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国会.然而,1936年11月,沈钧儒、邹韬奋等七位“救国会”领袖被当局逮捕.随即,张仲实等“救国会”执委立即动员全国舆论界,宣传“爱国无罪”,报道宋庆龄、马相伯、爱泼斯坦、杜威等国内外著名人士营救“七君子”的言论.张仲实聘请律师,四处奔波,使当局十分被动和尴尬,最后不得不释放了“七君子”.

抗战爆发后,张仲实赴后方工作,1940年到达延安.作为一位著名的红色翻译家和出版家,张仲实受到了热烈欢迎.1942年,为肃清教条主义在党内的影响,决定亲自主编《马恩列斯论思想方法》,并召集张仲实、艾思奇、柯柏年等在自己的办公室开编辑会议,由大家共同编辑,最后审阅,这就是后来颇有影响的《思想方法论》.

张仲实翻译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当年在延安写作《新主义论》等都曾作为参考,并在书中大段摘引.后来王震将军回忆延安时期,情不能已地说:“中国革命的胜利同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分不开,马列主义的传播同翻译、宣传马列主义的广大同志分不开.我们当年在延安的窑洞,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著作,这其中就有仲实同志的译作,他是我国理论界、翻译界、出版界一位深受大家赞扬的老同志.”

1943年至1946年,张仲实任出版科副科长,主持马恩列斯著作的翻译和出版.在解放战争中,张仲实随机关疏散,深入农村,期间他发现了烈士刘胡兰的事迹,并请为之题写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1949年2月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当时和为了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以迎接中国革命的阶段转变,嘱咐张仲实拟订一个理论学习计划,张仲实遂与有关领导同志商拟了一个学习书目,后经批准,成为以后广泛发行的《干部必读丛书》.

新中国成立后,张仲实任“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领导小组组长,主要精力用于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斯大林全集》等,后来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7年2月13日,张仲实在北京逝世.

(作者系文史学者)

综上所述,这篇文章为关于延安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红色学者和延安和学者相关延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追寻红色印刷足迹印刷媒体寻访活动在延安圆满结束
9月12日,由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主办,印刷工业、必胜印刷网、科印传媒、第一印和今日印刷……印刷媒体联合参加的“追寻红色印刷足迹——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将延安工会干部培训学校打造成红色教育培训基地
党在延安的十三年,是中国革命最关键的十三年,也是产生延安精神的十三年,更是中国工运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阶段 按照延安市委关于“把延安建成全国最大的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的决策部署,延.

红色经典作品《延安保育院》的戏剧符号学解读
张 瑾,郭学文(陕西科技大学 设计与艺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摘 要】本文以主旋律红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为对象,从演员艺术的符号化、戏剧景观的隐喻性表达和结构模式的去冗化三方面着手,对其.

红色浪漫:延安窑洞里的四大婚礼
1937 年1 月, 进驻延安,从此,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由于有了相对安定的环境,许多红军老战士、老革命开始寻生的伴侣 陈云、彭德怀、、王稼祥……都是在延安喜结良缘,留下了一段段美丽动人的爱情传.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