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淮海战役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跟淮海战役:我军何以步步占先类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淮海战役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30

淮海战役:我军何以步步占先,该文是关于淮海战役类论文怎么撰写和淮海战役和占先类本科论文范文.

淮海战役论文参考文献:

淮海战役论文参考文献

1948年11月16日,淮海战役总前委成立,统一指挥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等部队,对国民党长江以北主力发起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敲响蒋家王朝的丧钟.

高度团结歼敌主力

淮海战役既是战略决战,也是政治较量.我党我军的政治进步性,使我方可以坚决贯彻党、军委和同志的战略决策、作战方针,在广大地域内灵活调度华野、中野和鲁中南、苏北军区等数十万兵力,使各种力量向心凝聚,形成坚强的战斗整体,协调一致打击敌人.华野、中野两大野战军、野战军与地方部队之间团结一致、密切协同,在战略上游刃有余地钳击任何一点的敌人,在战役战斗上直接配合、彼此呼应.尤其是在围歼黄维兵团的双堆集歼灭战中,中野在敌我兵力相当、武器装备明显处于劣势情况下,毅然决然拿出“破釜沉舟”的气魄.同志在动员时讲道:“即使这一仗中野拼光了也值得,其他野战军照样渡江,中国革命照样胜利!”各纵队作战中经过3至4次火线编组,哪怕一个旅编成一个营,也要为全歼黄维兵团战斗到底.为确保前线作战胜利,华东、中原、华北三大解放区党政军民全力支援,支前群众提出“倾家荡产,支援前线”的口号,前方需要什么就支援什么,解放军打到哪里就支援到哪里.正如战后嘉奖电所说,“凡此巨大战绩,皆我人民解放军指挥员与战斗员、人民解放军与人民群众,前后方党政军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所获的结果”.

我党政军民密切协同所形成的高效能作战威力,敌人根本无法企及.尽管国民党军拥有80万人、总兵力超过我军,还拥有坦克、飞机、大炮等优势装备,但政治上反动引发了组织上严重涣散,正如美国陆军组织撰写的《淮海战役中解放军的作战艺术》一书指出的那样,国民党军队最大的问题是长期的派系之争.淮海战役中,不仅有蒋系与桂系、蒋系与西北军等派系矛盾,嫡系兵团内部也存在黄百韬与邱清泉、黄维与胡琏、邱清泉与李弥等个人恩怨,各种勾心斗角、拆台掣肘、战场内讧愈演愈烈,即使身处解放军围困之下,还时常为争夺空投给养大打出手.这些不可调和的矛盾,使国民党军自始至终无法形成合力,处于被动挨打局面,最终优势丧尽、走向失败.

主动运筹擘画战局

淮海战役是典型的大兵团战略决战,是双方指挥员纵横捭阖的战略较量.敌我双方参战兵力达到140万人,我军面对的是国民党5个兵团、4个绥靖区、34个军的兵力,战场分布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自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区域内,指挥决策和战场调度难度呈倍数增长.我军之所以能以60万兵力击败80万敌人,并获得歼敌55.5万余人、敌我损失比例4.1∶1的精彩战绩,靠的是同志的正确战略指导和前线指挥员的精妙运筹.

纵观淮海战役全程,我军始终坚持同志提出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在不同阶段形成对各路敌军的局部优势.

战役第一阶段,华野抓住敌黄百韬兵团南撤迟缓的战机,集中12个纵队及特种兵部队优势兵力,以3个纵队阻击敌第13兵团增援,以3个纵队自徐州以北进逼徐州、切断陇海铁路,以7个纵队包围敌黄百韬兵团,歼敌和打援兵力分配比接近1∶1,硬是把黄百韬兵团从敌人完整的防御体系中分割出来、包围歼灭.

战役第二阶段,中野抓住黄维兵团远道而来、孤军深入的特点,改变我军以往“先打弱敌”的习惯,集中中野全部兵力和华野3个纵队之力,围歼这支战斗力最强的敌军精锐.心疼黄维兵团,强令杜聿明率3个兵团前往救援,结果又被华野主力包围在陈官庄.从决战开始到合围形成,我军的集中用兵战术和敌军的添油战术形成鲜明对比,国民党军指挥混乱、连出昏招,在兵力占优势的情况下被分段分片使用,分批次投入不同方向战场,结果反而被我军逐次包围、各个击破.战场上,始终呈现着“我军步步为先、敌军招招落后”的局面.

灵活战法创造优势

淮海战役是敌我主力在平原地区展开的正面决战,是对我军战役战术的一次大考.国民党军背靠京沪腹地,火力优势明显,交通便利,陆空支援力量雄厚,我军火力、机动力不占优势,打阵地战、攻坚战非常吃亏,反客为主难度很大.在各条战线上,我军根据敌我态势及情况的变化,适时转换和正确运用作战样式,把大规模运动战和大规模阵地战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因势制敌,从而有效发挥我军土工作业和近战战术优势,避免与敌人蛮拼消耗,保证战役各阶段作战的胜利.

在围歼黄百韬兵团时,华野面对在碾庄20多个村庄固守的敌人,穿插运用“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攻其首脑,乱其部署”的战术原则,与敌人比耐性、比韧性,一点一点消耗、吞食敌人,最终取得自身伤亡小、歼敌数量多的理想战绩.在中野围歼黄维兵团过程中,针对敌人顽固坚守和我军炮火不足特点,我军“以地堡对地堡”“以战壕对战壕”,对敌展开工程浩大的近迫作业,把交通壕逐步延伸到敌前沿阵地,甚至进入敌第一道鹿砦内,构成完整进攻阵地,减少我军在开阔地冲锋时的伤亡.同时,普遍推广中野11旅和22旅在战前试制成功的抛掷筒,弥补我军炮火不足的弱点.总攻时,各纵队集中优势兵力,实行有重点、多方向的连续突击,猛烈杀伤和压缩敌人,全歼守敌.刘伯承司令员总结指出,“双堆集以运动战始,以阵地战终;以消耗敌人始,以围歼敌人终.我在转换关头上运用不同战法而持之以顽强,必须着重研究而发扬之”.

英勇顽强压垮顽敌

淮海战役是敌我两军展开的一场血战,也是我军走向胜利的战斗精神洗礼.人民解放军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付出牺牲3.1万余人、伤13.6万人的巨大代价,把垂死挣扎之敌困死、歼灭在包围圈里.在围歼黄百韬兵团时,我军阻击阵地遭敌飞机、火炮、坦克和步兵的立体进攻,但我军阻击阵地依旧岿然不动,敌援军眼睁睁地看着黄百韬兵团走向覆灭.在总攻黄维兵团的战斗中,各部队虽经连续战斗伤亡较大,但士气愈战愈高,战斗力愈战愈强.许多部队的连排干部伤亡后,由班长、战士,甚至司号员、卫生员自动*.有的班只剩下一个战士就主动加入别的班继续战斗,有的一个连缩编成一个排,仍坚持完成任务.中野76团3连在战斗中边打边重新编组,最后只剩下指导员和9班长等17名负伤同志,仍然编成两个突击班,攻下敌军最后一个地堡群,中野6纵“襄阳营”1连3排战后只剩下3名战士,真正做到“一切为了胜利、一切唯有胜利”.(摘自11月15日《中国国防报》王晓强田恩军文)

汇总:本文是一篇关于对写作淮海战役和占先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淮海战役本科毕业论文淮海战役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淮海战役:解放军自制包显神威
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为了确保全歼黄百韬兵团,阻滞徐州方向东援解救黄百韬兵团之围的国民党军队,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从1948年11月12日开始,在徐州东南华野投入了8个纵队,在徐州以东、东南,运河以西,徐州.

淮海战役:粟裕为何规定华野一切缴获归中野
1947年8月7日,遵照党和指示,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余人在刘伯承、率领下,“决心不要后方”,兵分3路,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插国民党统治区心脏,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史上最战役:85万居民只剩1500人
这场被称为“史上最”的战役,究竟死了多少人,专家们无法给出确切答案 但战后的一份人口普查多少能折射出战役的惨烈——斯大林格勒的85万居民战后只剩下150.

上甘岭战役:添油战术克强敌
“添油战术”为兵家之大忌 但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王近山将军打的恰恰是“添油战术” 1952 年10 月, 美国在朝鲜战场上为了扭转败局,发起了&ldq.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