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公民道德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与大众音乐和公民道德素养的互动关系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公民道德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31

大众音乐和公民道德素养的互动关系,本文是公民道德硕士毕业论文范文跟大众和互动关系和互动关系研究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公民道德论文参考文献:

公民道德论文参考文献 音乐期刊大众文艺杂志社北方音乐期刊大众文艺投稿

徐赛飞 (许昌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461000)

摘 要:一直以来人们更多的关注音乐的审美功能,相对忽略了音乐培养公民道德素养的功能.其实,自古以来音乐就具有重要的道德教育功能.音乐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包含着作者主观意识的产物,体现了作者的思想道德观念,并且进一步影响着听众的道德情操,人们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大众音乐更是如此.审美活动本身也是一种德育过程,人们在欣赏美好事物的同时陶冶情操,心灵净化,从而影响道德行为.所以说大众音乐是公民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应该充分发挥音乐的道德教化作用.

关键词:大众音乐;公民素质;道德修养

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 批准号2016-QN-266.

本质上说音乐是包含物质形态和作者意识形态的道德存在;从发展上看音乐自古便是道德文化范畴的存在;从结构上说音乐是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包含着人性和道德.创造和欣赏音乐的过程都反映了人类的道德品质.音乐之美美在其德性,音乐本身就带有道德教化的属性.大众音乐是民间流行的人们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其德育功能,在音乐审美中潜移默化的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

音乐与道德是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两种不同形式,虽形式不同,但两者之间却有着相辅相成的微妙关系.在生活中音乐可以促进人们形成高尚的道德,例如改革时期的革命歌曲就有着巨大的道德内涵,使得道德理念深入人心,从而促进了当时的工业生产,对社会主义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音乐对于公民素质的重要影响

(一)音乐有助于公民情感培养和人格完善

健全的人格需要知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统一,人格包括情感因素,而且情感体验和行为贯穿在真个人格发展中.人的情感对于性格形成有重要影响,音乐激发人们追求美好,积极向上,培养美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公民道德素质是每个人道德素质的综合体现,个体的人格品质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素质1.每个公民欣赏美好的音乐,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整个国民素质.

(二)音乐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

正是因为音乐可以引起人们情感变化所以它才具有了教化功能.音乐的德育功能不是通过强制和说教等方式实现的,而是通过明确的节奏感、富有感染力的旋律和和声以及动人的音色作用于人的情感,使人们心灵受到震撼,使人们内心世界受到影响和改变,这样影响不断扩大并持续一段时间就会使人们整个感官世界,从而渗透到思想道德方面,对人们的道德素质产生无形的影响.音乐有好有坏,所以音乐的功能也可能是消极的.比如那些基于现实创作的具有富于*道德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人们听后产生道德,反思并克服狭隘的私欲,从而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推动社会的进步2.歌颂人性的音乐作品可以激励人们的意志,帮助人们树立正确人生观,热爱人生积极生活.热情洋溢、气势宏大的作品可以培养人们开阔的胸怀、帮助人们摆脱孤独、克服羞怯.安宁深沉的作品可以让浮躁的人沉淀自己,心态平和,反省自我,思索人生.而那些疯狂暴躁十分刺激的音乐只会让人们过度亢奋、焦躁不安、心情紧张,所以人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要慎重选择.总的来说,音乐对于公民人格培养和道德素质都有重要的教化作用.

(三)音乐具有智力开发的功能

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科学研究可以发现,音乐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智力.古往今来,那些在各个领域做出巨大成就的伟人,大都热爱音乐,甚至卓有成就,无论李白、孔子、苏轼,还是达芬奇、爱因斯坦、牛顿,乃至霍金,都是音乐迷.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更是一位大音乐家,印度国歌就出自他的手笔.我们经常惊讶于泰戈尔的文学天才,其实,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音乐进一步激发了泰戈尔的文学天才,为他的文学创作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如果没有音乐,泰戈尔的成就可能会有所逊色.欧美医学界对莫扎特音乐的试验与研究结果已经证实:听莫扎特音乐的确使人变得聪明.正如台北医学脑神经科的医学论文表述的那样:两岁以前的孩子,若给予音乐的刺激,可促使宝宝右脑的发育更健全,进而使孩子的学习能力、运用能力更趋于成熟.而《婴儿与母亲》杂志咨询顾问也提出这样的倡导;倾听是决定孩子未来学习能力强弱的关键之一,莫扎特音乐可以让孩子在轻松自在的气氛中走向高IQ的人生.

(四)音乐能够促进公民体育的发展

音乐对人的影响不仅是心理方面的,也可以是生理方面的.音乐的这种作用从很久之前就被人发现.春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名叫管仲.有一次管仲遇到生命危险,急于逃命,可是车夫却慢条斯理,一面赶车,一面悠闲地唱歌,这首歌的曲调十分缓慢,车也走得很慢.管仲急中生智,唱起了自己谱写的《黄鹄之歌》,《黄鹄之歌》节奏快,一定能让车夫振奋起来.他对车夫说:你既赶车,又唱歌,太辛苦了,我来为你唱首歌吧.于是管仲唱了起来,《黄鹄之歌》曲调激昂、节奏急速,车夫听着,不由加快了速度,就连拉车的马也健步如飞,虎虎生风.而在现代,音乐对体育的作用更多的体现在体育教学中,体育与音乐的整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协调性,发展了学生的韵律感,灵敏性.同时也在学生运动之后促进了学生能量的释放,帮助学生缓解疲劳.

二、大众音乐和公民道德素质的关系

(一)音乐和公民道德素质是互相影响的

公民的道德素质水平对于音乐有重要的影响.首先,音乐的创作离不开道德主体,也就是公民,公民道德素质水平对于音乐的道德内涵有决定性作用,在本质上来说音乐的道德内涵正是作者道德素质的体现.那些在优美形势下又蕴含了高尚道儿趣味的音乐作品具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可以引发人们内心强烈的共鸣,很容易被大众所认可并喜爱.相反,如果是一首音乐作品虽然听起来华丽优美,但是它却宣扬不符合主流道德价值的内涵就会被大众排斥.其次,在道德主体的作用下音乐才得以传播.对于大众的音乐审美和音乐生活来说音乐本身都是半成品,它必须通过音响的演绎经过一段时间的流行被大众接受,公众的道德素质对音乐的二次创作和传播,比如传播的方式、工具和目的以及音乐最后的出路都起到决定性作用,在信息时代更突显了公众道德素质对音乐传播的影响.很多时候音乐作品的传播和流行都是由音乐制作商和经纪人来决定的,是这些人决定了音乐流行文化.再次,赋予道德审美趣味的音乐作品也只有道德素质高尚的公民才能欣赏得了,就像为人马克思所言最美的音乐对不识音律的耳朵也是无能为力.在公民道德素质的影响下音乐作品更富于内涵和价值,对人们又感化和教育功能.

音乐对于公民道德素质有重要影响.古代的人们在道德启蒙方面是非常依赖音乐的,在诗经中有一段形象的记载,孔子问伯鱼:“你有没有学过《周南》和《召南》啊,一个没有学习过这两部经典的人就好像是面对站着,就像井底之蛙一样所见可怜.现代的人们对音乐的教化作用的理解已经无法上升到这种高度,但是却不能忽略音乐对人们心智和品德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即便在现代社会音乐也是道德教育启蒙的重要途径.要培养人健康的人格品性更需要音乐的配合.在《论语》中子路问孔子什么样的才算是完人,孔子说如果一个人的智慧像藏武仲、克制能力及得上公绰、就像卞庄子那样的勇敢,像冉求那样的多才多艺,再通过音乐进行教化熏陶这样就可以算是完人了.可见,音乐对完善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音乐可以潜移默化的滋养公民的道德情感.孔子在《乐记》中说“志微憔杀之音作而民思忧,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粗厉猛起奋末广责之音作而民刚毅,谦直劲正庄诚之音作而民肃敬,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由此可见音乐不但能完善人格、启蒙道德,孔子已经将它上升到天下大治的高度.

(二)音乐和公民道德素质教育呈现内在交融的关系

在过去美育和德育都是一体的,美育就蕴含在德育的过程中.美好的音乐中都蕴含着高尚的道德理念和德育功能.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忽略客体的细节和真实形象,而是通过打动人们心灵的声音旋律来表达作者情感和精神.在古代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就认为“德音之谓乐”,音乐的最高境界和终极追求就是表达人类道德情感,唤起人类的道德审美.综观音乐的整个发展历程可以发现,音乐活动过程是它和大众道德修养相互作用的过程,孟子形象的称其为“养浩然正气”,也就是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过程,在追求的过程中产生的发自内心的、强烈的道德情感.可以说音乐创作活动和欣赏活动的全程都是净化人们心灵,升华人们道德素养的过程.所有公民无时不生活在德育的环境中,经历着德育的过程.音乐活动的每个过程都是公民德育的一个断面,所有人不可能脱离德育环境.处在不同的德育断面的人道德素养是不同的,选择的音乐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不同.比如人们如果先了解的丰功伟绩和改革开放的宏图伟业,然后听《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曲审美水平和感觉就会不同.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宣传和教育的时候背景音乐选择《我爱你中国》这首歌曲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公民道德素养的高低对于音乐创作有重要的影响,因为音乐创作者都生活中社会的道德环境中,受到公民整体道儿水平的影响.本质上来说音乐的创作和发展过程与公民的道德教育过程是重合的,二者彼此交融无法完全割裂.音乐是沟通仁恩情绪和精神的纽带,是人们投射内心转移精力的动力之源.音乐是和谐旋律和音符的组合,是对真善美的表达和呼唤,这些优美的形式和美好的内涵对于公众道德素养的提高都有重要影响,可以说人们聆听音乐的过程就是在接受德育的过程.道德教化通过音乐这种媒介找到了表达美的规律,找到了弘扬道德的桥梁,所以也有人认为道德问题和美学问题是一回事,音乐的最大特点就是其逻辑生动的道德教育功能.从没有道德到建立道德修养正如音乐中的不和谐音符到和谐旋律的变化,道德教育的过程是曲折的,就像音乐有起有落,有起有伏.我国古典音乐最能彰显品性的高洁,弦乐的深情婉转最能表达人真实的内心;管好乐曲昂扬激荡,最能激发人们的勇敢精神,坚强人们的意志.

(三)音乐和公民道德素质是相互同化的关系

在实际发展中,音乐和公民道德素质教育经常处在互相同化的过程中,逐渐消灭彼此的差异,拉近彼此的距离.同化本是描述认知发展的过程,就是只新出现的刺激逐渐和原有模式相适应的过程.公民道德素质对音乐有同化作用,道德环境总是尽力让大众音乐的精神逐渐形成和自身相匹配的理念,这种同化作用是通过同化音乐创作者的道德素质来实现的.一旦道德素质的同化作用实现了,就给改变音乐创作者的道德修养,从而改变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念,他们在进行音乐创作的时候就会上升到新的高度,这样就会创造出更有深度的音乐作品.看起来人们欣赏音乐活动只是用耳朵被动的聆听,实际上人们逐渐选择、适应并且同化外在音响的过程.音乐对公民道德素质的同化就是音乐通过音符和旋律去影响和塑造道德主体,音乐在传播过程中通过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潜移默化的改变公民的道德观念和情感意志,让人们认同并接受自己.并且音乐对公民道德素质的同化作用和公民道德素质对音乐的同化作用不是相互割裂和独立的,这二者是同一个过程的不同方面,音乐和公民道德是循环往复的不断同化的存在.

三、充分利用大众音乐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一)强化歌词的教化功能

大众音乐具有语言教育功能,作者和德育工作者在创作音乐的时候应该有意识的强调音乐的语言教育功能,在音乐中融入丰富的德育内涵,升华音乐的娱乐消遣功能,加强音乐歌词的道德教育功能.一方面公民也要加强自身道德素养和音乐修养,了解音乐语言,在音乐审美中领会音乐的美好和德性内涵3.另一方面音乐家也要有目的的创作具有道德内涵的歌曲,让人们是聆听歌曲的同时受到启发和道德教育.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会到真、善、美,这才是音乐教化功能的完全体现.

(二)强化音乐的审美功能

美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少年儿童更是如此,虽然儿童理解能力较差,但是他们的感受力、想象力都非常发达,通过美育可以提高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喜爱,在这个过程中其良好的道德情感也得到萌发.美育过程对于学生道德情感有促进发展作用,可以提升青少年的生活情趣与审美水平4.通过音乐之美承载道德教育,把德育内容贯穿在音乐美的形式中,让美的情感和美的形态完美结合,在音乐审美中融入道德教育和人性自由的内涵,从而在审美过程中使公民道德得到教化.强化音乐的审美功能就是将道德教育融入到音乐审美的过程中,使人们在愉悦的享受里获得道德教育.

(三)利用音乐陶冶公民情操

现代人都更加注重理性教育,学校教育便是如此,强化理性教育,忽略情感教育,长此以往容易导致性格扭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发展,现代人更加重视理想教育,更加依赖各种技术手段获得生存和发展.道德教育和智育有本质的区别,它解决的不是掌握知识的问题,而是原则规范的问题.通过音乐审美可以将冰冷的理性条框转化为柔和生动的感情形式5.音乐中蕴含的思想政治、道儿*、行为规范等内容更有表现力和亲和力,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公民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净化了灵魂,陶冶了情操,完善了人格,从而提升了道德素养和人生境界.比如澳门回归时《七子之歌》唱响大江南北,唤起了人们热爱祖国,盼望祖国统一的感情.音乐审美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要达到这个目的关键是要通过音乐的感染力强化人们道德认识,激发人们的自我德育的自觉性.

四、结语

现阶段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教育,这同时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是促进公民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重视音乐的道德教化作用,古代先贤认为通过艺术教育进行*道德教化是其他教育形式都无法可比的.现在我们全面进入信息时代大众音乐广泛快捷的传播,成为极为有效的道德教育载体,对于提升公民道德素养有重要意义,为解决我国德育工作困难提供了有效帮助.

注释:

1.刘喜珍.亚里士多德论音乐教育与公民道德品行培养的关系[J].现代大学教育,2005,06(21):35-39.

2.付宏政.音乐与公民素质的培养——理解《声无哀乐论》当代价值的一个视角[J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1(08):115-119.

3.胡玉芝,严泽民.音乐教育与国民素质提高的关系分析[J].艺术教育,2015,03(21):130-131.

4.周庆基.音乐教学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C].中国人才研究会教育人才专业委员会、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分会、发现杂志社,2007,04(16):1.

5 . 钟佩霖. 音乐传播中的道德因子[ J ] . 音乐探索, 2 0 1 5 , 0 1(15):113-117.

参考文献:

[1]阿文兴.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J].保山师专学报2006.

[2]王政.探析音乐教育对完善高校学生人格的影响 [J].黄河之声,2010.

[3]李凌.浅谈音乐教育的社会育人功能 [J]. 新校园:理论版,2010.

作者简介:

徐赛飞,学历:硕士研究生,就读于延边大学;现有职称:助教;研究方向:音乐学.

此文总结:此文为一篇关于大众和互动关系和互动关系研究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公民道德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公民道德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基于核心素养的互动教学和初中音乐课堂的融合
摘 要 在我国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后,具体化到学科科目之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教学方向变得更加明确 可以说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教师实施教学活动提供了鲜明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更符合当下素.

提高公民健康素养防慢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病越来越多 网上到处充斥着错误的健康养生知识,也让人们对于健康的认知更加混乱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医药协会副会长赵东科认为,目前我国老百姓普遍缺乏科学的健康知识,&ldqu.

音乐广播记者综合素养在融媒体背景下的培育
◎陈 源【摘要主流媒体拥有着强大的采编能力和策划能力,但是融媒体时代的来临,让信息内容的来源途径发生了改变 曾经,新闻的生产和发布都由职业记者完成,由媒体机构权威发布,具有绝对的公信力 但是新技术的.

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分析
大众音乐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传播力度非常广,大众音乐作品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的一种音乐类型 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学内容更多的为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素材,大众音乐和流行音乐也有所涉及,但是并不是教学的.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