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剪纸艺术类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和王桂英剪纸艺术图像叙事性分析一一以十米长卷《我的一生》为例相关论文如何写

主题:剪纸艺术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5

王桂英剪纸艺术图像叙事性分析一一以十米长卷《我的一生》为例,该文是剪纸艺术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和剪纸艺术和王桂英和长卷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剪纸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剪纸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艺术导论论文领导艺术论文艺术教育杂志艺术期刊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淮地区民艺设计方法研究》(2017SJB1567) 阶段性成果

王桂英,1940年出生于江苏新沂合沟镇,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是非遗项目徐州剪纸国家级传承人.完成于2004年的十米长卷《我的一生》是她创作盛期的宏篇巨著[1],以视觉长诗形式回溯了自己人生经历中的20个片段.本文尝试从叙事视角剖析王桂英剪纸潜藏的创作规律.

一、三环并扣:剪纸图像叙事的逻辑层次

图像叙事与文本叙事一样,叙事的时空、节奏、主体、情节等被组织于一定逻辑关系中.王桂英剪纸频繁使用同类元素构成特定逻辑层次.这些元素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是人物.笔者在梳理王桂英剪纸作品时发现,人物是构成王桂英剪纸图像叙事的核心元素,无论是怀抱的婴儿、耕种的农夫,还是拿的马贼、运动的健将,都是叙事在场者;第二类是人物活动的对象,如推车、农具、庄稼、家禽等,是人物活动的对象;第三类是叙事场面的辅助元素,如树木、房屋、坟冢、太阳、山川等,成为人物出场背景.

从右向左看《我的一生》前三组情节(图1):《爹爹被杀》刻画了王桂英还是婴儿时,父亲在拖粮过程中遭遇马贼被杀后,爷爷郁闷抽烟的画面;《背井离乡》描绘出母亲背着王桂英在爷爷带领下举家搬离,亲友迎接的情景;《娘自尽》叙述了母亲自尽后,爷爷领着王桂英又搬回老家的情景.这其中:王桂英、母亲、爷爷、亲戚等人物是图像核心元素,推车、粮食、、烟袋是人物支配的对象,房屋、树木、草垛、围墙是人物出场的环境.这三类元素构成了王桂英剪纸图像叙事的“词汇”.人物行为展开构成了叙事“情景”,即图像叙事的“句子”.如推车运粮的爷爷和持的马贼构成一个情景;背着婴儿的母亲与迎接的亲戚构成了另一情景.图像中若干彼此关联、逻辑依存的情景共同出现,构成了图像叙事的“段落”.因此,图像叙事的“词汇”“句子”“段落”之间的逻辑依存,不仅表明了各元素之间的逻辑层次,而且建构了完整叙事结构.王桂英剪纸图像中三类元素以人物为中心,形成三环并扣逻辑结构,即人物与人物关联、人物与对象关联、人物与场景关联,共同推进情节展开.

二、空间的时间化:剪纸图像叙事的展开模式

用图像凝固“最富有情节的顷间”是王桂英剪纸图像叙事手法.该手法要求作者选择有意义的“顷间”隐喻故事的前承后续及因果关系,在意识层面完成对图像叙事的引导.为激发观者对叙事情节的想象,挑选情节链条中最富有想象力的“顷刻”、最有生命力的“动作”至关重要.但“顷刻”决不是情节的“顶点”,也不是动作的“终点”,而是最激发想象的瞬间.整体上看,《我的一生》是由20个“顷间”画面组成,不同情景之间不甚关联,似乎是毫不相关的并置.但图像中人物成为读者串联叙事性的线索.读者在地对图像元素进行提纯、整合、推理后,可揭示出隐藏于空间中的时间序列,从而使线性的时间流形成立体化的故事性.也就是说,《我的一生》画面在从右向左延伸中,以空间转换的手段换取了时间推进的外在形式,使“空间的时间化”成为可能.王桂英剪纸图像“空间的时间化”之所以能实现,本质上取决于以人物为核心的主题和空间中呈现的线性叙事本质.

王桂英剪纸图像叙事不仅注重讲什么,而且重视怎么讲.从单幅图看,每个场景并不根据情节组织画面,观者也无法用时间逻辑去获取情节信息.这意味着剪纸图像空间遮蔽了时间,把故事的时间性退隐到图像的背后.《我的一生》长卷中的《抓药归来》讲述了王桂英14岁那年冒着风雪为生病的爷爷抓药,爷爷病故的情景(图2).如按照时间逻辑,视觉很难建构人物形象出场的顺序.在二维图像叙事中,一旦时间逻辑的切入点被搁置,空间叙事必将粉墨登场.当以空间思维去解读《抓药归来》时,叙事情节的展开从图像左下角开始,并以逆时针方向完成故事叙述.四个孤零的身影被安置在“掏空”的空间中,并以强烈的空白对比凸显身影的孤零.图中四个序列并没有出现故事的“顶点”(爷爷去世),也没有出现动作的“终点”(爷爷横躺).爷爷的身影始终是纵向处理,映射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创作观念,即以主观意愿规避了“顶点”,终止了“终点”.在二维空间中,对纵向旋转即可得到横向,显示出完全相反的结果.纵向处理的爷爷身影隐喻王桂英对爷爷活着的期待,又潜藏着王桂英必须面对的结果,即承认爷爷去世的现实.这种造型手法与空间布局也为视觉转向下一个叙事画面进行了铺垫,实现了以空间换时间的目标.

三、叙事即人生:剪纸图像叙事的美学还原

前人流传下来的剪纸对后人来说具有范型意义.当民间剪纸艺人被问及“您为什么这样剪?”的时候,得到的回答往往是“没有为什么,祖辈就这么剪的”.当下,能称得上真正的传统剪纸,其题材仍然无法摆脱诸如龙凤、生肖、戏剧、脸谱、仕女、汉字、锯齿纹等传统经典符号.换句话说,一旦剪纸脱离经典符号,传统味道瞬间荡然无存,但王桂英剪纸是个例外.她直接从自己生存境遇中提取素材,田野、集市、猪圈,甚至窑活、打水泥板、拉电线等无文脉信息的元素,经她“冒铰”立刻呈现出传统韵味和文化意义,成为真正原生态民间艺术[2],这其中至少蕴涵三个叙事法度.

首先,身边题材宣示了王桂英日常性的生存境遇,结合传统“冒铰”技法把自己“铰”进图像,成为图像在场者,确立了叙事主体.《我的一生》图像中儿时的“我”清晰可辨,强化了童年悲惨的生存境遇;长大的“我”作为叙事主体的突出地位被消解,但“我”一定在图像中.王桂英通过这种手法弱化了“我”的在场意识,以我的“无”强化了旁观者的“有”,从而把旁观者的想象拉进情节之中,最大限度地与切身经验接近,为观者想象建立体验性因缘.

其次,叙事如真实的人生,有入场就有离场.《我的一生》故事入场按照时间顺序从右向左模拟发生的亲历,离场是以写意的时空维度赋予故事因果逻辑,并通过视觉元素编织起观者的回忆.按时间顺序的入场与根据因果逻辑建立的回忆性离场,不仅为情节展开铺垫了时间性存在,而且暗喻叙事与人生之间存在着同构性关联.

再则,《我的一生》图像中在场的身体无法超越被贫困裹挟着的心理阈限.在20幅图像中,描绘叙事场面的辅助元素“房屋”有17幅.王桂英仿佛在“房屋”中观看世界.她看清了场内的事物,怡然自得,所以生活中任何事物都可进入剪纸;她看不到氛围,却纯真自在.正是这种无意识的心理盲点成就了她剪纸艺术的本真.即使王桂英生物性的身体走进了都市大厅、学术论坛、镜头灯下,但心理上的身体也会表现出与出场环境的格格不入.在臻拍摄的记录片《干妈》中,镜头捕捉到这样一个情景:在王桂英剪纸艺术学术研讨会上,当专家对王桂英剪纸剖析之时,王桂英却睡意朦胧,显然她无法在脱离剪纸的空间语境中自我建构.

综上所述,剪纸作品《我的一生》根据故事发生的时间先后进行了画面排序.图像中大量的辅助元素以一种格式化的方式存在,将情节进行了空间分隔,利于核心元素(人物)及其活动对象一起建构叙事情节.因此,《我的一生》图像叙事模式本质是:以时空关联的方式缔造空间情景进行叙事性展开.这种叙事模式为观者与作者共同组建了体验性关联,最大限度昭示叙事与人生的同构,这也正是王桂英剪纸叙事人生的美学生命力.

综上而言:上文是关于经典剪纸艺术专业范文可作为剪纸艺术和王桂英和长卷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剪纸艺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英美文学教学改革和实践以思维导图模式解读《董贝父子》为例
英美文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思维导图模式解读董贝父子为例王诗颖(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兴义 562400)摘 要英美文学课程是一门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 近年来,英美文学教学.

谈古典舞独特的艺术内涵以《垓下雄魂》为例
【摘 要】古典舞垓下雄魂,生动再现了中国古代楚汉争霸的历史画卷,将发生在公元前202年的垓下战役搬上舞台 舞蹈并不着意于具体的物和事件,而是通过男子群舞的方式,以中国古典舞身韵为语言,以中国传统的剑为.

图像学视角下电影分镜的艺术底蕴以电影《大鱼海棠》为例
【摘要】梁旋、张春两位导演所执导的动画大电影大鱼海棠在2016年登上中国银幕,可以说这部电影的上映将中国电影市场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鱼海棠一时间也成为国产动画的热搜代名词,尽管电影本身的一些细节饱受.

中国剪纸艺术溯源和美术动画利用
邱 岳1,黄权生2作者简介邱岳(1993),男,山东青岛人,江南大学数字媒体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影视动画创作;黄权生(1977),男,重庆巫山人,博士,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重.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