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节目相关论文范文集 和引微入视提升电视民生节目影响力电视民生节目《新闻坊》开展媒体融合的尝试类论文范文集

主题:节目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3

引微入视提升电视民生节目影响力电视民生节目《新闻坊》开展媒体融合的尝试,本文是关于节目相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和《新闻坊》和影响力和民生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节目论文参考文献:

节目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电视期刊西部广播电视期刊民生问题论文关于微博的论文

钱 瑾

摘 要:新媒体的快速强势崛起,使得电视的影响力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以上海电视台名牌民生节目《新闻坊》开展的媒体融合探索为例,探讨在诸多新媒体的“抢逼围”下,传统电视民生节目如何利用新媒体手段“突围”,拓宽受众面,提升影响力.

关键词:电视媒体 微信 受众 媒体融合

《新闻坊》开播于2002年6月24日,虽说有过无数被街头巷尾热议的闪亮经历,有过令人惊叹的8%的年收视率,近年来,《新闻坊》却随着上海新闻综合频道晚间黄金档节目一起步入“熊途”,栏目平均收视呈逐年下滑趋势.开机率下滑,收视率快速下跌,主力观众不断缩水.究其原因除了主力观众逐渐老去和节目质量的因素外,不得不说是新媒体“惹的祸”.

微信足以成为电视节目的好帮手

新媒体发展至今,微博与微信特别是微信平台已经成为人们随时随地进行信息和意见交流的最理想“场地”.更重要的是,电视节目本身的信息传播以及娱乐属性,与微信平台用户的使用初衷十分吻合.

一、“官微”成为电视媒体选题的重要来源.电视台与新媒体成功合作的实例首推央视.央视春晚在2013年遭遇“滑铁卢”后(2013年央视春晚在央视一套的收视率仅为11.36%,低于2012年的收视率17.37%,以及2011年的18.34%),2014年马年春晚,央视就与微博联手,吸引了3447万用户参与春晚的互动,掀起了全民春晚大狂欢.尝到了甜头,央视2015年羊年春晚在直播过程中,利用微信来玩“互动”,电视观众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直接“吐槽春晚”,在春晚专题页面上热议关于春晚的所有话题.

与新媒体合作,走媒体融合之路,现已在全国传统媒体中形成全面开花之势,上海电视台《新闻坊》节目也在2014年7月20日开通了微信.让《新闻坊》记者编辑惊喜的是,“官微”很快变成了维权投诉和新闻爆料的又一平台.到如今,《新闻坊》“官微”投诉爆料区平均每天约有90件,可成为有效选题的约15件,既有群租违建、工地扰民、环境污染、交通乱象、小区管理、不文明现象等城市管理的顽症,也有网络消费维权、公共场所设施配套和政府部门“四风”问题等“高大上”的猛料.相对原有的新闻,其投诉爆料的涉及面更广泛,问题更加尖锐,选题价值更大.《新闻坊》的实践证明,“官微”不仅是信息发布和公共交流的平台,还是新闻生产链上的重要一环.

二、“官微”架起了电视与观众互动桥梁.就观众心理来说,参与性是他们最普遍的心理需求.他们需要提出自己的看法,他们有意愿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内容表达出来.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新闻坊》利用“官微”在电视节目与广大观众之间搭建了一座互动的桥梁.《新闻坊》的“每周一菜”周六露面,颇受沪上观众喜爱.“官微”开通伊始,就设立了“学烧小菜”讨论圈,和电视节目的内容相互交织,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比如,“学烧小菜”讨论圈的内容,既可以进行人际传播,也可以进行大众传播.这个讨论圈和节目中的“每周一菜”是联动的,又和“官微”推送内容中的“烹饪”相扣.在电视节目中,民间厨神们将自己的拿手好菜和观众分享,观众可以在“官微”的讨论圈中畅所欲言,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的私房菜和宝贵经验、江湖秘籍告诉圈友.

传播学理论认为,只有得到反馈,才可能获得好的传播效果.充分利用微信的传播优势,讨论圈不但反哺《新闻坊》“官微”,使更多的用户关注编辑每天推送的内容,而且还提升了《新闻坊》节目的收视率.以2015年5月为例,播出“每周一菜”前的最高收视在4.33,“每周一菜”播出的时候,收视率上升到4.43.

三、“官微”为电视线下活动摇旗呐喊.对传统媒体而言,媒体融合发展不能只是限于传统节目内容的碎片化和一系列新媒体业务的独立发展,而要更加突出“融合”,通过不断强化各类媒体内容、媒体业务、媒体平台之间的有效联动和资源整合,构建一个以数字视听内容创意、生产、经营与服务为核心的传统生态系统.《新闻坊》“官微”开通后,不仅为线上节目广作宣传,还不遗余力地为线下活动摇旗呐喊,让电视节目线上线下活动的宣传更加立体化,电视观众、“官微”粉丝相互之间的互动显得水融.

2015年4月26日,《新闻坊》与上海市市容绿化局合作推出了反映“绿色星梦想——寻找民间绿化达人主题活动”的小专栏《绿化达人》,作为上海首届“市民绿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集腋成裘、积少成多,使上海的高楼大厦因绿色的点缀而充满生机,让我们的生活因环境的优美而愈加和谐.这无疑是《新闻坊》本年度最为重要的线下公益活动.配合《绿化达人》的播出,《新闻坊》“官微”上的出彩表现也贯穿整个活动,自始至终与《新闻坊》电视节目相呼应.通过这次实践,《新闻坊》“官微”摸索出了一套助力线下活动的有效办法.首先,是推送时间有讲究.从播出时期的具体推送时间点来看,《绿化达人》小专栏在每个周日晚上播出,“官微”则在次周推送相关视频内容,从4月下旬至10月中旬,共推送了25次.在介绍民间绿化达人候选人结束后,官微又马不停蹄地承担起了“绿化达人人气奖”的网上重任,以及为上海市民绿化节闭幕式活动的造势宣传.其次,推送内容有特色.在配合《绿化达人》线下活动的操作中,《新闻坊》“官微”推送的内容有活动预告、活动宣传片、活动报名、活动花絮等内容的放送,也有活动主要人物的推介及补充,如“达人养花经”小板块,意在拾遗补缺.第三,话题讨论互动.从《绿化达人》活动策划之初,《新闻坊》“官微”编辑就设计了专门的互动方案,打算每推送一个绿化达人候选人视频,就紧跟着推出相关话题讨论互动.第四,娱乐奖励及营销内容.《新闻坊》“官微”开通以来,时常配合有关报道推出“答题有奖”活动.在《绿化达人》活动结束后,“官微”编辑在业务总结中指出,“官微”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线下活动的宣传造势,而且能够波及产品的营销.比如,在宣传《绿化达人》活动的同时还可以做盆景、盆花等绿化商品的营销.

媒体官微要“火”谈何容易

自从2011年1月腾讯开发出微信这个通讯工具至今,用户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已经拥有800多万的公众号.微信对于电视媒体扩大影响力作用之大已毋庸置疑,而全国大大小小的传统媒体也都先后开通了各自的“官微”.眼下的问题是,只有少数媒体“官微”受到大众关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而大多数少有人问津,还停留在“自娱自乐”阶段.

一、先蓄水后养鱼.《新闻坊》微信开通较晚,要去争夺业已形成关注习惯的微信用户谈何容易.面对难题,《新闻坊》“官微”编辑冷静分析市场后得出结论,资源和人力有限的地方媒体,尤其像《新闻坊》这样电视台下面的一个栏目组,根本无法如《人民日报》“官微”那样一开始就用自产的信息报道和精美文章赢得用户,而必须避实就虚,采取迂回战术.于是,《新闻坊》“官微”先推出广受大众欢迎的“闲置用品信息发布平台”,以吸引粉丝,聚集人气.“闲置用品信息发布平台”刚露面,用户就一呼百应.平台的功能不仅是让用户间实现闲置用品的互换,而且他们还能通过平台搞的一系列活动“秀”出自己的才能,亮出自己的观点.比如,“聊聊虎妈猫爸的育儿经”,粉丝们就热播剧《虎妈猫爸》中虎妈、猫爸、专家等不同的教育观念展开了讨论.平台上的活动让粉丝展现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这不仅能增加平台的活跃度,而且还能吸引更多的用户进入平台.平台推出不过一个月,用户点击量就超过了80万.

二、除了服务还是服务.说实话,《新闻坊》“官微”开通之初,对该用什么来“增粉”一时的确举棋不定.有的“官微”以“星腥性”类的信息来“吸粉”,也有的“官微”喜欢卖萌和名言警句的堆砌,更多的“官微”则热衷于生活资讯、天气预报,以为这样才能更亲民.服务是《新闻坊》之根本.电视节目靠着服务二字,十二年来顺风顺水,饮誉沪上.如今办“官微”,开疆辟土、“增粉”“抢丝”,还必须扛起服务的大旗.首先,“官微”的服务性体现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监督类报道一直是《新闻坊》节目主打的品牌.遥相呼应,“官微”上也开通了投诉通道.根据“官微”上用户的投诉,《新闻坊》节目及时跟踪报道,帮助市民解决急难愁问题.这个投诉通道开通后,为《新闻坊》“官微”带来了众多粉丝.未开通通道前,“官微”粉丝每天平均增长人数为53个.开通通道后,平均增长人数为81个.而且在“官微”上,每天能收到几十条投诉信息.其次,《新闻坊》“官微”的服务性还体现在“知人冷暖、与民同乐”.以2015年9月1日的“官微”为例,《信息早知道》共推送了19条信息,包括手机实名制、问题食品召回时限、儿童安全座椅3c认证、场外证券业务黑名单制度、9月3日放假期间加班费等.这些重要信息几乎涵盖了这个月民生民计政策措施新的变化,网民稍作浏览便受益匪浅.

三、强强合作充分融合.在面对新媒体激烈竞争的当下,传统电视纷纷采取了自身“演进”和“适应”的方式.不过,“演进”抑或“适应”,都必须立足自身媒体形态,并利用新媒体技术来完善自我、求得发展.传统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是强强合作,充分融合.如前文所介绍,“绿化达人”是上海市绿化节的主要活动之一,旨在通过对民间“绿化达人”的评选,达到交流园艺技艺、宣传绿化知识的目的.而《新闻坊》“官微”中的“绿化”板块,介绍的是各种植物的养护知识.它们惺惺相惜、遥相呼应,说白了那就叫“互相抬轿”,为了相同的目标,电视“官微”强强联手,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双赢.

《新闻坊》“官微”注重制作自己的拳头产品.《新闻坊》与上海17个区县电视台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借用各台深接地气的优势,不断推出不同主题、不同视角的“区县扫描”系列.以虹口区的《虹口的十张名片 总有一款是你的菜》为例,文中奉上的“名片”是“邮轮海港、中华名街、上海方舟、下海之门、民族之魂、低碳花园、音乐家园、精武体育、百年邮政和申花主场”.空中俯瞰,一览无余,气势恢宏,在为自己区县自豪的同时,大家也非常想看看“邻居们都变成了啥模样”.这些珍贵的航拍画面不但为“官微”涨了粉丝,后来还被制作成报道在《新闻坊》电视节目里播出,并收获了理想的收视份额.由于《新闻坊》“官微”走了一条正确的发展之路,开通不过5个月,即在2014年度腾讯微社区影响力排行榜上,荣膺“媒体类微社区十强”.

结语

当下是网络信息时代,新变化新变革扑面而来,传统媒体正面临着新媒体的严峻挑战.摆脱困境与困惑的办法是,顺应时展趋势,创新乃至升级内容产品、生产方式、传播手段、服务模式和盈利模式,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并寻找到生存之路和发展空间.作为一档名牌电视新闻栏目,《新闻坊》不仅需要已有的主力收视群体,还应吸纳新鲜血液,而新媒体正是吸引更多受众的一个主要渠道,比如微信.因为它能使信息的及时互动或暂时延宕得以自主实现,使得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完美结合.《新闻坊》“官微”的目标是成为百姓生活的好帮手,打造上海人的网上弄堂.朝着这个目标,通过多角度、多层面、多渠道、多平台地运营“官微”,实现节目和观众互动,黏附受众,实现节目和互联网平台之间互动,扩大节目关注度、覆盖面,此举不仅能将《新闻坊》“官微”推上一个新的台阶,而且还可反哺传统电视民生节目,进而让她迎来第二个春天.

(作者单位: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

该文评论:这是一篇关于节目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新闻坊》和影响力和民生相关节目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变电视问政为电视见证以《脱贫大决战》节目为例看问政类电视节目 趋势
【摘要】“电视问政”的实质是时政新闻的延伸,反映政府及相关机构的政策方针 作为“电视问政”精髓的“问”,不断考验着策划人和制作者.

从叙事学视角看文化综艺节目《国家宝藏》
【摘要】无论是小说文本还是影视艺术,都需要通过叙述来传递某种思想情感,综艺节目作为视听结合的电视艺术,为观众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更包含了丰富的叙述视角和层次 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分析国家宝藏,希望从不同视.

基于受众心理看文化类节目的以央视三套文博节目《国家宝藏》为例
【摘 要】2017年,文化类节目此起彼伏,皆获得不俗的收视成绩,但久而久之节目形态保守、内容刻板……问题也逐渐开始出现,实现文化类节目创新,打造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类节目成为当下的热门议题 2017年底.

文化类综艺节目《信中国》的舞美效果分析
【摘 要】3月初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信中国节目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节目以“信”为主题,选择合适的艺人作为信使,并由主持人朱军讲述信件背后的故事 节目使用最新的潘多拉立体投影技术,.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