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寂寞论文例文 跟寂寞的钓台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主题:寂寞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7

寂寞的钓台,本文是关于寂寞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和钓台和寂寞类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寂寞论文参考文献:

寂寞论文参考文献 兰台世界杂志社中台关系论文

富春江在中国山水名胜中独树一帜,其美景为历代文人墨客所赞不绝口,唐代诗人韦庄甚至惊叹“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元代画家黄公望以富春江景为素材所绘的《富春山居图》,那种明澈而丰盈的意象,让人怦然心动,也使其列为“中国十大传世名丽i”之一.富春江在浙江中部恣肆流走,其中最美的一段在桐庐,两岸山色青翠秀丽,江水清澈碧绿,在山水之间还散布着许多名胜古迹,以各自所有的色彩和动态,使美丽的山水景观和旷世悠远的人文历史融为一体,两者相映成辉.最让我们心向往之的,当然还是名闻遐迩的严子陵钓台,那也是这一段山水的核心景观.

凡有江河几乎都有各种钓台,而富春江上的钓台因严子陵而颇负盛名.《后汉书》有严光(字子陵)传,说严光少年时就很有才气,与刘秀是同学好友.刘后来登基做了皇帝,想让他出来辅佐自己,三次派车去接他,但他坚辞不就,或许在他看来,拒绝和放弃也是一种坚守.刘秀亲自上门相劝,也无功而返.后来,刘秀干脆直接封他为谏议大夫,职责是提建议和意见,在君主犯错或做出一些比较不好的举动的时候,对君主进谏.然而他仍然不受,绝意红尘,耕读富春山中,终身不仕,一直使生命处于一种纯粹的状态,最后八+而终.以至作为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也只能叹气:“子陵,我竟不能下汝耶!”

东汉高士严子陵大概没想到,他越不想出名,却越引来历朝历代的名人雅士为他树碑立传.主要原因在于一位著名文学家的善举和一篇文章.本来后人为敬仰严子陵的高风亮节,唐朝初期,就已在严子陵钓台下建祠奉祀.宋朝大文人范仲淹被谪守睦州知州时,所辖为现今浙江桐庐一带.在他眼中“满目奇胜”富春江固然是寄情山水的好地方,但是他更景仰的严子陵,“思其人,咏其风”.由于当时的严祠已破败不堪,几成荒祠,而且过去所建是其后裔族人的家祠,规模较小.范仲淹决定以地方政府的名义建造,为此还亲自撰写《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此文对仗工整,字字珠玑,可与他最为知名的《岳阳楼记》媲美,其中名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为国人所熟知,此文与《岳阳楼记》同被收入《古文观止》,堪称记文双璧.人以文名,似乎有此文之后,严于陵更成了隐士中的重量级人物.从此,所有文人雅士谒严祠,读此文几乎成了一种时尚.

我们从七里泷码头乘游船先观江景.七里泷素有“小三峡”之称,这里两岸夹峙,过去水流湍急,自1968年建成富春江水电站后,急流险滩变成一泓平阔的碧湖.古有“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一说,即咏此段景致.下游便是令人心驰神荡的严于陵当年归隐垂钓的钓台.快艇在江中疾驶,艇头将江水犁开一道碧波.两岸山峦一如既往地馥馥郁郁,峭壁林立,不时可见青瓦白墙的人家掩映在茂密的树林中,似乎专为画家和摄影家准备的构图,那份静美的感觉真好.江水丝绸般地光滑纯洁,即便快艇疾驶,也不觉得颠簸.在江景最美处,驾驶员善解人意地将快艇停下来,让大家拍照.偌大的江面上只剩下我们的快艇如一片树叶漂在江中,这江水既不惊涛拍岸.也不恣意妄为,平静地让我们体验“人在明镜中,帆浮翠屏间”的幽雅意境,犹如内心澹定的隐士一般.不知何时,缕缕白云如洁白的哈达柔曼地飘绕在山脚,与这条似乎被涅檠过的江水相依相撩,没一会儿却又漫上山顶,山顶便云深不知处了,仿佛演绎时光迅捷的流逝.江面有渔夫摇着小舟,在疏朗静阔的江面撒网,一幅青绿色调的苍润画面盈满诗情.此刻我方才领悟到中国水墨画的魅力所在,也只有水墨丹青的勾勒、点擢、晕染才能让一江春水浇湿早已干涸的梦.

到钓台码头,沿着石级而上,迎面便是赵朴初先生所题的“严子陵钓台”牌坊,也是游客集中留影的地方.牌坊西侧是粉墙黛瓦的严子陵祠堂,祠内范仲淹撰写的《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前有游客在出声颂读,那遒劲书法的书法,似乎就是“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最好注脚.祠堂东侧山麓是长达数百米的钓台碑林,碑文精选了自南北朝至近现代的名人雅士题赞钓台的数千首诗词,书法均出自国内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书法名家,这些沾染了富春江灵气的藻思绮语和气韵飘逸的书体,留下了历史的履痕,文化的行脚,漫浸着钓台草木的清新,波动着诗意的灵性,纯厚而绵长.

雨后初晴,山路上湿漉漉的,一条石板山道顺着半山腰蜿蜒向前.这种相似的小路在富春江环岸有无数条,但是,只有这一条让我们有登高的和朝觐的虔诚.路边葳蕤的野草和横伸的树枝没有任何约束地释放生命的活力,似深山里的心灵憩园,让人洗净尘屑.在石径岔道上有“双清亭”,民国年间所建,亭联为:“登钓台南望,神怡心旷;想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此联没什么创意,但也算是写实.在一株古树前驻足凝目,听同行友人介绍说,严子陵钓台分为东、西两部分,相距80余米.所谓“台”,就是两块巨大的山岩,雄峙江畔,垂离江面70多米,背倚青山,下傍绿水,掩映在葱茏的古木丛中.东台相传为严公隐居垂钓处,亦称严陵山,台下幽谷中有巨石如笋,侧看如仕女垂手而立,据说严子陵常以此支撑垂竿.石笋上方是可坐百余人的大块石坪,突兀如悬江岸,踟蹰其上,风姿绰约的一江碧水尽收眼底,高峻的感觉油然而生.韶华白首之间,是漫长一生,还是恍然一瞬?然而,这里作为钓矶历来存疑,明朝学者袁宏道曾分析:“溪深六七寻,山高四五里.纵有百尺钩,岂能到潭底?”郭沫若更直接表达怀疑:“岭上投竿殊费解,中天堕泪可安排.由来胜迹流传久,半是存真半是猜.”尽管如此,古往今来这儿仍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登台凭吊,让精神的足迹穿越钓台山水,甚至成了现实生活某种参照.唐朝大诗人李白甚至还赋诗:“永愿坐此台,长垂严陵钓!”

东台的石坪上有石亭.亭内竖有一方石碑,一面刻“汉严于陵钓台”,另一面刻有南朝范晔所撰《严光传》,文字虽短,但铅华洗尽,已臻化境.我们逐句诵读其传,听钓台下轻拂岩石的江水细语,想象在平淡无奇的岁月流逝中,看着无化为有,有化为无,看着白变成黑,黑变成了白,使人油然而生“钓台虽在.斯人已去”的感叹.严子陵的故事,对当下许多不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办事,急功近利、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甚至跑官要官者来说,恐怕早已是种神话.许多人似乎都变得无缘无故地浮躁起来,期冀一夜成功的也大有人在.站在神往已久的钓台临江处,望着脚下从上游驶来的游船,自有触绪纷来.一块碑石的抵临,需要多少岁月的淘洗!船儿远去了,留下时间的影子,寂静中藏着千年的跫音.当年“急湍甚箭,狂狼若奔”的七里泷江水,曾打湿严子陵漂渡的衣衫,而今由于富春江水电站大坝的拦阻,早已止波息涛成为一川静水,这种静美让人永远处于遥想与等待之中,也承载了些许美丽的怀念.舍,其实不是丢弃,而是另一种获得和延续.而我也忽然悟到,我们收拾起尘世中琐碎的心情来此,不就是为寻求还和昔日一样的钓台的安宁吗?与东台遥遥相望的是西台,因南宋爱国志士谢翱在此哭祭民族英雄文天祥而出名.元兵南下时,谢曾变卖家产率乡兵数百人投奔文天祥军中效力,被任资议参军.文天祥殉国后,他到此与友人设文天祥牌位哭祭亡灵,并作《西台哭所思》诗,如今在辽远的空旷处读来仍是感人至深.

这一段的沿江美景,没有高楼、没有标语,没有强制、没有催促,都是自由欢快的原生态景观.当年范仲淹修建严子陵祠堂的善举引起后世的仿效,后人在严祠附近陆续修建的客星亭、羊裘轩、招隐堂、高风阁、玉泉亭、清风堂、遂高楼、三公不换亭、天下十九泉亭、云峰烟水阁、山高水长阁和钓台书院等建筑,当年的寂寞成为后世景仰的美丽释放,也使钓台景区的内容非常丰富.的著名诗句“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更使其名闻天下.这儿不仅*众多古代文人墨客吟咏富春江的诗词,而且一泓清澈的江水流过是一件多么美丽的事情.山川没有语言和文字,却创造了独特的表达.然而,遗憾的是,尽管这里离桐庐市区仅15千米,尽管正值国庆长假,各地大多数景区游客普遍爆满的情况下,这一精致的山水文化内涵厚重的景区却显游人寂寥,遗世而独立的高士受冷落,是否也是滚滚红尘中一种世俗的选择?宋朝大诗人苏轼诗曰:“昔人垂钓今何在,此地空余百尺台.”春秋流过,冷暖自知,似乎是对当下现状的某种预言.

站在山顶,面对一江流水和逶迤的群山,内心顿时空灵起来了,有一种穿越在现代与远古时代隧道里的感觉,如同自己对自己的一次认读.时光如江水,悄无声息流向远方,在不同时代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景.所有的光阴都是刹那.过去,或许一根钓竿、一杯淡茶、一个漫长而又诗意等待,就使清名长驻人间,那怕是个孤独的背影.而今,等待就像时间久远的重复,让人看见和感受得到,却永远无法说出复杂的感觉.钓台被赋予它自身之外的许多元素,在情境心绪交相作用过程中,那每一块石,每一茎草,每一泓水,都启迪人要耐得寂寞,祛除浮躁,摆脱那些让人身陷其中的无以名状的东西.然而,严公守望的钓台,其实早已被现代观念穿透,只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脱不出.友人指点探询,那山野溪涧的岑寂峡谷中,是否是当年严公不离不弃的茅舍所在?苦与乐,都有一片独立而随性的光阴.只是隔了时光之帷,早已听不到从容淡定的蝉声和辽远野性的猿啸!

言而总之,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经典寂寞专业范文可作为钓台和寂寞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寂寞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台钓鲢鳙实战经验
文江苏·周宇杰原来人们都以为鲢鳙是不可钓取的,十几年前,假如有人说想钓鲢鳙,通常会被认为“不会”钓鱼;如果钓者辩解,那么他还可能被冠以“爱吹牛&rdq.

父亲的寂寞
阿照跟她的爸爸一点都不亲,就连“爸爸”似乎也没叫过几次 这个爸爸其实是她的继父 妈妈在她4 岁的时候离了婚,把阿照托给外婆照顾,自己跑去北部谋生 阿照国小二年级的时候,妈妈带了.

七旬老人游南极登T台
在杭州,有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退休后和丈夫游历了全球五六十个国家 2017年12 月26 日晚,她刚刚完成南极之行,还未来得及倒完时差,又迫不及待地踏上了模特T 台 12 月30 日,记者在2017 .

一台相机一个团队一生追求
十六年的军旅生活锤炼了他的坚韧,十七年的工作铸就了他的忠诚,疾病使他不得不忍痛过早地离开了工作岗位,但是,困难和挫折没有压倒他,这些年,他走过山山水水,用手中的镜头,用一帧帧照片,记录着祖国的发展变化.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