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有关发展研究论文范文 和产业集聚和园区经济综述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主题:发展研究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8

产业集聚和园区经济综述,该文是有关发展研究学术论文怎么写与综述和集聚和经济发展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发展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发展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综述模板幼儿园文献综述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金融经济杂志社

一、引言

产业集聚所引发的集聚效应驱动了区域经济增长[1].早期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其所产生的集聚效应.随着研究深入,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影响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虽然学界关于产业集聚理论及集聚效应的研究层出不穷,但对于产业集聚产生结果的研究视角多局限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视角,鲜有研究聚焦微观园区经济增长问题.有鉴于此,本文对产业集聚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厘清.本研究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弥补了国内外关于将产业集聚对园区经济发展影响研究综述的空白,为该领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第二,以集聚效应为理论支撑,聚焦园区经济发展微观视角,探究产业集聚对园区经济影响的内在机理.

二、产业集聚与园区经济发展

1. 产业集聚相关理论研究

外部规模经济概念由Marshall[2] 于1890 年首次提到.早期学者在界定产业集聚相关概念时,忽视了地理因素.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区域经济学理论随之提出.区域经济学代表人物Weber(1909)[3]提出区位因素,包括影响工业集中的集聚因素和影响工业分布的区域因素.随着产业集聚与主流经济学结合,空间经济学研究理念加入主流经济学范式.空间经济学代表人物Krugman(1991)[4] 认为产业之所以形成集聚现象,归功于运输成本、生产要素移动、企业规模报酬递增三者的相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心一”模型.

区域经济学家关注的另一重点是如何测量产业集聚程度.Haggett[5] 最先提出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测度方法,并用于分析地区产业集聚水平和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Hirschman(1958)[6] 测量产业集聚程度通过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方法.Krugman(1991)[4] 提出空间基尼系数来测量美国制造业集聚程度.该空间基尼系数适用于同一产业集聚情况.Ellison 和Glaeser(1997)[7] 定义地理集中E-G 指数作为产业间空间集聚程度的度量方法.Duranton 和Overman(2005)[8] 考虑集中指数统计意义,建立无参数回归模型分析方法.该方法可避免规模和边界问题,但数据来源基于企业层面且与企业间距离有关,导致可操作性较差.

2. 产业集聚效应相关研究

最早关于集聚经济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地域空间的产业集聚,如亚当斯密认为集聚经济的大小可等同于城市规模的大小[9].贺灿飞和魏后凯(2001)[10] 采用计量模型方法探讨了信息成本和集聚经济对中国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取决于信息成本和集聚经济变量.

产业空间集聚所形成的集聚经济与集聚不经济的综合经济效果会产生集聚效应.向世聪(2006)[11] 将集聚效应分为五种即规模经济效应,外部性经济效应,外部范围经济效应,创新与学习效应,品牌效应.Martin 和Ottiano(1999)[12] 结合新经济地理模型和内生增长理论研究区域溢出效应,指出富裕地区企业的空间集聚会使该地区经济增长率增加.然而,另一些学者认为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闫逢柱和乔娟(2010)[13] 提出集聚效应受集聚程度影响,只有集聚规模适度的情况下,才会产生积极效应;集聚规模的过渡增加会导致其所产生的积极效应受到阻碍.

3. 产业集聚对产业园区经济影响研究

作为地方经济载体,“产业园区”肩负着推动着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艰巨任务.有关产业集聚与园区经济的相关文献,国内外学者主要从聚集经济角度对园区经济开展研究 [14].大体分可为两个研究方向:一是基于产业集聚理论,研究产业园区集聚效应和其发展趋势;二是基于实证分析方法,探究产业集聚影响园区经济发展的关系路径.

第一,基于产业集聚理论,研究园区经济集聚效应和发展趋势.

产业园区通过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集聚实现了园区经济发展[15].同时,在协同效应、溢出效应和自增强效应影响作用下,园区经济在产业组织、生产效率、交易效率方面得以优化.基于以上研究背景,Bagnasco(1977)[16] 首次对产业集聚现象进行研究;沿袭以上研究脉络,Frenkel(2001)[17] 提出企业的空间选择与园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结论.向世聪(2006)[18] 指出集聚经济是集聚效应的主要表现,是社会经济活动在园区空间集中所产生的正外部性效应.吴峰华(2007)[19] 提出产业集群优势将有利于产业园区经济的发展,因此产业园区应向产业集群演进.在此基础上,马丽(2015)[20]通过对产业集聚与产业园区经济发展相关性进行研究,得出产业集聚会影响园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结论.万道侠(2018)[21] 指出当产业集聚水平越高时,企业“创新惰性”越强,并提出金融发展在产业集聚与企业“创新惰性”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从产业园区经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产业园区经历了数量快速增长和质量整合升级两个阶段.同时,由于政治体制的不同,我国园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园区相比,其建设与发展路径截然不同.因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园区成为当地经济的增长极,各地政府进行大规模的招商引资而忽略了园区产业集聚.特别是近几年,园区重复建设严重,同构现象突出.导致园区内生增长动力不足,产业集聚程度不深,资源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园区管理体制缺乏创新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园区经济发展.因此,需要针对我国园区经济发展特点,研究产业集聚影响园区经济发展的关系路径,并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

第二,基于实证分析方法,探究产业集聚影响园区经济发展的关系路径.

产业集聚是园区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建立园区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园区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和企业集聚所产生的外部规模经济( 包括区位化经济和地方专门化经济)[22].以上两种规模经济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基于此,学者们以内外部规模经济为视角,研究产业集聚对园区经济发展的影响.Krugman(1995)[23] 认为扩大园区集聚规模可以通过扩大园区核心企业的内部规模实现.从内部规模经济方面,马丽和严汉平(2015)[24] 研究产业集聚和园区经济发展的相关性问题,结果表明产业集聚水平与园区工业增加值贡献率呈现正相关关系.从外部规模经济方面,Lucas(1988)[25] 认为外部经济效应在初期可降低园区企业成本,从而吸引大量外部企业涌入园区,促使园区产业规模提升.然而在中期,外部经济效应会引发园区企业竞争,影响其生产率提高.由此可知,外部经济性是园区经济发展的微观经济基础.然而,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流动的“惰性”和园区整体的竞争优势倾向于增大集聚规模,导致园区企业集聚规模超出最佳规模限度[26],造成园区场地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学者们需要进一步分析产业集聚与园区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机理,为园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三、结语

本文从园区微观视角出发,探究了产业集聚对园区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首先,对产业集聚理论及测度方法进行梳理;其次,以产业集聚所引发的集聚效应作为理论基础,分别从外部经济性与内部经济性效应,阐述了产业集聚所引发的集聚效应;最后,从集聚效应发展趋势、经济增长关系路径两方面描述了产业集聚对园区经济发展的实质性影响,在此基础上,就园区经济发展对策建议进行整合.本文虽然就产业集聚对园区经济影响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整合,但忽略了产业集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随着集聚程度提升,原集聚产业配套的资源空间配置失衡,会促使新产业会发生集聚,这种新产业的集聚即产业再集聚.对于产业再集聚的定义、特征、种类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相关理论研究较为匮乏,后续学者可进一步关注产业再集聚对园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综上所述:这篇文章为一篇适合综述和集聚和经济发展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发展研究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发展研究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攻克关键技术形成产业集聚
本报记者 连晓东12月20日21日,2016中国虚拟现实产业创新大会暨中国虚拟现实产业展览会举行 司长刁石京在致辞中表示,虚拟现实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大成者,是学科高度综合交叉的新兴领域,也是当前全球.

2019中国产业互联和数字经济大会峰会在北京召开
2017年12月13日,2017中国产业互联与数字经济大会峰会在北京召开 党组成员、副部长罗文参加会议并致辞 罗文表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巨大成就 电子商务交易额位居世界首位,移动支付规.

旅游产业集聚区品牌构建
新形势下,旅游产业追求规模经济成为一种趋势 本文首先对旅游产业集聚区、品牌构建以及旅游产业集聚区品牌构建的概念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旅游产业集聚区品牌构建的现状,最后提出旅游产业集聚区品牌构建的优化路.

影视产业集聚经济模式
张倩(山东广电网络集团节目集成中心(山东广电大风传媒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101)摘要文章分析了影视产业集聚经济模式的特征和意义,阐述了中国影视产业集聚经济模式的优势,并提出了发展我国影视产业集聚.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