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哲学思考方面论文范本 与自然生命哲学《兰亭集序》的三种境界方面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哲学思考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5

自然生命哲学《兰亭集序》的三种境界,本文是关于哲学思考方面论文范本跟生命哲学和《兰亭集序》和三种境界类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哲学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哲学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自然杂志人和自然杂志世界哲学杂志马克思哲学论文

安徽省宿州市教体局教研室 井冠华

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会稽内史王羲之与朋友谢安、孙绰等41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他们留恋山川之美,享受流觞曲水之乐.事后,王羲之将“群贤”“少长”们的赋诗辑成一集,并作了序.这便是《兰亭集序》.我以为,《兰亭集序》表达了三种境界,即自然境界、生活境界和生命哲学境界.

自然境界

所谓“自然境界”,就是对大自然展开细致的描写,从而表达由大自然引发的快乐,或者表达对大自然的向往、憧憬和留恋.

古人认为,“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豪,蕉与竹令人韵,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文学作品中,人的内心情感每每和自然境界发生各种联系.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就是这样.作者对山间自然景物的描写中,洋溢着对田园生活的留恋和隐居生活的向往.

生活中,人们处于大自然中,则可以放松身心;从大自然的悠闲静谧中,也能够发现生命奥秘和生存规律.张潮说:“夫山水花竹者,名之所不在,奔竞之所不至也.天下之人,栖止于嚣崖利薮,目眯尘沙,心疲计算,欲有之而有所不暇.故幽人韵士,得以乘间而踞为一日之有.”大自然不仅呈现了优美自然的景色,还洗涤了人们虚荣浮躁紧张多变的内心.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就感受表达了这一点.

在暮春之初,王羲之和朋友们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的自然景色自然会映入他的眼帘,成为他的诗文要表达的对象.《兰亭集序》中他这样写——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这16个字就将兰亭周围景色概括地描写出来了.

其中,“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是写山的高大险峻和林的幽静浓密;“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写水的清澈流动,清新迷人.试想一下,这是怎样的美丽:兰亭雅集时,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周边山岭高大,林竹茂盛,清流流淌……所以,这些美景描写,无不烘托了清幽迷人的气氛.

兰亭雅集时,山水之美、饮酒之乐、临流赋诗之雅兴让人流连忘返;但其中心内容还是指向美好自然与优雅人文中的审美愉悦.可以说大自然的优美、环境的高雅脱俗,让“群贤”“少长”们获得了无边的身心快乐.所以,《兰亭集序》在文章的开头,向我们展现了自然生活境界里的无限美好.

这一点,从王羲之当时所写的诗中可以得到印证:“欣此暮春,和气载柔.咏彼舞雩,异世同流.”“虽无丝与竹,玄泉有清声.虽无啸与歌,咏言有馀馨.”这里写的是对暮春景色和这次聚会活动的喜爱.喜爱大自然,是当时文人的雅好.王羲之的朋友孙统当时也写下了“时禽吟长涧,万籁吹连峰”的景致,王玄之则写在山水陶冶中忘记忧愁:“松竹挺岩崖,幽涧激清流.萧散肆情志,酣畅豁滞忧.”这些景色内容和王羲之《兰亭集序》前半部分的自然景物描写非常一致.所以,《兰亭集》中的诗,有的抒写山水景色之美丽、游赏之快乐,表达了山水审美的情趣;有的由山水直接抒发玄理,从而表达自己的新感受.

也就是说,《兰亭集序》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真实的自然存在.

生活境界

人类之所以开展文化阅读,其主要原因是探究前人的生活方式、生活境界,以引领自己、发展自己.《兰亭集序》最难得之处是给我们留下了1600年前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和生活境界.

在一般的散文作品中,我们很难发现文人雅士们的聚会交流和生活姿态.而《兰亭集序》则完完整整地留下了1600年前的生活境界.

《兰亭集序》中,这一天的生活图景是怎样的呢?

这一天是永和九年,作者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这一天,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有哪些人参加了这一天的活动呢?——“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这一天的生活在哪里开始的呢?——“此地”.这“此地”的风景相当优美,“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王羲之与朋友们倘佯于会稽山阴的兰亭,他们立于青山秀水之间,吟诗品酒话风流,逍遥自在,快乐无比.这一天的生活内容划分为三部分:一是诗酒人生——“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二是“畅叙幽情”;三是“游目骋怀”.因为“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应该说,王羲之与他的伙伴们的生活图景是非常优雅、令人向往的.这样的生活场景,给大家的感受是“信可乐也”.

但,兰亭生活聚会和现代的吃吃喝喝不同.这四十多人,他们赏景,他们吟诗,他们饮酒,他们交谈,是本本分分的文人间的聚会,是自由自在的诗人之间的交流.据统计,当时王羲之、谢安、孙绰等11人写成四、五言诗各一首,郗昙等15人各写诗一首,共成诗37首,编为《兰亭集》.这就是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的原因.

《晋书·王羲之传》说:“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可以说,《兰亭集序》中这一群人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生命状态,给后代文人雅士的集体生存提供了范例.所以有人说,1600多年过去了,兰亭集会仍对中国文人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哲学境界

自然与生命,是文学作品的两大母题.人们从自然中感受生命法则,从生命历程中揣摩自然存在的智慧.可以说,大自然给人类生存以无限的生命启示.

据史料记载,这次兰亭集会,名流荟萃,精彩纷呈,与会者超过四十人.在兰亭聚会上,为了增强集会的趣味性,他们采取了流觞赋诗的游戏法,流觞所至即席赋诗.吟诗喝酒之余,他们“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这种朴素自然的交谈和行走方式,真正地舒展了自由的生命体态,所以《世说新语·赏誉》评价为“高爽有风气,不类常流”.

在兰亭集会上,当大家流连山水、畅叙友情时,王羲之却在深刻思考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哲学法则.《兰亭集序》中,作者写道,社会生活中,人们“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都会出现三种生命之态:一是“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二是“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三是当“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时,人们“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如果我们沉溺于这三种状态,我们的生活姿态就是消极的,我们的生命哲学就是走向悲观的.因为“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因此作者从古人说的“死生亦大矣”得到启示,我们不能把生命的时光浪费在悲观消极的哀叹中,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岂不痛哉”.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文士,他的过人之处,是从兰亭集会的欢乐喜悦氛围中挣脱出来,冷静地思考了生命哲学,展现了自己高旷的哲学思考.他发现了“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他否定了当时的空谈思想,他意识到生命是短暂的.社会世态下,人们最要认真思考的便是如何提高生命的质量.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拒绝平庸——远离消极、悲观之生活.

所以,《兰亭集序》真正伟大之处在于王羲之认认真真地思考了哲学的生命存在和理想生命的哲学.或者说,他给我们探索生命存在的理想境界方面提供了一块指路牌.

汇总,这是一篇大学硕士与哲学思考本科哲学思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生命哲学和《兰亭集序》和三种境界方面论文范文.

兰亭集序
作者介绍王羲之(321—379) 字逸少 东晋书法家、文学家 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定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出身贵族 王旷子,王导侄 年十三谒周凯,为凯所重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

由《兰亭集序》而联想到的也谈传统文学和书法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兰亭序;书法与文学;书法教育【中图分类号】G292 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29002003【作者简介】李响,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南京,210000)副校.

清华学霸合唱团:用生命汇聚《我爱你中国》
团长刘西拉和伙伴们平均年龄72 3岁,他们中有“两弹一星”功臣,有飞机设计师,也有土木工程师 一句句悠扬的歌声,并不仅仅是唱出来的,而是用他们一生践行的 “我爱你中.

《兰亭集序》里别字多
顾农最近有专家撰文指出,兰亭集序里别字甚多,共有六个,其中“览”误作“揽”出现两次,那就是七个 全文三百二十几个字,如果按六个别字算,其别字率是1 85.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