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中考语文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和指向语文核心素养测评的有益尝试南京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评析方面论文范本

主题:中考语文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3

指向语文核心素养测评的有益尝试南京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评析,本文是关于中考语文论文范例跟素养和语文试卷和中考相关论文范例.

中考语文论文参考文献:

中考语文论文参考文献 语文天地杂志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语文天地杂志社中学语文杂志社

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七中学 袁爱国(特级教师)

近期,大家对语文核心素养构成要素的认识基本清晰.2017年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试图在依据课标的基础上,从语言、思维、审美以及文化等维度检测初中毕业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达成情况,试题紧扣考纲,贴近生活,关注生命成长,有利于促进语文教学品质的提升.

素养是综合的,本来是不能分解的.分解开来说,是为了表述和阐释.把语文素养分解为四个方面,是基于语文课的时代性和民族性.[1]为了更好地探究2017年南京市语文试题在核心素养测评方面的经验,笔者试从以下四个维度加以考察.

一、语言建构与应用:关注语境,强化语感,重视语识、语理的测评

(一)重视语言积累,在关注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同时,通过加大阅读材料的难度促进良好语感的形成

试卷注重基础考查,从字音字形辨析、病句修改、关联词使用、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理解、古诗文名句默写、文学常识的识记等多方面凸显语识、语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积累必须的语文知识,掌握基本的语言规范,形成相应的语言能力.

中考试题在依据学业测试基础性目标之上,还要发挥测试的甄别功能.现在小学和初中教材都比较浅,在课标要求的框架内,小学初中语文教材最好稍微提高一点难度.[2](P.48)试卷的总文字量是固定的,但阅读材料的理解难度加大,本次考试选择的文本给阅读带来挑战性.文言文是顾炎武的《月食》,属于科学性实用文,文字量较大,近400字.记叙类文本选择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水浒传》节选),论述类文本选择了一组诗论:《莫砺锋诗话》节选一段文字、吴小如《莎斋闲览》节选一段文字以及朱光潜的一篇文章《陶渊明》.文本内容的陌生化、语言表述的理性色彩浓,这些都给考生阅读理解带来了困难.一般考生阅读这些文本速度跟不上,理解也不够全面准确.其实,这里强调的就是良好语感的形成,无论是文言文、古典白话小说,还是理性色彩较浓的论述类文本,都需要学生在长期阅读中借助语识、语理,积累言语图式,形成相应语感,这样才能快速理解,准确答题.

(二)构建言语交流情境,通过多种多样的言语环境和话题,考查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

言语实践是一种情境性活动,语文实践活动必须在真实情境下,以任务为目标展开活动.试卷考查单项任务的试题有:结合语境造句,从“青山”“白云”“旭日”中,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造句;围绕《谈生命》《敬畏自然》《月亮上的足迹》节选的三段文字,写一句感悟的文字;结合习作修改语段,选择上下文衔接语句等.这样的考查紧贴语言文字,联系学生生活,语境明确具体,有利于学生理解与表达.

试卷的写作题目颇有特色.首先,设置了一个语境:2047年6月17日,30年后的今天,同学们相约回母校聚会,要求每人发言.然后,提出写作要求,请你发挥想象,以“无情岁月有情诗”为题,写一篇发言稿.试题规定了写作的文体为发言稿,即要求写作要有对象意识,言说的对象以老师、同学为主;其次,明确了发言的主题,在流逝的时光中追寻“有情”的人情故事.这种基于交际情境的写作,是一种“真写作”,记叙真人真事,表述真情实感,避免了宿构套作.

(三)丰富语言整合的方式,利用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等多种方式,在多样态文本阅读中考查学生的语识与语理掌握情况

试卷阅读题注重课内外结合,有教材文本节选文字的探究性阅读,有课标推荐的名著阅读,有课外古今名家的单篇文字或节选文字的阅读.试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题选择了群文阅读方式,三则材料中,前两则为节选的段落文字,第三则为完整的文章,考点有三题,前两题为单则材料的考查,第三题为三则材料的综合考查.群文考查有利于考查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以及综合概括能力.

为了突出经典名著的考查,考卷记叙类文本选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考题从两个方面出题:一是基于节选文本的阅读,结合选文概括鲁智深与酒的几件事,分析挑酒汉子唱词的作用;二是结合《水浒传》全书作答,选择鲁智深上五台山之前所做的义事,鲁智深绰号“花和尚”的来历,与林冲、李逵相比鲁智深性格的特别之处.这样,巧妙地将记叙文阅读考点与经典名著整本书“真阅读”紧密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开展名著阅读教学.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结合语言理解与运用,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思维是对新输入信息与脑内储存知识经验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心智操作过程,语文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与言语实践紧密进行.思维活动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和概括等步骤.如第7题,围绕《谈生命》《敬畏自然》《月亮上的足迹》节选的三段文字,写一句感悟的文字,先要分析三段文字各自的中心意思,再用一句话进行综合概括.第11题,要求依序填写一个动词,概括文中鲁智深与酒的四件事,这里不仅需要分析与综合,还需要进行比较,从鲁智深想酒到买酒、抢酒、闹酒,需要根据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填写相应的动词.

“语文学习重要的是提高阅读写作能力,而读写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思维训练,也是习惯、品位与优雅的言行方式的学习.”语文学习侧重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道试题往往与多种思维方式的考查相关.文言文阅读理解,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解说“月影”形成的原因,并从甲、乙两图中选一幅辅助说明,这两幅图都有太阳、地球、月亮以及月影的位置示意图,学生读图时需要形象思维的参与,解答题目还需要阅读文言文本进行提炼概括,这就涉及到逻辑思维的参与.第14题阅读理解题,自然景象常让人联想起相关的古诗句,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分享这样的经历.对自然景象的观察需要联想与想象,联系相关诗句需要比较与印证,这里有形象思维的参与,也有直觉思维的介入.

写作题目“无情岁月有情诗”,思维的空间很广阔,其间也需要多种思维的参与.首先,需要创造性思维的参与,要发挥合理的想象,畅想2047年的“这一天”母校聚会的场景,30年后的校园变迁以及师生的变化,都应该切合时代的特征.同时,还需要发挥联想,母校的人情故事、一草一木的描摹叙述要真实可感.其次,题目本身具有思辨色彩,“有情”与“无情”是对立的关系,如何看待岁月的无情,如何理解“有情诗”,如何将“有”与“无”勾连起来,都需要批判性思维的融入.其实,“无情岁月”为虚,有情生活为实,在岁月的流逝中找寻有情的诗意,才是题目的宗旨所在.这篇文章的重点在于“有情诗”的生活化素材的选取,并在此基础上生发生命的感悟与思考,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与人生观,这样的写作更关注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与独创性.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在体验、欣赏、评价等活动中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高雅的审美情趣与高尚的审美品位

这份试卷有着“诗”的灵性与气质,试图在坚硬冰冷的测试中渗透一份温情与关怀,在语言实践与思维活动的同时,展开审美之旅.其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

其一,引导审美体验与感悟.第5题是对关联词语的考查,放在生活画卷中让考生去选择运用.第6题要求围绕“青山”“白云”“旭日”造句,引导学生感悟自然美与生活美.第14题要求围绕自然现象结合古诗句描述个人的感受,不仅有自然美的观察体验,也有古诗词意境的体认涵养.

其二,进行审美欣赏与评价.材料阅读选题是围绕“诗”展开的论述文字.材料一为《莫砺锋诗话》节选文字,由南京灵谷寺的雪柳联想到贺知章的咏柳名句,进而追问:世间万紫千红的鲜花究竟是哪一双手剪裁出来的呢?是在问鲜花,也是在问读者.材料二吴小如《莎斋闲览》节选一段文字,从两个方面论述中国是诗的国度.材料三朱光潜写的文章《陶渊明》,论述大诗人在生活中把自己的人格涵养成一首诗.围绕三则材料,出了一道综合题:“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生活与诗从未有片刻的分离,联系三则材料谈谈对生活与诗的理解.这道题目侧重审美欣赏与评价,可以从多方面展开:生活中的自然风物常常能够激发人的诗情;生活中的文化艺术渗透着诗的特点;了解伟大诗人的人格与人生经历,能够提高人生的境界.从文化审美到人生审美,不仅是美的熏陶,也是德的树立.

其三,提倡审美表现与创新.在考试的短暂时间与极强的规定性下,进行审美表现与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完成这样的考查,主要寄希望于有内涵的写作题.“无情岁月有情诗”是一个美学意味浓郁的题目,有内在的张力,有审美表现的空间,也有审美创新的机缘.“有情诗”需要审美情感的渗透,需要将生活的美、生命的美用形象的文字多角度地展现出来,不仅要表现初中母校生活的诗意瞬间,还要畅想未来30年的美丽场景.在时间的长河里与人生跋涉的历程中,学生可以生发种种创造的因子,描绘世间人情百态,感悟人生万千气象.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在理解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扩充文化视野,倡导文化自觉,培养文化自信

语言文字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播的基础工具,而且自身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事象,当代文化生活的建构更是语文课程关注的实践课题.[1]2017年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文化气息浓郁,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试题选材到题干设置,传达人文关怀,渗透人性对话,以期在规定性极强的检测中,以文化缓释每一个学生的紧张.

试题文化视野开阔.试题涉及《论语》、唐诗宋词、古典白话小说以及顾炎武的笔记《日知录校释》等.不仅重视儒家文化的教化功能,也关注古人的理性精神.顾炎武的笔记作品以及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难得的具有科学精神的文本,将这样的文本纳入考查是具有信息时代的理性眼光的.在关注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渗透了对当代文化的审视.如修改习作选用的材料涉及“未来智能机器人会取代人类诗人”这一话题,这一材料紧贴时事,发人深省.

试题渗透文化理解与传承.论述性文本阅读引用的三则材料皆为诗论,从诗与生活、诗与文化、诗与人生等不同角度论述诗的功用,试题有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如对陶渊明人格的分析;有对传统文化的体认,如联系生活写出相关古诗词;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如阐述生活与诗的关系.

试题努力引领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自觉.写作题目“无情岁月有情诗”,表面上谈的是30年的时光,实际上更关注生活长河中的诗意人生的觉醒,如何在30年以后回望人生的种种经历,在有情的故事中提炼“诗”的因子,如陶渊明一样,把自己的人格涵养成一首完美的诗,这是写作的难点,也是人生的不易之处.由此可见,命题者的良苦用心!

注释:

[1]王宁.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特质[J].中学语文教学,2016,(11).

[2]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综上所述:本文论述了关于对写作素养和语文试卷和中考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中考语文本科毕业论文中考语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例谈指向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
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是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文章从数学教学的操作思路、实施途径、教学原则、教学设计……方面着手,对指向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数学教学原则及设计进行探究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教学原则;教学设计.

基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三有效教学以2019年政治高考全国卷Ⅰ为例
基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三有效教学研究——以2018年政治高考全国卷Ⅰ为例陈盛芬(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荔城中学广东广州510000)【摘要】在强调核心素养立意考查的高考改革的.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语言文字教学有效拓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c 2018 07 047摘要小学语文语言文字教学活动既关乎着“学科整合”,同时也关乎着对于小.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核心素养教育
明确学科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具备的核心素养,这会让教学的针对性更强,方向也更加清晰明确 在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实施中,教师要积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理念,不断确立语文课堂上需要培养学生具备的能力与素养,以.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