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情感硕士论文范文 与情感错位:让散文走向小说师陀小说《说书人》的情感分析方面硕士论文范文

主题:情感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8

情感错位:让散文走向小说师陀小说《说书人》的情感分析,该文是情感类论文怎么写和师陀和《说书人》和情感错位方面硕士论文范文.

情感论文参考文献:

情感论文参考文献 师道杂志情感读本杂志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论文健康管理师论文

蔡桂忠

(江苏省姜堰中学,江苏 泰州 225500)

[摘 要]情感的错位是小说得以发展的动力,师陀的小说《说书人》正是借助这种错位让散文化的笔法最终以小说呈现.作者通过四次错位让读者在一次一次的情感失落中感受“我”对说书人悲苦命运的同情和对说书职业的热爱,引导 读者体验人生的卑贱与杰出、短暂与永恒.

[关键词]情感错位;期待心理;错位消解

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6)2-0063-02

师陀的小说《说书人》是苏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二中的一篇选教课文,作者以散文的笔法叙写了说书人的悲惨遭遇,表达了“我”对说书艺术逐渐沦落的悲悯.小说以“我”作为叙述视角,记录了说书人以说书为业,维持生存,最后悲惨死去的过程.小说中的“我”是整个情节发展的见证,小说发展的推力源于“我”与说书人的情志脉络,情感的错位是小说发展的动力.统观小说,情感错位达到四处,最终因错位使得散文走向了小说.

第一重错位:作者描写了说书人简单的出场:一张断腿板桌、几条板凳、一把折扇、一块惊堂木和一个收钱用的小笸箩,这便是他的一切.说书收取小钱维持生活,这是一种人生存在的方式,一种生命的表达形式.但这种旧时代的“多余人”生活状态,这种无法引起人崇高追求的职业,不能不让读者无奈得失望,作者也说“这无疑是一种贱业”.他又说:“我不知道别人对这种职业的态度;但是如有人叫我填志愿书,即使现在,我仍会宁可让世间最爱我的人去失望,放弃为人敬仰的空中楼阁……在我自己的大名下面,毫不犹豫地写上——说书人,一个世人特准的撒谎家.”特殊职业的卑贱的身份和“我”的强烈选择意愿造成了感情的落差,读者的心理期待悬空,感情一下子失去了依傍的载体,进而激发了心中强烈的求解欲.也正是这种距离才让小说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小说的情志空间能够进一步拓展.

孙绍振教授说:“情志脉络的距离越来越大,使得小说的叙事性增强,情节得以延伸,情志脉络一旦统一,则小说结束,最终走向了散文.”这种情志空间的拓展,让本文最终以小说的方式呈现.

第二重错位:作者从侧面描写了说书人精湛的技艺,“这时候,即使过后回想起来,还有什么是比这更令人感动的?……天下至大,难道还有比这些更使我们难忘,还有比最早种在我们心田上的种子更难拔去的吗?”从说书的结果入手,“我”对说书人的说书技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段故事能够让读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经久不去,足见说书技艺的高超.“说书人是一位善良高尚、专司口头传播,说教的道德家”(《道德家与被遗弃的苦命人》吴周文),“我”认为“他向这个沉闷的世界吹进一股生气”.读者心理又造成了另一种阅读期待.按照中国传统的纲常观念,高超技艺的说书人应该有一个好的去向,这是传统理念“好人好报、好人长久”的思维归结.读者的期待视野正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但是如果说书人因为说书而扬名,生活改善,人生改变,说书的艺术得以发扬光大,那么小说就结束了.

但是说书人的结局很惨,比先前更黄、更瘦,他的长衫变成了灰绿,他咳嗽并且吐血,听的人少了,给的钱少了,他甚至主动去要,让客人给他增加一点小费.“再请八个,一个馒头的钱.还有六个;还剩四个;只剩三个了,哪位一动手就够了.”作者用细节描写的方法,突出了说书人悲惨的境况,表达的却是一个深层的话题:对人的生命价值、说书人的文化价值的叩问.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一个社会的悲剧.

错位让读者的心理落差非常大,这种落差使得作者表达的空间得以拓展,小说的情节能够延伸.因此这篇文章即使用散文的笔调叙写,也符合小说的基本特征.作者把人物放在动态的发展之中,让人物的特征超出了常规,因此能够揭示其潜在的、深层的奥秘.

第三重错位:当“我”带着一种期待再次打听说书人的说书情况时,“我”是充满着一种期待、恋旧的心理,想重温过去对这种职业追求的回忆,或许是对说书人的一种怀念等等.所以情感的最终呈现都统摄在“我”的“期待之中”.这种期待其实也是读者的期待,是读者对说书人日后境况的一种心理期待.

这重错位不是立即呈现的,而是在不断地发展中慢慢推进的.在读者心中的情感错位也不是凸现式的.首先作者写自己到了小城说书人说书的地方——城隍庙,月台下面,看到的是说书的地方停着一个卖汤的.“我”感到一阵失望,“先前我们以为神圣的,现在又如何可怜了啊!”接着询问,得到的答案是他正害着病,“他好几天没有来了”.作者有意让读者的这种期待心理一步一步地落空,然后第二天居然听说说书人死了,而且 “我”亲眼看到说书人“其实只是一卷用绳子捆着的芦苇,说书人的脚从席子里露出来,不住随着杠手的步伐摆动,他的破长衫的一角直垂到地上,一路上扫着路上的浮土”,这里的描写其实是浸透着泪水和痛苦的一种素描,一种带血的哭泣,是“我”对苦命人的同情与悲悯.“我”看了之后内心的疼痛感让“我”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只是随便问着、应着.这种问话在别人看来也许是一种无关痛痒的漫问,“他们大概认为我的话没有意思,全不作声”,所以后面的回答也就漫不经心.但是“我”内心的情感非常复杂,不经意,却掀起了波澜.

至此,情感的错位得以最终呈现,说书人死了,读者的期待心理落空了,应该说小说归于统一,完成了一次提升.

这样的错位表达,在很多小说中都表现得很突出.例如鲁迅的小说《祝福》中祥林嫂的人生遭际也体现出来了.祥林嫂死了丈夫之后来到鲁镇,在鲁四老爷家安顿下来,她的勤快、能干、有力气等与她在河边淘米被抢回家形成了一重错位;被抢之后改嫁,有了儿子与丈夫得伤寒而死、儿子被狼叼走形成了又一重错位;祥林嫂再一次来到鲁家并且被勉强留下来,她为了巩固自己在鲁家的地位甚至不惜动用自己多年的积蓄捐款,当这一切都无法改变世俗对她的看法的时候,祥林嫂彻底完结了自己的人生,这也蕴藏着一重错位.

多次的错位让小说发展的空间打开,情节得以延伸.祥林嫂的悲剧人生也就在这样的错位中慢慢展示,悲剧的艺术效果也在错位中得以产生.

说书人的悲剧艺术也是在多重的错位中得以展示,作者对说书艺术的怀念,对说书人的同情与悲悯也就在这样的错位中展开.

如果小说仅此搁笔,也不失为一篇小说,也能表达作者在整篇小说中寄予的情感.但是似乎缺少了一种艺术的个性化,艺术的审美效度似乎趋同.

作者并没有让小说发展成散文,也没有让说书人的死成为故事的结局,而是增加了第四重错位.

说书人被安葬在乱葬岗:一片接连着阡陌的荒地,累累的无主坟墓,点缀坟墓的枸杞和野草.这个地方永远不会有人来祭扫,永远被人们遗忘.但是出现了一个嘲弄者:“现在你好到地下去了,带着你的书.”无意的话语却暴露说书人卑微的身份和时代的冷漠,这种卑微是通过一个卑微者发出的,让悲剧的力量陡然加大,悲剧的效果陡然增值.这是卑微者对卑微者的嘲弄,是“活着”对“死去”的嘲弄,更是作者对卑微者的一种警醒和同情.这种双重同情的效果比单纯抒发对死者的悲悯更高明得多,更有艺术价值.

嘲弄者的言语本该激发“我”和读者更大的愤懑和更严厉的批判,“冷漠无情”是读者对嘲弄者最准确的评价.但如果这样,小说的艺术效果也会大为降低,就会让读者进入作品“批判价值”的审美误区,那么也就违背作者创作的初衷了.“我”说:“一点不错,说书人现在你的确应该带着你的书到地下去了;但是当你还活着的时候,甚至当你支持着你的病体的时候,你可曾想到你感动过多少人,你给了人多少幻想,将人的心灵引得多么远吗?……”

小说的情感错位慢慢消解,不再是简单地对嘲弄者的挞伐.作者变换了表达方式,通过抒情体语言,改用第二人称的方式,叙写了说书人和说书艺术为人类心灵的转体和情感的提升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创造的天地是平凡生活中的人不可企及的.作者不再让情感错位,因为任何小说的发展都不可能让情感在这种无休止的错位中蔓延开去.说书人的最后归位与作者最后的抒情达成了形式上的统一,情志脉络在终点上的统一使得小说发展的空间逐渐消解,抒情性得以升华.

让文本中人物的活动与读者的期待心理形成错位从而产生阅读期待是一般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但是《说书人》用散文化的笔法,借用多重错位使得文本最终以小说的表达方式呈现,产生了独特的审美效果,引导着读者体验人生的卑贱与杰出、短暂与永恒.阅读中能够把握小说的这种错位心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本的主旨,把握小说发展的脉络,形成对人物的准确分析、定位,也才能更好地解读文本,将理解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绍振.审美、审丑与审智[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

[2]吴周文.道德家与被遗弃的苦命人[J].语文月刊,2014(6).

[3]中国现代文学馆编.师陀代表作[M].华夏出版社,1998.

上文结论,本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师陀和《说书人》和情感错位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情感本科毕业论文情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无痛分娩:让生育走向文明
宋琼芳自然分娩因对母婴都有好处而被医学界广为提倡,那么,对于选择顺产的女性而言,生孩子就非得是一件“痛并快乐着”的事吗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近日举行的“顺产gog.

云南昌泰集团陈卫:让普洱茶走向世界
文 芳菲 图 鹿睿在昌泰艺术茶馆,我们惊讶地看到,上百年的、几十年的普洱茶饼像艺术品一样被摆放在金丝楠木的柜子里 好几个这样的柜子里都展示着不同时期昌泰集团的“作品” 它们这么.

另一个世界和你的彼岸读鲍贝小说《西藏记》
在我的视野里,生活在西湖边或西溪湿地的鲍贝算得上一个陌生的作家 这里的“陌生”并非指向作家本人,而是指向对她小说写作的陌生 鲍贝为数有限的诸如空花、观我生、去西藏,声声慢……几.

语言和权力基于小说《动物庄园》的文本视角
【摘要】动物庄园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经典政治小说,它以简练、讽刺的叙事方展现了极权统治下的话语生态 本文拟从动物庄园的文本视角出发,探讨语言与权力之间所存在的共生关系,试图揭示作为权.

论文大全